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爱秘笈:女汉子变身软妹子

来源 :知音海外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ile1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家石康在去了美国后,发感慨说自己过去遇到的中国女人很多都像“残废”,也许他口中的“残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软妹子”吧。在中国,女孩只要性感漂亮会装萌发嗲,就很容易成为男人心目中的女神。而女汉子式的女孩不光不招男孩待见,还会被沦为“圣斗士”。在美国生活了多年的上海女孩曾晓倩,回国后反而“水土不服”。为了适应中国男人独特的口味,她不得不让自己从重口味的女汉子变成一个“作女”,可是她真的感到快乐吗?
  被逼成美国式女汉子
  我叫曾晓倩,1988年出生于上海。父亲在船厂任高级工程师,母亲则在一家国企做会计。父亲是湖北人,当初为了追求母亲,不惜放弃所有追随到上海。所以从小母亲就对我说,上海女人是全中国最精致的女人,也是最吸引男人的女人。
  身为上海女人,母亲总是自豪地跟我说:“女人就要学会扮娇弱,这样才会惹男人疼惜。你妈我就是最好的证明。”我对母亲的话坚信不疑,因为父亲就是那个一辈子能保护母亲的超人。
  高三的时候,我选择了住校。隔壁寝室有个叫李莉的女孩每晚都有不同男孩帮她打开水,细瘦的男孩儿一人拎着四壶开水,胳膊都被拽变了形,而旁边的李莉手里拿个肉粽优哉游哉地边走边啃。我看着他们,一下明白了妈妈所说的话。
  只可惜,我还没怎么好好将这套理论运用到实际,就被发配到美国了。2006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美国威廉玛丽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渐渐的,我发现自己这个漂亮的中国女生很受来自五湖四海的国际友人欢迎。我谨记妈妈教诲,不轻易让每一个对我有好感的男孩难堪,多交朋友,让自己的生活更便利。于是我把“作女”那套也渐渐地运用到美国生活中,可意想不到的是,我并没如愿地获得男生的怜爱,反而时常显得格格不入。
  有次去超市,我买了很多东西,书包里装着大米,手里拎着牛奶和油,在回程的路上走到一半就提不动了。于是我打电话给一位有车的美国男同学杰克,求他来接我回家。杰克倒是很痛快地来了,高高兴兴地送我回了家。可是到了我家后,杰克却满脸的欲言又止,最终还是忍不住问我:“你没车,为什么还买自己根本提不动的这么多东西?”我羞愧得无地自容,他这是在婉转地指责我给他添麻烦了。事后,我不禁在心里诧异:“难道美国男孩不乐意为女孩服务?”自此以后,我再也不敢轻易地麻烦杰克和任何一个美国男孩了。
  半年后,有个加拿大的男孩伯尼对我展开了猛烈的追求。有一次,他邀请我同去逛旧书市场。可那天伯尼没有淘到什么书,而我却买了一大堆,足有两尺高。他看着书,又看看比他矮两个头的我,非常怜香惜玉地说:“这么多书,你怎么背得动啊?让我来帮你吧!”我一听,乐颠颠地就准备甩开膀子走了。
  哪知道,伯尼却蹲下来,把书分成等高的两摞,还比来比去,调来换去,直到两边的高度分毫不差。然后他把其中一摞塞进我的书包,自己背起另一摞,很豪迈地向前走去,还冲我邀功似的说:“你看我对你好吧,两摞分得一模一样高。”我顿时惊呆了!这要是在中国,女孩子肯定要开骂了,可这老外竟然让我夸他。
  渐渐的,我明白了中国的那套装萌卖嗲在美国根本行不通,AA制的约会、礼尚往来的男女关系、重体力活雇工人而不是找男朋友,这才是美国女孩本色。再到后来,我学会了铲走门口的雪、组装宜家家具、换轮胎、修电器,安装网络、搬家、在网站上倒腾房子。总之,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美国女汉子”,遵循着不添麻烦,不乱使唤,不占便宜的“三不”原则。
  女汉子竟水土不服
  2013年,硕士毕业的我应父母要求,决定回国发展。回到上海后,我很顺利地在当地一家知名外企找到一份市场主管的工作,工作忙碌但待遇优厚。
  没多久,我就和单位里的年轻同事们打成一片了。我们经常会约着一起出去吃个饭唱个歌什么的,可奇怪的是,唱完后女生们都会潇洒地走掉,而男生们则会自觉留下来分摊账单。每当我要拿钱出来AA时,所有的男生和女生都会丢给我一个诧异的眼神,仿佛在说:怎么又多了一个奇葩?
