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矛盾与统一,融深刻于平淡

来源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shadow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弗洛斯特是20世纪一位富于乡土色彩的美国诗人。他的诗质朴清新,寓意深长。弗洛 斯特诗歌内在的深沉含蓄往往寓于轻松幽默或表面的矛盾之中。以弗洛斯特的几首小诗 为例,解读诗人矛盾的世界观,了解他诗歌中展现的意象的对立与统一。
  关键词:弗洛斯特;矛盾;统一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09)03-0061-03
  
  弗洛斯特是20世纪一位富于乡土色彩的美国诗人,他以新英格兰为其写作背景与题材,呈现 在读者眼前一幅幅写实而生动的新英格兰风景画。弗氏诗歌的语言就跟诗里的景物一样,自 然、直接、简单。“简单到了运用日常生活用语的程度,就连华兹华斯的语言也比我的更难 。”早在1913年庞德给弗洛斯特德第一部诗集《一个男孩的意愿》写书评时,也称赞他“不 用冗长的多音节诗”以及弗氏诗中所特有的一种“亲切,自然的对话感和素描似的真实感” 。他的诗歌除了语言简单、措词平实外,还充满真挚的抒情,以至于在第二部诗集《波士顿 北》于1914年问世时,英国诗人托马斯这样评论道:“……它是在说话,然而是诗。…… 它没有那种词藻上的夸张,……许多个别的诗行,个别的诗句,单独看来,平淡无奇连 结在一起,凭着平静而真切的情绪,就构成了美的元素。”所以他的诗初看给人一种“质朴 无华”的感觉,但事实上却是“静水流深”,处处“急流”,处处是“险滩”,所谓的“朴 素”是一种“叫人上当的朴素”,诗中深蕴的哲理常常十分耐人寻味,发人深省。试看下面 几首小诗,来证实他那“貌似简单的复杂性”。
  春池
  这些水池,虽在林子里,仍然倒映
  出整个蓝天而且完美无缺
  就像池边的花,瑟瑟寒颤
  也像池边的花,不久就逝
  但它们的消失虽不是流进小溪小河
  而是沿着树根上升,带来浓荫
  
  还未爆牙的树,吸了水分
  江成为夏天密林为人遮荫
  让树木多多思考再使用威力
  去喝干、吸尽并一扫而光
  这些似花的水,这些似水的花
  昨天雪化了,才刚有那春池和春花 [1]158-163
  
  这是一首典型的言简意远的抒情诗,它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在叙说一件非常平常的冬去春 雪后的景象。这首诗的景物是用尽可能简朴的文字来描述的。三段诗中,每段都是六行,且 韵式都是aabcbc,十分平实,直截了当,毫无繁冗拖沓之迹,洋溢着浓郁的诗意。诗人用尽 可能少的笔墨展现了尽可能多的画面,留给读者以广阔的想象余地。读完这首诗,读者的脑 子中就会勾勒出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在这首诗里,出现了两个突出的意象:春池和寒花。它们是柔弱的,经不起无情摧残 的“美”。诗人在这里运用象征手法,使平淡,模糊的感觉有了丰富的内涵。春池象征反映 天空的镜子,象征着生命源泉;花象征生命的短暂。二者在生命的环节中,就像昙花一现般 的短暂。但是二者存在的短暂却使之有了表面的相似性,于是有了“似花的水,似水的花” 。尽管春寒料峭,它们的身子禁不住瑟瑟的打战,却是多么热恋着这匆促的生命啊!诗人在 诗中呼吁“让树木多多思考再使用威力/去喝干、吸干并一扫而光……”。从这方面看,诗 人爱“美”——“怜香惜玉”般爱护大自然中美好的事物,希望“美”能在人间多停留一会 儿。
  与春池和花这两个意象相对的是树木赫然威胁着要“喝干、吸干并一扫而光”春池。水 一旦被吸干,这面自然的“镜子”就会消失,自然似乎就一片阴暗混沌。显然,自然界物体 有着相互矛盾的关系。后一句“昨天刚刚融化的雪”点化了这矛盾。雪自然地暗示了形成雪 地水气,由此可联想到雪-春池-树根-树叶-水蒸气的循环。互相对立的物体有着内在的 统一律,春池和花的消失并不意味着死亡,而只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的转换,它们“沿着根 须上升,带来浓荫”。这就是宇宙万物的生死循环;永恒只存在于无数短暂变嬗的循环中。 自然万物不仅仅是那些表面相似的才有着同一,表面相对的(春池和树)也有着同一,空间的 对立(春池与花与树)有着时间的统一。所以“弗氏的春池即布莱克通过花朵看世界的花, 他的树即布莱克透过沙子看宇宙的沙”。其实,弗氏曾在《割草》一诗中阐述过这样一个原 则:“任何事物超过真实便会显得软弱无力”。所以在这里弗氏利用悖论(即表面似乎自相 矛盾,其实内含真理的表达),弗洛斯特寓哲理于通俗,融深奥于平淡,艺术地表达辨证的 宇宙观:部分即全体,永恒存在于瞬息,赋予了诗以恢弘的隐深意义[2]。
  这种矛盾心理和反传统的观点始终贯穿他的创作,不断以不同的悖谬意象出现,强化诗歌的 张力。如他正式发表的第一首诗《我的蝴蝶》,由死在草丛中的蝴蝶而联想到自己生活中未 知的原因。诗人咏叹道:
  
