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并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科学记录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要使幼儿的科学记录能更有效的使用开展,需要教师对科学记录表的有效设计。
关键词:科学启蒙教育;科学记录;有效设计;实践研究
3—6岁的幼儿常常把想象、希望当作事实,这和科学的要求是相违背的。那如何培养幼儿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帮助幼儿获得科学的方法,真正让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成为科学启蒙教育呢?《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師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并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在科学教育中科学记录是幼儿学习科学活动的内容之一,是科学教育探究的重要方法。科学记录活动能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让幼儿更细致地关注科学活动的现象和数据,促进思维发展和自我科学概念建构。同时科学记录本也为探究活动保留下重要的证据,并充分展现了幼儿科学学习中思维发展的轨迹,还可以让科学活动的延伸做得更加扎实,促进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幼儿园科学记录是指在科学活动中,幼儿以科学记录单为载体,通过观察、实验、探索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不同的方式加上自己的想象记录下来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种记录方式,是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那记录单在幼儿的科学探究中到底有什么样的作用?如何让记录单更加适合和方便幼儿的思考和记录?如何让记录单更有效地为幼儿的探究服务?在这些方面我们进行了一些较为深入的思考。幼儿记录的主要形式有个人记录、小组记录、全班记录、描述性记录、统计性记录和不同探究阶段的记录。我们也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实验记录表,记录代表的设计也是关键,当然记录应体现探究性,为幼儿提示科学探究的方向,并且重视对幼儿记录结果的分析,发现蕴含的价值,根据不同的操作情况来选择采用哪种记录方式,最后,最重要的是记录要符合不同年龄幼儿的特点与水平,要把握好时机与方式,不是所有的科学活动都是需要记录的。要使科学记录真正的发挥作用,教师仅仅在科学活动中加以引导是不够的,需要在活动之前教师对科学记录表进行有效设计。下面来浅谈下科学记录表的有效设计和使用的实践研究。
一、看懂记录单是有效开展记录的前提。
为保证记录顺利而有效地进行,教师在指导幼儿记录之前要通过各种方法让幼儿读懂记录单,指导幼儿读懂记录单时尽量做到形象、具体。结合实物认识记录单是常用的指导方法,即让幼儿通过观察记录单和具体实物,作出对比,认识记录单中各图象分别表示什么?对于记录单上的一些常用符号,教师应和幼儿一起商量确定,尽量采用形象、有趣、幼儿又能理解和记忆的符号。如 “ ”表示动手实验;“ ” 表示仔细看;“?”表示猜测等等。
二、记录表的设计原则
设计科学发现活动中的记录表应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1、目的性:设计记录表目标要明确,在主题的指导下知道调查什么、观察什么、探究什么、记录什么。
2、适宜性:设计记录表要适合幼儿记录、合作、分享与交流。幼儿不识字,可用各种符号、标记、数字或图画来进行记录。因此,有些记录表空格要大,多留白。
三、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
营造轻松、自由、宽松的环境氛围,是幼儿主动探究、自主记录的前提。教师在指导幼儿记录过程中,要善于站在孩子的立场看待幼儿的记录,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记录方式记录,对于幼儿间一些有价值的记录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幼儿的创造性记录,还可以把有价值的一些记录介绍给同伴,成为其他幼儿记录的借鉴。
四、设计记录表目标要明确。
在主题的指导下幼儿要知道调查什么、观察什么、探究什么、记录什么。比如,中班调查表《马路上有什么》,从标题上可看出该调查表的是要调查幼儿对马路上各种车辆及各种设施的日常生活经验,也是对幼儿活动前知识经验的了解,便于教师针对幼儿的已有经验组织活动。
五、设计记录表要适合幼儿记录、合作、分享与交流。
幼儿不识字,可用各种符号、标记、数字或图画来进行记录。因此,有些记录表空格要大,多留白。比如,记录表《秋天多美丽》可设计这样几列:秋天的树、秋天的花、秋天的蔬菜、秋天的水果等;只设两行;第一行写上各列的名称,第二行大量留白,幼儿根据谈话讨论在第二行大格中画出各种秋天的树、花、蔬菜、水果等。
六、针对幼儿年龄的特点设计记录表。
