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许诺未来”一题多作

来源 :高考进行时·高三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1982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目呈现】
  
  
  
  
   未来是相对于现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时刻而言的未来时间,它是一个时刻,也可以是一个时间段。每个人都会憧憬未来,然而是否也应该许诺未来呢?又如何许诺未来呢?
   请以“许诺未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作文题目“许诺未来”是一个动宾短语,其表达的意思是给未来一个承诺。“许诺”即是“许下承诺”,指自己对另一个人的,相当于承诺的意思,但更重要的是代表了“约定”这一层面的意思。“未来”是指相对于现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时刻而言的未来时间,它是一个时刻,也可以是一个时间段。相对而言,明天只是未来的一部分。
   对动宾短语的命题作文题进行立意,我们可以用“添加词语,构成语境”的办法来完成,即在所给定的词语前或后添加词语或短语,来显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使作文更好地紧扣中心。首先,可对题目添加相应的词语进行限定,以有利于确定写作的角度,如“谁许诺未来”、“为什么要许诺未来”、“许诺怎样的未来”、“许诺未来有什么意义”等;其次,要根据添加词语后的题目确定的角度展开思考,如“谁许诺未来”可写自己对未来的许诺,也可分别写三个人许诺不同的未来等。
   对未来作出许诺之前,首先得掂量它对人有无意义,价值几何,凡对人没有意义和价值的许诺,决不可发出;其次,得掂量有没有时间、精力、才能来实现自己对未来的许诺,如果没有足够的把握,决不可发出。对未来作出了有意义和价值的许诺就应该想方设法实现它,不要寻找任何不能实现许诺的理由。
  
  【佳作展示】
  
  
  
  
  
  许诺未来
  
  
  鄢 龙
   “与未来许下诺言”,这是文人的雅作。作者为了修辞之便,看者亦仅一笑而过。但若笑后思量片刻,兴许能得这雅作里的些许妙处。
   《东方杂志》为征求以下两个问题的答案,发起“于1933年新年大家做一回好梦”:
   (一) 先生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
   (二) 先生个人生活中有什么梦想?
   此事反响强烈,当时知识分子多有回应。女作家谢冰莹梦想的是“一个没有国家,没有民族,没有阶级区别的大同世界”;光华书局编辑顾风城梦想“是没有阶级,没有种族,自由平等的一个大同社会”;复旦大学商学院院长李权时更坦言“我理想中的未来中国是需合乎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的一段事实的”。
   当时文人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天下大同”这一梦想,若深究这“天下大同”,可知其历史之悠久,影响之深远。近代历史学家钱穆先生言其因“本在加强中央统一之政治效能”的“中国周代封建”,“经过一段长时期的持续”,使“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
   在这梦想的催生之下,诸如孔子、孟子和荀子等先哲提出了修身养性的普世精神,后至汉武,儒家之礼渐为士所共守,同一道德标准逐渐形成。除此以外,古代通财之共产观念,亦于士阶层扎根,义庄、会馆制度便是明证。将这些纳入考虑,再借些文人的雅兴,便需改称这“天下大同”之梦想为历代文士向未来许下的“诺言”:人人皆守统一之礼,未来给我一天下大同。
   梦想为做梦者单方面的空想,即使内容绚烂至极,亦仅思想上的自我安慰;诺言则为双方共守的契约,即使前途艰难重重,仍为行动上的不懈奋斗。
   而这“天下大同”,便是历代文人向未来许下的诺言。
   但这梦想,于“打倒孔家店”的浪潮中砸去一半,于十年文革中又毁去一半。近人多谈及《论语》、《孟子》,鲜提及其中“天下大同”的追求,又怎能体味其中的普世精神?时下社会,为官者有为官的理,经商者有经商的理,每家每户有每家每户的理。试问:有无全社会共守之理?有无全社会共同之目标?若自己的理与他人的理发生冲突又该如何?
   许诺未来,这诺言本身,便是未来的一部分。今日的欺骗与漠视将成为明日的毁灭与绝望。
   亮点 1. 角度独特。以《东方杂志》的问题为切入点,步步加深,既方便了读者理解,又使文章的思想具有递进性。2. 内容充实。对题目“许诺未来”的挖掘从其本身的意义出发,立意别具匠心,在此基础上,也没有使文章陷入大而空的泛泛而谈,而是紧紧抓住“天下大同”这一载体,由历史到当代,使文章具有历史深度的同时又有现实意义。
   瑕疵 作为一篇说理性杂文,在议论时可以采用讽刺的笔法,对于现实的批判可以更有针对性,使文章语言更加犀利。
   发散 杂文以广泛的社会批评、文明批评为基本内容,带有强烈的理性批判精神和思想启蒙色彩。在艺术上普遍追求说理的形象化和抒情化,一般有较鲜明的讽刺、幽默的喜剧色彩和机智、论辩的哲理品格,有着警世、审丑、益智、移情的多重功能。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莎士比亚
  