  似乎上帝让你飞出他仁慈的手
  然后他又害怕让你
  离开他太远捕不到你
  迫不及待地捉你,残忍的一攫。
  
  这是一个相悖的上帝形象:仁慈而残忍。仁慈是伪装,其实“万能”的上帝害怕卑微的蝴蝶 飞出他“无处不在”的控制,仁慈的爱抚变成凶残的毁灭。这不仅仅是词语的相对才产生的 矛盾,主要是上帝形象与传统观念相悖。他描写的上帝与人们期待的上帝相反——无所不能 的上帝竟然害怕渺小的生命,而且面目凶残。正是利用这悖谬的上帝意象,弗氏准确地表达 了他对生命的全面认识:自然赋生命于一切,允许任何生命享受生活,最终将它毁灭。这对 自然神秘力量的形象思维也反映了诗人自己的矛盾心理:生活对他的诱惑与挫伤,或者他对 自然的热爱与畏惧。他认为自然界是黑暗的,是深不可测的。所以黑暗这个字眼常在他的诗 歌中出现。在“雪夜林畔驻足”这首诗里,我们会遇到“一年中最黑暗的夜晚。”然后诗人 为什么要驻足停留呢?他是在欣赏雪夜的美景吗?不。虽然“树林是可爱的”但是事实上它 又是“漆黑一团,深不可测的”。作者停留下来是因为惧怕黑色的林子。这种融对立于统一 的意象一直贯穿弗氏的创作,而且日臻完善地表现在他后期的诗作里。《意旨》就是很好的 例子。
  
  意旨
  我看见一只带靥的蜘蛛,又肥又白,
  在一朵白色的万灵花上,举着一蛾
  象一片僵硬的白绸缎——
  各式各样的死亡和灾难
  混杂一起准备这样迎接早晨,
  就像女巫熬羹的配料——
  一只雪白的蜘蛛,一朵白沫般的花
  还有纸鸢一般的死翅膀。
  
  那朵花会是白的究竟为什么,
  那路边的兰花,纯贞的万灵花?
  什么把同色的蜘蛛引到那儿?
  什么还比黑暗的意旨更可怕?
  假如意旨主宰这般微小的事[1]158-163。
  