小班幼儿的教育教学显得尤为头疼,孩子们很容易受兴趣支配而忽视记录这一块,因此,在这类的教学活动中,要考虑到幼儿的这一特点,表格的设计必须浅显易懂,如:照片、图画等,要让孩子们明确记录的对象和内容。而在记录的方式上,也可以选择适合小班年龄的黏贴、搭扣的方式方便幼儿的操作。由于他们容易受兴趣支配,往往会专注于有趣的科学游戏中,对此,教师在巡视中不能一味地督促记录,而应根据各个活动的特点,多方位引导幼儿观察、感知、体验。因此,小班幼儿的记录可能更多的是在教师带领和帮助下的全班记录,而不是个人记录和小组记录。中班幼儿在“做中学”活动中,已经可以用比较直观的感觉去感知物体特性,并可以运用简单的记录进行表现。在很多活动中,孩子们已经可以用简单的符号来表达自己的猜想和实验后得到的验证结果。因此,对于中班幼儿,记录表尽可能简洁,可以图文并茂,但要注意文字少一点。大班幼儿已积累了较多的记录经验,他们的记录能力也较强,文字的量可适当增加。
七、注意“做中学”在区域活动中的记录表层次性和动态性。
在幼儿园里,老师会把很多关于“做中学”的内容投放到区域活动中,因为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有充分的时间自由地操作。但小班幼儿细致和持续观察事物的能力不足,自主性不够,他们离开教师的直接引导,就难以进行长久的观察和自觉的记录。那么,如果教师在区域中所投放的记录表是同一水平、长久不变的话,孩子们就往往会把“记录”抛之脑后,而所谓的探索成了纯粹的游戏摆弄,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不断地更新活动区中的记录表,注意记录表的层次性。
八、发挥孩子们的创意,自主设计记录表格。
比如:大班孩子在各方面的水平都已得到了一定的锻炼,而且他们在这一时期创造欲望比较强烈,能长时间专注地探索物体,因此,大班幼儿可以鼓励他们自己设计记录单,以激发他们活动的兴趣。
科学记录表的有效设计和使用,能引导孩子真实地记录自己在探究活动中的发现,是“做中学”科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切实考虑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并从孩子的实际出发,这样设计出来的记录表,幼儿也就愿意记录、乐意记录,从而使记录这一特殊方式在“做中学”科学活动中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表格的智慧”,使孩子们在活动中思维更清晰,表达更有条理,其探究科学的经验和能力也逐步提高,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科学精神、科学态度。逐渐成长为细于观察、勤于动脑、勇于实践、善于表达的人!
参考文献:
[1]吴艳敏;幼儿科学活动兴趣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09年03期
[2]吴艳敏;幼儿科学活动兴趣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09年08期
[3]毛小英;用陶行知教育理论指导、追求幼儿科学教育优化[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年05期
[4]林惠萍;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指导策略[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关键词:科学启蒙教育;科学记录;有效设计;实践研究
3—6岁的幼儿常常把想象、希望当作事实,这和科学的要求是相违背的。那如何培养幼儿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帮助幼儿获得科学的方法,真正让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成为科学启蒙教育呢?《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師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并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在科学教育中科学记录是幼儿学习科学活动的内容之一,是科学教育探究的重要方法。科学记录活动能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让幼儿更细致地关注科学活动的现象和数据,促进思维发展和自我科学概念建构。同时科学记录本也为探究活动保留下重要的证据,并充分展现了幼儿科学学习中思维发展的轨迹,还可以让科学活动的延伸做得更加扎实,促进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幼儿园科学记录是指在科学活动中,幼儿以科学记录单为载体,通过观察、实验、探索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不同的方式加上自己的想象记录下来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种记录方式,是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那记录单在幼儿的科学探究中到底有什么样的作用?如何让记录单更加适合和方便幼儿的思考和记录?如何让记录单更有效地为幼儿的探究服务?在这些方面我们进行了一些较为深入的思考。幼儿记录的主要形式有个人记录、小组记录、全班记录、描述性记录、统计性记录和不同探究阶段的记录。我们也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实验记录表,记录代表的设计也是关键,当然记录应体现探究性,为幼儿提示科学探究的方向,并且重视对幼儿记录结果的分析,发现蕴含的价值,根据不同的操作情况来选择采用哪种记录方式,最后,最重要的是记录要符合不同年龄幼儿的特点与水平,要把握好时机与方式,不是所有的科学活动都是需要记录的。要使科学记录真正的发挥作用,教师仅仅在科学活动中加以引导是不够的,需要在活动之前教师对科学记录表进行有效设计。下面来浅谈下科学记录表的有效设计和使用的实践研究。
