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模拟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antha4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怎样有效地教”和“怎样有效地学”成为教育教学的焦点问题。本文引入情境模拟教学法,老师从教学需要出发,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通过多媒体展示、音乐旋绕、问题情境和课本情境剧表演等实习手段,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加深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他们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情境模拟法 初中语文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90-02
  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十分重视情境教育与情境模拟教学,情境模拟教学的创设从语文情境教学开始,已有几十年的历程。在世纪大转折的时期,国际基础教育发生了课程理念与实践的大震荡、大变革。目前的基本走向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加强课程的综合,注重文理渗透、学科统整;促进课程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与沟通;推动课程建设的多样化、个性化,以适应学生的选择需要。
  建构主义认为,情境创设为提取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与表象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传统的课堂讲授中,由于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不能激发联想,难以提取长时记忆中的有关内容,因而将使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目前在初中语文的日常教学中,还存在着按照以往常规的、单调、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师机械而单调地讲解,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课堂气氛也比较沉闷,从而造成了学生心理上的厌倦情绪,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按照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阅读教学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一定的速度”、“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具有独立阅读能力”等要求,学生阅读作品能产生“自己的情感体验”;从而提升到“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层次。因此,特别强调体验性学习。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更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融入到具体的语境中,结合自己的身体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知识点。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基于此,采用一定的创新教学方法,将学生的快速引入到教师讲解的内容的语境中,激发并调动起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加深学生对所学习文章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关于情境模拟法
  人类的任何行为活动的产生都离不开动机。创新教学活动同样需要创新动机来激发。而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是人认识世界的动力之一,对于形成动机有着重要的作用。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往往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爱因斯坦曾说:他没有别的什么天赋,只要强烈的好奇心。列宁把感性的认识与理论的认识,当作人类认识周围世界过程中两个不同的阶段,强调把握实在过程时的感性的知觉与思维的特性的重要性。在低级阶段,认识显现为感性的东西;在高级阶段,认识显现为理性的东西。对于涉世未深的初中生来说,对于未知语境具有较大的兴趣,如果在情境模拟中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一般由好奇心发展而来,使得学生通过了解自己未知的事物而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和意向。在特定的情境中揭发矛盾能诱发求知欲。通过探求“是什么”体现了学生的好奇心,寻求“为什么”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感觉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的东西,我们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1】情境模拟十分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探究性问题情境。这就为学生创新动机的激发提供了契机。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它激励着人们学习知识,认识事物,研究问题,探求规律。在教学中,情境教学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进而形成学习的内在动机。在情境中展开冲突能激发挑战性。它突破了传统的“以静态分析训练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这一教学模式,将会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情境模拟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即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在讲解分析课文内容的时候,结合周围实体事物来模拟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迅速融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全面掌握文章的主旨及精神。教师可以使用典型的投影图案,结合音乐同时使用生动的语言来为学生展现文章中所描绘的情景,这种形式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零距离感悟作者的情感,而且师生还能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及时进行沟通交流。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是一种迅速了解掌握文章意境及内涵主旨的有效形式。情景模拟教学具有的独特性质,只要教师运用得当,就能够获得非常理想的教学效果。因为通过这种形式所表现出来的东西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虽然不是文章语境中描绘的真实情景,只是一种外部形象的模仿或刻画,但仍然可以瞬间捕捉到学生的心理,将其带入情境之中,通过其感同身受,完整再现文章的主旨及精神。除此之外,情景模拟教学将情趣与意象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深入挖掘学生的潜在想象力,激发其认知意识和语言意识,提高了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情境模拟教学的实现手段
  1.多媒体展示法
  初中语文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是一种理性的表达,缺乏直观性。这样就使得学生在理解一些课文,特别是一些不熟悉的情形时,往往会遇到理解困难的问题。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逐渐走进课堂,运用多媒体技术对创设美的教学情境可以起到关键作用。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是图文声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以及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背景音乐,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语文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进而拨动学生的心弦,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学习。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精心编排教案,恰当地运用这一技术,充分调动学生的一切感官,让他们陶醉在课文作者创设的美的情境中。把知识的传递和接受变成一种享受,让学生在愉悦中吸取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如,有些课文离目前的初中生生活较远,单靠老师介绍,学生很难领会透彻,而且也很难提起兴趣。这时就可以结合使用PPT和flash等手段。如我在教学《两小儿辩日》中,利用动画演示对于太阳视觉与听觉上感受的科学解释,这样使学生理解起来就更为直观,记忆也更深刻了。   2.音乐渲染法
