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寻变之路

来源 :中小学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581193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核心素养的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实施以来,为使课堂教学更好地体现核心素养的要求,体现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教育教学理念,我们一直在积极探索《道德与法治》的“变”之路,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转变措施进行研究。
  一、从“知识本位”向“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转变
  “知识本位”将原本宽泛的教育概念狭隘化,把知识传授等同于教育本身。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则是活动式、探究式。有了一定的情境、案例和问题的设置,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体验感悟式的学习就有了一定的载体。因此,情境案例探究式教学更契合《道德与法治》课的特点。
  很多学生反映,生活中他们也试图为爸爸妈妈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但是爸爸妈妈总是以各种理由拒绝他们。于是,在设计《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干点家务活儿》这节课时,在“合作生慧”这一模块中,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周末,小明做完了作业,看到妈妈在做家务,小明便自告奋勇请求帮妈妈洗碗,但是妈妈却对他说:“不用啦,你还小!洗碗会弄湿衣服,你洗不干净,还可能把碗打碎,还是让妈妈等会儿洗吧……”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办呢?当这样的问题出现在课堂上时,孩子们开始正视这个问题,积极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妈妈,没有人天生就会做什么,不尝试着去做,怎么知道我做不好呢?”“妈妈,您不是常对我说劳动最光荣吗?让我也光荣一次吧!”……孩子们的语言虽然朴实,却是那般真诚。这样的设计让“真实情境”牵手“问题”,强调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去解決实际问题,这时,知识就转变成了素养。
  二、从“碎片式”情境教学向“主题情境探究”教学转变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永远无法脱离儿童的生活而存在。可随意、零碎的情境创设,常常会让我们的教学显得杂乱、无序。笔者在教学中尝试将儿童的生活进行揉碎、重塑、整合为主题情境教学。它是一种以主题为中心、情境为载体、问题为桥梁、探究为途径的集约式教学。扣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大主题,将整节课串联起来,再通过一系列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问题情境的设计,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大情境中进行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加强了教学的主题性、整体性和逻辑性。
  苏教中图版《红绿灯在站岗》,是与交通法规有关的一节课。针对一年级学生对交通法规的了解比较浅显的现状,我们设置了整节课的大主题情境——春游路上,再将本课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放进这个大情境中,成为大情境中的小问题。案例中,孩子们每过一次马路,每等一次红绿灯,都会碰到不同的问题。在去春游的路上,他们应该走哪条道,应该怎样看红绿灯,应该怎样走斑马线,都不留痕迹地渗进大主题情境中。在贴近孩子们生活的真实情境中解决这些问题,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就容易多了。
  这样的案例设计从“零碎”到“主题”,从“一”到“多”,从“大、远”向“小、近”,贴近了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尊重了孩子们的实际需求,让他们在大情境中寻找生活的气息、汲取成长的养分。
  三、从教师立场向儿童立场转变
  “教师立场”就是站在教师的角度思考教学,往往对学生的感受和实际接受水平关注不够。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关于儿童的问题,儿童立场是教育的根本立场。真正的教育应该是针对学生展开和进行的。我们的教学应以学生实际生活的需求为取向,时时观照儿童立场,让儿童的学习真正发生。
  在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中,《做诚实守信的人》前半节课主要引导学生体会说谎话带来的危害。在这一板块中,如何引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呢?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思辨题:乐乐的爷爷得了很严重的病,乐乐去医院看望爷爷,该怎么对爷爷说呢?孩子们畅所欲言,有直白陈述的:爷爷,您得了很严重的病,医生说您很难治好了!有刻意隐瞒的:爷爷,您只要好好治病,注意休息,您会慢慢好起来的。通过激烈的讨论,学生逐渐明晰并不是所有的谎言都是恶意的、不可取的,有一种谎言叫作“善意的谎言”。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我们常常通过提供一种有效的支架,如情境、问题、活动、分享等,引发学生对有价值问题的思索与破解,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不仅把学生领上道,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自己悟道。这种道实际上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思考、探究、发现、创新的能力。只有真正认识儿童和发现儿童,才能坚守儿童立场。这种基于学生立场的课堂教学,实现了由教师立场向儿童立场的转变。
  四、从浅层自主学习向深度自主学习转变
  当前,学生自主学习存在很多形式化、浅层化的弊端,仅仅停留在表面“热热闹闹的自主”,没有进入深度学习的阶段。要使我们的教育真正成为一种抵达心灵、发育精神的教育,一定要诉诸情感。只有诉诸情感、改善情感,才可能变成学生生命内在的精神活动。而道德情感的迸发,需要激发学生的深度思维,在思维中激活情感。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花儿草儿真美丽》一课“爱护花和草”板块,我们做了这样的设计:
