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筷子是中国人日常用餐的工具,用筷子吃饭少说也有3000年的历史,国人早已习以为常。西方人用刀叉进餐,也历经近千年,成为墨守的习俗。固守各自“天经地义” 的传统习惯,加之交流不够,难免会产生一些误解,进而发展为文化的差异。
据说,中国学者闻一多先生就碰到过这样的事。他留学时住在一位美国老太太家中,在老太太家吃饭,老太太总爱问他,你们中国人吃饭是用两根棍吗?他总是很有礼貌地回答,是用两根棍。但心里想,这老太太怎么这么烦。一天吃意大利通心粉,老太太又问,难道你们吃面条,也用两根棍吗?闻先生到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老太太一直以为中国人用筷子吃饭,是一手拿一根。由此可见东西方的隔阂有多大!
从东西方文化差异的角度来看,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厦门大学的易中天先生认为,中国人吃饭用筷子,是向内用力;西方人吃饭用刀叉,是向外用力。中国人在宴会上用筷子给客人夹菜,是一种礼仪,它表示客气,也表示和气,既稳重,又文雅。不像西方人用刀叉,既野蛮,又粗暴,冷冰冰的,一点人情味都没有。东西方使用餐具的区别折射的是餐具背后深层次的文化差距。
随着世界文明的发展,一个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要学习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当然,这种学习应该是立足于各国实际的。
计算机网络创建于20世纪60年代,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件大事。运用网络技术开展远程高等教育的尝试也开始于上个世纪的70年代。历史虽然不长,但是发展迅速,影响深远。已经接受远程高等教育和正在接受远程高等教育的学子已逾千万之众。网络不仅用于开展高等教育,并且搭建了一个适用于终身教育的大平台。
随着远程教育的迅速发展,远程教育的理论也层出不穷,当然也有大师级的人物。由于我国开展远程教育晚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早期远程教育理论以引进为主,这是对的,随着远程教育的发展,继续开展对外交流也是对的,它有利于我国远程教育事业的起步和发展。但先入为主的观念也影响了我国远程教育的中国特色。有的国人谈起本国的远程教育理论似乎有些“鄙视”感,对本国远程教育的发展也“不屑一顾”。毛泽东就曾批评过我们的一些同志不研究中国实际,而“言必称希腊”的不良风气。
美国有美国的国情,英国有英国的国情,中国也有中国的国情,因此也就有了著名的英国开放大学办学理念在美国办学受挫的案例。盲目照搬,搞教育移植,不仅难以有成效,而且也将误人子弟。
理论与实际的脱节,就好比一只手拿一根棍子,是捞不起几根菜的,两根筷子只有通过一只手的运作,也即“结合”,才能夹起肉来。
“自主学习”、“不组班教学”、“形成性考核”等等,都是不错的理念。但对不同的学习对象,一成不变地“硬套”,得出结果则大相径庭。众所周知,中国的普通高等教育的录取主要采用的是统考录取制,由于传统的“学而优则仕”观念已根深蒂固,对普通教育的认同,对业余学习的“轻视”也由来已久。参加远程学习的相当多是经过层层筛选而无缘进入普通高等学校接受全日制教育的人群。一般来说,这些人员接受远程教育大部分是“不得已而为之”,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相对较差,知识结构相对欠缺,学习能力相对偏弱。面对这样的群体,还须“不能越雷池一步”地贯彻先进的理念,其结果可想而知。学生不满意,教师不满意是意料之中的事。
“有政策就有对策”,一些采取对策的远程教育机构取得了不俗的成效,而一些“墨守成规”的办学机构则不满之声盈耳。需要解释的是,这里所指的“对策”,不是弄虚作假,也不是“短斤缺两”,更不是“放羊”“放水”,而是根据学习对象增加教学辅导,增加作业指导,增强“班级”意识。
现在检查、评估之类的活动很多,有其优点,也有其不足。检查、评估应多总结基层的经验,多尊重基层的创造,千万不要拿“棍子”去“打人”。宽松、和谐的办学氛围,有利于理论的探索和创新,也有利于中国远程教育的发展。
建设中国特色的远程教育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一句空话。需要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也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论,但更重要的是要研究中国的国情,中国远程教育的现状。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研究中国远程教育的理论,以指导中国的远程教育。
筷子和刀叉,不仅是用餐习惯的不同,也折射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但使用得好,同样可以运用自如,津津有味地用餐。
据说,中国学者闻一多先生就碰到过这样的事。他留学时住在一位美国老太太家中,在老太太家吃饭,老太太总爱问他,你们中国人吃饭是用两根棍吗?他总是很有礼貌地回答,是用两根棍。但心里想,这老太太怎么这么烦。一天吃意大利通心粉,老太太又问,难道你们吃面条,也用两根棍吗?闻先生到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老太太一直以为中国人用筷子吃饭,是一手拿一根。由此可见东西方的隔阂有多大!
