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0年代初,国际直销巨头雅芳进入中国市场,拉开了中国直销的序幕。与此同时,很多本土直销公司纷纷揭竿而起。
财富捷径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还是个体户,经营着一家小小的美容院,老公供职于机关单位。一家人衣食无忧,我本无心加入直销行业。
一天,老公单位领导的儿子突然来访,一口一个阿姨、叔叔。还带来了不少水果和礼物。一番寒喧之后,他开始向我们推销产品。架不住面子,我们只得买了一些所谓的“高钙素”,一瓶60元,这在当时是很高的价格。第二天,老公告诉我,单位里不少人都被“拜访”了,几乎人手一瓶“高钙素”。
没有门面,不用售货员,只凭一张嘴就卖出了这么多产品!这钱来得比我辛辛苦苦开美容院容易多了!
于是,我找到领导的儿子,花3000元办了张会员卡。小伙子眉飞色舞地向我介绍,我可以以八折的价格从他那里拿货,销售额达到1000元,就有百分之二的提成,达到1万元,就有百分之十的提成。此后,我开始向美容院的客户推销“高钙素”,几个月就赚了六七万元,比美容院一年营业额都要多!我关了美容院,专心做直销员。
记得第一次上门拜访朋友时,我的内心忐忑无比。怕被拒绝关系变得尴尬。还好朋友给面子,大方地买了些产品,还说会帮我宣传。虽然成功迈出了第一步,但我感到朋友间的友情一旦夹杂了生意,就变得不那么纯粹了。可是,这又有什么办法?直销就是这样一种工作。
那段时间,我每天不停地拜访自己的亲朋好友,只要能沾上一点点关系的人,都不放过。除了发展客户,参加各种培训会也是必不可少的功课。在那里。讲师们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宏大的“梦想蓝图”,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人人都能成功。在我的“开发”下。团队越来越大。一年能赚好几十万元。而我所代理的这家直销公司,在短短两年间就发展了300多万人的直销队伍,年销售额达到十几亿元。
1998年4月,中国政府全面禁止传销,民间称这次禁令为“一刀切”。从此,直销就活在一道叫做“传销”的阴影之下。
传销阴影
老公质疑我,你这不会是传销吧?我解释,“我们不是传销,雅芳、安利那些大公司都是这么做的,人家都是国际大企业!”这样的话,我也常常对自己说。
然而,在政策铡刀和行业乱局下,我的辩解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由于直销门槛低、收入高,不少企业纷纷涉水,其中不乏违法操作,欺诈性的金字塔销售活动在各地蔓延。一时间,在人们的意识中,直销就等同于传销。
这一纸“禁传令”打破了我的发财梦,生意一落千丈。我提着产品拜访客户,刚登门话还没说出口。客户就摆着脸色:要是来坐坐聊天我欢迎。要是搞传销的话就请同!我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尴尬地站在门口愣了好久。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那段时间,电视上随时可以看见“打传”的新闻,触目惊心的画面常常让我梦见自己被抓了,半夜惊醒一身冷汗。更悲惨的是,我代理的直销公司,宣布放弃国内直销业务转向国外发展。我有种“被抛弃”的感觉。
与此同时,我的生活也变得一塌糊涂。当初购买我产品的亲朋好友们,几乎都认为我在搞传销,不仅再不接我电话,还如躲瘟疫一般躲着我。就连一年一度的同学聚会,也把我排除在外。
甚至连我最亲的亲人,也有意无意地刺激着我。一次家里吃饭,电视里突然播出一条打击传销的新闻,我婆婆连忙拿起遥控器关掉了电视。她打着圆场对一家人说,好好吃饭,不看电视。我只能埋头吃饭,吞进肚子里的却是眼泪。
这一切也让我的丈夫无法忍受。他为此常常跟我争吵、冷战,如果有直销的朋友给我来电话,就逼我挂断。最激烈的一次,他扇了我一耳光,扔下句“再做传销就离婚”的话,把我反锁在屋里。
我脑袋顿时嗡嗡直响,捂着被打疼的脸,呆呆地看着被反锁的门,欲哭无泪。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在入世3年内“将制定有关直销的法规”,中国直销似乎迎来了重获新生的机会。
畸形的梦
对于学历不高又别无所长的我而言,直销这个行业始终有一种诱惑。
原本我打算不再涉足直销。但直销行业的激情和暴利,让我再也没心思在传统行业里埋头苦干。一次偶然,我接触到了一家外资化妆品直销公司。
这家公司的产品、所传授的美容技巧和靓丽的美容师,无一不吸引着我。尤其是诱人的“万元督导”,即努力升至“督导”级别,便可拿到每月万元高薪。
成功仿佛触手可及。我顺利成为该公司的一名美容顾问,从基层美容顾问一步步成长为资深美容顾问(带着一两个基层美容顾问)、明星美容顾问(带着三个以上的美容顾问)和红外套(带着至少五个美容顾问)。8个月后,队伍逐步扩大,我发展了12名美容顾问成为准督导,终于有资格申请督导。
然而,申请督导要面临三个月的考核时间。这三个月内,每月业绩要达到4万元,总业绩要达到12万元,不然就会被取消资格。任务量实在太大了,眼看最后期限就要到了,我却还差近一半的业绩。放弃就等于所有努力白费,叫我怎能甘心?