一、看懂记录单是有效开展记录的前提。
为保证记录顺利而有效地进行,教师在指导幼儿记录之前要通过各种方法让幼儿读懂记录单,指导幼儿读懂记录单时尽量做到形象、具体。结合实物认识记录单是常用的指导方法,即让幼儿通过观察记录单和具体实物,作出对比,认识记录单中各图象分别表示什么?对于记录单上的一些常用符号,教师应和幼儿一起商量确定,尽量采用形象、有趣、幼儿又能理解和记忆的符号。如 “ ”表示动手实验;“ ” 表示仔细看;“?”表示猜测等等。
二、记录表的设计原则
设计科学发现活动中的记录表应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1、目的性:设计记录表目标要明确,在主题的指导下知道调查什么、观察什么、探究什么、记录什么。
2、适宜性:设计记录表要适合幼儿记录、合作、分享与交流。幼儿不识字,可用各种符号、标记、数字或图画来进行记录。因此,有些记录表空格要大,多留白。
三、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
营造轻松、自由、宽松的环境氛围,是幼儿主动探究、自主记录的前提。教师在指导幼儿记录过程中,要善于站在孩子的立场看待幼儿的记录,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记录方式记录,对于幼儿间一些有价值的记录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幼儿的创造性记录,还可以把有价值的一些记录介绍给同伴,成为其他幼儿记录的借鉴。
四、设计记录表目标要明确。
在主题的指导下幼儿要知道调查什么、观察什么、探究什么、记录什么。比如,中班调查表《马路上有什么》,从标题上可看出该调查表的是要调查幼儿对马路上各种车辆及各种设施的日常生活经验,也是对幼儿活动前知识经验的了解,便于教师针对幼儿的已有经验组织活动。
五、设计记录表要适合幼儿记录、合作、分享与交流。
幼儿不识字,可用各种符号、标记、数字或图画来进行记录。因此,有些记录表空格要大,多留白。比如,记录表《秋天多美丽》可设计这样几列:秋天的树、秋天的花、秋天的蔬菜、秋天的水果等;只设两行;第一行写上各列的名称,第二行大量留白,幼儿根据谈话讨论在第二行大格中画出各种秋天的树、花、蔬菜、水果等。
六、针对幼儿年龄的特点设计记录表。
小班幼儿的教育教学显得尤为头疼,孩子们很容易受兴趣支配而忽视记录这一块,因此,在这类的教学活动中,要考虑到幼儿的这一特点,表格的设计必须浅显易懂,如:照片、图画等,要让孩子们明确记录的对象和内容。而在记录的方式上,也可以选择适合小班年龄的黏贴、搭扣的方式方便幼儿的操作。由于他们容易受兴趣支配,往往会专注于有趣的科学游戏中,对此,教师在巡视中不能一味地督促记录,而应根据各个活动的特点,多方位引导幼儿观察、感知、体验。因此,小班幼儿的记录可能更多的是在教师带领和帮助下的全班记录,而不是个人记录和小组记录。中班幼儿在“做中学”活动中,已经可以用比较直观的感觉去感知物体特性,并可以运用简单的记录进行表现。在很多活动中,孩子们已经可以用简单的符号来表达自己的猜想和实验后得到的验证结果。因此,对于中班幼儿,记录表尽可能简洁,可以图文并茂,但要注意文字少一点。大班幼儿已积累了较多的记录经验,他们的记录能力也较强,文字的量可适当增加。
七、注意“做中学”在区域活动中的记录表层次性和动态性。
在幼儿园里,老师会把很多关于“做中学”的内容投放到区域活动中,因为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有充分的时间自由地操作。但小班幼儿细致和持续观察事物的能力不足,自主性不够,他们离开教师的直接引导,就难以进行长久的观察和自觉的记录。那么,如果教师在区域中所投放的记录表是同一水平、长久不变的话,孩子们就往往会把“记录”抛之脑后,而所谓的探索成了纯粹的游戏摆弄,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不断地更新活动区中的记录表,注意记录表的层次性。
八、发挥孩子们的创意,自主设计记录表格。
比如:大班孩子在各方面的水平都已得到了一定的锻炼,而且他们在这一时期创造欲望比较强烈,能长时间专注地探索物体,因此,大班幼儿可以鼓励他们自己设计记录单,以激发他们活动的兴趣。
科学记录表的有效设计和使用,能引导孩子真实地记录自己在探究活动中的发现,是“做中学”科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切实考虑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并从孩子的实际出发,这样设计出来的记录表,幼儿也就愿意记录、乐意记录,从而使记录这一特殊方式在“做中学”科学活动中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表格的智慧”,使孩子们在活动中思维更清晰,表达更有条理,其探究科学的经验和能力也逐步提高,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科学精神、科学态度。逐渐成长为细于观察、勤于动脑、勇于实践、善于表达的人!
参考文献:
[1]吴艳敏;幼儿科学活动兴趣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09年03期
[2]吴艳敏;幼儿科学活动兴趣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09年08期
[3]毛小英;用陶行知教育理论指导、追求幼儿科学教育优化[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年05期
[4]林惠萍;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指导策略[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