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关乎品性,且讲技术(外一篇)

来源 :人力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yy5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人不希望被抬举。
  因为被人“又抬又举”的感觉实在美妙,胜过坐竹轿子上峨眉山的那种晃晃悠悠的感觉。
  所以,本该被抬举的时刻反倒被压制了,那心情,真是郁闷——我们都体验过吧。不要不承认,大家都是俗人,哪有不希望被赞美、被夸奖的,哪怕赞誉有些夸张,哪怕有些言过其实。
  常常是这样,被抬举的希望落空了,甚至还被数落了一番,难免耿耿于怀,便也吝啬抬举他人了。这个怪圈,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人与人之间谁也不抬举谁,谁也不待见谁,没有赞不绝口,只有“绝口不赞”,抑或恶语相迎,最后演变成柏杨先生笔下的“窝里斗”。
  有必要吗?
  没有。
  那么,我们有必要好好认识一下“举”字了。
  甲骨文之“举”:高拔挺立,如同下面的大人正用双手托举一个孩子。
  金文之“举”,“人”的形象消失了,四只“手”两两相对,也似抬举之意。
  《说文解字》说“举”是“对举也”,无疑符合先民造“举”的真实想法。
  “举”,对举也,说明大家相互协力,彼此照应。古时如此,当今亦应如此。
  凡人都有十指,十指皆有短长。如果总是死死盯着对方的“短板”不放,动辄打击挖苦,讽刺为乐,则职场俨如冰窖;反之,彼此褒扬对方“优势”,相互提携,分享进步,关键时刻抬举对方,让对方的长处得到更大的发挥,这样形成一个和谐互助的“气场”,协力同心,其乐融融,何愁干不来一番大事。
  这种抬举就是一种舒畅的氛围——例如,同事有个晋升的机会,你马上对领导说:他要是不行,就没有谁能行了,我愿意配合他的工作。
  这种抬举就是真诚的祝福——例如,同事获得奖励,你马上过去祝贺:别谦虚了,这块唐僧肉就该属于你,白骨精都抢不去的。
  这种抬举将一切赞誉都扔到桌面上,叮当山响,毫不遮掩,绝没有帷幕背后的暗箭冷枪。
  当然,我们在抬举别人时,可以有些搞笑、装傻、恶作剧,但必须有绝对的真诚在里面,不可有虚假的成分,更不可有虚情假意的吹捧、没有分寸的戴高帽,若是把武大郎“抬举”成了姚明——那可真是“要命”了。
  能不能抬举他人,是态度问题。
  会不会抬举他人,却是个技术活儿。
  态度关乎一个人的品性,技术可以熟能生巧。常常抬举他人的人,不论工作还是学习,都能积极、乐观、合作、助人,这是一种坦荡的姿态。
  如果,你实在不喜欢抬举别人,也不希望别人抬举自己,也好,那就继续洁身自好,但别拆台。不拆台,有的时候,可以说已是抬举了。
  专:特点就是竞争力
  多面手——常让有些人备感亢奋,仿佛走上一个偌大的舞台,既可以扮演成富翁,又可以摇身一变成为乞丐,还可以乔装成窈窕淑女,更可以似英雄般攻城拔寨,抱得美人归……是啊,谁都想在职场上四面出击,风光无限。
  但,梦里的烧饼不能充饥。
  在今天,“多面手”越来越不是所要寻求的方向。“专一”、“专注”,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才是正确的职业生涯设计。
  一来,“多面手”之路,路口太多,迂回曲折,不如“专一”的一条直线走起来经济。
  二来,“专业化”越来越细,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去探究,方可在其领域里,做深、做精、做透。
  其实,道理很简单——“多面手”之路风险太大。
  我们的身边总有这样一些人:精力旺盛,兴趣广泛,什么事情都去鼓捣一点,而又浅尝辄止,泛泛而知,略通皮毛,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还哪有事哪到,又派不上大用场。这样的“多面手”,时间长了,就是个跑龙套的,渐渐地在他人眼里,成了“鸡肋”。
  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说得极为委婉:“凡花色之娇媚者,多不甚香;瓣之千层者,多不结实。”
  曾国藩在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写给诸弟的信中倒是说得明确:“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
  不错,“艺多不养身”,即使是“瓣之千层”,怕是哪个花瓣也不结实和香艳吧。
  先民造“专”,启示颇好。
  甲骨文之“专”,形态清晰:一只手,好像在转动一个纺线的纺锤样的东西。用意很明确——掌握一种技术,才可谓“专”。
  “专”了,就是一技之长,如果做到了足够“长”,那就是一招鲜吃遍天。
  当然,“专”未必就是“专门”做深奥的研究、搞大项目,只要“专”的事物是有需求的,这个供给又是独一份,那竞争力就是不可拷贝的,价值巨大。
  有个女孩,在一家软件公司做前台接待的时候,喜欢做PPT,用心研究各种PPT的模板以及相关技术,做出来的PPT,播放快捷,色彩和谐,赏心悦目。后来,她的专长被大家发现了,客服的、销售的、行政的……各个部门的同事,都来向她请教。她也耐心地做好辅导,有求必应,不厌其烦。最后,总经理的培训课件、年终总结,还有向大老板汇报的PPT,统统交给她来做最后的完成。这样,在制作PPT的过程中,她学到了很多知识,尤其理解了总经理的经营思路和工作计划,在把接待、文书工作做好的同时,女孩也开始思考公司的一些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适当的时候,还会向有些部门提出建议。后来,当公司需要一个客服助理的时候,大家一致想到了这个做PPT的女孩。现在,这个女孩已经成为一名职业经理人了。
  专一,就这样改变了一个女孩的职场生涯。
  那么,不专的结果会是怎样?
