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文化的容器

来源 :商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12720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座城市与文化产业之间的关系是共生的,彼此相互依托发展。
  一个人的气质体现于内涵,一座城市的气质却根植于文化。
  在今年青岛市政府的工作报告中,“文化”一词被提到了三十多次。这几年,青岛以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旧动能转换为主线,在2015年文化产业占全市生产总值已经达到5.99%。可见,每个城市都越来越注重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与城市之间也逐渐形成了一种互帮互助之态。
  青岛这座城市在拥有着“红瓦绿树、碧海蓝天”高颜值的同时,在文化如火如荼发展的今天,青岛的文化气质自然而然地流溢出来。“电影之都”的申创成功,尽显出岛城因电影而生的独特气质。“文化+”新业态的出现,改变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享受着这座城市的温暖气质。
  青岛的“电影梦”
  在文化产业的驱动下,韩国首尔被赋予“时尚之都”的称号,英国伦敦被定义为“文化创意之都”,中国成都成为了“中国西部文化创意之都”。文化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城市,让城市绽放异彩。
  谈到电影,首先想到的城市一定有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青岛与生俱来就是一个“天然摄影棚”,它是一座几近与电影同龄的城市。与电影的不解之缘,注定了影视产业将成为青岛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品牌--。
  近年来,青岛凭借着自身所具备的影视基因,在影视行业连创佳绩。2017年11月1日,青岛申创世界“电影之都”的十年之梦终于成真,成为了中国首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电影之都”。“电影之都”的称号花落青岛,并不是一次偶然的机遇所得,这得益于青岛在影视产业上的执着与奋进。青岛曾在2008年、2011年申创过两次电影之都,但都未能得偿所愿。2015年,青岛市委市政府再次提出加入世界“电影之都”的构想,青岛蓄力前行,采取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的方式,终于在2017年将“电影之都”的头衔成功摘下。青岛的影视产业版图因此得到了延展,72个国家、180个成员城市将与之建立一种常态交流,从此青岛影视产业跨步迈入国际视野。
  从“天然摄影棚”到“世界电影之都”,青岛成功的秘诀在于全产业链的爆发与拓展。无论是影视制作、影视发行、影视放映,还是影视人才的培养,青岛都做得面面俱到。
  除了诸如栈桥、八大关、鲁邦国际风情街等天然拍摄地,青岛还拥有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园。2017年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园首批15座摄影棚相继投入运营,在园区内注册的影视公司已经达到了100多家。与此同时,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园东方影都有着世界最大的一万平方米摄影棚以及世界上唯一的固定水下摄影棚。未来,将会有诸多好莱坞大片入园,实现“青岛制造”。
  提到青岛,首先是啤酒、海鲜映入脑海,其实青岛的特产还有演员。范冰冰、黄渤、黄晓明……青岛“电影人”不胜枚举。在百年电影文化的浸润下,青岛重视影视人才的培养,各大影视高校纷纷选择在青岛落地。受到影视文化的熏陶,青岛有很多市民喜爱与擅长艺术表演,更注重培养下一代人的艺术细胞。影视人才是青岛影视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青岛把影视人才培养纳入到影视产业的发展之路上是正确的决策。
  青岛在影视产业的发展上硕果累累,却并没有停下发展的脚步。青岛为影视产业定下了“1+2+N”的发展思路,在未来,通过建立一个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搭建N个高端影视文化交流平台,集聚各地优秀影视资源,最终形成以影视为带动的多种产业融合发展的大影视格局。
  世界城市品牌之父西蒙·安浩调查发现:“人的记忆,只能记住三个城市。”城市文化产业的形象定位将会成为人们大脑中独特的记忆点,“电影之都”将成为人们记住这座岛城的重要标识。
  “文化+”的融合发展
  随着文化产业不断升级,“文化+”新业态应运而生,文化与各种创新元素发生碰撞并进行着深度融合,文化产业迈向了融合发展的新阶段。
  一家位于市南区河南路10号的书店——栈桥书店将“文化+旅游”新业态展现得淋漓尽致。从栈桥书店出发,走过太平路,就是栈桥,它是青岛离海最近的书店。“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首先就得益于它所处的优越的地理位置,这使其有着与方所、明月岛等独立书店不同的定位,它是一家以国际文化背包客旅游为主题的书店。栈桥书店因为靠近火车站,因此它是来青岛游客的第一落脚点。基于这一点,栈桥书店为游客提供行李寄存、游客指南等服务,使来到青岛的游客都能感受到旅行中的温暖。栈桥书店在为到青岛的游客提供旅游服务的同时,也通过“走出去”的方式吸引了一批游客来到青岛。栈桥书店经常会与外地一些正规旅行社、教育机构合作,组织小朋友参加研学旅行的活动,并在旅行的过程中来到栈桥书店进行参观。“凡是与旅游靠边的,我们都在积极涉猎。”栈桥书店相关负责人姜董晨介绍。栈桥书店不仅与青岛市市南区旅游局签署了“文化旅游”的战略合作协议,同时还与山东国旅青岛分公司签订了“书香旅游胜地”。在栈桥书店,可以看到文化与旅游相辅相成的发展,旅游带动栈桥书店品牌的升值,栈桥书店的存在又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姜董晨表示,“十一”期间,有很多通过朋友介绍又或是看到宣传慕名而来的游客。栈桥书店在“文化+旅游”模式的带动下,不再仅仅是一家书店,同时它也是新的城市地标。
