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把握学生学习起点的利器——前测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ming_h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的学习要建立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水平基础之上”,这是每位数学教师都深知的一条教学原则。但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却很少有教师研究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教学完全是按照教师自己的想法进行设计的,使学生被动学习数学,造成数学教学高耗低效的局面。要想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之前,就要对学生的数学水平进行前测。下面,笔者以“圆锥的体积”练习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开展数学教学的前测工作。
  一、前测方法
  前测,就是在教学之前利用不同方法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测试,如掌握学生的学习经验是什么、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等,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正常情况下,我们都会采用以下几种前测的方法:(1)测试。课前出一张测试卷,了解学生相关的知识情况,以便在教学时可以及时调整教学设计,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2)访谈。课前随机走进学生当中,与学生交流相关情况,从访谈中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以便在教学时选择最为有效的教学策略。(3)测试与访谈相结合。这种方法是在学生测试之后,针对学生在测试中出现的情况,通过访谈来了解产生的原因,这样可以更加具体、清晰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4)作业痕迹分析。作业是在一种自然、自主的情况下发生的学习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真实的学习水平。从学生的作业中,可以看出哪些学生已经掌握了知识、哪些是学生还没有掌握的内容等,学生错误的原因也可以通过分析作业来获取信息。
  二、前测案例呈现及分析
  下面,笔者就结合作业痕迹分析法来谈谈如何有效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请看下面几个学生的作业错例:
  ■
  通过对上述四个作业错例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对圆锥的体积公式掌握不牢,或者说学生还没有更清晰地理解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如第一个错例,学生忘记圆锥的体积计算是用底面积来乘的,而不是用半径来乘的;第二个错例,学生忘记了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样求出来的不是圆锥的体积,而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第三个错例,学生忘记了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是半径的平方,而不是直径乘以直径,所以错误产生的原因是没有把直径转化成半径来解答;第四个错例,直接用圆锥的半径平方来乘以高,忘记乘以3.14先求出圆锥的底面积了。通过学生所列的算式,可以看出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圆的相关知识,但是由于粗心,计算圆锥体积时忘记乘以3.14了。
  三、根据前测信息设计教案及点评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2.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进一步熟悉圆锥的体积计算。
  教学过程:
  1.回顾旧知。
  (1)学生作业痕迹分析。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锥的体积练习。
  2.实际应用。
  判断:图中圆锥与哪个圆柱的体积相等?
  ■
  (1)先让学生自己分析,再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得出结论。
  3.拓展提升。
  (1)能将直角三角形转成圆锥吗?如果能,请你算算,它的体积是多少?可以闭上眼睛想一想,也可以在纸上画一画。
  (2)如下图,有一根圆柱体的木料,底面积为6平方分米,长20分米,沿着木料的中点,把头部加工成一个圆锥。已知削去部分的体积是40立方分米。求加工后木料的体积是多少?
  ■
  4.全课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
  通过前测,发现学生对圆锥的体积公式记得不牢,没有厘清圆锥与圆柱体积计算方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计算时出现丢三落四等现象,在复杂的问题中不能细心、细致地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所以,上述教案完全是根据对学生前测之后所获取的信息进行设计的。上述教学中,回顾旧知时简要地与学生一起分析作业错误的原因,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使学生形成要在本节课努力听讲、认真学习的决心与信心。接着,在实际应用环节中,让学生分析圆锥与哪个圆柱的体积相等。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来源于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圆锥体积计算公式,又高于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应用。学生要想解答这一道题目,就必须牢记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这样教学,让学生从更特别的思维角度来厘清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强化了圆锥体积一定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加深了学生对圆锥体积公式的理解与掌握,为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这一公式来解答数学问题奠定了基础。拓展提升环节中的两道题可以促使学生从更广阔的背景出发,加强对圆锥体积的认识。通过这一节课的练习,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反思
  通过上述前测分析与依据前测设计的教案,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前测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任务。
  1.明确学生学习起点,恰当安排教学内容。
  通过前测,可以知道学生的学习起点是什么,这样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就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来安排,不能过难,也不能没有思维含量。如上述案例中,学生的学习起点就是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掌握不牢,不能灵活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解决问题,一遇到复杂的问题时就不知道如何解决了。所以设计教案时,我从学生的这一学习起点出发,让学生重新梳理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这样就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引导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2.明确学生知识缺陷,灵活调整教学内容。
