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认为: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包含了数学中最基本的内容,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会全神贯注的学习数学,能够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学习效率就高。本文就如何培养高中生学好数学进行探索。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教学,学习兴趣,培养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数学教育又是终身教育的重要方面,数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然而,数学抽象、枯燥、难学是高中学生,特别是高一新生普遍反映的问题。一些在初中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甚至在中考中数学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经过高一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数学成绩却呈下降趋势。这是许多学生苦恼的问题,也是他们家长心里非常着急的问题,更是我们高中数学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那么,在新课标下如何使学生学好高中数学呢?
1.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
数学教师作为新课改的具体实施者,应尽快领悟到新课改的精髓,在观念和行为上尽快转变,从研究教数学的方式转变为从学生的角度研究学数学的方式。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导”,就是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善于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点燃其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体会科学家走的路,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2.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我——他”型的。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或机械训练,这种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手脚,使他们逐渐的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新课标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必须抛弃“师道尊严”的束缚。除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主动关心学生,更要学会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提问,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观点,把学生作为一个有着独立人格的人来对待。这样,学生才会从束缚和紧张的阴影中摆脱出来,焕发出其好奇的天性,主动探索,不断创新。
3.要做好初高中教材内容的衔接
高中教师要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和课程标准对初中的数学概念和知识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高中数学新授课就可以从复习初中内容的基础上引入新内容。在引入新知识、新概念时,注意对旧知识的复习,用学生已熟知的知识进行铺垫和引入。如在讲函数时,要先复习初中所学函数的概念,进而进一步提出在集合和对应的观点下的新定义。
4.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进行有效活动的必要条件,是成功的源泉。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1 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进入高中的学生,对高中学习充满着自信和希望。而高中的数学内容增多了,又大大的提高了难度、广度。虽然许多学生平时也很用功学习,但由于学习方法和其它方面的原因,没有能很快的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教师要给学生分析原因,鼓励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是可以克服的。平时提问题,出考卷,要注意循序渐进,把握好梯度,要让学生能取得好成绩,心中有一种成就感,要让学生认为数学起来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难,自己只要努力,只要坚持,付出是有回报的。
4.2 不断改进教法。
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才会更有效地掌握知识。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知识的奥秘,让他们经历知识发现、形成的过程。由于教无定法,因此,在教学上要开动脑筋,根据需要,在不同的时候,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如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的不足,课堂上更多采用的是问题教学法、启发分析式教学、讲练结合法,并依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4.3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利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从听觉、视觉等各种感官接触培养学习的兴趣。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情景产生的作用是传统教学手段无非比拟的,不仅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4.4 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教学时,教师要借用现实中的数学问题来创设问题情境,把例题生活化,让学生易懂易掌握。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学数学是有用的,无形中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动力。数学社会化,社会数学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现实世界中许多实际问题所以不仅要学好数学理论知识,还要学会数学思考,将学习的数学知识灵活运用于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让从中。体会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数学化和从符号到概念的数学化,丛中感受数学发现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5.加强学法指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指导学生学习。
5.1 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在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学会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如学习三角形面积时,教师发给学生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让学生观察、研究这个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比较、计算,进而得出其面积计算公式。
5.2 指导学生学会借助实验等解决问题。
如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图示技能;数的组成,通过学生动手分实物来认识;某些填空题,如甲数比乙数少20%,可让学生进行假设甲数或乙数的值来求解。
5.3 知道学生学会看书。
指导学生学会看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两个层次,并产生一种不满足感,更主动地学习。
6.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老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并监督、检查,帮助其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课前结合老师所发的学案,认真预习,积极思考,标注出不明白的问题,自主做好学案;课上认真听讲,开动脑筋,主动提问,热情讨论,边听边记,边思考边回答边质疑,做好课堂笔记;抓好课堂,向课堂要效率。课下自主完成课后作业,疑难问题同学之间积极讨论,并利用好手中的学习资料,巩固知识,开阔视野。
总之,在课堂上,我们将努力为同学们提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各种数学内外问题的机会,以使同学们加深对数学概念本质的理解,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 石国峰.高师心理学教程新编[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2.
