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高年段写人类文章方法的习得

来源 :新作文·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kdkfjkldsj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写人类文章占据了小学高年段语文教材文章总篇数的一半,它是语文学习的重点,也是写作的重点。如何写好此类文章呢?依照课标要求,从教材出发,引导学生先剖析文本,窥探形式;再习得方法,仿出“神韵”;最后内化提升,形成能力。并最终跳出文本,达到由“仿写”到“创新”的跳跃,不断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写作教学;人物习作;方法习得
  “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这是新课标明确提出的要求。如何“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言语实践,有效习作,无疑是重中之重。面对学生习作无从下笔的现象,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教师提出教学任何文章,都应该在内容和形式上走一个来回。根据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这一阶段的学生模仿能力比较强。因此,仿写成为小学生学习写作的重要途径。然而,我们不难看到,形形色色的仿写,基本都是这篇写得好就教学生仿写这篇,那篇的片段好就教学生仿片段,没有在类别上加以区分,进行系统仿写,导致学生习作混乱。笔者从这种现象出发,立足于小学高年段教材中写人类文章,窥探其写作的秘密,引导学生仿写,以习得此类文章的写作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内化升华,提升写作水平。
  一、依“标”据“本”——明要求
  高年段学生接触的文章类别是多样的,为什么笔者偏偏要对写人类文章的写作方法进行探究呢?我们先来看教材,以六年级上册为例:
  从表1可以看出,写人类课文篇数差不多占了本册教材课文总篇数的一半。综观高年级语文教材,写人类文章所占比例极高。所以说,在小学高年段,继续指导学生深入写好此类文章,是非常重要而且十分必要的。
  那高年段的写人类文章应该怎么教,怎么写呢?其实课标已经为教师指明了方向:“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这一要求有别于中年段的“把内容写清楚”。也就是说,课标对于学生习作,从中年段到高年段,其要求是螺旋上升的。尽管中年段已经开始写写人类文章,但只要求“把内容写清楚”,高年段则不仅要“内容具体”,而且要“感情真实”。一篇好的写人类文章,不光做到内容具体,还要透过文字表达情感及思想内涵,这才是文章的灵魂、精髓所在。所以,这类文章的仿写,不光要剖析文本形式,仿其“形”,还要体会文本情感,传其“神”(表达情感),做到“形”“神”合一。最后把仿写时习得的方法内化升华,变成自己的能力。
  二、通览全文——习得“三法”
  一般来说,写人的文章通常是通过具体事例来体现人物特点。剖析高年段写人类文章,就能得出以下三种写法:
  (一)通过多个事例来体现人物的某一个特点
  比如《用心灵去倾听》一课,通过苏珊为“我”解答多个疑难的事例,体现苏珊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通过四个事例来体现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特点;《老人与海鸥》通过老人喂海鸥、唤海鸥、谈海鸥三个方面来表现老人对海鸥的爱。
  (二)通过一个事例来体现人物的一个特点
  例如《穷人》一课通过桑娜和渔夫收养两个孤儿的事情,体现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别饿坏了那匹马》一课中残疾青年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谎称自己家里有一匹马,让“我”用马草换书看,体现了残疾青年善良的品质。
  (三)通过一个事例来体现人物的多个特点
  比如《唯一的听众》通过老人假装聋子,鼓励“我”练琴的事例,体现她的善良、教育方法独特;《少年闰土》中闰土讲述了四件事,从四件事中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活泼、阳光的少年,而具体到每件事,“雪地捕鸟”还可以看出闰土的聪明,“看瓜刺猹”体现出闰土的机智、勇敢。
  三种写法,各有形式,同时又透过形式表现人物品质及表达情感。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为《我的小伙伴》,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以上三种写法后,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种方法做好习作前预习,做到心中有提纲,正式习作时不仅能有完整的形式,还能通过事例表现人物特点,体现人物品质及情感,传达文章的“神韵”。
  三、细析片段——得精妙
  高年段重视全文的仿写,那还用进行片段的仿写吗?其实,中年段的仿写还是一些比较简单的片段仿写,它对文本的挖掘还不够深入。文章的精彩之處往往潜藏于细致的文字之中,要表达出文章的情感,传达出“神韵”,必需剖析文本细节,找出文本的精彩之处进行片段式仿写。写人类文章的精彩点往往体现在环境、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中。
  (一)特定环境——映衬人
  环境描写的映衬作用不容忽视,它对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都有重要的作用。高年级的学生应该掌握这种写作手法。
  六年级上册第三组都是写人类文章,其中《穷人》和《唯一的听众》两课都有特定的环境描写。《穷人》的第1自然段对环境的描写不仅写出了气候的恶劣,还映衬了渔夫打渔的辛劳,体现了桑娜的勤劳。《唯一的听众》这课写 “我”偷偷拿着小提琴来到无人的丛林时的环境描写,映衬出“我”当时的心情比较好,所以连足音听起来都像一曲悠悠的小令了。
  有了对环境的这种细致剖析,学生就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仿写了。
  (二)特色外貌——刻画人