  前测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前测所获取的信息,灵活调整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查漏补缺。如上述教学通过前测,了解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是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掌握不牢,不能够灵活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来解答相关的数学问题。但是从前测来看,学生对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运用还是比较到位的。就好比最后一道题,学生可以通过周长来求一堆沙子的底面周长,但是对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却会出现不同的错误,这就是学生知识上的缺陷。所以,在设计教学时,教师要灵活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灵活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解决不同的数学问题。
  3.明确前测内容要求,有效组织前测工作。
  组织前测时,前测的内容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将要学习的新知识来安排;既要为安排新的教学内容提供依据,又要为确定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提供帮助。当然,前测的内容还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前测题的难易程度既不能让学生随手拈来,都能够正确完成任务,又不能难度过大,让学生解答不出来,这两种设计都不能有效测试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前测内容要从学生的学习起点出发,既要有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最基础内容,又要有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思维方式,这样才能让前测更有效地服务于新课的教学。
  总之,前测是设计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师只有把前测工作做实、做好,才能有效发现学生的知识经验与水平,为设计教学方案提供帮助。
  (责编 杜 华)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学科,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理性气质、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基础工作。教学只有顺应知识的逻辑起点、尊重和接纳学生的现实起点,有效实施“因材施教”,才能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學生的成长只有越过了学科本身和现实水平的瓶颈,才能实现自主性的伸展与跳跃。  [关键词]数学学习 伸展 跳跃 成长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摘 要]数学教学,教师既要“瞻前”,如数的发展脉络、学生的调查实践等,又要“顾后”,如数的后续发展、学生的持续发展等,只有如此,方可使“数”大根深。  [关键词]百分数 瞻前顾后 发展脉络 调查实践 后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6-022  一般来说,数学概念课都比较难上,特别是认识“数”的概念课,看起来容易,上起来
[摘 要]分析法与综合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循序渐进,逐步指导学生掌握这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解决问题 分析法 综合法 含义 运用 抽象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4-029  2011课标版教材使用以来,加强了学生对解决问题方法的学习。翻看现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的度数画角。  2.引导学生经历系统整理知识的过程,学会一些简单整理与复习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网络的意识。  3.通过复习,进一步澄清学习“角的度量”知识的模糊认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
[摘 要]要更好地进行知识的传授,教师就要善用教材资源,紧紧扣住教学内容的特点,科学地予以留、舍、补、拓,以进一步完善教学,并在不断实践和尝试中成为教材资源的开发者、使用者,使课堂教学更务实、更高效、更智慧。  [关键词]教材资源 概念教学 优化结构 简易方程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0-041  数学课堂中,教师如能善于利
[摘 要]在数学课堂中适时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因此,教师应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教学内容,准确选取合适的故事引入课堂,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精彩纷呈。  [关键词]故事 数学思维 学习兴趣 循环小数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7-037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课堂中适时
[摘 要]在传统教学中,学习“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学生对算法、算理的理解只能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由于缺乏直观图式的呈现,造成学生只是表面上会算但不理解算理。在教学中借助点子图,不但能让学生理解算理、归纳算法、体验算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点子图;算理;算法;算趣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
[摘 要]刘松老师“用字母表示数”一课起点适度、设计新颖、问题给力、主体突出、生成巧妙、情感融合,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分经历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  [关键词]刘松 用字母表示数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1-015  刘松老师这节课选材视角独特,学习路径清晰,课堂调控到位,既轻松又深刻,看似信手拈来,实则设计精心。整
《基础教育章程改革纲要》指出:“数学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由此,小组合作学习应运而生,被教师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然而,课堂中使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虽然呈现了许多精彩,但同时也存在着缺陷,影响教学的质量。下面,我以“排列组合”一课教学为例,谈谈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讨论,调
[摘 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教师应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悟、探索数学知识,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关键词]生活 对立 感悟 负数 本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6-028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关注生活资源的合理运用,为学生的学习营造熟悉的、自然的探究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