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天价普洱茶”这样炒出来

来源 :投资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egongju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一年的疯狂:涨幅甚至超过同期股票涨幅
  回顾2007年普洱茶暴跌,让市场措手不及。
  据业内人士介绍,从2006年开始,普洱茶的价格就一路走高,特别到了2007年的前四个月。普洱茶的均价上涨了三至四倍,个别品种上涨了几十倍,甚至超过了当时股市的同期涨幅,当时,也有不少厂家通过炒作普洱茶所获得了比炒股还丰厚的利润,最火的时候,像7572跟7542(普洱茶规格)都是2万多块,现在9千多块,价格下降了一半多,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整个下降过程仅仅用了三十多天。
  对于2007年普洱茶的暴涨暴跌,多数茶商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因为事前普洱茶的价格不太高,变成市场上没有人买,没有人接受就变成市场上交易量不大,也直接导致了当时普洱茶在广州出现首次大跌。2007年,有些人疯狂炒作,2006年下半年到2007年年初,普洱茶中的知名品牌一天一个价,每个月翻一倍。下关、大益等质量可靠、收藏价值高的普洱茶品牌,当时一天可以销售到四五百件(13吨),由于“炒家”的炒作,市场上的普洱茶价格逐渐由不到5000元出价,涨到23000元。高额的利润刺激着普洱市场,一些不明所以的人加入到爆炒普洱茶的队伍中来,当时的情景是凡是有店就必须摆上普洱,卖普洱茶,甚至在全国市场上铺开。
  然而,因为市场上消费的不多,多数中间商将茶叶囤积起来,等待升值,普洱茶价格暴跌后,多数投机者囤积的茶叶不敢出货,中间商被牢牢套住,普洱茶市场犹如一潭死水。
  喝起来有股苦涩味、远不如龙井色佳味香的普洱茶,在2007年的时候被一些投机“炒家”炒出天价,也引发了人们对普洱茶的广泛关注和深入思考。然而五年后的今天,普洱茶的价格再度高涨,与此前不同的是,通过相关部门对市场的缜密监控,以及越来越多饮用、收藏、投资普洱茶的人对普洱茶认识的理性回归,今年的普洱茶价格高涨,主要是市场作用,而非人为“投机炒作”。
  那么,或许有读者会问:2007年的“天价”普洱茶是如何“投机炒作”出来的呢?
  炒“年代”贴上“古董”标签
  普洱茶保健功效再好,也不至于卖到上万、数十万元一斤。但有的茶商把普洱茶贴上了古董的标签,价格自然“无法估量”。在当年的茶文化节上,展出了一块茶饼据说产于乾隆年间,竟标出160万元的天价。
  据记载,普洱茶产于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古时大多在普洱集散,清中叶远销川、藏、南洋各地,这条外销之路史称茶马古道。由于普洱茶特殊的制作方式,不同于绿茶“当年有效”,可以存放数年、甚至数十年。因此给炒作者提供了一个“年代”的概念。“普洱茶在清宫饮了近两百年,与其他茶种相比,广受皇宫贵族的青睐及厚爱。“夏喝龙井、冬饮普洱’已成为清宫饮茶规范。”不少宣传普洱茶历史的资料上都这么写。
  做假拍赚取行业名声
  资料显示,2004年2月,由鲁迅及其夫人许广平共同珍藏的“百年清宫普洱茶砖”在广州拍卖,3克普洱茶拍出1.2万元;2005年10月,张国立捐赠给云南希望工程的一筒普洱茶拍得160万元:2006年11月,在“2006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上,进行慈善义拍的编号为888的“长征英雄纪念茶”拍出了120万元高价;2007年4月10日,在第八届中国普洱茶节拍卖会上,有百位名人亲笔签名的纪念茶“百星捧茗”以28万元高价拍出。
  “这些看似刷新了普洱茶价格纪录,其实多是假拍。”回忆2007年的情形,业内某专家表示,按当时的情况,只要卖家和拍卖行谈好交易条件即可,通常是卖家付给拍卖行一定手续费,买家应和举牌应价,而无需真的付钱。普洱茶刚刚在内地市场兴起的时候,一些厂家就是用这种操作赚得了名声。
  “资本化”炒至“天价”才出货
  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是,2007年的普洱茶“炒家”为了超高价格,竟然用到了股市的招数。
  “茶厂、经销商联合做庄,操控大盘,小买家跟着大户跑。”当年在广州做茶叶生意的刘先生也是炒茶队伍中的一员,他对这种“炒作”方式记忆犹新。据他介绍,茶根本没有卖到消费者手中,而是一直在经销商手里。他们甚至不用转仓就大大咧咧地喊“没货了”,通过不断地吹风叫价,把茶炒至“天价”后,才大量出货换钱。庄家通常的做法是先推20%份额的茶品,然后吹捧叫价,进行炒作宣传,待价位升至理想阶段,再将其余80%的货推出市面。先推出的20%份额茶品,实际上只是在厂家与经销商内部运转,他们通过不断的“出手”和不断的“回收”,价格就100元、200元、1000元、2000元地被“叫”上去了。
  “策划公关”普洱茶踏上文化征程
  “如果说‘作秀’只是一些影视圈名人才做的事儿,那就大错特错了,在普洱茶的炒作过程中,其实‘作秀’更专业。”一位云南茶商告诉本刊记者,2006年10月,由70余名专家、学者、媒体记者组成的“2006茶马古道国际文化之旅”踏上文化征程,历时40余天。征程的起点是景洪,途经中国的昆明、大理、香格里拉、盐井、芒康、八宿、林芝、拉萨、日喀,到达尼泊尔,再回到中国的那曲、西宁、四川、昭通,然后回到昆明,行程12000多公里。旅程中,在蓝毗尼的“中华寺”,当地高僧还为随行的普洱茶举行了开光仪式。据悉,开光圣茶还在香港进行慈善拍卖,拍卖所得捐赠给慈善机构。普洱茶价格飙升,还要“归功”于这样的公关炒作,正是这种炒作,一步一步把普洱茶的价格推向高峰。
