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医毛青

来源 :前卫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LAO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得好,但我依次回答你的问题前,我要反过来采访你,你想写我什么?”军医毛青一边搁下手中的电话,一边舒展身子靠向椅背,微眯着眼睛看向我。
  这是第二次采访毛青了。
  第一次是在重庆郊区那个度假村里,刚归国的第一批援利抗埃医疗队员就在这里隔离观察。房间里,隔着两米开外的距离,眼神犀利、精神矍铄却格外瘦削的首席专家毛青上下打量我一番,笑了:“怕了吧,怕我身上带着埃博拉病毒?”闻言,我试图把椅子朝他的方向再挪挪,不想椅子腿却被紧靠的小茶几绊着,几下用力未果,只得尴尬地把身子前倾,然后抬头露出礼貌的笑容。“安全得很!”毛青一口近似四川方言的贵州话。
  51岁的毛青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里。用他的话来说,2岁就开始“过集体生活”。每周日被忙碌的父母送进机关保育院,下个周六再接回家。格格笑着、攀爬小木床的小男孩,在岁月的流逝中,成长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孩子王”。从小学到中学,爱“管事儿”又好动的毛青,一直是班长。可“孩子王”的一次“自以为是”,竟差点误了大事。1981年高考,数学考试比其它几门课考试时间少半个小时,于是毛青就理所当然地认为数学考试应该推后半小时。等他哼着小曲儿慢悠悠去到考场时,发现场子里出奇寂静,正纳闷着,校长黑着脸出现在他跟前,双手一叉腰:“你这小子,迟到得马上就要进不了考场了,还不给我快点!”淘气小子以火箭般的速度射进考场。就是这般,数学成绩依然考得“逆天”,“孩子王”上到了理想中的第三军医大学。
  满身正能量的“孩子王”,大学校园“十处打锣九处有他”。校园舞会,大大方方地给缺舞伴的男同学当“女角”; 大四,给校长写了21页的“建言信”,全部用毛笔竖着写。这厢,经历过“文革”风暴的母亲对着他劈头盖脸一顿痛骂,那厢,名曰《三医大如何改革》的“建言信”被校长下令登在了校报显眼位置上。
  看着我一脸佩服的表情,毛青用手指敲敲桌子,扬起嘴角:“给你说了那么多秘密,有的我老婆都不知道,文章写好一定要让我先看看哦。”一边说,一边打开抽屉,似在翻找什么东西。很快,一本古朴风格的“毕业纪念册”出现在我面前。翻开,除了那些我已熟知的人名,最吸引眼球的,还是那些手绘的精美图案。
  “这是我和几个同学设计的。”毛青一脸自得:“只要想做,没有什么能难倒我,包括你们女同志做的什么缝纫、织毛衣。”
  是呀,没有什么能难倒一个浑身激情的人。当初被分到人人畏惧的感染科,毛青却很是坦然:越是危险的地方越是最安全的地方,知道来这里看病的人都有传染病,自然就会科学防范,敌人在明处是最简单的。
  “一个军医,如果终其一生不能亲自上战场,那他会非常遗憾。”命运最终成全了这个有血性的传染科军医。2014年8月,国家援利抗埃医疗队第一次抽组时,第三军医大学报送的2人名单中有他。作为最先到利比里亚“踩点”的人,毛青亲身感受到“埃博拉”——这种致命病毒在这次爆发中的“强大威力”,亲眼目睹大批同行在与病毒的搏斗中,被击中、打倒——“战场的确险象环生,但如果一味恐惧,很可能几发流弹就射中瑟瑟发抖的身体;如果保持冷静理智,反倒能灵活地躲开一颗颗子弹。”
  为了给重病人输液,三批队员先后进入病房忙碌了一个晚上。病人处于休克状态,血管壁塌陷,针扎不进去。第一批队员在护士长的带领下进去,她们穿着三层防护服,戴四层手套,行动迟缓,操作十分困难。先握住病人的右手,消毒,找血管,穿刺,没有回血;再试,仍不见回血。然后,在指挥室指挥员的提醒下,绕到病床另一侧,拉起病人的左手,隔着厚厚的护目镜,费力地观察、辨别,重复上面的动作,同样没有成功……特殊的环境、特殊的装备,哪怕是平时最简单、最熟悉、最细小的动作,也要重复多次。时间一点点流逝,队员们身上的汗水肆意流淌,口罩被汗水打湿后紧贴着脸,呼吸困难,几近虚脱,最终因严重超过规定时间,队员自身面临危险,被指挥员强令撤出病房。第二批队员进去,同样的步骤,同样的操作,尝试了更多部位,右手手背,左手手背,肘弯的静脉血管,左脚踝,右脚踝,都没有成功。接着,第三批队员进入病房,继续行静脉穿刺,最终才建立起了静脉通道。而此时已是翌日清晨。
  正是这样的医者天职,使得中国诊疗中心在院病人量为利国ETU前三,确诊患者治愈率达60%,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非埃博拉患者治愈好转率达到83.3%,实现了“零感染”的目标。
  “我佩服他们,我为自己身为这个集体的一员而骄傲!”说到这里,硬汉毛青眼圈红了,喉头哽咽。
其他文献
