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课堂教学中已是势在必行。本文介绍了在阅读教学中的几点做法,使阅读教学的行为模式得到最优化。
关键词:阅读体验;教学设计:阅读过程;语言探究
课程改革的重点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是发展的主题。教师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习体验就是关注学生的生命历程。在阅读中,要想达到对课文的真切解读与感悟,必须以阅读主体的阅读体验为支撑,学生的主体体验更应该成为阅读教学的立足点和珍贵的教学资源。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通过阅读教学,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形成。作为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离不开教师灵活的教育设计,离不开发散式的自主性阅读体验。
一、关注学生,激活兴趣。
兴趣决定阅读效果,这是不争的事实。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课前激趣是很重要的,教师需要在学生学习每一篇文本前都要设计一段精美的导语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求知欲望,这一环节是阅读教学的优秀传统,我们不能借口把一切空间都还给学生而放弃这一有生命力的东西。如《散步》一文“相信每一位同学都看过广告片‘妈妈您洗脚’。在温馨、和美的画面中我们感受到了——亲情、幸福,自然也明白了(学生会异口同声答——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但我要说父母也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一一孝敬老人、关爱幼子的中流砥柱者。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吟唱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人性颂歌。”有文化广告片的铺垫,辅助于激情的言辞,学生必会进入温馨的氛围。当然仅这一点激趣还远远不够,初中生的身心特点还告诉我们,他们的注意力很难持久。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始终保持激昂的情绪。如教师需要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力求语言亲切精练幽默,并适当辅之以形体语言;教师要多鼓励、多肯定学生,经常性地让学生品尝发现的快乐;教师要能灵活运用变式教学,教学方法和教学辅助手段(如多媒体)要灵活多变等。总之,教师要能调控课堂节奏和情绪,力求让学生在亢奋状态下完成阅读任务。
二、创设情境,提升能力。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尝试、选择、参与和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模仿、尝试和实践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针对不同的文体,要因文而异创设不同的情境。在散文教学中创设品味感悟的氛围,在诗歌教学中营造朗读抒情的氛围,在议论文教学中创设逻辑推理思辨的氛围等,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让学生在情境中作出态度、价值的选择。如鲁迅先生的《风筝》一文,对于哥哥“我”对待弟弟放风筝的态度,直接从文字看缺少一份震撼力,学生充分阅读后,分角色现场表演,自己谈对两个人物的心理、性情、思想的理解、感悟,学生基本都能品析准确,这一情景设计为学生理解“弟弟是否真的忘却当年精神虐杀一幕”起了有效的铺垫。任何教学环节都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突出课堂教学中将要出现的疑难问题,体现教学设计的针对性、知识性、趣味性、灵活性、实践性、审美性等。如《变色龙》一课的阅读设计:划出描写人物动作的词句:从动作词句中归纳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并找出相关句子体味、推敲。这一教学设计,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鉴赏能力三方面层层入手,在“划——读——思——析——议”中让学生学会阅读,通过人物分析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关注语言,发散思维。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不容忽视的是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因此阅读教学在强调人文的同时必须更多地强调语言的探究。让学生探讨内容是用什么语言表达的,为什么用这种语言表达。如学生学习《紫藤萝瀑布》时,学生很轻易地知道前半部分描写的是紫藤萝的外形和神态,这时教师引导探讨:这些描写语言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学生通过探讨发现这段语言很生动,主要是采用了生动的富有动感的词语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调动了人的视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即迁移想象,这样写一是抓住了紫藤萝的形象特点,二是烘托了人内心的喜悦之情。品位语言中适时有效地仿写,学生的语言积累更会锦上添花。如朱自清《春》中一句“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摩着你”,领学生赏析、领悟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了春风的温暖、轻柔后,进行仿写练习。学生神思飞扬:像调皮的小孩在大地上跳跃,像妩媚的少女在原野上翩翩起舞,像高超的画师描绘着大地的绚丽,像奇妙的魔法师变幻出姹紫嫣红的大自然……
我相信长期坚持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一定会不断地提高,从而促进自由调遣语言的写作能力。
四、评价灵活,珍视体验。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展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以后,教师应采用恰当的形式及时、灵活、客观加以评价,保护和肯定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精神。不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学生互评。在评价过程中,学生的评价也是不可忽视的。学生互评可以使学生的思想发生交锋,碰撞出新的火花,又可以大大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自己展示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引起同学的重视和争论,本身就使学生产生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如在学习《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时,有位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以后提出:“钱塘湖春行”可改为“钱塘湖春游”(他把“春行”改成了“春游”),理由是这是一篇写春天景色的诗。这是该同学“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值得肯定。可问题一经提出,立即引起学生评价和争执。有的同学认为,“春行”说明作者路过钱塘湖被其景色所吸引而写的,如果改为“春游”说明作者是专程来游钱塘湖的,这样一改就与实际情况不相符了。有的同学又提出相反的意见。这样一来,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在评价和交锋过程中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也展示出来,可以说是一箭双雕。
