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怎样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来源 :教育学·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er0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提出问题最能调动学生读书、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通过质疑能力的培养,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要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为出发点,从学生的心理入手,让学生敢问;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拓展思维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新课程物理教学 提出问题 方法
  “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是爱因斯坦从事科学研究的宝贵经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学习科学、获取知识的基本能力,所以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的情景,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兴趣。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源,质疑是探索新知识的开始,也是探究新知识的动力。由此可见,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现行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呢?
  一、教师应鼓励、肯定学生提出的问题,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
  作为教师要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为学生创设一种自由、民主的氛围,建设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宽厚的胸怀容纳学生哪怕是“幼稚无理”的提问。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学生问老师一个特别简单的问题,老师给他做了讲解后,学生不明白,后来老师无可奈何的对他说:“你要是实在理解不过来就记住这个结论吧。”本是无心之语,结果却伤害了他的自尊心,后来该同学最后分班时选择了文科,这件事给我的心灵带来了很大的震撼。所以我们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都要抱着认真的态度来对待,及时鼓励,从而使他们树立自信心,激发提出问题的兴趣,调动学生探索求知的情绪,进而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培养质疑的兴趣,让学生愿问
  作为教者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培养质疑能力的情境和途径。  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各种形式调动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让学生愿意提出问题,改变落后的填鸭式教学,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学生有错,也不能直接批评,而是通过其他办法使之明白自己的错;有的时候我采用角色置换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当老师,向其他学生提问。这样也同样能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总之,培养学生提问的形式还有很多,但都要围绕创设情景,培养兴趣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愿意提问。学生只有对质疑有了兴趣,他们才愿意不断产生疑问,并且在不断探索解决疑问的过程中,质疑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得到加强。
  三、教给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善问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常常发现:让学生提问,可是学生却提不出问题。这是因为学生长期被动的学习,没有掌握提问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适度地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使他们由不会问到会问,善问。我在教学中先指给学生思维的对象或方向。让他们沿着一定的思维方向去质疑,也就是为学生引路。如果教师构建了良好的质疑氛围,学生也有了质疑的愿望,但是却无从问起,不知哪里有疑问,或者有了疑问不知道如何质疑,那同样不能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学要有意识、有目的地教给学生进行质疑的基本方法,才能尽快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我们可以利用演示实验的直观教学手段,巧设疑问,诱发学生进入质疑的思维状态,从而解决问题。还可以利用日常经验和科学概念之间的差异提出疑问,在学习物理知识之前,由于日常生活的积累,学生对一些现象有了自己的观念和认识,这就是日常经验,当日常经验和科学概念不一致时,将会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矛盾的困惑之中,从而引发学生的质疑。学生的这种质疑,可以让我们了解他们“解决”问题的“依据”,既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又使我们的教学有针对性。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教育学生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脑海里要经常出现“为什么”三个字,要注意追问前因后果,才能有所发现。
  四、正确对待、处理学生的提问
  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应予以重视,哪怕有些问题特别简单。孩子在成长的路上需要老师的鼓励,一次提问就是孩子的一次尝试,我们不应该扼杀学生的尝试与好奇心。学生提出问题,往往寄希望于老师,让老师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用不大。我们不妨把这些问题再推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解决这些问题。
  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质疑最能调动学生读书、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教学实践中,我深深的体会到,只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才会想方设法,一步步向目标迈进。
其他文献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众所周知 ,师生关系是校园人际关系的一种,也是校园中较为重要的人际关系。大量的事实表明,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合格人才的培养。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学生和教师是平等意义上的“人”,这是新型师生关系的核心。因此,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本着民主平
期刊
摘 要:高效课堂是我校这几年来一直在强调的教学改革,所谓高效快乐的语文,关键是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自主阅读、思考、讨论、练习,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来代替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心动、主动、互动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关键字:愉快学习 主动学习 高效课堂  世界第一部教育学著作的《学记》,其中揭示了愉快教学思想:“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其
期刊
摘 要:机械制造技术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它不仅能够衡量一个国家教育科技的发展水平,也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科技竞争的重点,同时数控技术是机械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机械制造业发展现状、数控技术概述,论述了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机制制造 数控技术 应用  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是将传统的制造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实现
期刊
教学之所以称为一门艺术,是因为课堂教学给予学生充分自由发展的余地,学生可以像美术家、音乐家那样进行艺术创造。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方式,能将传统的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地联系起来,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充分发挥各自的教学功能,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何使你的数学课堂焕发出青春的活力与艺术的魅力呢?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运用,能使你的教学如虎添翼,让数学课堂处处绽放精彩 。
期刊
摘 要:数学作为初中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模型思想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被广泛的运用,学生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炼出其中所包含的数学问题,从而总结出相关的数学概念。本文就模型思想在初中数学的应用展开分析,提出相应的措施以便实现模型思想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意义。  关键词:模型思想 初中数学 应用分析  在进行初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因为知识难度的加
期刊
摘 要:随着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入,信息、网络技术得到了飞跃发展,并广泛应用于社会各领域,包括教学领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主要对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英语 现代信息技术 教学应用  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值得我们去研究。笔者从事英语教学多年,对于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有许
期刊
提高初中数学成绩并不是一时间的事情,需要教师长期的坚持,来摸索教学经验及方法。  教师应全力去创设学生学习新知的情境,通过精心设计使学生迸发出积极思维的火花,在迫切求知愿望下完成任务。教师把有关知识结论等编成一系列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让学生觉得每堂课都有新意。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学生如果在被动的被压抑的条件下学习,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易被抑制,其学习效率也必然是低效的。
期刊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门艺术。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将数学教学的方法与艺术性融合一体。那么,如何来融合呢?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激起学数学兴趣  小学数学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就像一栋高楼大厦的地基一样,地基建不好高楼就不稳,学好小学数学至关重要。那么怎么才能让学生更好数学呢?那就得让教师好好费一番心思了。学过心理学的人都知道,一个人的心理健
期刊
《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又指出:“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由此可见,课程标
期刊
摘 要:落实新课标精神, 在小学语文教学上更新教师的教学观、人才观,积级主动地探索,营造氛围,调动学生的创新兴趣;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授之以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努力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创造性人才。  关键词:创新兴趣 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时代呼唤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