  除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模式的兴起,“文化+”产业逐渐延伸到了金融、农业、商业等行业领域。2017年12月28日,青岛银行文创支行正式挂牌成立,这是一家专业服务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银行,它成功解锁了“文化+金融”的新模式,填补了青岛金融支持文化产业这一空白领域。2017年12月16日,青岛城市傳媒广场的盛大开幕又开启了“文化+商业”的篇章,文化与商业的合体,将给人们带来全方位的以文化为引导的商业新体验。
  “文化+”的融合发展不仅实现了跨行业的融合,也实现了跨要素的融合,“文化+创意”“文化+科技”等模式应运而生。“文化+创意”模式使得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栈桥书店一直致力于实现全线的文创,它邀请独立的设计师开发与青岛有关的文创产品,力图打造栈桥IP。不仅如此,科技要素也渗透到了“文化+”中。“文化+科技”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青岛城市传媒广场的云冈石窟艺术馆内,人们通过VR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观看到身临其境都无法观看到的视角。   可见,“文化+”融合发展模式在为各行各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融合发展的“文化+”新业态如同一束束火把,让文化产业之火燃烧得更加剧烈,让城市气质得到彰显。
  城市发展新引擎
  “千城一面”的今天,城市的特色被消弭,人们将凭借什么才能记住一座城市?文化作为一座城市的灵魂,与经济结合而产生的强大爆发力,是唤醒人们对城市记忆的最好出发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发展,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一座城市与文化产业之间的关系是共生的,彼此相互依托发展。在全力以赴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城市要找好自己的定位,不能采取照抄照搬的模式,盲目学习其他城市。如成都将自身所具备的丰富蜀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和开发,打造成了一座独具特色的文创之都。而与成都不同,青岛的文化底蕴可能不如成都深厚,但是青岛与电影却有着百年渊源。青岛将影视产业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是结合自身城市定位和城市形象做出的正确选择。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一方面为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增加值,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这对一个城市整体产业布局调整起着重要作用。纵观青岛产业结构的发展之路,不难发现,近年来青岛的产业结构逐渐由重变轻,文化产业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功不可没。同时,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功能的完善,使得城市空间布局逐渐趋于优化。这几年,青岛的博物馆、美术馆、影剧院等文化空间成为城市功能的重要载体,并改变着城市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如今青岛的博物馆已经成为了城市的文化客厅,各具特色的博物馆遍布岛城。2017年9月20日,一座将过去、现在与未來融合在一起的青岛电影博物馆在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启幕。人们在博物馆中可以通过与展品交互体验的方式,感受电影产业的发展历程。
  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城市这片土壤。美国社会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在《文化城市》一书中提道:“城市是文化的容器,专门用来储存并流传人类文明成果,储存文化、流传文化和创新文化,这大约就是城市的三个基本使命。”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城市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以及便利资源。文化产业只有在城市这个载体之下,才能顺利实现创新与集聚。
  文化产业正向外传递着青岛新的城市名片,世界将遇见更具气质的青岛。
其他文献