2、教师评价。教师评价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激发和保护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的评价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评价时不能“一刀切”。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反应是存在差异的,我们不能用所谓的“标准答案”来评价学生的“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必须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出发,客观、公平地加以“裁判”。如在学习《克隆是什么》一文时,学生初读课文以后,我要求学生在“一个()的克隆”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发表你对克隆的评价。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很多:有的认为是一个高科技的克隆;有的认为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克隆;有的认为是一个违背伦理的克隆……对于这众多的感受和体验,只要学生能言之成理,教师就应该加以肯定,不能依照教师的“成见”,来个“一刀切”,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第二,教师对学生的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必须作积极的评价,多鼓励,多赞赏,不要轻易否定,即使是学生不成熟的,有时甚至是幼稚的看法,都要加以保护和引导,不要求全责备。如在学习《散步》一文时,讨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也常常感受到浓浓的亲情,能谈一件你感受最深的事情吗?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手中,你该怎么办?学生们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其中就有一个学生提出应该让自己先看,爸爸妈妈后看,爷爷奶奶最后看——因为自己第二天要上学,看完动画片以后好睡觉,免得影响学习,爸爸妈妈看了好睡觉,因为第二天要上班爷爷奶奶退休在家,白天有的是时间看。这个同学说得很在理,教师要及时加以肯定,不要让“先要让长辈看,要尊老”的观念束缚了手脚,而否定学生的个性化的反应。
第三,教师的评价要客观、公正,要有分寸。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并不是说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不能要求只要敢说、能说,就赞赏有加,不置可否。这样一来,不但教师的作用没有发挥,学生也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
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大胆开放了课堂、改造了课堂格局、改变了传统的评价方式,尊重了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尊重了学生多样的阅读趣味,给了学生一定的自由时间和空间,保证了学生能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舒展了灵性,就一定会以“悟”促“读”,以“读”促“写”,以“写”促“情与智”的发展。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师也教得轻松、愉快。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必然萦绕40分钟课堂。
关键词:阅读体验;教学设计:阅读过程;语言探究
课程改革的重点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是发展的主题。教师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习体验就是关注学生的生命历程。在阅读中,要想达到对课文的真切解读与感悟,必须以阅读主体的阅读体验为支撑,学生的主体体验更应该成为阅读教学的立足点和珍贵的教学资源。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通过阅读教学,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形成。作为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离不开教师灵活的教育设计,离不开发散式的自主性阅读体验。
一、关注学生,激活兴趣。
兴趣决定阅读效果,这是不争的事实。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课前激趣是很重要的,教师需要在学生学习每一篇文本前都要设计一段精美的导语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求知欲望,这一环节是阅读教学的优秀传统,我们不能借口把一切空间都还给学生而放弃这一有生命力的东西。如《散步》一文“相信每一位同学都看过广告片‘妈妈您洗脚’。在温馨、和美的画面中我们感受到了——亲情、幸福,自然也明白了(学生会异口同声答——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但我要说父母也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一一孝敬老人、关爱幼子的中流砥柱者。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吟唱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人性颂歌。”有文化广告片的铺垫,辅助于激情的言辞,学生必会进入温馨的氛围。当然仅这一点激趣还远远不够,初中生的身心特点还告诉我们,他们的注意力很难持久。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始终保持激昂的情绪。如教师需要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力求语言亲切精练幽默,并适当辅之以形体语言;教师要多鼓励、多肯定学生,经常性地让学生品尝发现的快乐;教师要能灵活运用变式教学,教学方法和教学辅助手段(如多媒体)要灵活多变等。总之,教师要能调控课堂节奏和情绪,力求让学生在亢奋状态下完成阅读任务。
二、创设情境,提升能力。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尝试、选择、参与和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模仿、尝试和实践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针对不同的文体,要因文而异创设不同的情境。在散文教学中创设品味感悟的氛围,在诗歌教学中营造朗读抒情的氛围,在议论文教学中创设逻辑推理思辨的氛围等,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让学生在情境中作出态度、价值的选择。如鲁迅先生的《风筝》一文,对于哥哥“我”对待弟弟放风筝的态度,直接从文字看缺少一份震撼力,学生充分阅读后,分角色现场表演,自己谈对两个人物的心理、性情、思想的理解、感悟,学生基本都能品析准确,这一情景设计为学生理解“弟弟是否真的忘却当年精神虐杀一幕”起了有效的铺垫。任何教学环节都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突出课堂教学中将要出现的疑难问题,体现教学设计的针对性、知识性、趣味性、灵活性、实践性、审美性等。如《变色龙》一课的阅读设计:划出描写人物动作的词句:从动作词句中归纳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并找出相关句子体味、推敲。