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帝创造世界用了七天,电影《冬》用黑白无台词的形式讲述了一个人在七天里的故事:钓鱼、喂鱼、杀鱼;救鸟、养鸟、杀鸟;讨厌孩子、喜欢孩子、失去孩子。这是一个关于孤独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人性“本善”抑或“本恶”的问题。
冻土之上,风雪苍茫
一个静默的时空,远山连绵,永远白雪皑皑,近雪飞舞,恍若晶莹沙砾。耳边唯有狂风呼啸,席卷着漫天飞雪扑面而来,甚至能够让人感受到坚硬的雪粒划在脸上的那种粗粝和疼痛。就在这寒冷到令人呼吸困难的山林外,一位年迈之人坐在冰窟之上独钓寒江。他是谁?为什么要在如此恶劣的天气中垂钓?是生活所迫抑或其他?
这种纯粹黑白的摄影表达和静默的气氛一直贯穿全片,连同片中几个阶段中反复出现的远景定位拍摄所营造出的水墨画一般令人赞叹的美景,是影片非常鲜明的特色。可惜的是,原本作为亮点的黑白单色,因为处理的层次并不丰富,灰度不够中肯,从而带来观看上的体验损失。
独钓寒江雪
导演邢健最初产生拍摄此片的想法是在读书时,看到报纸上的新闻说,一位老人为自己的宠物耗资数十万举办葬礼,于是开始关注空巢老人的内心世界。很人对这部电影的评论也着眼于“生而在世,注定孤独”的观点。但是看完电影,使人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对空巢老人的理解和同情,还有对世事轮回的表达、对贪婪和欲望的解读、对人性复杂的反思。
一位孤独的老人、一条鱼、一只鸟,一个孩子牵起他全部的精神世界。故事的开头,他一个人生活,吃土豆,墙上老旧的照片显示他曾经的家庭生活,连同睡前展开的两床铺盖、老人顺手一拍的动作、饭前摆放的两副碗筷,都在反复说明这是一位如何丧失所爱又久不能接受现实的独居老人。他睡前的辗转难眠表现地尤为细致,使得观者都忍不住心焦。
七天,一场轮回
影片中文名《冬》,英文名Seven Days,无疑是暗合上帝七日创世之轮回。看电影的时候会默默计算着天数,老人由孑然一身只求一鱼作陪,到因鸟杀鱼,为童害鸟,最终孩童离去,复而茕茕。影片最终又回归到最初的求不得。墙上的照片,那永恒固定的年轻笑容和身边多一套的铺盖一样,因为永不会到来,所以也不会离开。
在世事逐一弃其而去之后,只有那微笑依然。如果说这是对于轮回的寓言性表达,不如说故事本身更容易让人解读出人性的贪婪、利己、自私、忘本,以及最终自作自受、自食其果。毕竟,“得到”与“失去”,或许还可以被认为是生而为人的客观无奈,“取悦”与“杀害”却是作为主体的老人主动实施的行为。
性本善,性本恶?
孩童顽皮,惹老人厌恶。孩子摔倒在冰洞旁,老人只看一眼转头便走,他的孤独际遇并不是客观形成的,而是老人不喜欢与人为伍。事实上,他救助濒死之鸟,也并不是出于恻隐之心,而是自身体力不支后的物伤其类,自怜而怜它,乃至后来为取悦孩童而杀害鸟儿。老人所眷恋的,仅仅是“被陪伴”的感觉,为此不惜杀害已“无价值”的生灵。
老人在风雪中近乎疯狂地等待孩子的再次到来,直到自身癔症般出演了那段韵律感十足的哑剧,而当孩子真的到来时,他却因为过于思念和等待,疲劳地昏昏睡去,孩子看着他睡梦中满足的神情,转身离去。
一个人的表演
王德顺一个人的表演撑起整部作品,很难想象这部电影的主角如果不是王德顺会怎样。这位健硕的老人因光膀走秀而为更多人所知,却鲜少有人知道他有着三十多年形体哑剧表演的经验。影片拍摄条件极为恶劣。一次,车把剧组拉到1500米高处,剩下500米需要全剧组徒步踏雪爬上去。每踏一步,雪都会淹没膝盖。近八十岁高龄的王德顺在爬山路的过程中吃了两次速效救心丸。
王德顺在影片中精彩的表演力填补了太多原本的漏洞和故事的单薄,比如整个故事从孩子捕鸟开始,显得过于刻意巧合,孤单、烦躁、伤心、憎恶、期待、绝望、内疚等情绪都在他眼睛里展现得淋漓尽致,那一段幻境中的无实物表演简直是为其量身定做,举手投足之间都能体现“专业”二字。
三部经典的“失语”电影
《都灵之马》
《冬》很像中国版的《都灵之马》。《都灵之马》是贝拉塔尔的作品,渊源是1889年,尼采在都灵街头接触到一匹马,因为受不了马夫对于马的鞭打而上去抱着马的脖子痛哭流涕。在回到旅馆之后静静地躺了两天之后,尼采疯了。关于这匹马,充满了太多的象征意义,是一个供人们进行解释的好载体。
《空房间》
韩国“鬼才”导演金基德的电影《空房间》曾获威尼斯国际影展银狮奖,其成熟而独特的影像艺术表达方式,成为该片最大亮点。《空房间》用纯理想主义的手法讲述了一个“孤独人的梦”,这是一部关于爱、孤独、寂寞和无奈的电影。正如影片结尾所说:很难讲清楚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到底是现实还是梦境。
《月球》
《月球》是一部小成本科幻片,影片的最大亮点就是从头至尾只有一个演员在表演。静谧的月球、封闭的基地,孤独的环境完全被烘托出来了,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让影片的上半部分不亚于《荒岛余生》和《我是传奇》,而逻辑缜密的剧本又把下半部分推向高潮。有场景,有科学,有阴谋,有人性的思考。
冻土之上,风雪苍茫
一个静默的时空,远山连绵,永远白雪皑皑,近雪飞舞,恍若晶莹沙砾。耳边唯有狂风呼啸,席卷着漫天飞雪扑面而来,甚至能够让人感受到坚硬的雪粒划在脸上的那种粗粝和疼痛。就在这寒冷到令人呼吸困难的山林外,一位年迈之人坐在冰窟之上独钓寒江。他是谁?为什么要在如此恶劣的天气中垂钓?是生活所迫抑或其他?