  许诺未来
  
  
  石 天
   夕阳的剪影无声地隐匿掉白昼的浮尘,让归于自然的光度与热度唤醒那些散落的记忆。
  
  
  ——题记
   那些时候,是灵魂奔野于苍穹的日子。
   整日整日地,和小伙伴们在乡间的阡陌间奔跑着,身后远远地伫立着大人们派来的小狗。每天最兴奋的事情是在不情愿地听奶奶唠叨一个叫“考大学”的东西后兴致勃勃地听“狼来了”或者“小红帽”的故事,然后在恐惧与不安中搂着奶奶的胳膊进入梦乡。
   后来回到了城区,生活方式便不知不觉地有了些许的改变,但我们都还是没心没肺地过着日子,而且奶奶每天的那一句“宝宝啊,要考上好大学啊”是不会少的。
   在我们对迷茫的未来还处于懵懂无知的状态之时,那些关心我们的人,实际上已为我们许诺了未来,即使幼稚的我们一直天真地认为大学是什么好吃的或是好玩的东西。
   四季的歌咏此起彼伏不间断。我们就这样抱着既定的小理想度过那些轰轰烈烈的年头。现在的自己,便是站在过去的未来之中,那些长辈们为我们许诺下的未来,自己像是经历过了,又像是什么都没有发生过。那些未来其实本就不属于我们,它们只是别人在我们的生命中强加的负担罢了。我们的未来,本该由自己来掌握。
   于是,很多人,默然之后又回到最初的漠然。一个无措的灵魂,不期而至竟仿佛回到了生命的起点。
   那无阻无碍的朔风和冷雨挟着双十年华的灵感,一拨一拨地注入我们的身心——那些属于我们自己的未来。
   我们面临着很多条路,每一条路都通往一座景行行止的高山。在飘渺的雾中我们似乎模糊了他们理想的内容,但事实其实是他们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做法更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将来虽然飘忽不定,但还是可以去为它打拼一番的。经历过盲从的失败,我们便能淡然平和地看那潮涨潮落,为自己许下一个适合自己、适应世界的诺言。
   于是,渴望在时光的隧道里独自演绎生命的兴衰与荣辱的我们,又面临一个棘手的难题:该为自己的未来许下一个怎样的诺言?
   那些在官场的泥淖中混沌不清的人们,你们享受吗?整日的提心吊胆便是你们许诺给自己的未来吗?那些在商场的污垢中苦苦支撑的人们,你们快乐吗?整日的尔虞我诈换来的蝇头小利便是你们许诺给自己的未来吗?那些终日苟且于社会黑暗角落的人们,你们舒适吗?整日的风餐露宿是你们许诺给自己的未来吗?你们难道就不向往着,当繁华在身后隐退之时,你们能在生活的简单与朴素中接受命运的赏赐吗?
   许诺未来,让曾经的喧嚣,在流年中沉寂而安静。
   许诺未来,让生活既不会黯然失色,也不那样地惊天动地,一波三折。
   不浓、不淡、不急、不躁、不悲、不喜、不争、不浮……
   许诺未来,让生命之花常绽笑靥。
   亮点 1. 层次清晰。第一部分是站在过去看现在,意识到应当有属于自己的未来。第二部分是站在现在看将来,告诉我们应当怎样许下自己对未来的诺言,也是对自己的诺言。2. 富有文采。如最后几段,运用排比的句式,穿插了一组短句,将许诺未来的益处与做法融为一体,深化主题。
   瑕疵 本文文字稍嫌生涩,部分内容稍嫌冗长重复,使文章深度比较难以把握,缺乏具体形象的事例作支撑。
   发散 “夹叙夹议”既是一种写作方法,又是写作的一项基本技能。它既不是一味地记叙,也没有单纯的议论,而是记叙中有议论,议论中有记叙,把议论穿插于具体的叙述和形象的描写中。“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升华(深化),两者有机结合,水乳交融,使文章内蕴丰富,枝繁叶茂,从而使揭示文章的主题,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许诺未来
  