怎么办?只能用自己的钱来完成业绩。这在公司内部叫做补单,是制度不允许的。但我的导师告诉我,必须冲督导,横竖也要冲。她非但不管补单违规,还教我如何补单来避开规则。
想到督导的万元月薪,我下定决心即使借钱补单。也在所不惜。我就像着了魔,外债越筑越高。
当我不惜代价冲上督导,才发现一切并非如此。通过了三个月考核期后,每月业绩门槛便会从4万元降至2.6万元,但即使是2.6万元的业绩,我的实际收入也只有2600元,跟万元收入差得太远。更郁闷的是,如果我的团队低于13人,每月业绩低于2.6万元,我就会从督导的位置上掉下来。
我只好不停地卖货,不停地开发下线,感觉像被绑架了——就像一个赌徒,不断输钱又不断投钱。顾问指望做到督导来翻本,督导指望成为首席来翻本,最后血本无归。 一个已经离职的督导告诉我,公司每个月都会增加六七百个新经销商,可经销商总数一直是1万多名,从来没有增加。正是因为太多的督导撑不下去,只能放弃,有的甚至倾家荡产。
2006年,中国履行入世承诺,将首张直销牌照颁给雅芳。此后,牌照便成了直销企业的生死符,“拿牌”成了一件生死攸关的大事。
命运摇摆
2006年,我和一些伙伴集体跳槽至一家刚转型做直销的企业,我也凭借多年的直销经验摇身一变,成了一个系统的领导人。
对于这家初入业界、市场为零的企业,我们对内建立起销售规则制度、管理咨询顾问和远程教育培训等内部体系,对外在行业媒体上大做广告,一举树立了其业界黑马的形象。
很快,在政策放开的利好形势下,我们的团队急剧膨胀。这家公司仅用一年多时间,就取得了几亿元的业绩。这样的业绩不仅为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还让我以一名“成功者”的身份走上讲台,接受掌声和鲜花,享受台下几千人羡慕的目光。这种“明星”的感觉,几乎让我眩晕。
但命运有时候真的就像过山车,对于“业界黑马”来说,陨落似乎来得更快。
牌照政策的推行,使得无牌照成了评判一家直销企业是否合法的重要标准。而这家公司屡次申请直销牌照,均以失败告终。
2008年,公司突然宣布退出市场,树倒猢狲散。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这个时候都想试水直销。他们没有自己的直销团队,便以高奖金制度四处挖人,导致一些团队四处跳槽。这些企业中绝大部分又往往都是猛捞一票就拍拍屁股走人,留下的又是一盘散沙。那段时间我几乎天天接到电话,曾经的销售骨干几乎都被其他新开盘的直销企业挖走了!