  还是曾国藩,还是在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写给诸弟的信中把教训阐明得清清楚楚:“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
  “专一”就是专长,就是与众不同,就是差异化,就是价值所在,就是核心竞争力。
其他文献
在企业管理实践过程中,白纸黑字的法律条款常常被演绎成令人啼笑皆非的“罗生门”。  违法企业遭惩处,员工吃亏总在先   今年9月,四名员工被深圳沃尔玛开除,源于他们在一个月前举报沃尔玛使用过期原材料制作熟食,开除理由是其行为“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同时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害”。企业和员工各执一词,随着一纸解聘书的发出,本是揭开食品安全黑洞的打假斗士,反而成了违反企业家规的内鬼。   同样,因食品安全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老子·第四十一章》  古者富贵而名摩(磨)灭,不可胜记,唯俶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
来信咨询:我在2007年至2014年期间,供职于上海某冶炼厂。离职后回乡务农,未再接觸过有毒有害的工作。今年5月,我被诊断为职业病慢性汞中毒,7月被鉴定为九级伤残。请问像我这种情形能否认定为工伤,可以享受哪些待遇?  专家解答: 根据相关规定,劳动或聘用合同期满后或者本人提出而解除劳动或聘用合同后,未再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人员,可以自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一年内申请工伤认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
事业单位职工如何办理“病退”  本期专家:李波  来信咨询:我爱人是事业单位职工,现在生病想提前办理“病退”手续,请问如何操作?  专家解答:根据相关规定,“病退”需经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专家组鉴定是否符合条件,并由参保单位经办人员到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批。办理病退需持“病退”人员人事档案和《退休审批表》,并在每月的指定时间内到参保分局事业科办理停保手续。   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事业单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全球兴起一股汉语热和中国文化热。“孔子曰”正演变成“中国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指出:“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一大批致力于传播中国文化的精英们正在为实现这一使命而努力地释放着中国能量。本刊记者通过积极沟通,与中国驻罗马尼亚特兰西瓦尼亚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杨兆宇教授达成了对话。  走进杨院长在国内的工作室,左边
有一个讲述“苹果树”成长的故事很有寓意和启迪。说是一颗苹果树在第一年,它结了10个苹果,9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对此,苹果树愤愤不平,自断经脉,拒绝成长。第二年,它结了5个苹果,4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哈哈,去年我得到10%,今年得到了20%!”这棵苹果树心理平衡了。但是,它还可以这样:继续成长。譬如,第二年,它结了100个果子,被拿走90个,自己得到10个。也可能,它被拿走99个,自己得到
实习,几乎是每个学生走向社会的必经之路。看似短暂的实习经历,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实习生能否将校内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甚至影响其未来的就业趋向。虽然我国在2006年就出台了《关于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通知》,但由于缺乏相关配套政策和制度的支撑,“实习难”、“难实习”的局面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个别企业仅仅把实习生当作廉价劳动力,不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甚至克扣实习生工资;有的实习则与专
“老”是一个易被误读的形容词,但愿你别想起“夕阳红”或飙舞大妈。“防老”是个HR话题,譬如职涯规划管理。职业人的年龄的确是道坎儿,但谁又能说“小鲜肉”不会呈现“老态”。一般企业防老,防的是“天花板群体”,因为这一群体最易把组织拖入“老态”。一老板说,授权让我犯愁,可信的老人儿没能力,可用的新人忠诚度差。  奉行狼性文化的公司祭出“防老策略”:养生杀熟。可养生杀熟对主张柔性管理的公司就是個难事。创业
高碳加高压,就这么个时代,你能往哪逃?如果企业只管打业绩的大算盘,不顾及员工的小算盘,这种“问题管理”本身就成问题。  “惹人厌的问题点会议,我都要疯掉了!”“我现在每天晚上都做噩梦,梦见我又上问题点了!”“你准备好了吗?我都不知道该怎样跟他们沟通了,没完没了的问题,也不考虑问题根源,只知道一味地追问、指责!”“再这样下去,我想在我疯掉之前还是选择提早离开吧!”“我也想离开,有合适的职位给我介绍介
作为一名成功人士,调整情绪、保持冷静的能力,与你日常的表现有着直接的联系。TalentSmart机构对超过百万人进行的研究发现,在实验中表现良好的90%的实验对象,为了保持冷静和控制局面,都很善于在压力下控制自己的情绪。  如果你时常关注情绪管理相关的心理研究,就知道压力过大会对身心健康造成何种惊人的破坏。耶鲁大学的研究发现,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会导致大脑自控区功能减退。最棘手的事情是,压力(以及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