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误区的分析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bin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0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迅速。特别是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全国掀起了热潮。然而,经历了8年的实践,曾经的燥热退却后,我们不禁要理性地审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于教师而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还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和领域,因此,在实践探索过程中,或多或少出现了一些认识和实践上的误区,阻碍了信息技术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总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出现的误区,我们认为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为了用而用,为了用得漂亮而用,为了教师用而用。
  误区之一:为了用而用
  从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开始,人们就开始认识到信息技术能够给课程与教学带来变革。然而,人们有的时候过分夸大了信息技术的作用,出现了信息技术崇拜潮。如很多教师其实并不理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却只要有机会就应用信息技术。“为了用而用”已经成为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大的误区。不用信息技术似乎就不能体现出先进的教育理念,不用信息技术似乎就不能算做一堂好课,甚至有些公开课评判时,认为不用信息技术就不能评奖。“为了用而用”导致目前的种种怪现象,不但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反而成为达成原有目标的障碍,得不偿失是最明显的后果。所以,教学中不能不顾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实际以及盲目使用技术,将信息技术神化。
  有的教师错误地认为只有用到信息技术的课堂才算是整合课。其实,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应局限在哪一节课,而是融入整个教学设计与教学开展过程中,如教师查找资源、备课、写教案、制作课件、授课、考试、评价、教研等,都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并不排斥其他教学手段的运用。
  现在有很多教师动辄用Flash制作课件,以替代有些演示实验,如有一位物理教师讲《波动》时,用计算机模拟各种横波和纵波,但就是不提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学生易接受的波的例子。整合是目的,而用何种工具或媒体整合,就要从实际出发。信息技术只是在整合功能上比其他媒体的优势更突出,但它并不是万能的。如果信息技术的使用达不到投影、幻灯、录像的教学效果,或者只是简单地代替了这些媒体,成为教学的一种装饰或点缀,那么使用就毫无意义。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必须克服“为了用而用”的错误思想,应在充分尊重各学科特点与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合适的媒体,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
  误区之二:为了用得漂亮而用
  听了好多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公开课以后,我被华丽、复杂的信息技术课件和工具所震撼。很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堂上,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只是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的漂亮而已。多媒体课件的界面非常华丽,有声音、有视频,可谓声情并茂,美不胜收。然而在华丽的外衣下面,却是教学理念与艺术的空洞,由于缺乏应有的价值,未能真正改变教学和学习,反使教学变得不伦不类。一些教师一味地追求最新的“高科技”,把教学课件搞成多媒体功能的成果展览,却不知他的课件辅助教学“辅”在何处。还有一些教师将课件“打扮”得光鲜亮丽,却往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干扰学生的观察,不利于他们看清问题的本质。我们提倡课件应该有友好的界面,操作简单、方便,应该把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放在首位,追求软件的内在作用,而不是其外在的形式美。
  下面有两个案例。案例1:一位历史教师要上一节公开课,自己用Authorware制作了课件,同时要求电教室帮他在一张VCD上截取一段长达10分钟的片段放到课件中,结果造成课件容量很大。本来是拿一张光盘就可以很方便地在VCD机上或计算机上用“超级解霸”软件等播放,教师耗时费力反而不讨好。案例2:一位英语教师同样要上一节课,用PowerPoint制作了幻灯片课件。因英语教学中有一个课文朗读的环节,这位教师硬是要把录音磁带上的内容转到计算机的课件中去。从上面两个案例中,我们看到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教学效果或者说教学成本(备课时间、设备使用效益等)又如何呢?