人物小传  赵清国,山东安丘人,中国花鸟协会会员、公安部文联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画学会理事,济南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济南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先后就读于武警工程学院,山东艺术学院国画研究生课程创作班,参加武警部队在中央美院举办的首届艺术创作培训班,深得田雨霖、张彦青、 张志民等多位名大师的言传身教。几十年徜徉书山墨海,潜心研究国画典籍,师古不古融会贯通,并通过写生在模山范水、汲取创作
期刊
消费者或许还能回忆起2012年“8·15”时京东商城和苏宁易购的惨烈大战,如果你不记得了那也没关系,今年刘强东和张近东的战火只会愈演愈烈。  2013年年尾将至,本就拼在你死我活厮杀中的几大电商企业老板,因为张近东这几个月的大动作,越发睡不好觉。  从今年年初开始,在许多个场合,张近东都不厌其烦地纠正别人对苏宁的描述,“苏宁不是一个传统零售公司,我们是一家互联网企业”,而他名片上的职务,也变成了“
期刊
比例尺1:10万,区间从XXXX,  经XX、XX,至XXX  地图20XX年制  ——整个上午,我们这帮参谋人员  都在勤勤恳恳地堆制沙盘  我们首先在沙盘上堆出A  很快又在沙盘上堆出B  紧接着,又顺利堆出C、堆出D  堆出E、F、G……和Z  堆出狭长的陆基线、海基线,堆出  美丽的山脊、岛屿和人间草木  直堆得汗流浃背、手酸腰疼  终至不可自抑地泪流满面:  从这里到那里,每一处河流、村
期刊
是刀客。但我的刀从未见血  刀工是我的绝技  但我从未和人比试  常年操刀的手掌  生长着厚厚的老茧  我引以为傲。一个个刀茧  一件件常人难以理解的艺术品  我是刀客,倘若有一天  我的刀见血封喉  请你相信我的刀并不嗜血  人刀合一是我的追求  但我更愿意,流血牺牲,在辽阔的边城  曾是刀客
期刊
故事发生在1941年,日军南下进入了中原地区。  一队日军鬼子扫荡来到张皋村,指挥部就设在老张头家里。老张头是一个善良厚道的农民,名叫张长顺。他有两儿两女。两个女儿均已出嫁;两个儿子也都已长大成人,其中小儿子头脑灵活,自己做起了贩卖骡马的生意,经常出门在外;大儿子的脾气秉性随父亲,早早就结了婚,在家以种地为生。  老张头父子接待了这些个鬼子兵,并且尽量把他们安置得舒舒服服的。  鬼子十分高兴,对老
期刊
边关,一片沉寂千年的土地,  杀戮与鲜血中,变得冷酷无情;  荒漠、戈壁,本是没有路的地狱,  你却当作天堂,为之坚守;  风,总是习惯与黄沙为舞,  吹打着你多情的身躯;  你的眼角也常含泪水,  那是深情碰触了思念的神经;  荒漠的风沙,总是寂寞的格外多情,  疯狂地亲吻你稚嫩的脸庞,  直到伤痕累累、青春不再;  你不是坚石,却坚如磐石,  任狂风怒吼,黄沙肆虐,  信念,是坚守的唯一理由!
期刊
我像一只鹰那样抱住太阳  像一只沙鸥那样温暖天地  像一只白鹭那样吟唱生日之歌  像一只春燕那样栖在云的屋檐  我如礼花,在任何角度绽放  我有白云一样质地柔软的心灵  有彩虹一样颜色斑斓的感情  有银河一样饱满宽阔的胸怀  有天空一样沉默高远的志向  我开足马力,在任何高度庆贺  我乘着闪电驱逐黑云出境  挥着利剑威武斩尽灰色呼啸  载着万吨忠诚去渲染红色旗帜  戴着银色头盔接受岁月的检阅  我
期刊
回忆长征  印象最深的是一队蚂蚁  在北温带的土地上  走着走着  就被子弹带走一些  流水带走一些  被饥饿和寒冷又带走一些  那些背不动肉身的骨头  就埋在雪山和草地中  有几只反叛的蚂蚁在懋功  和川陕一带  差点误了一场大事  原本这一切都可以不发生的  只因一只外国蚂蚁  和几个盲从  舞错了手里的枝条  让一支30万的队伍最后  只剩不到3万   土医生  中国病了  四亿五千万患者
期刊
车走巴拿马  公元1915年。  那时,美国的旧金山在汉语的译文里还叫作三藩市。  那时,潍县古城的雉堞齿啮早已经残破,但依然还有着白浪东边旧时月、夜深犹过女墙来的景象。十月霜降,肃杀的秋霜铺上砖石砌就的市井街头,渺茫的远月如水,烛光点点的街巷曲折幽深。  夜深了,有一个人还在这里寻觅着。  一定还记得丁召保那个相依为命的小友,转眼长成了四十几岁的汉子。  就像那条穿村而过的小河,文化是一条汩汩的
期刊
通常,我能准确感觉到自己  像追踪的鹰隼  令人眩晕。  在宽阔的机翼下  我安装导弹,抬头的瞬间  太阳的光芒  与我的汗水形成一道美丽的弧线  这不怀好意的家伙,时常让我莫名兴奋  在它圆形的阴影下工作  我能准确找到一名属于战士的感觉  严整的战斗机群以优美的战姿  挺立在蓝色的天穹下  这些会飞的钢铁将要把它带到更遥远的天空  发射,一声短促的命令  导弹离开了弓弦  在一缕电波的催动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