这一教学设计,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鉴赏能力三方面层层入手,在“划——读——思——析——议”中让学生学会阅读,通过人物分析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关注语言,发散思维。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不容忽视的是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因此阅读教学在强调人文的同时必须更多地强调语言的探究。让学生探讨内容是用什么语言表达的,为什么用这种语言表达。如学生学习《紫藤萝瀑布》时,学生很轻易地知道前半部分描写的是紫藤萝的外形和神态,这时教师引导探讨:这些描写语言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学生通过探讨发现这段语言很生动,主要是采用了生动的富有动感的词语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调动了人的视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即迁移想象,这样写一是抓住了紫藤萝的形象特点,二是烘托了人内心的喜悦之情。品位语言中适时有效地仿写,学生的语言积累更会锦上添花。如朱自清《春》中一句“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摩着你”,领学生赏析、领悟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了春风的温暖、轻柔后,进行仿写练习。学生神思飞扬:像调皮的小孩在大地上跳跃,像妩媚的少女在原野上翩翩起舞,像高超的画师描绘着大地的绚丽,像奇妙的魔法师变幻出姹紫嫣红的大自然……
我相信长期坚持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一定会不断地提高,从而促进自由调遣语言的写作能力。
四、评价灵活,珍视体验。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展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以后,教师应采用恰当的形式及时、灵活、客观加以评价,保护和肯定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精神。不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学生互评。在评价过程中,学生的评价也是不可忽视的。学生互评可以使学生的思想发生交锋,碰撞出新的火花,又可以大大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自己展示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引起同学的重视和争论,本身就使学生产生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如在学习《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时,有位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以后提出:“钱塘湖春行”可改为“钱塘湖春游”(他把“春行”改成了“春游”),理由是这是一篇写春天景色的诗。这是该同学“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值得肯定。可问题一经提出,立即引起学生评价和争执。有的同学认为,“春行”说明作者路过钱塘湖被其景色所吸引而写的,如果改为“春游”说明作者是专程来游钱塘湖的,这样一改就与实际情况不相符了。有的同学又提出相反的意见。这样一来,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在评价和交锋过程中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也展示出来,可以说是一箭双雕。
2、教师评价。教师评价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激发和保护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的评价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评价时不能“一刀切”。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反应是存在差异的,我们不能用所谓的“标准答案”来评价学生的“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必须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出发,客观、公平地加以“裁判”。如在学习《克隆是什么》一文时,学生初读课文以后,我要求学生在“一个()的克隆”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发表你对克隆的评价。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很多:有的认为是一个高科技的克隆;有的认为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克隆;有的认为是一个违背伦理的克隆……对于这众多的感受和体验,只要学生能言之成理,教师就应该加以肯定,不能依照教师的“成见”,来个“一刀切”,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第二,教师对学生的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必须作积极的评价,多鼓励,多赞赏,不要轻易否定,即使是学生不成熟的,有时甚至是幼稚的看法,都要加以保护和引导,不要求全责备。如在学习《散步》一文时,讨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也常常感受到浓浓的亲情,能谈一件你感受最深的事情吗?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手中,你该怎么办?学生们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其中就有一个学生提出应该让自己先看,爸爸妈妈后看,爷爷奶奶最后看——因为自己第二天要上学,看完动画片以后好睡觉,免得影响学习,爸爸妈妈看了好睡觉,因为第二天要上班爷爷奶奶退休在家,白天有的是时间看。这个同学说得很在理,教师要及时加以肯定,不要让“先要让长辈看,要尊老”的观念束缚了手脚,而否定学生的个性化的反应。
第三,教师的评价要客观、公正,要有分寸。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并不是说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不能要求只要敢说、能说,就赞赏有加,不置可否。这样一来,不但教师的作用没有发挥,学生也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
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大胆开放了课堂、改造了课堂格局、改变了传统的评价方式,尊重了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尊重了学生多样的阅读趣味,给了学生一定的自由时间和空间,保证了学生能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舒展了灵性,就一定会以“悟”促“读”,以“读”促“写”,以“写”促“情与智”的发展。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师也教得轻松、愉快。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必然萦绕40分钟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