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高职高专药学教育的基本理论教学内容以“必须、够用”的指导原则,集中突出培训学生的实际工作技能,增加社会人文学科,基础医学,药学基础和专业课专业,实践能力的培训体现“针对性”和“实用”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21世纪的药学人才需求。
关键词:高职高专 药学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049-01
1 研究背景
我校药学专业(专科)是2003年批准新建专业,在2004年构建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应用,以求全的学科知识为框架,以高深的理论为基础,以化学知识贯穿始终,学科界限明显,现已表现出不能紧贴市场,不能完全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的缺陷[1]。为了主动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药学专业人才,以加强业务能力水平,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以及需求的变动。因此,根据社会的需求,要及时调整药学专业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与专业岗位要求相适当,使毕业生不仅能满足医药专业岗位的需求,同时也能适应需要终身教育和未来职业生涯的演变趋势,我们建立在生产企业,医院,社会药店,药房毕业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针对药学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进行全面的修订。
2 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中心思想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2]。药学专业教学改革思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职业能力训练为重点、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保障、以提高全体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改革思路,进行药学专业课程改革、设计课程体系,修改药学专业教学内容,确定教学学时数及理论与实验实训学时比例,探索药学专业多种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制定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加强课程管理,重点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改革的方法与内容
3.1 设计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
首先深入药品生产、销售企业,医院,社会药房等单位,对药学专业所对应的岗位工作需求进行调研,撰写调研报告,然后召开药学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由学校教师、企业专家、医院专家,对口工作的优秀毕业生共同参加,进行各岗位分析,根据调研内容及具体岗位的分析,确定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标准、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专业课程设置(其中专业核心课程4~6门)和内容要求。再根据专业课程确定专业基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规定开设的公共课程,设定人文公共课程、职业基础课程、职业能力课程、能力拓展课程和实践教学五个模块,根据学科知识和能力训练的逻辑关系,确定课程开设的前后顺序。
3.2 选取教学内容
根据所制定的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分析确定所遴选的课程教学目标,参照药学职业鉴定、执业药师、药学职称考试内容及就业后发展所需,确定每门课程(尤其是专业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首先,组织企业医院专家、毕业生共同讨论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草案,确定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所选内容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开发1~2门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然后,组织专业教师进行讨论,根据专业及工作需要,以“适度、够用”为原则,确定专业基础课内容,删除重复和过时的知识内容,增加新的知识、技术和实践性教学内容。所选内容,着重突出实践教学,确定不同实践环节的具体教学目标、实践项目和教学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强化动手能力的培养。与药品生产、销售企业、医院联合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制定实践性课程教学方案,共建药学实验实训教学平台。依据药学专业课程特点和已确定的课程内容,编写1~2本工学结合的校本教学。
3.3 确定理论与实践学时比例
依据药学专业课程内容确定该課程学时数及专业总学时数。专业和专业基础课根据课程内容增加实践教学实践,保证实践教学学时占总学时的60%以上。
3.4 确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重实践能力培养,针对不同课程,参照职业能力考试模式,采用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等教学模式,实现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传统或现代手段调动学习积极性,采用问题引导、案例教学、专题讨论、角色扮演、师生互动等。
根据以上工作要点,教研室制定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草案后,交系部进行研究讨论。
4 成效与展望
自2010年开展此项研究以来,按照人才培养要求和课程体系,自行组织编写《天然药物学》等4部药学专业实验教材并于2011年初运用于实验教学,2011年7月华中科技出版社组织编写的教材与我们的教改方向一致,即“以岗位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参加高职高专工学结合方面的教材编写共5部,现已陆续出版。我校2009、2010级学生们全部已在药品生产企业、药品销售企业、医疗卫生机构顶岗实习,并且获得实习单位的一致好评。由此可以看出,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深入贯彻《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高教[2004]1号)文件精神,定能为社会培养出实际岗位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于静之,孙元曦.药学类技能型人才需求及课程体系调查与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12):113-114.
[2] 黄小蕾,郭秋兰.三年制专科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2008,5(6):103-104.