[2] 文海山.新课程典型课案例与点评[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教学,学习兴趣,培养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数学教育又是终身教育的重要方面,数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然而,数学抽象、枯燥、难学是高中学生,特别是高一新生普遍反映的问题。一些在初中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甚至在中考中数学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经过高一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数学成绩却呈下降趋势。这是许多学生苦恼的问题,也是他们家长心里非常着急的问题,更是我们高中数学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那么,在新课标下如何使学生学好高中数学呢?
1.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
数学教师作为新课改的具体实施者,应尽快领悟到新课改的精髓,在观念和行为上尽快转变,从研究教数学的方式转变为从学生的角度研究学数学的方式。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导”,就是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善于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点燃其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体会科学家走的路,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2.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我——他”型的。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或机械训练,这种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手脚,使他们逐渐的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新课标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必须抛弃“师道尊严”的束缚。除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主动关心学生,更要学会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提问,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观点,把学生作为一个有着独立人格的人来对待。这样,学生才会从束缚和紧张的阴影中摆脱出来,焕发出其好奇的天性,主动探索,不断创新。
3.要做好初高中教材内容的衔接
高中教师要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和课程标准对初中的数学概念和知识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高中数学新授课就可以从复习初中内容的基础上引入新内容。在引入新知识、新概念时,注意对旧知识的复习,用学生已熟知的知识进行铺垫和引入。如在讲函数时,要先复习初中所学函数的概念,进而进一步提出在集合和对应的观点下的新定义。
4.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进行有效活动的必要条件,是成功的源泉。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1 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进入高中的学生,对高中学习充满着自信和希望。而高中的数学内容增多了,又大大的提高了难度、广度。虽然许多学生平时也很用功学习,但由于学习方法和其它方面的原因,没有能很快的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教师要给学生分析原因,鼓励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是可以克服的。平时提问题,出考卷,要注意循序渐进,把握好梯度,要让学生能取得好成绩,心中有一种成就感,要让学生认为数学起来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难,自己只要努力,只要坚持,付出是有回报的。
4.2 不断改进教法。
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才会更有效地掌握知识。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知识的奥秘,让他们经历知识发现、形成的过程。由于教无定法,因此,在教学上要开动脑筋,根据需要,在不同的时候,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如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的不足,课堂上更多采用的是问题教学法、启发分析式教学、讲练结合法,并依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4.3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利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从听觉、视觉等各种感官接触培养学习的兴趣。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情景产生的作用是传统教学手段无非比拟的,不仅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4.4 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教学时,教师要借用现实中的数学问题来创设问题情境,把例题生活化,让学生易懂易掌握。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学数学是有用的,无形中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动力。数学社会化,社会数学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现实世界中许多实际问题所以不仅要学好数学理论知识,还要学会数学思考,将学习的数学知识灵活运用于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让从中。体会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数学化和从符号到概念的数学化,丛中感受数学发现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5.加强学法指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指导学生学习。
5.1 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在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学会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如学习三角形面积时,教师发给学生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让学生观察、研究这个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比较、计算,进而得出其面积计算公式。
5.2 指导学生学会借助实验等解决问题。
如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图示技能;数的组成,通过学生动手分实物来认识;某些填空题,如甲数比乙数少20%,可让学生进行假设甲数或乙数的值来求解。
5.3 知道学生学会看书。
指导学生学会看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两个层次,并产生一种不满足感,更主动地学习。
6.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老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并监督、检查,帮助其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课前结合老师所发的学案,认真预习,积极思考,标注出不明白的问题,自主做好学案;课上认真听讲,开动脑筋,主动提问,热情讨论,边听边记,边思考边回答边质疑,做好课堂笔记;抓好课堂,向课堂要效率。课下自主完成课后作业,疑难问题同学之间积极讨论,并利用好手中的学习资料,巩固知识,开阔视野。
总之,在课堂上,我们将努力为同学们提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各种数学内外问题的机会,以使同学们加深对数学概念本质的理解,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 石国峰.高师心理学教程新编[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2.
[2] 文海山.新课程典型课案例与点评[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