前不久,我跟以前团队里的一个女孩吃饭。她18岁高中毕业后就进入直销领域,从事了五六年直销工作,但因为资质平庸加上家境清贫,根本没有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机会。去年她放弃了直销,找工作找了大半年,才发现自己几乎与社会脱了节,什么都不懂。
从此,我也渐渐看明白,我们的角色是经销商,对于自己的命运根本无法掌控。企业生,人就聚,企业亡,人就散。这样的行业乱象,耽误了很多人的青春,制造了很多只能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的“直销难民”。
我问她如何谋生,她说开了个淘宝店,卖一些其他直销员囤下的货,每月能赚两千多,够吃饭了。说这话时。她黄瘦的脸上挤出了一个无奈的笑容。
2013年,直销企业浮浮沉沉,直销人也在新老更替。以80后为主的新一代直销人,开始让这个行业向着更理性、更专业的方向进化。
规则变了
离开快速陨落的“直销黑马”后,我为自己再次进入直销界设了三道坎:第一,没有牌照的公司不做;第二,以圈钱为目的公司不做;第三,没有独立研发能力的公司不做。
2012年,我经圈内人介绍,进入了一家内资直销企业。这一次跟我一起加入的,还有我的儿子;
大学毕业后,儿子选择了从事直销,我的直销事业也算是“后继有人”。儿子的观念与我大相径庭。他一直恪守着一个规则,不做亲朋好友的生意,以免纯粹的亲情和友情变了味道。他更懂得用合理的销售技巧,而不是打感情牌来达成销售。
比如,他通常选择晚上或周末等人们的闲暇时间,来完成对于陌生客户的首次拜访,并不急于表达销售目的。在首次拜访三天后,进行第二次拜访,这样既不让对方觉得他急于完成销售,又不会让对方把首次拜访忘掉。在第二次拜访中,他只谈40%的生意,把最吸引人的内容讲给对方,引起对方兴趣。而在第三次拜访中。他讲完剩下60%的内容后,会告诉对方一些风险和劣势,既让对方感到他的诚恳,又不至于在对方购买产品后,发现这些缺点而感到不快,影响接下来的继续合作。
这些专业的销售技巧,我们这一代老直销人很少涉及到的。我想,儿子这代年轻人的加入,确实在让这个行业发生了改变。
刚毕业的一两年,儿子从来不参加同学聚会,大概是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职业。但这几年,政策的开放,直销逐渐走上台面,儿子终于参加了2013年的同学聚会。晚上回来后,他跟我说了一句话:今天我堵车了,让他们先吃着,结果他们非要我到了才肯动筷子。
我笑了笑,没说话。这个行业的是与非。我相信儿子会有自己的判断。
财富捷径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还是个体户,经营着一家小小的美容院,老公供职于机关单位。一家人衣食无忧,我本无心加入直销行业。
一天,老公单位领导的儿子突然来访,一口一个阿姨、叔叔。还带来了不少水果和礼物。一番寒喧之后,他开始向我们推销产品。架不住面子,我们只得买了一些所谓的“高钙素”,一瓶60元,这在当时是很高的价格。第二天,老公告诉我,单位里不少人都被“拜访”了,几乎人手一瓶“高钙素”。
没有门面,不用售货员,只凭一张嘴就卖出了这么多产品!这钱来得比我辛辛苦苦开美容院容易多了!
于是,我找到领导的儿子,花3000元办了张会员卡。小伙子眉飞色舞地向我介绍,我可以以八折的价格从他那里拿货,销售额达到1000元,就有百分之二的提成,达到1万元,就有百分之十的提成。此后,我开始向美容院的客户推销“高钙素”,几个月就赚了六七万元,比美容院一年营业额都要多!我关了美容院,专心做直销员。
记得第一次上门拜访朋友时,我的内心忐忑无比。怕被拒绝关系变得尴尬。还好朋友给面子,大方地买了些产品,还说会帮我宣传。虽然成功迈出了第一步,但我感到朋友间的友情一旦夹杂了生意,就变得不那么纯粹了。可是,这又有什么办法?直销就是这样一种工作。
