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群众性体育比赛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anh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发展群众性体育是实现大学生健身的很好的战略措施,因为群众性体育比赛是入门低、容易学和娱乐性强的体育项目,比常规体育更能调动大学生广泛参与的积极性,活跃校园体育氛围。通过群众性体育项目的比赛,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群众性体育比赛 大学生 身体素质 心理素质
  [作者简介]张仕(1971- ),男,瑶族,广西平南人,梧州学院体育教学部综合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学。(广西 梧州 543002)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8年梧州学院教学改革工程立项课题“公共体育课程培养大学生竞争意识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15-0189-02
  
  一、高校发展群众性体育是实现大学生健身的战略措施
  
  “发展群众体育,增强人民体质”是我国体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党和国家一贯重视发展体育事业,为了实现全民健身的战略目标,国务院于1995年颁布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7年颁布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教育部也于2007年颁布实施《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尤其是在当前广泛开展“千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中,各级政府以及学校领导都高度重视,制定了具体措施,保障青少年参加教育部规定的参加群众性体育活动的要求。因为多年来,大学生毕业生在被称为“知识分子”的同时,也是身体差的典型代表。大学生们平时以学习为主,较多地从事脑力劳动,很多大学生没有注意参加体育锻炼。“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作为社会的栋梁之才,一代大学生必须具备合格的身心素质。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身心素质,是摆在我们高校体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性体育的开展也越来越普及,高校群众体育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高等教育培养参与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同时又从体育文化的角度影响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影响着现代化人才素质的构成,影响着全民健身战略目标的实施①。高校发展群众性体育将有利于大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将来更好地参加工作,高校发展群众性体育是实现大学生健身的一项战略措施。
  
  二、高校传统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现状
  
  据一份对北京市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和行为的调查显示:北京市大学生体育人口较低;多数大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但锻炼次数偏少;男生参加锻炼的情况好于女生,女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现状不容乐观。建议北京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方面的工作,高度重视女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状况②。
  当前学校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的措施主要包括: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全面实行大课间操,举行常规的篮球赛、排球赛和田径运动会等传统的群众性体育活动。然而从活动效果来看,这些传统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因为这些活动沿用原有的体育锻炼计划,内容往往比较枯燥、简单,虽然面是铺开了,做到人人都参与锻炼,但学生难免厌烦,参与兴趣并不高,导致这些传统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流于形式;再有就是常规的球类比赛、田径运动会,看上去场面激烈,气氛也不错,但是参加的人数毕竟是少数,虽然能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但是绝大部分同学并没有参与,相反这些比赛甚至还会打击一批胆怯的同学参与运动的信心。
  要想避免效果不理想的集体活动以及只有少数人参与的常规比赛,进而调动大学生参加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就要改变长期以来高校群众体育传统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以适应新的形势和广大师生对群众体育工作的要求,高校体育工作者还需要做长期而艰苦的努力。群众性体育活动要取得突破,关键在于转变观念,勇于创新,从而开创高校群众体育的新局面。根据各校不同的情况,整合民族体育与现代体育资源,发展丰富多彩、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并定期进行比赛,更能做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三、群众性体育比赛更易调动大学生普遍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常規的体育比赛只是体育尖子参与,广大学生往往被拒之门外,特别是体育差生,有时连观众也不愿去做,因为这些学生认为高水平比赛没有自己表现的机会。这种情况在每年的田径运动会上得到佐证:一万多名在校生的田径运动会,赛场上除了运动员和一些工作者,观众寥寥无几。但在学生宿舍却很热闹,有的打牌,有的聊天,有的在睡觉。这样的活动,无法达到《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的“学校体育工作应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大学生以学习为主,脑力活动过于频繁,必须让大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做到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才能让他们实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③。
  如何让大学生实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是我们体育工作者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在梧州学院推广的群众性体育比赛,参与的学生人数众多,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起到了推广学生广泛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
  1.体育教师要开发和挖掘群众性体育比赛项目。学生喜闻乐见、健身价值高、具有趣味性、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的群众性体育比赛项目有很多,如跳绳比赛、游戏比赛、交谊舞比赛、太极拳比赛等等。在比赛项目的设置上,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和要求,坚持以集体项目为主兼顾个人项目的原则。
  2.群众性体育比赛项目要有较强的娱乐性。大学生没有了中小学时的纪律性,多了青年的自由思想。“放羊式”的集体活动和近乎机械的早操、课间操,根本提不起他们的运动激情。为大学生提供更富有知识性和娱乐性的群众性体育比赛,才会调动他们的兴趣。通过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比赛使学生从紧张的心理中解脱出来,融入快乐的比赛中。这样无疑能够调节学生紧张的学习和生活,消除学习的疲劳,使大学生得到积极的休息。这些充满娱乐性轻松的集体活动,还是满足大学生交往需要、获得自尊的重要途径。
  3.给大学生提供学习交流群众性体育的平台。由于体育师资和专业器材有限,要动员大学生参加群众性体育项目,必须通过学生组织,在校园内建立各种体育项目协会。梧州学院在体育教师的引导下,选择了健美操、舞狮子、武术等群众基础好的项目,并成立了单项学生运动协会。协会通过招收会员,并进行新会员技能培训,每年都要定期举行该项目的比赛。协会的比赛及活动不需要体育老师直接参与,而是协会成员自己做“老师”,因为有自豪感,这些“老师”教得十分细心和投入,而学生与“老师”没有距离感,学得也认真自然。当校园里各种各样的体育协会建立后,不用多久校园体育文化就丰富了:去教室的路上有滑板协会的人踩着滑板去教室;课余时间有毽子协会的同学在比谁踢得多。
  4.群众性体育比赛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教育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指出,当前要加强素质教育,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全面综合发展。体育教学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应以其学科的特点和功能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去体验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各种情感,磨炼其意志,从而达到培养健康心理素质的目的。体育教学不仅要育体,而且还要育心。德智体全面发展是社会和国家对学生提出的要求④。可以说,群众性体育比赛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无疑也是多方面的,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影响两方面。
  一方面,群众性体育比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通过组织群众性体育比赛,以发展学生身心为目的,开展各种不同的比赛活动,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他们练习的积极性,从而让大学生身体的基本能力和体育知识全面获得提高。
  人们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生命在于运动。通过体育锻炼,大学生的身体才能保持健康,身体的各部分器官功能也得到加强。群众性体育具有简单易学、场地和器械要求不高的特点。其锻炼价值一点也不亚于常规的体育课,比如踢毽子,它要求练习者要有充足的腿部力量、灵活的协调性和一定的柔韧性才能把毽子踢好。而且,群众性体育比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热爱体育锻炼的意识。学校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呢?主要原因是对常规体育运动兴趣不足而不参加锻炼。为什么会没有兴趣呢?原来常规体育对身高、力量、速度等要求太高。这样的条件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讲只能敬而远之,兴趣当然就没有,连运动都不参加,如何会有热爱体育锻炼的意识,又哪来健康体魄?一些大学生身体素质差,就是因为他们缺少热爱体育锻炼的意识。而各种各样的群众性体育趣味十足,入门要求低,适合不同学生的参与,是常规学校体育的有益补充,将有利于调动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主动性。对大学生来说,通过这些参与群众性体育比赛的活动,无疑是培养他们热爱体育锻炼的意识的最佳途径之一。
  另一方面,群众性体育比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当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压力在不断加大,因為心理问题导致的校园事故在不断地增加,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刻不容缓。群众性体育比赛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第一,群众性体育比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自信心。群众性体育其实在各个学校很早就或多或少进行推广,如乒乓球、太极拳和健身操等。但是学生的参与热情和锻炼效果都不太理想,主要是是缺乏竞争机制。大学生都喜欢表现自我、渴望别人的肯定。那种只有推广、没比赛的项目,难以燃烧起学生心中激情。在群众性体育比赛中,大部分学生都能获得表演的机会,同时,因为参加群众性体育比赛,很多大学生都能获得一技之长,这些都能培养大学生的自信心。
  第二,群众性体育比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在如今竞争的年代里,通过比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竞争心理尤为重要。通过举行各种竞争性和残酷性不高的群众性体育比赛,提升学生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品质,造就学生灵活机智、快速反应和决断的能力。胜不骄、败不馁,通过群众性体育比赛,让大学生学会顽强拼搏,形成正确的竞争意识。
  第三,群众性体育比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耐挫折能力。现代社会由于工作和生活的节奏不断加大,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也不断地增加。要适应现代社会的节奏,大学生必须要有较强的耐挫折能力,才能较快地适应社会上的各类竞争。在群众性体育比赛中,大学生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或挫折。如何及时地处理好这些挫折,是对学生的考验,处理好了,无疑将增加大学生的耐挫折能力。
  具有自信,勇于竞争,不怕失败的大学生,在人生的奋斗过程中,将不断地去冲击一个个高峰,群众性体育比赛将为大学生们冲击事业“冠军”宝座打下良好的基础。
  群众性体育比赛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各高校结合自身的情况,开发更多大学生喜欢参加的群众性体育比赛形式,将有利于更多的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让大学生们脑体结合,更有利于他们的成长,这是我国高校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高质量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
  
