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应如何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eed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是学校的基层管理单位,其中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良好的班风、优秀的班集体是学生健康成长、树立正确观念的关键所在。小学生在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三个不同的阶段,会因为年龄的增长出现不同的心理表现和心理需求。而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就需要细心观察,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如果班级里的问题学生过多,教师的责任应占很大比重。教师应该掌握更多的职业技巧,适时地转换角色,既要传道授业,又要担任严父和慈母的工作,用自己的经验和方法,去征服学生、家长和社会。因此,面对正在成长中的学生,教师要细心观察每个学生的行为,分析其心理状况,对他们进行耐心的引导,将不良影响以及问题都及时消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快乐、健康地成长。
  一、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
  学生每天与班主任打交道的时间最多,在学校里,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关注的焦点,成为学生议论的话题。“学高为师,德高为范。”除了要对学生进行应有的教育外,班主任还要用自己火一样的热情去点燃学生的一腔热诚,送给他们无微不至的关爱和温暖;用自己雨一样的点点水珠去滋润学生的心田,送给他们渴求的营养和知识。
  例如,刚刚接触新班级的时候,学生们对我不很了解,往往会产生敬而远之的态度,遥遥观望,而不敢与我多接近。我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对一些学生的情况做了初步了解,然后在班会上对学生们说:“同学们,很高兴能够认识这么多可爱的、快乐的小朋友们,作为大家的班主任——这个班集体中的一分子,我感到非常荣耀和骄傲。是什么样的缘分让我们相聚在这里呢?我想,是因为我们这个充满荣誉感、具有良好风气的班级,把素不相识的我们带到这里,欢聚一堂。我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你们既是我的学生,也是我的朋友。让我们以后一起相互鼓励,一起将我们的班级打造成全校最优秀的班级,好吗?”这时所有的学生都大声喊道:“好!”然后就是热烈的掌声。班会结束后,学生们都围在我的周围,叽叽喳喳地和我谈话,简直让我有些应接不暇了。这次班会拉近了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也让我们逐渐从陌生变得熟悉。但是我知道,这只是初步激励了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要想让学生都能团结一心、茁壮成长,还需要长久的熏陶。于是我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指导他们怎样和人交流,还帮助学生设计黑板报。我的热情感染了学生,他们都因此乐于帮助别人,并从中获取了快乐。这样一来,学生们形成了一股团结一心、充满凝聚力的劲头,让班级始终处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之中。
  二、指导学生,引领他们朝着健康的态势发展
  班主任要想管理好一个班级,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客观的评价;要运用好班会、晨会等时间,指明学生前进的方向;要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特别是对一些有问题的学生,更是不能放弃和训斥,要引导他们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有一些孩子性格孤僻,不愿意接受别人,惧怕和别人说话、打交道,以自我为中心,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面,不能和其他同学友好相处,别的学生也不愿意跟他们玩。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般是由于这些学生生活优越,在家独处惯了,再加上父母和长辈的骄纵,从而造成了他们唯我是从、独来独往的个性。很多教师都不喜欢这样的学生,觉得他们过于娇气,一个个好像小皇帝、小公主似的。我对于班里出现的这类学生,基本上是“另眼相看”,区别对待的。在更多的情况下,我会让这些学生发挥一下自己的特长,让他们在同学面前展示,让大家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适时提高这些学生的自信心。另外,我还会找这些学生交流、谈心,告诉他们:我们班里的每一个学生都非常优秀,都和他们一样是家里的小宝贝,但是来到了我们班级这个大集体里,就好像新组建的一个大家庭,同学就是我们的兄弟姐妹,都是我们的亲人。我们应该感到高兴,应该融入到这个集体当中,把我们的家庭建设的越来越好。同时,我也经常设置一些让学生们共同提高的游戏,帮助他们融入到集体当中。经过这样的一番疏导,“问题学生”逐渐转变成“优秀学生”,成为同学中的佼佼者。
  由此可见,教师在疏导学生心理障碍的时候,需要有自己的方法,不能让学生产生距离感,要容忍学生的一些错误,用合适的方式去改变他们的习惯,用自己的热心和爱心,唤起学生积极上进的健康心理。
  三、严格要求,讲究化解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许多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往往把握不好一个“度”,不是对学生爱得太多,纵容其犯错,就是束缚得太紧,让学生都不敢松口气。这样都起不到治理班级、优化学生的作用。因此,如何把握好其中的“度”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例如,有的学生回家后,忽然没有来由地就闹情绪,既不愿意读书,也不愿意写字。家长也大多是不分青红皂白,上来就是一顿批评,让孩子觉得很委屈。我发现,有一些学生在学校里也会出现短暂的厌学状况。作为班主任,我们就要适时地挖掘学生的心理原因,询问他们“是不是有什么地方不舒服”,而应避免直接批评,否则就会导致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大部分学生其实只是一时犯懒,这时教师只要告诉他们:“学习太累了,就要学会自我调节,好好地休息一下。但是我们要做到一点,就是玩的時候,就痛痛快快地玩,让自己身心放松下来;学习的时候,就要努力学习,心无旁骛,专心致志,这样才能够劳逸结合,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小学生虽然年纪不大,可是也都有强烈的自尊心,在与他们进行交流的时候,教师要注意说话的技巧,从而使对话起到预期的促进作用。教师只有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平等对话,以理服人,才会让学生心甘情愿地去听从、去实施,并且把老师当作可以信赖的朋友,愿意将自己的苦恼和困惑讲给老师听。