  学生写人物外貌时,经常会这样写:他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一个高鼻子,一张大嘴巴。这样写出来的人物毫无特色可言,感觉人人都长得一样。高年级教材中有多篇课文都从外貌上刻画了人物鲜明的形象。比如《“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课中,凤辣子“与众不同”的形象刻画得很生动。而《少年闰土》中“我”第一次见到的闰土是这样的: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为什么闰土的脸是紫色的?哦,因为他在海边长大,海边的紫外线比较强,晒出来的。为什么他要带着银项圈?这些就是作者在刻画人物形象时鲜明的特色。   窥探了文本这种特色外貌描写形式的秘密,可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三)个性语言——活化人
  学生习作中的人物经常会出现以下问题:第一,人物是“哑巴”,不会说话;第二,说话时只会用“说”“问”等字引出;第三,语言没有特色,不能彰显人物的身份、性格特点等。针对这些问题,教师有必要探索课文的语言描写形式,让学生进行有效的仿写。
  五年级上册第六组共有四篇课文,分别是《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学会看病》,这四篇课文中都有大量的语言描写。在讲完本单元课文后,可对语言描写的形式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探讨总结。《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这个片段中每个人的说话不限于“说”“问”等词引出,有需要时才出示提示语,且每个人说的话各为一段,表明每个人说的话都很重要。从父亲说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只有一个念头——希望别人帮助自己救儿子,所以一再重复:“你是不是来帮助我?”消防队长和警察的语言与他们的工作有关,符合人物的身份特征。
  特定的场合,人物语言的表达也会不一样。《慈母情深》一课,“我”来到了母亲工作的地方找她要钱买书:
  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你找谁?”
  “找我妈!”
  “你妈是谁?”
  我大声说出了母亲的名字。
  文中有大量这样的人物对话描写。因为母亲工作的地方“震耳欲聋”,所以人物说话音量大,而且简短。没有提示语,这样写出来显得语言更加干净利落,符合当时的“震耳欲聋”的情境。从文本中了解了语言描写的这些形式后,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星期天,你和家人去饭店吃饭时遇到了班主任李老师,你会和她说些什么呢?请写一个语言描写片段。最后学生很好地完成了练习。
  (四)连续动作——激活人
  写好人物动作,是写人类文章的一个重点,小学高年段许多课文中都有对人物动作的精彩描写,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生生》中伯父和爸爸“救助车夫”片段: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还有六年级下册《顶碗少年》中对少年动作的描写等等,这些片段不仅有对某个人具体动作的描写,用不同的动词写出某个人的连续动作,更把多个人的动作交织在一起写,写出了人物的活力。由此可让学生在把握文本形式的基础上,进行连续动作片段的仿写,比如:请写一写自己参加某项体育运动(打篮球、跳绳等)或参加户外活动的连续动作片段。
  (五)复杂心理——突显人
  心理描写,能够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五年级上册第1课《窃读记》中有这样两段话:
  我边走边想:“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边第三排,不错……”走到门口,便看见书店里仍像往日一样挤满了顾客。我可以安心了。但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
  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首先引导学生剖析文本,理解这两段心理描写的形式,再找出心理描写的方法——可以用“想”字开头,但大多数时候,不写出“想”字也可以把心理活动完整地表达出来;同时,作者渴望看书而又害怕看不到的那种复杂的心理,作者也表达得淋漓尽致。由此,学生也可以联想到自己生活中也经常会有这种复杂的心理,此时可出示练笔:你一定有过上台发言或表演的经历吧,面对这么多的观众,此时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注意:不用写“想”字也可以写出心理活动,要写出当时复杂的心理。)
  同样写心理,我们再来看看六年级上册《穷人》一课中对桑娜心理活动的描写: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这段话既写出了桑娜想收养两个孤儿,又害怕增加渔夫负担的矛盾心情。此外,还加入了省略号表现出桑娜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这里可设置练笔:什么时候你的心理活动会时断时续呢?是每次考试后,发试卷时,还是做了坏事怕被父母批评时,或是……请运用省略号写一写自己当时复杂的心理活动。
  只要细心观察,窥探文本,还可以找到高年段课本中一些写人类文章可仿写的精彩片段,比如人物神态描写方面等。
  四、出新意——内化提升
  仿写,并不是习作的最终目的。能在仿写的基础上,自主将仿写中习得的方法运用于自己的习作中,写出新意,内化生成自己的习作,这才是最终的目标。这样,既立足于文本,又跳出文本,实现了从文本(教材)到文本(原创)的完美跳跃。
  教师除了表扬学生在平时习作中能有效运用仿写习得的方法外,还应该鼓励其创造性地表达,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找出学生习作中的“似仿”(看似仿写,但又有创新)。教师及时发现学生习作中的“似仿”但非“全仿”的地方,及时鼓励表扬,指出其优点及进步的地方,引导其改进方法,自主跳出文本,实现从“扶”到“放”的教学过程,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五、结语
  语文教学应该在内容和形式上走一个来回。写人类文章是高年段学生學习和习作的重点,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剖析文本形式,让其习得此类文章的写作方法,运用方法有效习作。
  如果教师能运用有效策略,积极教导学生习得写人类文章的写作方法并实践运用,长此以往,相信学生不仅能“仿”,还能自主去剖析此类文章(包括文本或“非文本”),窥探形式,抓住文章所传达出来的思想感情,仿出“神韵”,并在此基础上“创新”,不断内化、提升自己的习作能力,最终达到有效循环,让自己的习作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很多老师对口语交际的教学是不够重视的,有的老师上口语交际课就是走过场,教学目标不明确,还有的甚至根本不组织教学。在这种现状下,学生也出现以下这些主要问题:(1)对口语交际课没有兴趣,很多学生不愿说,即使是说了,口语的表达也不够规范和流畅。(2)有的学生在表达时不注意使用礼貌用语。(3)有的学生当众说话会出现神情紧张和手脚不自然的表现,甚至声音颤抖,眼睛也不敢直视对方或台下的观众。(4)不