  如果对于每篇课文都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技术,那需要大量耗费精力,也容易走进只重形式不重内容的误区。对于学生来说,每节课都有多媒体,也容易审美疲劳。对于一些重想象的文章,不妨使用另一种简单的方法,就是把音乐引入课堂。例如,在学习《春》时,我通过播放欢快的莺歌燕舞的纯度序曲,加上两段婉转的笛声,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就高涨起来了。这样很快就可以把学生引入课文创设的情景中去,愉悦了学生心情,渲染教学情景,也激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3.问题情境法
  问题情境教学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有目的地把若干新知识渗透到奇妙有趣的情节、场景或故事之中,以情境中描述的问题解决作为需要解决的目标,激发学生在特定环境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自信,认识到“做中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整合创新的规则、技巧。同时促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和谐全面发展,达到在情境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如,在教学《范进中举》时,课上我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提出自己困惑不解的问题。于是,学生认真自读课文后提出了很多问题。如:中举显然是好事,但是范进为什么会疯?又是谁治好了范进的疯?范进中举前后有什么变化?等等问题。当然,要注意不要将课堂上成“满堂问”了。
  4.课本情境剧表演法
  有时候,为了把教学情境更真切地再现,可组织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分角色进行表演。主要形式之一就是组织学生编演课本剧。它既可以引起学生重视课文预习的重要性,通过分析文章中相关角色的具体活动,进而引起学生进入角色,体验角色,评价角色的心路历程。让学生把课文中文字的组合形式进行转换,然后变成视觉形态,即把课文内容编写成短剧本,然后分角色用表演形式准确地表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结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设置情境,吸引学生,对学生学习起着感化作用,激励作用。
  三、结论
  随着教改逐步推行,亟待将情境教学进入语文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在情、在景中扩大,幻化成课文中的各种意境。语文教学中一旦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
  重视教学情境的模拟就是重视学生知识的建构过程,是把新课改落到实处。随着多媒体、电子技术的普及与利用,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把课堂与外界联系起来,把学生的学习放在真实的生活中,把现代与历史融合起来,学生在这样丰富真实的环境中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主要的是发展了他们以后生活所必需的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创造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而这些能力远比拥有大量的知识更重要。通过问题和情景剧创设教学情境,其本质在于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呈现积极化的状态。现代学习心理学认为,学生的需要是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动力。在课堂上,学生感到有兴趣才愿意学,才能认真学、主动学,真正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情境模拟教学可以把学生带入语文教学的情境中,用可感知的东西诉诸学生的感官,引发其想象,进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实现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思维”的飞跃,然后再用理性认识去分析知识,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版)[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陆蓓红. 语文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几种方法[J]. 文教资料, 2006(19).
  [3]邓樊琼. 二期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情境教学的创设与实践[J]. 科学教育,2007(3).
  [4]张霞.情境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
  [5]乔桂英.浅论问题情境的创设[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1(04).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76-01  教育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而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存在着重理论灌输轻实践探索、重知识掌握轻知识创新等等倾向。所以,从上个世纪50年代末开始,教学改革也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潮流,各国都根据本国的原有基础将教学改革不断向前推进。最初是美国,首先掀起了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
传统有针注射器不论在人体药物注射还是在家畜药物注射都占据重要角色,但是它存在交叉感染、疼痛、皮下结节等弊端,对于家畜注射更是存在动物应激反应、工作量大等缺点。兽用
2015年即将过去。回顾2015年,广州的房地产市场看似波澜不惊,也有着不少可圈可点的亮点。本期《市场纵横》将为大家盘点201 5年广州楼市十大关键词,让大家轻松回顾本年度广州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以下简称“基础”课)教学目标是整门课教学活动的灵魂与导向所在,对教学目标横向切分与纵向分解互相交织,构成了整个“基础”课的教学目标体系。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教学目标分解 意义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83-01  一、“基础”课教学目标及其分解  “基础”课的教学目标
作文教学历来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恐怕也是最为人们所诟病的一个话题。很多人都说作文教学没有形成一个科学而完整的体系,其实如果真得要形成体系,明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读是学习语言文学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通过对学生朗读、背诵的训练,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读背训练 指导方法 提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85-01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的读背训练,对提高
日前参加一次会议采访,稿子写好并请某领导同志审阅后,准备发排。哪知就在这时,办公室的电话铃响了,打电话来的某领导声称:稿件中有关领导的名字排列需‘再商量一下’‘人在
本刊第5期刊登了题为,最近本刊记者进行回访后发现,江山市何家山乡不仅不进行整改,反而变本加厉地加快了毁田速度.
【关键词】探究性阅读 备考方略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88-02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高中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这样,探究能力的培养也就成了新课标提出的一个亮点。  探究就是对作品思想内容的挖掘、探讨、特有解读和质疑。探究侧重于作品人文性的一面,探究性试题既是对知识的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