  同时,我们还要认真地落实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建立健全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使班级的德育教育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我们还要尽量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从题海、学海中抬起头来,有一定的时间去积极发展素质教育。我们可以组织各种课外兴趣小组,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条件。总之,学生健康的心理需要教师去熏陶、去感化、去培养,只要我们付出足够的细心、耐心、爱心和责任心,适应学生的需求,就一定会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责编 张晶晶)
其他文献
当前,由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城市和农村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两者发展的步调却显得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协调,城乡对立关系依旧存在,且有不断加重的趋势
英语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小到生活用品,大到电脑、电视,都把我们和英语紧密联系在一起。即使英语和我们联系如此紧密,但对于从未接触过英语的小学生来说,英语还是那么陌生,难以理解。如何让小学生能够接受英语,对英语产生兴趣,是我们小学英语教师面临的巨大难题。  我从刚参加工作就负责小学生的英语教学,工作之初也曾经为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接受英语而困扰。经过七、八年的摸索,我逐渐掌握了一些自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课程目标”中“总目标”规定:“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
采用夹闭大鼠腹腔动脉30min,松开动脉夹血流复灌1h的胃缺血-再灌注损伤(gastric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GI-RI)模型,观察了电或化学刺激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P
班级是师生共同营建、共同生活的地方。一个充满和谐氛围的班集体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让每一个人都在心中产生集体荣誉感,焕发出积极向上、奋发图强的精神面貌。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一个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工作,让学生都能拥有集体荣誉感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一、选用好班干部,培养得力助手  班级作为基层组织,也需要有一个健全的管理团队来协助
研究观察了孕期磁共振磁场照射对子代大鼠海马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SD孕鼠妊娠第12-18 d给予0.35T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磁场照射.测量1、2和5月龄雌性仔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布鲁纳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际上兴趣是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要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使学生获得持久的兴趣,是促其主体性发展的基础条件。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便会使大脑产生优势兴奋,表现为注意集中,记忆深刻,思维敏锐。数学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如何吸引小学生的注意,使他们更好地投入数学活动中去呢
实验采用[3H]TdR掺人标记法测定微量培养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观察到健康大鼠的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acrophage,AM)可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经调理的酵母多糖激活后,AM的
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倡导自主学习已成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首要任务.因此.对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近几年.我在教学中着力探索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用酵母双杂交方法发现骨形成蛋白-1(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1,BMP-1)的片段可以与α1A-肾上腺素受体(adrenergic receptor,AR)的细胞内游离C末端结合.进一步探讨了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