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当好孩子情绪的“外部调节器”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520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绪的过程包括“产生冲动”和“平复下来”两组活动,分别由不同的神经路径完成,我们简称为“冲动路径”和“平复路径”。
  产生情绪后,如果能够及时平静下来,那么“平复路径”就会得到加强;反之,如果无法及时平静,那么“冲动路径”就会得到加强。
  童年时期,由于脑部发育尚未成熟,因此孩子在产生本能情绪后,从生理能力上还无法通过自我调节来缓解压力、恢复平静。
  专门研究情绪自控的舒尔博士明确指出:父母要当好孩子情绪的“外部调节器”,尤其在小的时候。
  负面情绪并不可怕,产生情绪也在所难免,关键是在产生情绪后,父母应该积极帮助孩子缓解压力、恢复平静,从而使神经系统的“平复路径”得到加强,这直接关系到孩子在成年后是否具有足够的自我调节能力。
  在小北成长的过程中,小北的爸爸很好地充当了她的情绪调节器,帮助她建立起了自己的调节系统,以后再面对更大的挫折时,小北也能很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镇定地面对。同时,小北爸爸在面对事情时的镇定,更加起到了榜样的力量,时时安抚着小北内心的各种惊慌。
  做父母,任重道远。不易。但我们必须为一个生命负责,并且,这个生命是我们创造的。
其他文献
孩子初学写作文真是挺难的,现在似乎是从看图说话开始练习,还算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小时候有没有这个我忘了,反正第一次写作文就让我感到很茫然,写得也很差,基本没法看,要是评分肯定不及格。  当时是开春季运动会,老师说,作文就写这个。但这个运动会和我们基本没什么关系,是市级运动会,我们小学生去,不过是充当看客,要求都穿白褂蓝裤,坐在看台上别上蹿下跳就算完成任务。虽说没什么意思,不过不用上那些无聊的课,
期刊
为了拍老李的马屁,我给小女儿,买了件超Q的曼联连体衣。我这种重色轻女、借花献佛的不要脸行为,给她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她两岁多,早就戒掉了尿片,所以每当她要上厕所,就要脱掉连体衣,光着身子瑟瑟发抖。  她表示妈咪我好冷,我不想穿这件红色的衣服了。我就冲过去拿件外套给她披着,然后洗脑:这件很靓很衬你呀,你看爸爸多钟意。  内心回响:反正,你给老娘穿着,养你这么大,被利用一下不许叽歪。  曼联必
期刊
俩娃吵闹、争执、哭叫都是家常便饭  做孕期B超时,我惊讶地看见肚子里大宝正在踢二宝,当时我就气愤地想,这笔账先记着,等这小子出来再算!看看大宝对妹妹多凶啊!二宝简直就是在双胞胎哥哥的欺负下长大。自打他们从娘胎里出来,空间更大,理由更多,打架就更方便了。  二宝玩拼图玩得好好的,大宝爬过来把拼图都弄乱,二宝开始大哭;二宝和大宝都坐在地上玩,大宝趁人不备推二宝一把,二宝自然又放声大哭;二宝没有大宝强壮
期刊
深夜,朋友给我打电话。  我女儿出生时,左脸颊就有一块胎记,像大拇指甲盖那么大。我们家乡有句老话:穷记脸,富记腰。从孩子出生那天起,我一直都很内疚,内疚自己没能给孩子一个完好的脸蛋。  抱她出门,热心的亲朋好友夸她那双漂亮的大眼睛,潜台词就是:没有这块胎记就好了。  孩子小时候不懂别人的评价,现在上幼儿园中班,知道爱美了,每次被别的小朋友问到胎记问题,她回来就问我:“妈妈,为什么我脸上有胎记,别的
期刊
当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甘甜的芳香,耳边是绵延不断的鞭炮声,入目皆是喜气洋洋的大红色时,我知道,年来了。  尽管走在大街上,人人都是眉飞色舞,家中的饺子浓香不断,我依然觉得好像少了什么。古人说过“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瑞雪兆丰年”,我才想到,原来是少了一场雪。  大年初二,我们一家人开始了西安之旅。站在西安兵马俑博物馆,我怀着肃穆的心情穿越千年來到秦朝,去发现隐藏在历史长河的奇迹。秦始皇的
期刊
孩子的阅读需要家长的陪伴  写这一篇的动力来自一篇微信文《你的孩子是充话费送的吗?竟然给他看沈石溪的小说》,作者已经愤怒到语无伦次破口大骂的地步了。没看过沈石溪的小说,看了一下文中引用的段落,确实比较不精致。  作为一个母亲,我很理解作者的愤怒,但是我并不完全同意这篇文章里的所有内容,特别是以貌取人,太幼稚,网文也是文,停留在小学生吵架吐口水的境界就有点自甘堕落了。  不过,文中有个观点我很同意,
期刊
小女孩悦悦不到一岁的时候,有些怕生。哥哥带同学来家玩儿,她就立刻扎进妈妈怀里躲起来。过了一会儿,稍微放松一点了,会好奇地探头出来张望,但始终不肯接近那两个大男孩。  妈妈一手抱着悦悦,一手托住她的屁股,轻轻地把她朝男孩们那边送一点儿,一边说:哈哈!咱们踢哥哥一脚。  男孩子特别配合,悦悦还离他很远呢,他就做出害怕的样子,一边后退,一边“哎呦”地大叫。这样玩了没几次,悦悦就完全不害怕了。  妈妈把她
期刊
临沂女孩徐玉玉,因被诈骗电话骗走9900元的学费,不幸离世。有人在惋惜的同时,也有些不解:9900元,至于吗?当然。  这9900元,对于徐玉玉来说,就是一笔巨款,这是父母辛苦攒下的血汗钱,这钱的失去,这件事的发生,对她来说,就是人生一个重大的挫折。  说“不至于”的人,不理解这种挫折,不理解对一个特定环境下的特定人群的意义。  比如,在讨论这个话题时,有的编辑说,小时候数学第一次考70分,就写了
期刊
小学老师和初中老师快打起来了  又送走了一届毕业生,虽不是自己的第一届毕业班,但每当这个时候,看到学生们放飞梦想、重新起航,心中充满喜悦和期盼的同时又不免有些许担忧。  每个孩子的基础是不同的,他们到了中学要面对的机遇与挑战更是不同。成绩优异的孩子我从不担心,那些成绩平平甚至有些吃力、不善表达的孩子,始终揪着我的心,他们能适应初中的生活吗?成绩不理想,老师会多关注他们吗?他们会不会因为成绩不好,而
期刊
几千块钱,对于不同阶层跟不同阶段的人来说,是一笔不可比较的数目。  我们这些外人没有资格去评价,这是一笔大钱,或者不过是一笔小钱,以及过渡到“钱没了可以再挣”的逻辑里。  小孩的世界里,没有那么多的角度想得开。更何况是青春期里的少女。  女生的心疼跟愧疚,不仅仅在于看到父母的挣钱不易,更是对这笔钱之于此刻自己的重要性,以及背后所要承担的代价。  代价,是一个很沉重的词语。  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班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