  回国一段时间后,父母发现我仍是孑然一身时,开始为我的终身大事着急起来。为了尽快解决我的个人问题,他们发动身边的亲戚朋友,为我安排了一次次的相亲活动。
  然而,一个人独居美国多年,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已基本形成,而妈妈原来说的那番理论已不再困扰我,我就是一个地地道道重口味的“美式女汉子”。我可以自己扛沉重的物品不求人,可以换灯泡修水管,还可以像男人一样在职场拼杀。可是这么多优点的我却在国内找不到一个喜欢我的男人。
  一个相亲男向介绍人抱怨,说我宁愿坐地铁去约会,也不愿意他开车送我,而且每次都拒绝他送我回家,让他觉得自己根本不是我的那杯茶。我却忍不住为自己申辩:“上海那么大又那么堵,我是替他节约时间节约成本,难道要他横跨整座城只为接我去吃顿饭?”
  一次次相亲,一次次失败,但这并不影响我的快乐单身生活,我仍会积极参加各种活动。
  2014年8月,我参加了一场高中同学聚会,张磊是其中变化最大的一个。当年瘦弱的他满脸都是青春痘,而如今竟变成一个风流倜傥的英俊青年。据说他就职于一家大型央企,而且已混到了管理层,可谓闪着金光的理想老公人选。自那次聚会后,张磊就对我展开了强烈攻势,他甚至告诉我,高中时他就一直暗恋我,只是没有勇气向我表白。
  男未婚女未嫁,自然地就走到了一起。张磊的父母都是北方人,拥有全套中国男人的大男子主义情结和北方男人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毛病。为了表示对我真心,他每天送我上班,然后自己再顶着人流拥堵的高峰去城市的另一头上班,下班后也是如此。有时为了等他来接我,下班后我还自觉自愿在单位加班。可是一个星期后,我就受不了了,因为从我家走到单位只需要半个小时。我果断拒绝了他的好意,可是他却幽怨地对我说:“你真是一点都不可爱。”
  我宁愿顶着不可爱的头衔也要坚持己见,最终他让步了。可是一个月之后的事,彻底让我们的恋人关系终止了。为了离张磊近些,我准备从家里搬出来住。张磊自然很高兴,嚷着一定要叫些朋友来帮忙。可我却知道他工作忙,不忍心麻烦他,就没跟他打招呼,自己打包叫了搬家公司……当我把什么事都处理完站在张磊面前时,得到的不是他的表扬,而是他充满愤怒的怨言:“晓倩,我觉得你根本不需要男朋友,你强大到可以一个人生活。对不起,我们分手吧……”   要强的我硬是没有让眼泪掉下来,我这样地体贴,怎么他就不能理解呢?我把自己的委屈一股脑儿地倾诉给闺蜜何静。何静是个典型的万人迷,她严肃地对我说:“晓倩,入乡随俗,中国男人不需要你的‘美式女汉子’作风!”