  
  吴沁沁
   雨后的空气里弥散着一阵恬淡的香气,裹着湿漉漉的水汽,轻纱似的笼罩着院落。我抬眼望去,屋檐一角,阳光一隅,缀满了点点灵巧的金银花,没有人知晓刚刚偃旗息鼓的狂风骤雨摧毁了多少花骨朵,凝望着地上尚且残存的拓片似的花瓣,我的思绪不禁随着花香漂浮起来。
   那是十年前的一天,我怀着心中无限理想来到这里,第一次看到这丛金银花,那时它离屋檐还有几尺距离,由于缺乏阳光,一直开不出花来,总是躲在阴暗处,和杂草一同使劲窜出大把大把青叶,母亲几次想把它铲除,都被外公制止了。外公微笑着对我说:“你瞧着吧,这花迟早会一开惊人的,因为它和太阳许了个承诺。”花也会许诺?它会许什么诺?我开始注意这丛绿叶的变化,唯恐它会不为人知地冒出一朵花来,但这一切都是徒劳,它依旧岿然不动。
   院子另一头的月季却恰巧得到一块阳光直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抽芽,开花,凋零,在一次次的轮回中,人们逐渐忘却了那个怀有诺言的金银花。人们习惯了嗅着月季迷人的清香,沉浸在当下的安宁中。而我不动声色地关注着宁静的金银花,像在思考着自己的未来一般,沉着与期盼交织,希望与失望交错。
   时光如水一般流逝,堂院里人来人往,成长中的我一次次接受着现实的考验,灰冷的心消退了对未来的赤诚热情,一股脑跌落无尽的沮丧中。我在思考着人生路途,一次次徘徊,一次次叹息,忽然隐隐绰绰地飘来一阵馨香,在如水的清风中弥散开来,像是来自远方的声音,轻叩着迷途者的心灵。我蓦然抬头,沿着一条如同麻绳一般扭曲的茎秆向上望去,一堆烟云一般硕大的花丛投入眼帘,一朵朵,一簇簇金银花缀满屋檐,细长的花蕊像扑闪的睫毛,一双隐形的双眸如初醒般初探着世间,一缕蜜糖般的阳光滤过,熠熠生辉。
   那一刻,金银花用孤独的拼搏兑现了它对太阳的承诺,它用承诺完成了与理想那几尺的距离。
   此后的日子里,虽然有暴风雨的侵袭,它总能在被打落了一地残花后毅然窜出更多的花来。谁也没有预料到,就当金银花越长越盛之时,另一头的月季却恰巧被那团花丛遮住了阳光,只能独自黯然埋入清冷的阴影里悔过。
   现实往往只是当下的一点,它的方向却是指向未来的。
   对一朵花来说,未来就是向太阳尽情绽放的时刻,而它却能为此拼尽生命里的大半光阴,只为这份承诺的兑现。在它曲曲折折的花茎上,明明刻录着生命的倔强与信仰,它让许诺不再是静止的状态,而是一个不断为之拼搏的过程。
   人生有许多当下,有的很愉悦,有的很悲哀,只局限于当下的人,终将会被当下磨蚀。抬眼看看未来,许诺未来,未来便会化作一条实在的路,一步一步走上去,总有一天,远方会成为此刻,未来也会成为当下,那一刻,理想也将照进现实。
  