  很多教师有一种通病,那就是在用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时,往往用课件把45分钟安排得很紧凑,每一环节都用按钮一按进入播放。其实,如果课件将45分钟的课堂像电影一样都拍好,那么,教师岂不沦为鼠标的操作者了?教学的机智如何体现?所以,从教学实际出发,讲究整合的效益,是我们必须要追求的。
  误区之三:为了教师用而用
  到中小学听课时,发现很多课程整合课堂上,都是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而学生所做的事情则只是看或听而已。“为了教师用而用”是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又一大误区。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初衷强调信息技术融入教与学,不单单要成为教师教的工具,也要成为学生学的工具。但在目前的课堂上,信息技术只是教师演示的工具而已。诚然,多媒体演示能够提供视频、画面等,便于教师形象、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但这仍然不能够发挥出信息技术的功效。如何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探究的工具、学习的工具,是需要教师深入研究和探讨的。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既可以在课堂上辅助学生的学习,也可以成为课后学生搜集信息、加工信息的工具,成为师生课后交流的工具。例如,WebQuest模式就是针对学生探究式学习的一种非常好的整合模式。WebQuest是一种“专题调查”、“专题研究”、“专题探索”活动,在这类活动中,部分或所有与学习者互相作用的信息均来自于互联网上的资源。为了使学习者明确学习目标,在网上充分利用时间,避免漫无目的的任意冲浪,每个WebQuest都经过了精心设计。它赋予学习者以明确的方向,给学习者一个有趣且可行的任务,并提供必需的、能够指导他们完成任务的资源,还告诉他们未来的评价方式,以及进一步拓展课程的方式。这样,通过WebQuest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和认知的工具。
  误区分析与实施建议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以上误区,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教师没有真正认识信息技术的价值与功能。信息技术应该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创设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让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最终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其次,教师没有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与价值。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而是技术与教学在较高层次上的融合以及技术对教学的主动适应。我们必须摒弃传统的单一辅助教学的观点,从课程的整体观考虑信息技术的功能与作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主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应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选用合适的技术,切勿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甚至不惜以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再次,实践应用时模式化倾向严重。一些教师机械模仿教学模式,从而造成有形式无效果。例如,有些课程的学习需要在网络环境中进行,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采用“提出问题——分解任务——上网查找资源——交流总结”的教学模式。网上查找资料代替了思考,论坛代替了语言交流。如果妄想有一种模式可以让所有教师依样画葫芦,那肯定是天方夜谭。这违背了教学最基本的原则和规律。在具体学科实践应用时,教师要在消化与吸收各种已成形的整合模式与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科的内容特点设计不同的整合模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而应该是一种观念。引用台湾学者徐新逸教授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语:“信息科技可以是一种工具、一位助手,却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而成为教学的全部。只要教师能抓住课程内容的重点,以最适当、最有效的方式传达出来,其实最简单常见的Word和PowerPoint就可以做出很有效的教学课件,达到所需的学习效果。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同样的教材,不同背景和特质的教师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与互动,就可以赋予教学与学习不同的生命力,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这也正是教育可称为一门创造性艺术的迷人之处。”
  
  (作者单位:浙江湖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废除人民公社制度的同时,普遍建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一重大变革使建基于人民公社体制上的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受
目前工业建模对开发人员要求过高,开发一套使用行业语言进行建模的软件平台可以弥补模型和实现之间的巨大差距.Modelica是一种全新的面向对象建模语言,适合于物理系统的建模.
京、沪、苏、港四地首届远程书法笔会于2007年5月17日举办,主会场设在北京电化教育馆,分会场分别设在上海的中国福利会少年宫、苏州东莱小学和香港的圣文德书院。这是首次在国
一般的仿真软件只集中解决原理,很少给使用者提供真实的体验.在AM通信系统的基础上,利用SystemView软件对Windows系统软件采集的一段真实的声音模拟实现传输,并将传输过来的
本文对几种特种混凝土近年的发展与应用,作了简要的介绍
对某火电厂主厂房中带有制晃装置的钢筋混凝土锅炉构架悬吊体系进行了空间弹性阶段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反应分析,研究了该类结构在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动力特性,层间变形及扭转
<正> 九届人大三次会议明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是贯彻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战略思想,面向新世纪所作出的重大决策。开发西部地区,不仅是促进我国
自伽利略提出双程光速测量原理以来,400年间人们一直未能进一步解决单程光速测量原理难题,其原因是由于人们陷入了测量单程光速必须引入另一已知速度的对钟信号来同步异地时钟
根据云南省卫生服务资源调查和卫生服务需求调查的资料,从需要、需求及现状3方面来分析卫生资源配置的合理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卫生资源的配置结构是不合理的,根据专家
通过检测溶液上平衡气体中残余单体含量,计算乳液中残余单体的含量,建立一套乳液残余单体的测试方法,检测时间约2min。本方法适用于所有的乳液聚合,具体的物理条件及参数可自行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