[3] 杨文豪,陆建林,温玲,等.药学高职教育通专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7(21):15-17.
关键词:高职高专 药学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049-01
1 研究背景
我校药学专业(专科)是2003年批准新建专业,在2004年构建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应用,以求全的学科知识为框架,以高深的理论为基础,以化学知识贯穿始终,学科界限明显,现已表现出不能紧贴市场,不能完全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的缺陷[1]。为了主动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药学专业人才,以加强业务能力水平,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以及需求的变动。因此,根据社会的需求,要及时调整药学专业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与专业岗位要求相适当,使毕业生不仅能满足医药专业岗位的需求,同时也能适应需要终身教育和未来职业生涯的演变趋势,我们建立在生产企业,医院,社会药店,药房毕业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针对药学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进行全面的修订。
2 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中心思想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2]。药学专业教学改革思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职业能力训练为重点、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保障、以提高全体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改革思路,进行药学专业课程改革、设计课程体系,修改药学专业教学内容,确定教学学时数及理论与实验实训学时比例,探索药学专业多种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制定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加强课程管理,重点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改革的方法与内容
3.1 设计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
首先深入药品生产、销售企业,医院,社会药房等单位,对药学专业所对应的岗位工作需求进行调研,撰写调研报告,然后召开药学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由学校教师、企业专家、医院专家,对口工作的优秀毕业生共同参加,进行各岗位分析,根据调研内容及具体岗位的分析,确定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标准、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专业课程设置(其中专业核心课程4~6门)和内容要求。再根据专业课程确定专业基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规定开设的公共课程,设定人文公共课程、职业基础课程、职业能力课程、能力拓展课程和实践教学五个模块,根据学科知识和能力训练的逻辑关系,确定课程开设的前后顺序。
3.2 选取教学内容
根据所制定的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分析确定所遴选的课程教学目标,参照药学职业鉴定、执业药师、药学职称考试内容及就业后发展所需,确定每门课程(尤其是专业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首先,组织企业医院专家、毕业生共同讨论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草案,确定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所选内容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开发1~2门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然后,组织专业教师进行讨论,根据专业及工作需要,以“适度、够用”为原则,确定专业基础课内容,删除重复和过时的知识内容,增加新的知识、技术和实践性教学内容。所选内容,着重突出实践教学,确定不同实践环节的具体教学目标、实践项目和教学内容,减少验证性实验,强化动手能力的培养。与药品生产、销售企业、医院联合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制定实践性课程教学方案,共建药学实验实训教学平台。依据药学专业课程特点和已确定的课程内容,编写1~2本工学结合的校本教学。
3.3 确定理论与实践学时比例
依据药学专业课程内容确定该課程学时数及专业总学时数。专业和专业基础课根据课程内容增加实践教学实践,保证实践教学学时占总学时的60%以上。
3.4 确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重实践能力培养,针对不同课程,参照职业能力考试模式,采用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等教学模式,实现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传统或现代手段调动学习积极性,采用问题引导、案例教学、专题讨论、角色扮演、师生互动等。
根据以上工作要点,教研室制定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草案后,交系部进行研究讨论。
4 成效与展望
自2010年开展此项研究以来,按照人才培养要求和课程体系,自行组织编写《天然药物学》等4部药学专业实验教材并于2011年初运用于实验教学,2011年7月华中科技出版社组织编写的教材与我们的教改方向一致,即“以岗位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参加高职高专工学结合方面的教材编写共5部,现已陆续出版。我校2009、2010级学生们全部已在药品生产企业、药品销售企业、医疗卫生机构顶岗实习,并且获得实习单位的一致好评。由此可以看出,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深入贯彻《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高教[2004]1号)文件精神,定能为社会培养出实际岗位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于静之,孙元曦.药学类技能型人才需求及课程体系调查与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12):113-114.
[2] 黄小蕾,郭秋兰.三年制专科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2008,5(6):103-104.
[3] 杨文豪,陆建林,温玲,等.药学高职教育通专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7(21):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