  
  亮点 1. 借物寓意。通过描述金银花对未来的许诺,最终绽放出自己的光彩,暗示人生中也要学会许诺未来,用生命的倔强与信仰去兑现承诺,极具形象性与励志性。2. 运用对比。以月季与金银花的生存状态,反映“局限当下”与“许诺未来”两种人生态度,通过比较深刻揭示出要抬眼看看未来,许诺未来,才能实现理想这一内涵。
   瑕疵 文中有些语言欠推敲。如“我怀着心中无限理想来到这里”中的“怀着心中”可改为“心中怀着”;“人们习惯了嗅着月季迷人的清香”中的“迷人”可改为“沁人”;“一双隐形的双眸如初醒般初探着世间”中的“双眸”可改为“眸子”。
   发散 抒情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以空灵飘逸见长,着力点在于准确表达感情色彩的语言运用上。往往借助具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咏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其他文献
定语后置一般有标志性的词语,据此可把它归结为四种常见的形式:    一是“中心词+后置定语+者”,如“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为“寻求可以出使并回复秦国的人”;   二是“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如“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翻译为“发出铿锵作响声音的石头”;   三是“中心词+之+后置定语”,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翻译为“蚯蚓没有尖利的爪牙,没
期刊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并作比较。   (一) 父亲吹响了哨子,玛丽亚小姐站到一边,六个孩子从房间里出来,排成一队走下楼梯。又有一个女孩来到队前,父亲让她站到队中。父亲将孩子向玛丽亚小姐做了介绍。    (二) 父亲神情严肃地吹响了哨子,只见玛丽亚小姐神色慌张地躲到一边,惶恐地望着楼上。六个孩子从几个房间里夺门而出,行动迅捷如同听到了警报。他们匆忙中排成一队,踏着父亲的哨声,挺胸抬头,甩臂踏足走下楼梯,
期刊
一、 了解文体特征,找到抓手。   记事散文类文章,阅读时关注的主要信息有: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哪些人参与了这件事(或是同一人做了哪些不同的事);人物之间的关系怎样;人物对事件所持的态度;事件表现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这件事说明的道理。   写景类散文的主要信息有:描写的景物及景物的特征;与景相关联的人;写作的顺序;作者寄予的情感及想说明的道理。   议论类散文的主要信息:对什么事进
期刊
什么是灵动的场面描写呢?《守财奴》中有段老葛朗台抢夺梳妆匣的描写:   (“刚刚跨到七十六个年头”的老葛朗台)终于他主意拿定了,晚饭时分回到索漠【地点】,决意向欧也妮屈服,巴结她,诱哄她,【心理】以便到死都能保持家长的威风,抓着几百万家财的大权,直到咽最后一口气为止。【背景】老头儿无意中身边带着百宝钥匙,便自己开了大门,轻手蹑脚地【情态】上楼到妻子房里,那时欧也妮正捧了那口精美的梳妆匣放到母亲床上
期刊
“艺术起于至微。”这里的“至微”就是指那些具有心灵震撼力的细节。细节描写能使记叙文化枯燥为生动。细节描写的成功与否是记叙文成败的关键。那如何写好细节呢?   一、 细心观察选细节。丰满生动的细节来源于丰富多彩的生活,细心观察的人才能捕捉得到,才能对生活有着真切的感受。晨光中一滴晶莹的露珠,秋风里一片飘零的落叶,父母的一次凝望,老师的一个微笑,都会触动你,抓住这些细节,写人就能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
期刊
要理解文言文,我们在阅读时首先要学会辨析哪些是官职名,然后才能分清他的不同经历和所处的不同时期,否则将会影响我们对文言文的理解或判断。   例1 何敬容,字国礼,庐江人也。天监初,为秘书郎,迁扬州治中。出为建安内史,清公有美绩,民吏称之。还除黄门郎,累迁太子中庶子,散骑常侍,顷之,守吏部尚书,铨序明审,号为称职。出为招远将军、吴郡太守,为政勤恤民隐,辨讼如神,视事四年,治为天下第一。   解析 从
期刊
文言文的翻译,都是以“文中画线的句子”为单位,每个句子又不是一个简单句子,而是由两到三个(甚至四个五个)小分句组成,因此句子比较长而杂。虽然文言文翻译题的评分标准中会根据分值设置一些采分点,但是有时采分点出乎意料。所以应该扎扎实实地译准每一个字,重点地译准难译词和关键字。否则,即使猜中了采分点也可能是自己的盲点。“功夫在诗外”,同样翻译题的工夫在“译外”:先字字画线(包括原文),后标识难点,再突出
期刊
师鲁少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武军判官。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天章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遭父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赵元昊反,陕西用兵,大将葛怀敏奏起为经略判官。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迁
期刊
【失分原因】            文章首尾不呼应,缺乏整体感;主体不突出,写作重心不明。   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懦弱。—高尔基【原作亮相】            自己的世界   ①偶尔,在校园的小径上会遇到几位初中的同学,他们在含笑地打量我半晌后,总会留下一句:“你的变化好大!”我但笑不语。或许对青虫而言,破茧成蝶需要一个漫漫长冬的等待,但对我而言,完成一次自我蜕变只需要一次训话的警示。
期刊
孔子曰:“百行之本,忍之为上。”学会隐忍,适时低头,不是简单的逆来顺受,任人摆布,而是那些自我内心充实和无所畏惧者对成就未来伟业的高度自信,主动出击,甚或是经营人生策略的一种最高境界。   弯弓是为了射出弩箭;屈肘是为了强力出手;而一时的低头,则是为了长久的昂首。  两心不可以得一人,一心不得百人。—《淮南子·缪称训》    (一)   加拿大魁北克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山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唯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