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为孩子们提供足够的观察时空,使孩子们利用各种媒体展开观察,在合理的方法引导下习得观察,并通过及时记录学会观察,在观察中体验成功,乐于观察,不断提高数学观察的能力及数学思维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观察能力;培养
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思维性质的学科,观察是进行思维活动的一个窗口,是接触现实世界的触角,是学生认识事物最直接的一种方法,也是形成和发展数学知识的基本方法之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目标有序、认真、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观察。在培养儿童观察能力的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要透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要指导他们逐渐懂得观察物体应该从什么角度看,怎样进行分析、比较。
一、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引导学生观察
首先,多给予学生直观感受,培养观察兴趣。学生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但对各种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于具体的、直观的、形象的事物感知深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学生这些心理特点加强直观教学,有目的、有计划地把实物、教具等展示给学生,培养学生观察中的兴趣。
低年级儿童年龄小,观察能力不强,他们最初的观察是无目的、无顺序的,只是对教材中的插图、人物、颜色等感兴趣,并不能领悟其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先让他们随意看,再进一步引导他们观察,将他们的注意引入正题。
例如,在教学第一课“数一数”时,一幅“快乐的游乐园”图使学生兴趣大增,他们马上被画面中的人物形象、景色、热闹场面、活动设施所吸引,都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这时,我并不急于引入正题,而是给他们一定的时间随意看自己想看的,边看还可以边说说图上有什么。当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后,我再提出要求:“这幅图里还有许多数学知识呢!我们来找一找。”把学生的兴趣引到数学上来,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观察,我再适时指导观察方法,有意引导他们按顺序观察,学生很快就找到了蕴藏在图中的10个数:1座滑梯、2个秋千、3只木马、4架小飞机、5只蝴蝶……这样分成两阶段进行观察,符合低年级儿童的特点,能使他们的观察渐渐地由表及里、由粗到细,从而初步体会观察的步骤与方法。
二、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在玩中观察
观察活动与动手、动脑是不可分割的,好动又是小学生的特点,在活动中观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兴趣。 我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及时给予点拨,尽量创造条件让孩子参加探究活动,体验发现的乐趣。
在“认图形”时,我安排了学生搭积木的活动,积木是学生常见的也是喜爱的玩具,在搭积木的活动中,教师可让学生观察各种不同的积木,吸引学生注意各种积木不同的形状和不同的面,引导学生观察同一类积木的面画下来观察。找一找积木中还有哪些积木的面与画下来的图形类似。引导学生观察我们周围的物体,它们的面是怎样的,能否找到与所画的图形类似的或同一类的物体的面等等。这些观察活动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同时又是学生主动地去寻找,去比较,这是一种感性的积累,在这种积累中完成从感知到表象的过程。当学生明白这样的图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或圆时,他们对这些图形的感性认识是丰富的。尽管他们不能用语言来表述它们的特征,表象却很清晰。如果缺少了充分的观察活动,学生的心理积累不够,他们对平面图形的认识是模糊的。
三、在生活中,对于学生司空见惯却熟视无睹的事物,更要引导他们观察
学习数学的渠道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上或书本上,用数学的眼光看待日常生活也是学习数学的好途径。我总是带领学生回归生活,让学生去观察周围事物,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求知的渠道,扩大知识领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1.在生活中积累事实
数学源于人类的生活,在运用教材学习过程中,我总是带领学生回归生活。如在教学《分类》这课前,我布置学生到菜市场、小商店、路边水果店观察,有些什么物品,是干什么用的。因为无论哪一种购物场所、物品都是分类陈设的。学生经过观察,在课堂上学生们都说出自己看到些什么,吃的水果有哪些,用品有哪些,学生说得非常清楚。这样进行课前实际观察,为课上学生和掌握知识积累了丰富的事实素材,很快便学会分类含义和分类方法。他们还在观察活动中学会比较,认识了许多水果名称和其它物体名称。
2.在生活中发现问题
只有学会发现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数学教材中有许多问题是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的。我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节时,怎样认识圆,从哪里入手,课前我布置学生在上学路上观察马路上各种车的轮子是什么形状的,结果学生们发现所有车的轮子都是圆形,连商店的玩具车的车轮都是圆形的。于是产生疑问:“为什么车轮都是圆形的呢?车轮不是圆形的车子不能行驶吗?“当上课时学生提出问题时,我将事先准备好的几个不同形状的圆形让学生滚动,发现圆形滚动得最快。从实践中理解了圆形,还发现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圆形,同学们讲了许多身边的圆形物体。学生从实践中发现了问题,有了发现问题的能力,就有解决问题的欲望,对学好教学的愿望就更加迫切。
3.让学生学以致用
如在认识了各种图形以后,我就让学生到日常生活中去观察: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的,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实际的应用价值,从而了解这些图形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人的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潜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帮助学生开发智力、获得知识、认识事物、弄清知识内在联系的重要手段。小学数学课堂观察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还要培养教师的观察能力,实现课堂教学的轻负高效。
参考文献:
[1]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徐斌艳.《数学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小学数学;观察能力;培养
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思维性质的学科,观察是进行思维活动的一个窗口,是接触现实世界的触角,是学生认识事物最直接的一种方法,也是形成和发展数学知识的基本方法之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目标有序、认真、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观察。在培养儿童观察能力的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要透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要指导他们逐渐懂得观察物体应该从什么角度看,怎样进行分析、比较。
一、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引导学生观察
首先,多给予学生直观感受,培养观察兴趣。学生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但对各种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于具体的、直观的、形象的事物感知深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学生这些心理特点加强直观教学,有目的、有计划地把实物、教具等展示给学生,培养学生观察中的兴趣。
低年级儿童年龄小,观察能力不强,他们最初的观察是无目的、无顺序的,只是对教材中的插图、人物、颜色等感兴趣,并不能领悟其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先让他们随意看,再进一步引导他们观察,将他们的注意引入正题。
例如,在教学第一课“数一数”时,一幅“快乐的游乐园”图使学生兴趣大增,他们马上被画面中的人物形象、景色、热闹场面、活动设施所吸引,都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这时,我并不急于引入正题,而是给他们一定的时间随意看自己想看的,边看还可以边说说图上有什么。当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后,我再提出要求:“这幅图里还有许多数学知识呢!我们来找一找。”把学生的兴趣引到数学上来,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观察,我再适时指导观察方法,有意引导他们按顺序观察,学生很快就找到了蕴藏在图中的10个数:1座滑梯、2个秋千、3只木马、4架小飞机、5只蝴蝶……这样分成两阶段进行观察,符合低年级儿童的特点,能使他们的观察渐渐地由表及里、由粗到细,从而初步体会观察的步骤与方法。
二、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在玩中观察
观察活动与动手、动脑是不可分割的,好动又是小学生的特点,在活动中观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兴趣。 我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及时给予点拨,尽量创造条件让孩子参加探究活动,体验发现的乐趣。
在“认图形”时,我安排了学生搭积木的活动,积木是学生常见的也是喜爱的玩具,在搭积木的活动中,教师可让学生观察各种不同的积木,吸引学生注意各种积木不同的形状和不同的面,引导学生观察同一类积木的面画下来观察。找一找积木中还有哪些积木的面与画下来的图形类似。引导学生观察我们周围的物体,它们的面是怎样的,能否找到与所画的图形类似的或同一类的物体的面等等。这些观察活动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同时又是学生主动地去寻找,去比较,这是一种感性的积累,在这种积累中完成从感知到表象的过程。当学生明白这样的图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或圆时,他们对这些图形的感性认识是丰富的。尽管他们不能用语言来表述它们的特征,表象却很清晰。如果缺少了充分的观察活动,学生的心理积累不够,他们对平面图形的认识是模糊的。
三、在生活中,对于学生司空见惯却熟视无睹的事物,更要引导他们观察
学习数学的渠道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上或书本上,用数学的眼光看待日常生活也是学习数学的好途径。我总是带领学生回归生活,让学生去观察周围事物,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求知的渠道,扩大知识领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1.在生活中积累事实
数学源于人类的生活,在运用教材学习过程中,我总是带领学生回归生活。如在教学《分类》这课前,我布置学生到菜市场、小商店、路边水果店观察,有些什么物品,是干什么用的。因为无论哪一种购物场所、物品都是分类陈设的。学生经过观察,在课堂上学生们都说出自己看到些什么,吃的水果有哪些,用品有哪些,学生说得非常清楚。这样进行课前实际观察,为课上学生和掌握知识积累了丰富的事实素材,很快便学会分类含义和分类方法。他们还在观察活动中学会比较,认识了许多水果名称和其它物体名称。
2.在生活中发现问题
只有学会发现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数学教材中有许多问题是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的。我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节时,怎样认识圆,从哪里入手,课前我布置学生在上学路上观察马路上各种车的轮子是什么形状的,结果学生们发现所有车的轮子都是圆形,连商店的玩具车的车轮都是圆形的。于是产生疑问:“为什么车轮都是圆形的呢?车轮不是圆形的车子不能行驶吗?“当上课时学生提出问题时,我将事先准备好的几个不同形状的圆形让学生滚动,发现圆形滚动得最快。从实践中理解了圆形,还发现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圆形,同学们讲了许多身边的圆形物体。学生从实践中发现了问题,有了发现问题的能力,就有解决问题的欲望,对学好教学的愿望就更加迫切。
3.让学生学以致用
如在认识了各种图形以后,我就让学生到日常生活中去观察: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的,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实际的应用价值,从而了解这些图形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人的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潜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帮助学生开发智力、获得知识、认识事物、弄清知识内在联系的重要手段。小学数学课堂观察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还要培养教师的观察能力,实现课堂教学的轻负高效。
参考文献:
[1]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徐斌艳.《数学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