评论  没有人会喜欢干篇一律的城市风貌,人们向往的城市一定是有温度、厚度或气度的,正是这些不同的城市特质,让生活于其中的人们获得了不同的幸福感。  逃离北上广,还是逃回北上广?近年来,围绕着类似的话题,争论不断。每年的岁末年初,许多在外漂泊的人也都为此纠结不已。是选择在大城市继续漂泊奋斗,还是待在小城市安于现状?北上广不相信眼泪,但有压力也有精彩,三四线城市安逸轻松,但也容易消磨人的理想。  幸福
期刊
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不是诱惑于美丽,就是诱惑于传说……青岛市市南区对人们的诱惑,始于美景,陷于文化,忠于这座城独有的风情。在市南区政府的主导下,老舍故居打造成“骆驼祥子博物馆”  “青岛之红瓦绿树、青山碧海,为中国第一……恐昔人之仙山楼阁亦比不及,诗文不足形容之。”康有为寥寥几句,勾勒出青岛美景。可当游客不再满足于“漫步于碧海蓝天、徜徉于红瓦绿树”,青岛旅游,还可以提供什么?  市
期刊
既然要把人留下,就要“白天有的看,晚上有的玩,离开有的买,下次还要来”。表面上看是“留人”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旅游品牌的塑造问题。  在青岛,最适合发展旅游业的行政区,当属市南区。  作为国际知名的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青岛独特的海滨自然风光和历史人文等资源,是每年吸引众多来自国内外旅游者的核心竞争力。而市南区,是青岛城市建置的发源地,也是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中心,更是青岛的“根”。
期刊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婚礼就十分重视。从“三书六物”到“三朝回门”,经历繁琐的礼仪流程后,才能宣布一个小家庭的真正建立。  然而随着时代发展,中国人的结婚观念开始逐渐变革,不光礼仪流程越来越简化,受众人群也越来越精细化和年轻化。  从人口层面看,自2013年开始,全国结婚人数明显下降,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这与上世纪90年代的生育状态相吻合。有专家预测,这种持续下降的状态还要持续5-8年;从结婚人群看,从
期刊
海湾化学项目,被称为青岛董家口经济区成功的“一体化”循环经济样本。在三家企业合并重组后,依托港口的强大吞吐能力和优化的资源配置,海湾化学形成了“前港后厂”的集约化发展路径,打造了大循环的經济发展模式,成为化工企业转型发展的范例。  本组报道意在探讨海湾化学的转型之路,并以此为切入点,对当下化工行业的转型与发展进行思考。  更名、重组  对于青岛海湾化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湾化学”)来说,2017
期刊
一座城,一个故事。  过去的中国城市,一度千城一面:同样的高楼大厦,同样的宽阔马路,同样的商业氛围……这样的发展方式,让城市渐渐失去了温度;而今天,我们想遇见的,是一个有温度的城市,一个有独特魅力的城市。  “上海2035”规划中,描绘出这样的一个上海:建筑是可以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公园是最宜休憩的,市民是尊法诚信文明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城市的温度已经成为衡量城市发展的重要要素之一。而青
期刊
驱车经过董家口经济区,占地2000余亩、拥有四个装置区的海湾化学相当显眼。  海湾化学的前身是海晶化工,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连年入围青岛市百强企业、中国化工500强企业、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先进集体,是青岛市工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化工产业搬迁发展重大项目。  在过去的几年里,海湾化学完成异地搬迁,并按照海湾集团统一规划,创新实施三家知名化工企业“一体化”战略,充分利用董家口港的空间、港口优势,吸收合并
期刊
评论  民生领域与金融创新的融合不能局限于表面政策,而要深入实干,关心百姓最关注的问题,解决百姓之难。  民生,是与百姓生活最密切相关的话题。无论是吃穿住行、养老就医还是子女教育,民生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这不仅同党的性质、宗旨和目标一脉相承,还承栽了中国“国以民为本”最朴素的治国理念。  在愈发重视民生发展的今天,我们逐渐发现,
期刊
评论  京津冀、长三角、环渤海等越来越多的区域都在强调一体化的概念,是因为一体化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未来。而长三角和珠三角等一体化发展较早或较快的地区,也正充当着我国经济发展主要增长极的角色。  城乡一体化、京津冀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全球一体化、生产一体化……一体化不是一个新词,却是如今各个领域都在倡导的一种普遍模式。  为什么?因为一体化带来的往往是更合理的分工、更高的效率、更有效的资源利用和
期刊
略过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民俗城事,让我们真切而鲜活地感受到时间给予这座城市成长的力量,领略到时代镌刻的丰富而动人的侧影。  对于一座建置百余年的年轻城市,“时尚”是欧韵青岛最高的生活指示。尤其在加速度的大数字时代里,“从前慢”的乡情民风,似乎渐行渐远,成为都市的背影。然而如同乡情是一个人的精神故里,青岛那些有故事、有味道的民间文化,则是整座城池绵延流长的基因密码,丝丝入扣地镌刻出隆重的欢颜和妥帖的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