从东西方文化差异的角度来看,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厦门大学的易中天先生认为,中国人吃饭用筷子,是向内用力;西方人吃饭用刀叉,是向外用力。中国人在宴会上用筷子给客人夹菜,是一种礼仪,它表示客气,也表示和气,既稳重,又文雅。不像西方人用刀叉,既野蛮,又粗暴,冷冰冰的,一点人情味都没有。东西方使用餐具的区别折射的是餐具背后深层次的文化差距。
随着世界文明的发展,一个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要学习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当然,这种学习应该是立足于各国实际的。
计算机网络创建于20世纪60年代,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件大事。运用网络技术开展远程高等教育的尝试也开始于上个世纪的70年代。历史虽然不长,但是发展迅速,影响深远。已经接受远程高等教育和正在接受远程高等教育的学子已逾千万之众。网络不仅用于开展高等教育,并且搭建了一个适用于终身教育的大平台。
随着远程教育的迅速发展,远程教育的理论也层出不穷,当然也有大师级的人物。由于我国开展远程教育晚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早期远程教育理论以引进为主,这是对的,随着远程教育的发展,继续开展对外交流也是对的,它有利于我国远程教育事业的起步和发展。但先入为主的观念也影响了我国远程教育的中国特色。有的国人谈起本国的远程教育理论似乎有些“鄙视”感,对本国远程教育的发展也“不屑一顾”。毛泽东就曾批评过我们的一些同志不研究中国实际,而“言必称希腊”的不良风气。
美国有美国的国情,英国有英国的国情,中国也有中国的国情,因此也就有了著名的英国开放大学办学理念在美国办学受挫的案例。盲目照搬,搞教育移植,不仅难以有成效,而且也将误人子弟。
理论与实际的脱节,就好比一只手拿一根棍子,是捞不起几根菜的,两根筷子只有通过一只手的运作,也即“结合”,才能夹起肉来。
“自主学习”、“不组班教学”、“形成性考核”等等,都是不错的理念。但对不同的学习对象,一成不变地“硬套”,得出结果则大相径庭。众所周知,中国的普通高等教育的录取主要采用的是统考录取制,由于传统的“学而优则仕”观念已根深蒂固,对普通教育的认同,对业余学习的“轻视”也由来已久。参加远程学习的相当多是经过层层筛选而无缘进入普通高等学校接受全日制教育的人群。一般来说,这些人员接受远程教育大部分是“不得已而为之”,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相对较差,知识结构相对欠缺,学习能力相对偏弱。面对这样的群体,还须“不能越雷池一步”地贯彻先进的理念,其结果可想而知。学生不满意,教师不满意是意料之中的事。
“有政策就有对策”,一些采取对策的远程教育机构取得了不俗的成效,而一些“墨守成规”的办学机构则不满之声盈耳。需要解释的是,这里所指的“对策”,不是弄虚作假,也不是“短斤缺两”,更不是“放羊”“放水”,而是根据学习对象增加教学辅导,增加作业指导,增强“班级”意识。
现在检查、评估之类的活动很多,有其优点,也有其不足。检查、评估应多总结基层的经验,多尊重基层的创造,千万不要拿“棍子”去“打人”。宽松、和谐的办学氛围,有利于理论的探索和创新,也有利于中国远程教育的发展。
建设中国特色的远程教育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一句空话。需要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也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论,但更重要的是要研究中国的国情,中国远程教育的现状。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研究中国远程教育的理论,以指导中国的远程教育。
筷子和刀叉,不仅是用餐习惯的不同,也折射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但使用得好,同样可以运用自如,津津有味地用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