  这首十四行诗醒目的是白色,但完全相悖于白色的传统象征——纯洁、忠贞、安宁。所呈现 的是一组由白主宰的悖谬意象:白蜘蛛、白花(本应是蓝色)、白蛾。白花一般象征纯洁、 忠诚和清丽,但被描写成“白泡沫”、“女巫羹”,而它的名称,“万灵花”,纯属对自己 的反讽。蛾子的“白绸缎”也因“僵死”和“死翅膀”的描写不再是女郎的裙袍,而只能联 想裹尸布。这里,白色失去一切白的传统联想,只有一堆死亡与灾难的联想,乃产生比黑色 更加可怕的白森森的恐怖感。如此之白不可思议,诗人只能以诘问来收场。问题虽没有解答 ,但提供了明显的线索。白色一定与那白化的万灵花有关,一定与召唤白蜘蛛,引诱白蛾子 有关。这一可怕的阴谋是由“白”而不是“黑”执行的。震惊于此他不禁要询问自然的神秘 、人的命运无常:“什么还比黑暗的意旨更可怕?/假如意旨主宰这般微小的事。”
   诗呈现的是一种“谧静的白色恐怖”,比黑还可怕的白。白成为一个悖理的意象—— “黑色”之白。这一意象反映出诗人以全面观点探索自然神秘,可以揭示了事物的另一面。 真、善、美并非象人们认为的那么一致;善中有恶,美中有丑,真中有伪。这就是R.布劳尔 所言“于纯洁中见邪恶”、于白见黑的弗氏之悖论。再者,这首小诗竟为弗氏赢得“恐怖诗 人”的恶名。原因是每个真正理解诗意的人无不对这小小的景象产生极大的内心恐惧,威慑 于一白色的礼仪——晨曦中的蜘蛛在白花上举起一只白蛾,膜拜自然之中某一秘不可知之 神。这一小景,无论偶合还是想象,深深触动人对自然的潜在敬畏,因为它哑然提醒人意识人的自 身局限:即使人能把握必然,仍然存在人不可知的偶然——随时威胁着人的“黑暗意旨” 。该诗的第六行是这样的:Like the ingredients of a witches' broth “巫婆的汤(a wi tches' broth)”出自莎士比亚的戏剧《麦克白》。在《麦克白》第四幕中,三个巫婆用各 种毒物做成了一大锅毒汤:有狗的舌头、蝙蝠的绒毛、狐狸的脚趾、蝾螈的眼睛、狼的牙齿 等。通过这个典故引发的联想,使诗歌的背景进一步得到展示,诗中那种骇人的效果也更加 强烈。没有理解这个典故含义的读者可能只把它当作一幅蜘蛛和它的俘虏的画面,如果这样 ,诗人在诗中刻意创造出的使人惊惧的效果也就失去了。
  弗洛斯特是个矛盾的人。他热爱世界,却又对世界不满。他写了许多愉悦的诗歌,向我们展 示了一个美好的世界。正当我们沉浸在他所带来的喜悦之中时,我们却听到了他与世界争吵 的声音,听到了他的不满,他的抱怨,甚至是愤怒。但我们知道,“爱”与“争吵”既是对 立的,也是统一的。诗人之所以与世界争吵,是因为他爱这个世界,他希望世界能变得更好 ,世人能生活得更幸福。他在和世界争吵,但他对世界所倾注的感情却愈发深了。弗洛斯特 的世界观是矛盾的,但作为一个睿智的诗人,他却有着独特的处理矛盾对立面的方式。他喜 欢把对立的双方巧妙地统一起来,并以此来阐明事理。评论家R.L.库克曾经指出,弗洛斯 特是个“喜用矛盾手法的人”[3]204,而弗洛斯特也曾经说过:“人类所有的 艺术就是 将矛盾对立的事物有力地结合起来。”[3]205通过对矛盾事物的统一,弗洛斯 特总能阐明一定的事理,给人以深刻的启迪[4]。
  