这种纯粹黑白的摄影表达和静默的气氛一直贯穿全片,连同片中几个阶段中反复出现的远景定位拍摄所营造出的水墨画一般令人赞叹的美景,是影片非常鲜明的特色。可惜的是,原本作为亮点的黑白单色,因为处理的层次并不丰富,灰度不够中肯,从而带来观看上的体验损失。
独钓寒江雪
导演邢健最初产生拍摄此片的想法是在读书时,看到报纸上的新闻说,一位老人为自己的宠物耗资数十万举办葬礼,于是开始关注空巢老人的内心世界。很人对这部电影的评论也着眼于“生而在世,注定孤独”的观点。但是看完电影,使人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对空巢老人的理解和同情,还有对世事轮回的表达、对贪婪和欲望的解读、对人性复杂的反思。
一位孤独的老人、一条鱼、一只鸟,一个孩子牵起他全部的精神世界。故事的开头,他一个人生活,吃土豆,墙上老旧的照片显示他曾经的家庭生活,连同睡前展开的两床铺盖、老人顺手一拍的动作、饭前摆放的两副碗筷,都在反复说明这是一位如何丧失所爱又久不能接受现实的独居老人。他睡前的辗转难眠表现地尤为细致,使得观者都忍不住心焦。
七天,一场轮回
影片中文名《冬》,英文名Seven Days,无疑是暗合上帝七日创世之轮回。看电影的时候会默默计算着天数,老人由孑然一身只求一鱼作陪,到因鸟杀鱼,为童害鸟,最终孩童离去,复而茕茕。影片最终又回归到最初的求不得。墙上的照片,那永恒固定的年轻笑容和身边多一套的铺盖一样,因为永不会到来,所以也不会离开。
在世事逐一弃其而去之后,只有那微笑依然。如果说这是对于轮回的寓言性表达,不如说故事本身更容易让人解读出人性的贪婪、利己、自私、忘本,以及最终自作自受、自食其果。毕竟,“得到”与“失去”,或许还可以被认为是生而为人的客观无奈,“取悦”与“杀害”却是作为主体的老人主动实施的行为。
性本善,性本恶?
孩童顽皮,惹老人厌恶。孩子摔倒在冰洞旁,老人只看一眼转头便走,他的孤独际遇并不是客观形成的,而是老人不喜欢与人为伍。事实上,他救助濒死之鸟,也并不是出于恻隐之心,而是自身体力不支后的物伤其类,自怜而怜它,乃至后来为取悦孩童而杀害鸟儿。老人所眷恋的,仅仅是“被陪伴”的感觉,为此不惜杀害已“无价值”的生灵。
老人在风雪中近乎疯狂地等待孩子的再次到来,直到自身癔症般出演了那段韵律感十足的哑剧,而当孩子真的到来时,他却因为过于思念和等待,疲劳地昏昏睡去,孩子看着他睡梦中满足的神情,转身离去。
一个人的表演
王德顺一个人的表演撑起整部作品,很难想象这部电影的主角如果不是王德顺会怎样。这位健硕的老人因光膀走秀而为更多人所知,却鲜少有人知道他有着三十多年形体哑剧表演的经验。影片拍摄条件极为恶劣。一次,车把剧组拉到1500米高处,剩下500米需要全剧组徒步踏雪爬上去。每踏一步,雪都会淹没膝盖。近八十岁高龄的王德顺在爬山路的过程中吃了两次速效救心丸。
王德顺在影片中精彩的表演力填补了太多原本的漏洞和故事的单薄,比如整个故事从孩子捕鸟开始,显得过于刻意巧合,孤单、烦躁、伤心、憎恶、期待、绝望、内疚等情绪都在他眼睛里展现得淋漓尽致,那一段幻境中的无实物表演简直是为其量身定做,举手投足之间都能体现“专业”二字。
三部经典的“失语”电影
《都灵之马》
《冬》很像中国版的《都灵之马》。《都灵之马》是贝拉塔尔的作品,渊源是1889年,尼采在都灵街头接触到一匹马,因为受不了马夫对于马的鞭打而上去抱着马的脖子痛哭流涕。在回到旅馆之后静静地躺了两天之后,尼采疯了。关于这匹马,充满了太多的象征意义,是一个供人们进行解释的好载体。
《空房间》
韩国“鬼才”导演金基德的电影《空房间》曾获威尼斯国际影展银狮奖,其成熟而独特的影像艺术表达方式,成为该片最大亮点。《空房间》用纯理想主义的手法讲述了一个“孤独人的梦”,这是一部关于爱、孤独、寂寞和无奈的电影。正如影片结尾所说:很难讲清楚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到底是现实还是梦境。
《月球》
《月球》是一部小成本科幻片,影片的最大亮点就是从头至尾只有一个演员在表演。静谧的月球、封闭的基地,孤独的环境完全被烘托出来了,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让影片的上半部分不亚于《荒岛余生》和《我是传奇》,而逻辑缜密的剧本又把下半部分推向高潮。有场景,有科学,有阴谋,有人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