  做个中国式“软妹子”
  为了让我能更透彻地理解“女汉子”和“软妹子”的区别,何静给我做了贴身指导。她教导我:“如果你想找个特别会疼人的老公,你就要会适时地示弱,那样男人才能觉得你需要他。”“那怎样示弱啊?”我一脸迷茫地问。“很简单啊,就装傻装无能啊。”
  见我一知半解,她接着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有次,何静家的钟点工请假了,有个男的正好打电话她说路过此地,想要上来看看她。何静并没有像港台剧里演的那样忙着收拾屋子,而是故意把方便面的袋子丢得到处都是。当那个男的上来后,看到满屋子乱糟糟的,竟没有表现出一点点的不耐烦,而是关切地说:“你怎么这么不会照顾自己啊?离了我你可怎么活啊?”自那以后,那个男的对何静更好了。
  我听得简直傻掉了。这种缺乏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到半残疾程度的女人竟然成了我学习的标杆?我不禁纳闷:中国男人怎么了?见我这样,何静却不以为然地说:“你的美国式思维该改改了,这是在中国,你要适应中国男人的国情。”她接着叮嘱我,灯泡坏了,你会修也不要自己修,一定等男人来帮你弄,等他修好了再夸夸他;电脑坏了也是如此,总之任何事情都要找男人来帮忙。我听了半天终于明白了,原来中国男人喜欢被女人麻烦。
  我还是很不能理解,为什么要伪装自己?男女各负其责的生活不好吗?何静却智慧地为我揭开了其中的谜团:“中国男人之所以喜欢那些柔弱无力到生活无法自理的女人,因为他们希望在女人的赞美肯定中确认自我价值,获得面子尊严。正因为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大事他们解决不了,社会上残酷的雄性竞争有时让他们感到自卑,所以他们才需要在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中获得存在感……”
  听着何静毒舌的教导,我半信半疑决定“小试牛刀”。一天,跟同事一起团购了很多水果,我将这些水果全部装在一个箱子里。我偷偷试了试可以搬得动,但我找了个男同事,嗲着嗓子假声假气地对他说:“帅哥,这个箱子太重了,可以帮我搬一下吗?”其实我自己心里都在鄙视这个矫揉造作的自己,而那男同事竟然欣喜地答应,立马帮我扛起了那个箱子并把我送回了家。第二天,我又如法炮制地找了第二个男同事做实验,结果跟第一天一样。
  那次以后,我慢慢学会了如何装萌卖乖,嘴巴也越来越甜,出去吃饭轮不到我掏钱。男人愿意横跨黄浦江过来接我,我都会笑着欣然接受。
  但是,我发现我仍然错了!何静也错了!
  2015年春节前,因为工作关系我认识了现在的男友,他比我大5岁,是一枚标准熟男,温文尔雅、理智体贴。因为他首先看到的是我工作中的一面,所以很欣赏主动接近我,我也内心窃喜,立刻拿出何静教我的那套“撒娇装嗲”秘籍。没想到,没使用两次就被他识破,认真地找我谈了一次。他说:“晓倩,我知道你是个坚强独立的女孩,在我面前你没有必要隐藏本性。我爱你,知道你能干也会帮你,因为这样你会过得轻松一些。我也希望在我累的时候,也能把头放在你的肩头寻找慰藉。”
  原来,中国男人是喜欢柔弱的女人,但那是当女朋友的时候,如果一旦成为妻子或者他真得考虑把你当成妻子候选人的时候就不一样了。他们要的是表面的软妹子,内心的女汉子。撒娇女人好命,那也仅限于小事儿时撒撒娇,真的摊上大事儿,也只有内心强大的女汉子才能跟男人站在一起。
  我庆幸终于遇上了懂我的人!
  编辑/贺长虹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一种新鲜有趣的“同居关系”开始在德国流行,心态年轻的老人们低价或免费让出房子,以招募同龄人或者年轻人与自己住在一起,房客付出的“代价”是陪老人聊一会儿天、打扫花园、外出采购等。中国留学生李蕊洁,在亲眼目睹了这种特殊的同居生活后受到启发,帮助老人介绍同居对象,始料未及的是,在她的努力下,竟然成功介绍了142人,在收取介绍费的同时,还开创了一门新的事业。  两个七十岁老人“同居”了  2011
期刊