那段时间,我每天不停地拜访自己的亲朋好友,只要能沾上一点点关系的人,都不放过。除了发展客户,参加各种培训会也是必不可少的功课。在那里。讲师们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宏大的“梦想蓝图”,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人人都能成功。在我的“开发”下。团队越来越大。一年能赚好几十万元。而我所代理的这家直销公司,在短短两年间就发展了300多万人的直销队伍,年销售额达到十几亿元。
1998年4月,中国政府全面禁止传销,民间称这次禁令为“一刀切”。从此,直销就活在一道叫做“传销”的阴影之下。
传销阴影
老公质疑我,你这不会是传销吧?我解释,“我们不是传销,雅芳、安利那些大公司都是这么做的,人家都是国际大企业!”这样的话,我也常常对自己说。
然而,在政策铡刀和行业乱局下,我的辩解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由于直销门槛低、收入高,不少企业纷纷涉水,其中不乏违法操作,欺诈性的金字塔销售活动在各地蔓延。一时间,在人们的意识中,直销就等同于传销。
这一纸“禁传令”打破了我的发财梦,生意一落千丈。我提着产品拜访客户,刚登门话还没说出口。客户就摆着脸色:要是来坐坐聊天我欢迎。要是搞传销的话就请同!我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尴尬地站在门口愣了好久。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那段时间,电视上随时可以看见“打传”的新闻,触目惊心的画面常常让我梦见自己被抓了,半夜惊醒一身冷汗。更悲惨的是,我代理的直销公司,宣布放弃国内直销业务转向国外发展。我有种“被抛弃”的感觉。
与此同时,我的生活也变得一塌糊涂。当初购买我产品的亲朋好友们,几乎都认为我在搞传销,不仅再不接我电话,还如躲瘟疫一般躲着我。就连一年一度的同学聚会,也把我排除在外。
甚至连我最亲的亲人,也有意无意地刺激着我。一次家里吃饭,电视里突然播出一条打击传销的新闻,我婆婆连忙拿起遥控器关掉了电视。她打着圆场对一家人说,好好吃饭,不看电视。我只能埋头吃饭,吞进肚子里的却是眼泪。
这一切也让我的丈夫无法忍受。他为此常常跟我争吵、冷战,如果有直销的朋友给我来电话,就逼我挂断。最激烈的一次,他扇了我一耳光,扔下句“再做传销就离婚”的话,把我反锁在屋里。
我脑袋顿时嗡嗡直响,捂着被打疼的脸,呆呆地看着被反锁的门,欲哭无泪。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在入世3年内“将制定有关直销的法规”,中国直销似乎迎来了重获新生的机会。
畸形的梦
对于学历不高又别无所长的我而言,直销这个行业始终有一种诱惑。
原本我打算不再涉足直销。但直销行业的激情和暴利,让我再也没心思在传统行业里埋头苦干。一次偶然,我接触到了一家外资化妆品直销公司。
这家公司的产品、所传授的美容技巧和靓丽的美容师,无一不吸引着我。尤其是诱人的“万元督导”,即努力升至“督导”级别,便可拿到每月万元高薪。
成功仿佛触手可及。我顺利成为该公司的一名美容顾问,从基层美容顾问一步步成长为资深美容顾问(带着一两个基层美容顾问)、明星美容顾问(带着三个以上的美容顾问)和红外套(带着至少五个美容顾问)。8个月后,队伍逐步扩大,我发展了12名美容顾问成为准督导,终于有资格申请督导。
然而,申请督导要面临三个月的考核时间。这三个月内,每月业绩要达到4万元,总业绩要达到12万元,不然就会被取消资格。任务量实在太大了,眼看最后期限就要到了,我却还差近一半的业绩。放弃就等于所有努力白费,叫我怎能甘心?