其他文献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银行之问的竞争必然加剧,银行的息差收入将明显减小。从各国的经验来看,市场化后的实际利率都有一定的上升,名义利率也会有所上升。国内的银行可能要像国外银行那样更多的依靠中间业务和提供金融服务来获得收入。短期来看,A股走势仍受国内外经济走势和欧债危机的负面影响。  美国方面,在6月的FOMC会议中,美联储决定延长扭曲操作至今年底,规模为2670亿美元。FONC成员下调2012—
期刊
中国画是有其文脉的,这个维系生命的“脉”若被割断,则生命必完结矣。  中国画从诞生至今已越几千载矣,其精神内涵、表现形式及传承发展与其他艺术门类有着截然不同的独特性。如果要用某种形象来比喻它的话,我觉得说它是一条源远流长的河流或一棵高耸参天的大树倒是十分贴切的。河流、大树都有其“脉”,在主脉之下,又有分支(枝),这些都与中国画有着很大的相似相通之处,中国画是有其文脉的,而在此文脉之下派生出的画家、
期刊
随着券商股重新归于平静,人们需要思考的将是,如何从根本上来改善股市的运行环境,使之具有稳定运行的能力。  券商股在今年上半年的股市中曾经表现得十分抢眼,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各路资金的追逐对象,领涨整个大盘。投资者都清楚,券商股的式微已经有好几年了,而在今年得以强势崛起,主要是受益于管理层积极股市政策的推动,是其改革创新的前景,打开了,人们的想象空间,券商股的估值水平也因此得到了提高,这才形
期刊
杰出的作品不在其表现为何物,而在于人们透过表现之物,是否可以读到艺术家的内心……  6月13日,20世纪大艺术家李可染先生的《万山红遍》以1.8亿元起拍,最终以2.9325亿元成交,并再次刷新个人成交记录。一时间,人们对此议论纷纷,《万山红遍》因何天价成交?  不可否认,《万山红遍》有其独到之处。但同一题材的作品有数幅之多,其价值理应大打折扣才是。诸如此类的“谜团”困惑着艺术爱好者、收藏者和研究者
期刊
1 李旭利案于6月12日开庭改由上海一中院审理  在经过多次变更之后,投资界大佬李旭利一案的开庭时间再次敲定。根据上海法院网最新披露的信息,6月12日9时30分,李旭利案将在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第七法庭开庭审理。在这份案号为(2012)沪一中刑初字第114号的案件中,李旭利被起诉的案由为涉嫌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  2 阳光私募遭“洗牌”危机债券型私募应运而生  阳光私募在过去几年的迅速膨胀后,去
期刊
新茶产量少、老茶存量少成主因  “经过5年的沉淀,2012年,普洱茶不会再回到2007年的“疯狂”,这也是普洱茶消费逐步走向理性、价值逐步回归的表现。”  面对时隔5年之后的普洱茶价格飙升,一些茶商开始担心:2007年的‘杯具’会否再现?  2006年大量资金的疯狂涌入,让原本价值百元的普洱茶被炒高数倍,泡沫越吹越大,生产厂家在不断的恶性竞争中迎来2007年底的寒冬乍起,普洱茶价格一溃千里,有人血
期刊
是“2007杯具”再现,还是投资良机?  编者按:  “平生足未践思茅,普洱名茶是至交。炼字未安吟苦处,一杯清洌助推敲。”当茶马古道与丝绸之路交织汇合,中国茶就开始弥漫着历史的书卷气。只有上等的普洱茶才能越陈越香,如今一些人购买普洱茶的第一目的,已经由最初的饮茶作诗,饮茶祛闷,转为炒茶抬价了。  早在2007年,普洱茶就经历了一场价格疯涨和泡沫破裂的变局,当时很多投资者手中积压的普洱茶价值高达百万
期刊
随着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北京永乐、北京匡时等结束春拍,2012春拍高潮已告一段落,相比于2011年春拍的火热市场,2012春拍的市场表现就略显疲软:艺术品上拍数量、成交数量均有所下降。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之前名不见经传的拍卖行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从此表看来,2012年成交率相对较高的福建东南拍卖、朔方国际拍卖、北京艺融拍卖等成交率都相对较高。
期刊
中国的住房拥有率是多少?这或许是近期众多国人争论的焦点。近日,浙江大学不动产投资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与《小康》杂志联合发布《中国居住小康指数》报告,公布了此前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居住小康指数”之“中国城市居民居住情况调查”情况。  据悉,此次调查涉及4个一线城市、2个直辖市、26个省会城市和8个重点城市,共计40个城市。报告显示,有21.4%的受访者表示没有买房,65.4%的受访者拥有
期刊
与林丽不同,本刊记者的另一位采访对象王远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恰好就是在2007年遭受的普洱荼“滑铁卢”中的投资者中的一员,对于那段炒茶经历,他自然刻骨铭心。  2007年,原本做木材生意的王远,听朋友说炒普洱茶利润丰厚,回报快,就斥资500万,以10000元/件(一件普洱有84饼)的价格,买入500件大益普洱茶。“当时身边所有人都说价格还会继续涨,没想到说崩盘就崩盘了”。刚以12000元/件卖出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