  [注释]
  ①李中兴,解远理.对新世纪高校群众性体育发展之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32):237.
  ②杜晓红,陈永发,赫忠慧.北京市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和行为的调查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72.
  ③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78.
  ④吴超.浅谈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89.
其他文献
自2009年10月1日起,甘肃省正式实施《甘肃省职业教育发展条例》,这是甘肃省首部有关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其中,将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老区职业教育的发展作为重
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eam Based Leaning,TBL)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现在尝试将TBL教学模式运用到儿科临床教学中,以期提高儿科临床教学质量.具体方法为将儿科实习学生分为TBL
国际上对关键能力的讨论,始于20世纪70年代。德国社会教育学家梅腾斯(Mertens)于1974年提出了“关键能力”的概念。关键能力的概念基于以下设想,即存在这样的能力,它们对人生历程
本文从空间入手研究室外环境中场所与空间之间的异同,将人的行为引入场所设计之中进行探讨,并将场所的构成从多方面进行分类,力求分析出场所的涵义以及与人之间的深层关系。
应充分认识多媒体音乐教育的功能,以现代化媒体为教学手段。文章根据笔者的探索和尝试,就高校音乐多媒体实验教学进行了探讨。
在长距离的消防报警系统中,线路所产生的压降会有较大影响。本文就线路内阻产生的原因,以及在火灾报警控制系统工程安装、调试过程中所遇到的线路内阻产生的压降问题进行了论
职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的概念与功能不一致,认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观点是不科学的。就业功能应成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主导性功能,就业之外的职业教育具有多元化趋势、非单
本文以"惯性思维的突破"为出发点,提出了在产品设计一开始就将材料规划纳入设计师的视野,要从设计实践的角度对产品设计与材料关系进行再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产品设计中材料规划
公有制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办医体制,从所有制结构上突破了计划经济"国家包"、"独家办"僵化封闭的办医体制,从整体布局上推动医疗服务的合作与分工,从宏观体制上
通过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对印刷及相关行业影响的分析,作者对于国家、整个行业、企业经营者、纸箱印刷企业、造纸行业、设备生产企业、纸箱耗材生产企业如何应对低碳经济给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