期刊
【摘 要】随着小学生进入中年级学习,写作变得越来越重要。由于学生从“看图写话”转变到思考作文,难度较大,作文容易出现“流水账”,缺乏生动有趣的描写等现象。文章就如何运用“减加法”来修改作文,让学生的作文描写更动人进行阐述,希望能够为小学生的写作教学带来一些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减法;加法;教学策略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
期刊
在近三十年的初中语文复习课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一些教师在评讲习题时,通常只浅尝辄止于“对答案”,较少深究试题及答案背后的“所以然”。因而,看似天天都带着学生在题海里遨游,但为什么要用这些题来训练?应当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聚焦在哪些训练点上?通过这些习题让学生掌握些什么技能……类似的问题,教师们往往很少思考,因而备考效果大多不尽如人意。  笔者认为,在习题评讲活动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弄清楚如下五个方面
期刊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条件下,教师必须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质量,才能实现这一目标。笔者通过近年来的实践,针对课堂教学常出现的问题,总结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做到的“三忌”“二善”,即课堂教学忌面面俱到,课堂教学忌言之无物,课堂教学忌过多的口头禅,课堂教学应善于提出问题,课堂教学应善于点评学生的发言。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教学质量  要把
期刊
【摘 要】学生对叙事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常脱离甚至歪曲材料事实,出现离题万里的情况。从事实出发,应该是叙事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逻辑。只要根据材料所叙之事反映的客观存在的本体真相,思考推理材料的逻辑真相,分析事件的核心冲突,把握事实真相中的核心关系,就能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准确立意,不偏不倚地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写作教学;叙事类材料;审题立意;事实;逻辑  先有事实,才
期刊
【摘 要】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江门市蓬江区杜阮镇杜阮中心初级中学语文科组教师对一直以来流于形式的“小组讨论”进行了突破性的改革。通过一年多的实践研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验班,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而且成绩也有了突破性的进步。实践证明,如果教师掌握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窍门,小组合作学习就可以真正成为课堂的有效助推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与他人合作,学
期刊
【摘 要】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到:随着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语文课程更加强调以核心素养为本。文章根据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和课堂长效发展,提出了“5205”教学模式,并阐述了该模式的内涵,围绕培养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分析了“5205”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同时对践行该教学模式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高中学生;语文学科;核
期刊
【摘 要】低年级语文教材的一大特点就是加大了学生的识字量,识字教学实行了认写分开。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是一种解决识字教学问题的有效途径。集结小组成员的集体智慧进行合作学习,实现资源共享,有助于提高识字的效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常规组织形式,不仅可以提高语文识字教学的效果,也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空间和思考、表现的机会,促进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的形成。  【关键词】部编版教
期刊
【摘 要】农村初中名著阅读课程化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生没有名著读本、教师不上名著阅读课以及名著阅读课以考代读、以讲代读等问题。为此,笔者结合具体的实践提出了以下思考:一是购买名著,开设名著阅读课,促使名著阅读“课内化”;二是研读名著,撰写教学设计,促使名著阅读“教学化”;三是以生为本,促使名著阅读“生本化”。  【关键词】农村初中;名著阅读;课程化;课内化;教学化;生本化  所谓名著阅读课程化,就是
期刊
什么样的文章叫有文采?语文科高考《考试说明》的解释是: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考生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标准,在应试作文中以自己优美的语言使阅卷老师为之陶醉呢?  一、巧选词语,提高语言的形象性  巧妙地选用一些具有形象色彩的词语,可以唤起人们形象的联想,提高语言的形象性。“战斗在进行”与“战火在燃烧”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但前者是抽象的,而后者就很具体形象了,能使人联想到战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