  孩子们,假如有一天花草树木越来越少,几乎绝迹了,那又会是怎样的情形?孩子们,请闭上眼睛,看,这就是我们来到的那个世界:一片荒凉,灰尘弥漫,没有生机,河水泛滥,了无生趣,没有一棵树,没有一朵花,没有一棵草,一片灰色,一派死气沉沉的景象。如果你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你会怎样?(组内讨论,全班交流)
  孩子们,继续闭上眼睛,忘记那片灰色,离开那片荒凉,因为幸好我们还生活在有花草树木的世界,看迷人景色,听鸟语花香。(播放鸟语花香的画面)
  浮于表面的说教收效甚微。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维,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这节课的教学从假想入手,带领学生感受没有花草的世界是多么没有生趣,继而再让学生回到真实生活,感受鸟语花香的美好生活。经过这样深入的体验,孩子们都能积极地行动起来,爱护我们美丽的花草,实现知行合一。
  我们的课堂应基于生命的发展,成全生命的自我展示、自我生成、自我超越,让深度的自主思维悄悄地叩响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我们要担当起“为了童年的幸福”的使命,循着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转变之径,让儿童的童年焕发光彩、绽放灿烂。
其他文献
班会背景  现实中,性骚扰并不少见。但面对性骚扰,被骚扰者却常常无法正确应对。有的因性教育的缺失而不知道自己被性骚扰,有的因利益纠葛而忍受性骚扰,有的因害怕或面子而无奈面对。这些都给被骚扰者带来了极大的身心伤害。同时,还有一些人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构成了性骚扰,游走在道德与法律的边缘,同样可以算作性教育缺失的受害者。  班会目标  1.让学生了解性骚扰的概念,懂得识别性骚扰。  2.培养学生良好的
期刊
中队管理的根本宗旨在于促进队员自主意识的发展,增长队员的内在力量。无论是从培养未来公民的角度,还是从强化队员的公民意识、责任意识和规则意识的角度,中队构建这一平台都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笔者尝试通过组建成长小组的方式,强化中队管理的自主程度,促进队员自身能力的不断生长。  一、科学筹划编制团队,确保小组形式稳定  中队成员缺乏应有的能动性和主人翁意识,在很大限度上是由于大家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价值
期刊
我们发现,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教育改革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尽管教育改革措施层出不穷,如建议改变教学方法、课程、班额、标准化考试等等,但结果似乎总不尽人意。究
做班主任不易,做好一个中途接班的“后妈”班主任更难。由于学生对前任班主任班级管理方式、方法的适应,他们对“后妈”一开始都比较挑剔。学生和家长会不自觉地将前后班主任进行比较,甚至还会拿新任班主任的缺点与前任班主任的优点相比,让处在“后妈”位置的班主任倍感尴尬,一时难以适从。如果处理不当,不仅影响师生关系,还会使教育教学工作阻力重重。很多班主任不太愿意中途接班,因为“后妈”实在不好当。但因工作原因,不
期刊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他与任课教师区别在于班主任承担着教学和班级管理的双重任务。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单凭一颗爱心,不讲究工作方法,是不能很好地完成班主任工作的。只有不断反思、积极探索,努力成为一名有智慧的班主任,才能高效达成教育目标。对如何做一个智慧型班主任,笔者结合工作经验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摆正教学与教育关系,树立育人为先的理念  在实际工作
期刊
从教多年,有许多事情都似过眼云烟随风飘散,没有留下一点痕迹。但是彭彭的故事,至今仍在我脑海中,不能忘却,时时让我警醒,提醒着我应该怎样关爱身边这些和自己朝夕相处的孩子们,应当怎样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深处。在我们的教育生涯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调皮的孩子,这些孩子的不良行为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当然也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失,有时情况有了好转,过一阵子又会出现反复,如果一时松懈,就可能会前功尽弃。因此,对待调皮
期刊
学校是一个大群体,人的思想和行为不可避免会受到周围同伴的影响,邻近平等个体之间在与各种社会关系产生作用时,其中某一个体的行为与决策会影响到另一个体,这被称之为“同伴效应”。同伴群体往往会形成自身独特的文化、学习环境和作用机制,进而影响到学生的态度行为和学业表现等。对班主任而言,了解并掌控班级的同伴教育,将会进一步促进班级管理的完善,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实效。  一、建设学习小组,让同伴效应得以产生 
期刊
互联网强大的运算功能以及远距离信息交流功能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现代化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大多迅猛地进入网络信息系统状态,一种家校联系的新方式——App也应运而生,牵动了学生、家长以及教师交流互动的方方面面。  家校App带来了什么  基于學生基本信息和各科学习信息网络管理平台的App,学校、教师可以通过此平台记录统计分析学生成绩(尤其是学科考试成绩),似乎也可以比较全面地记录学生的学习
期刊
期刊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富,包括环境资源,如公园、纪念馆、博物馆等;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录音等;还有人力资源,如嘉宾、家长参与课堂讲演,以及师生在课堂活动的一些生成资源等。过去我们把课程看作整个世界,现在把整个世界都看作课程。因为资源的丰富加入,如今的品德课堂被演绎成了一幅幅生动美妙的画面、一首首动人的歌曲。  一、课程资源利用的现状剖析  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让品德课堂充满了活力。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