怎么办?只能用自己的钱来完成业绩。这在公司内部叫做补单,是制度不允许的。但我的导师告诉我,必须冲督导,横竖也要冲。她非但不管补单违规,还教我如何补单来避开规则。
想到督导的万元月薪,我下定决心即使借钱补单。也在所不惜。我就像着了魔,外债越筑越高。
当我不惜代价冲上督导,才发现一切并非如此。通过了三个月考核期后,每月业绩门槛便会从4万元降至2.6万元,但即使是2.6万元的业绩,我的实际收入也只有2600元,跟万元收入差得太远。更郁闷的是,如果我的团队低于13人,每月业绩低于2.6万元,我就会从督导的位置上掉下来。
我只好不停地卖货,不停地开发下线,感觉像被绑架了——就像一个赌徒,不断输钱又不断投钱。顾问指望做到督导来翻本,督导指望成为首席来翻本,最后血本无归。 一个已经离职的督导告诉我,公司每个月都会增加六七百个新经销商,可经销商总数一直是1万多名,从来没有增加。正是因为太多的督导撑不下去,只能放弃,有的甚至倾家荡产。
2006年,中国履行入世承诺,将首张直销牌照颁给雅芳。此后,牌照便成了直销企业的生死符,“拿牌”成了一件生死攸关的大事。
命运摇摆
2006年,我和一些伙伴集体跳槽至一家刚转型做直销的企业,我也凭借多年的直销经验摇身一变,成了一个系统的领导人。
对于这家初入业界、市场为零的企业,我们对内建立起销售规则制度、管理咨询顾问和远程教育培训等内部体系,对外在行业媒体上大做广告,一举树立了其业界黑马的形象。
很快,在政策放开的利好形势下,我们的团队急剧膨胀。这家公司仅用一年多时间,就取得了几亿元的业绩。这样的业绩不仅为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还让我以一名“成功者”的身份走上讲台,接受掌声和鲜花,享受台下几千人羡慕的目光。这种“明星”的感觉,几乎让我眩晕。
但命运有时候真的就像过山车,对于“业界黑马”来说,陨落似乎来得更快。
牌照政策的推行,使得无牌照成了评判一家直销企业是否合法的重要标准。而这家公司屡次申请直销牌照,均以失败告终。
2008年,公司突然宣布退出市场,树倒猢狲散。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这个时候都想试水直销。他们没有自己的直销团队,便以高奖金制度四处挖人,导致一些团队四处跳槽。这些企业中绝大部分又往往都是猛捞一票就拍拍屁股走人,留下的又是一盘散沙。那段时间我几乎天天接到电话,曾经的销售骨干几乎都被其他新开盘的直销企业挖走了!
前不久,我跟以前团队里的一个女孩吃饭。她18岁高中毕业后就进入直销领域,从事了五六年直销工作,但因为资质平庸加上家境清贫,根本没有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机会。去年她放弃了直销,找工作找了大半年,才发现自己几乎与社会脱了节,什么都不懂。
从此,我也渐渐看明白,我们的角色是经销商,对于自己的命运根本无法掌控。企业生,人就聚,企业亡,人就散。这样的行业乱象,耽误了很多人的青春,制造了很多只能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的“直销难民”。
我问她如何谋生,她说开了个淘宝店,卖一些其他直销员囤下的货,每月能赚两千多,够吃饭了。说这话时。她黄瘦的脸上挤出了一个无奈的笑容。
2013年,直销企业浮浮沉沉,直销人也在新老更替。以80后为主的新一代直销人,开始让这个行业向着更理性、更专业的方向进化。
规则变了
离开快速陨落的“直销黑马”后,我为自己再次进入直销界设了三道坎:第一,没有牌照的公司不做;第二,以圈钱为目的公司不做;第三,没有独立研发能力的公司不做。
2012年,我经圈内人介绍,进入了一家内资直销企业。这一次跟我一起加入的,还有我的儿子;
大学毕业后,儿子选择了从事直销,我的直销事业也算是“后继有人”。儿子的观念与我大相径庭。他一直恪守着一个规则,不做亲朋好友的生意,以免纯粹的亲情和友情变了味道。他更懂得用合理的销售技巧,而不是打感情牌来达成销售。
比如,他通常选择晚上或周末等人们的闲暇时间,来完成对于陌生客户的首次拜访,并不急于表达销售目的。在首次拜访三天后,进行第二次拜访,这样既不让对方觉得他急于完成销售,又不会让对方把首次拜访忘掉。在第二次拜访中,他只谈40%的生意,把最吸引人的内容讲给对方,引起对方兴趣。而在第三次拜访中。他讲完剩下60%的内容后,会告诉对方一些风险和劣势,既让对方感到他的诚恳,又不至于在对方购买产品后,发现这些缺点而感到不快,影响接下来的继续合作。
这些专业的销售技巧,我们这一代老直销人很少涉及到的。我想,儿子这代年轻人的加入,确实在让这个行业发生了改变。
刚毕业的一两年,儿子从来不参加同学聚会,大概是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职业。但这几年,政策的开放,直销逐渐走上台面,儿子终于参加了2013年的同学聚会。晚上回来后,他跟我说了一句话:今天我堵车了,让他们先吃着,结果他们非要我到了才肯动筷子。
我笑了笑,没说话。这个行业的是与非。我相信儿子会有自己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