  参考文献:
  [1] 杨传纬.美国诗歌选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158-163.
  [2] 陶乃侃.弗洛斯特与悖论——弗洛斯特诗歌意象与语气之初探[J].外国文 学评论,1990(2):78-82.
  [3] Trikha M.Robert Frost:An Anthology of Recent C-
  riticism[M].De lhi:Ace Publications,1990:204-205.
  [4] 杨春梅.与世界如恋人般争吵的诗人[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5,26( 3):92-95.
  [责任编辑:吴晓红]
其他文献
摘要:在当代消费社会中,媒体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传达某种信息,它更多地承担起建构某种思想观念,并赋予对象以价值与意义的功能。通过对旅游丛书《广西行知书》的文化分析,肯定媒体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认为媒体是编辑者思想观念的传播,不一定具有完全的客观意义,并提出旅游是现代工业社会中人们释放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媒体;架构;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期刊
摘要:依据310份有效问卷的调查结果,了解了安徽理工大学学生的消费来源、消费结构、消费观念等问题,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及其形成原因以及存在的误区。着重探讨了在新形势下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关键词:大学生;问卷调查;消费行为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09)02-0029-04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逐步增强,人民的生
期刊
摘要: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社会环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复杂的,这就需要发挥学校的主动性,对社会影响进行必要的滤清与优选,使之符合教育目的性转化,具有真正的教育意义。发挥学校的主动性、,对社会影响进行必要的滤清与优选,需要学校生态环境自身的优化。而学校能否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教育者的教育教学观念是更深层次的支持性条件。  关键词:社会环境;学校教育;滤清;优选  中图
期刊
就像达尔文发现生物进化规律一样,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从分析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和人们之间的物质的生产关系出发,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指出了各种社会经济形态的产生、发展和衰落过程及对其进行周密研究的途径。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历史观,至多只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一些思想动机,无法找到这些动机的真实原因,特别是社会的经济根源,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以人类任何共同生活中的基本事实即生活
期刊
摘 要:根据空间理论——尤其是列斐伏尔等人的空间理论,美国浪漫主义经典作家纳撒尼尔·霍桑在其代表作《红字》中建构了三个空间:物质空间、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这三个空间并非简单的并置,而是互相介入、互相结合、互相叠加,有时甚至互相抵触与冲撞。正是通过空间的构建,霍桑把严肃的道德内容与卓越的艺术表现形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赋予《红字》强大的生命力和经久不衰的魅力。也正是通过空间的构建,小说关于人类精神生态
期刊
摘 要: 江泽民有着丰富和深刻的历史教育思想。阐述了江泽民关于领导干部学习历史的 重大意义、目的、方法等。领导干部学习历史,对于增强民族精神、促进个人发展、提高工 作能力、推动现代化建设和党的事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领导干部学习历史, 旨在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治素质、提高管理能力和领导水平、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 的优良传统和党的革命传统;领导干部学习历史,要坚持以研究中国的实际问题为
期刊
摘 要: 高校“职工小家”是工会组织密切联系广大教职工的前沿阵地,是高校工会工作的 出发点和落脚点,职工小家建设正是顺应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是和谐社会建设 的“善举”。通过对基层分工会建小家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分析,结合实际,提出职工 小家建设的基本原则、建设目标、工作的思路和建议等。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高等学校;职工小家;建设  中图分类号:D4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期刊
摘要:谚文诗歌的兴起打破了汉诗一统天下的格局,但对于汉诗的继续繁荣却并无大碍。李氏朝鲜五百年的汉诗,多关注民生疾苦之作,不乏讽刺暴政之声,在反抗外敌入侵的战争中,更关切国家民族的命运,较之前朝作品,现实主义色彩更为浓重。以风格论,李朝诗坛初期学宋崇尚苏黄,中期仿唐推崇李杜,后期受清人影响兼宗唐宋。现代朝鲜,谚文取代汉字,汉诗创作告终。  关键词;朝鲜汉诗;李氏朝鲜;壬辰倭乱  中图分类号:I106
期刊
摘要:以最近四届本科学生为试点,结合本校安全学科特点,采用2+2的培养模式,构建了“精化基础理论、优化专业知识、强化实践能力、深化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阐明了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途径,实现了“基础厚、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德才兼备”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在保持特色和优势的前提下,成功地实现了由面向煤炭(单一)行业的安全人才培养到面向多行业的高素质安全人才培养。  关键
期刊
摘要:硕博研究生英语应作为学术英语,研究生英语教学也应朝着学术英语教学的方向发展。非英语专业硕博研究生英语教学协作研究模式以认知主体研究生为本,根据研究生的实际需求,建立科学合理的研究生英语课程体系、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能有效激励教学双方的评价体系,从而提高研究生的跨文化学术交流能力、认知学术语言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  关键词:学术英语;协作研究模式;跨文化学术交流能力;认知学术语言水平;科研创新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