执手相看的日子里,唯有爱,才是彼此生活和幸福的支撑。  最近几年,胡兵甚少出现在中国大众眼中,去了美国发展。而在前不久,胡兵再度成为网络上的热点人物,日本综艺节目《北野武的电视撞击》报道胡兵时,介绍他在北京的豪宅,光是衣服、饰品就价值约2亿人民币,胡兵在节目中,谈到自己的奋斗经历,证明中国艺人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更富足的生活,同时,胡兵眉尖眼角,一直流露着一种说不出的从容淡定。一时间,胡兵成了网络
期刊
漫画最能体现画者的内心世界,也是画者的精神寄托。亚兰,一个美丽梦幻的女孩,为了一本漫画中的男主人公,踏上了巴黎这个浪漫之都的旅途。以她的真挚和善良,为漫画中的主人公续写了漫画情缘,打动了漫画中的主人公。一个勇敢的女孩,为爱不觉天涯远,结果又会如何呢?  缘来自漫画  今年25岁的南宁女孩亚兰,出生在一个富商家庭,她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外企工作。亚兰虽然看起来有些柔弱,但她工作起来却十分卖力,她的薪水很
期刊
离了婚的女人,或者想离婚的女人、在婚姻里不舒服的女人,请读一读下面这篇我在美国看到的文字,反思一下,看看有哪段是在说自己——  女人们,想知道如何摧毁自己的婚姻吗?想知道如何尽快把你老公逼疯,逼到酒吧,逼到别的女人怀抱,逼到离婚律师桌前吗?想知道如何把你老公整成生不如死的窝囊废吗?如果你想的话,那今天就是你的好日子。  1.无休止地唠叨。对了,折磨你老公的办法之一就是无休无止地唠叨,像永远滴水的水
期刊
美国婚姻法堪称劫男济女,一旦离婚,男人蚀财亏产,痛不欲生,女人则大捞一笔,奔向新生。  随着离婚率越来越高,婚外情,包二奶,第三者在中国似乎已经成了稀松平常的事,婚姻再也不是中国人爱情的保障了。而大洋彼岸的美国人给国人留下的印象是在性方面很开放,但实际上,他们的性开放只是在婚前,一旦步入婚姻,就变得非常保守,很看重家庭观念,不论官做到多大,即使是当上总统,也把同家人在一起吃晚饭当作天大的事来看。尤
期刊
粗粮的心,就是未经过多修饰与改变的真心。  在第三季《我是歌手》的总决赛上,歌手孙楠中途宣布退赛,令芒果台陷入了混乱的“黑色七分钟”。而化解这场风波的,正是主持人汪涵。他在意外事件发生后临危不乱,迅速调整状态发表演讲,巧妙化解了僵局。虽然在台上表现得成竹在胸,但汪涵却被拍到下台后眉头紧皱,痛苦地捂住了自己的左心房。  心绞痛一旦发作,如不及时救治,病人将会疼痛难忍,甚至可能晕倒在台上。在这个紧要关
期刊
每一位丈夫都要尊重自己的太太,我最爱我太太,结婚之后在她那里,我只不过是一个孩子,一个乖乖的、黑黑的小孩子。  刘青云爱情微博  今年51岁的著名演员刘青云,是香港影视圈的一个出色代表。出道30年,拍过多部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多次获得两岸三地各大电影节的“影帝”奖项。近日,刘青云凭借《窃听风云3》荣获第34届金像奖“最佳男主角”,但他对此却显得云淡风轻。  2015年4月3日,电影《暴疯语》首映礼
期刊
北大哲学系是一个知名度超高的系,中国政治、思想、社会、文化,每个领域都可以看到和其相连的一连串不朽的名字,蔡元培、胡适、梁漱溟、冯友兰、金岳霖、张岱年……如今,这个系又拥有了一个有趣的别称——“长寿俱乐部”。  北大哲学系知名的教授包括在世的,90岁以上的有十余人,85岁以上的更比比皆是,超过20人,占知名教授近半数。比如,“新心学”的宗师贺麟90岁而终,伦理学大师周辅成2009年离世时已是98岁
期刊
身为北京一家装饰装修公司董事长的杜向昆曾多次购买古玩赝品向国家某机关副厅级干部黄震“行贿”,喜欢收藏的黄震便利用职权帮杜向昆包揽工程,使其公司获利颇丰。然而,当黄震发现受骗后,便处处为难杜向昆,让其损失惨重。杜向昆暴怒之下,竟将黄震的女儿绑架强奸!而此时,为官“清廉”的黄震因涉嫌受贿接受了有关部门的调查,他没想到因一时的贪念,却祸及家人和仕途……  用假古董“行贿”,董事长谋财走捷径  46岁的杜
期刊
日本料理一向以健康著称,美国作家哈里·帕斯杰里纳克在自己的专著《世界饮食五大因素》中,更是将日本饮食赞誉为“世界健康饮食第一名”。不过也有人对日式料理表示无福“消受”,因为其最具代表性的生食文化总是透着“原始”和“野蛮”的气息,并非人人都能享有这份口福。大连女孩章玲2010年留学早稻田大学,其间对日本的生食文化有了深入了解,不但渐渐爱上生食料理,更对追求极致的日本人多了一份理解。  生食=新鲜到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