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穆港的沧海桑田

来源 :一带一路报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lson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元1413年,郑和率领的一支船队从南京的港口离岸,这一次,他们远行抵达了非洲东部的肯尼亚拉穆群岛。
  2010年,一群来自中国的考古学家,潜入了拉穆群岛海域的最深处,随着永乐通宝、永乐官窑青花瓷和明早期龙泉窑专供御用官器瓷片不断被打捞起,这些在海底沉积了600多年的“中国造”重见于世,“诉说”着中肯两国绵长的交往史。
  今天,又一群中国人踏上这片土地,拉穆海港再一次热闹起来,一段新的历史也正徐徐成书……
  沧海变桑田的神话
  拉穆群岛附近的曼达湾700多米长的引堤从陆地伸出,工程车辆在25万平方米的人造陆地上穿梭,几百根钢管桩跃出海面,远处几艘大型施工船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中国交建承建的拉穆港1-3号泊位建设项目现场一派热火朝天,旧日宁静的海港仿佛回到几个世纪以前那个盛世之时。
  公元14世纪,东非拉穆港就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贸易发达的城邦。来自阿拉伯、波斯及印度的商人往来穿梭于此。印度洋对岸的陶瓷、地毯等奢侈品,漂洋过海而来。在那时的拉穆,来自东方古国的瓷器,备受欢迎,随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拉穆成为了丝路上的重要一环,大批的中国瓷器在这里集散,这里被戏称为“中国瓷器仓库”。自那时起,“中国拉穆”即是当地人对中国瓷器的称谓。
  转眼间,新的世纪到来,2012年3月,肯尼亚联合南苏丹和埃塞俄比亚启动了“拉穆港一南苏丹一埃塞俄比亚交通走廊”项目,将3个非洲经济体紧紧联系在一起。这一庞大的交通走廊项目包含拉穆港、连接拉穆港一南苏丹的铁路、公路、石油管线等诸多组成部分,总投资额约250亿美元,被认为是非洲国家独立以来的“非洲大陆最大工程”。
  同年,中国交建从17家通过资格预审的国际公司中脱颖而出,获得拉穆港項目的承建权。中国交建全力投入了肯尼亚这片非洲热土,公司东非区域中心副总工程师焦绪学在接到项目任务时就表示,公司将发挥技术、人才、资金、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全力建好港口。
  当初的承诺在项目施工的几年中得以兑现,
  “太震撼了!”2017年5月,肯尼亚NTV电视台记者拉班看到如今的拉穆港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肯尼亚记者连连惊呼的正是一块由中国制造的“新岛”,这座人工岛将成为拉穆港泊位建设的基础。“在项目建设初期,海岸线边上什么都没有。”拉穆港项目部经理曾华彬介绍道。而几年后的今天,700多米长的引堤将大陆与约25万平方米的人造陆地连在一起。据悉,这里未来还会继续扩建,3个泊位建设下来,会填海1400万立方米,造陆面积90万平方米,打下1440根钢管桩。
  拉穆港预计2020年投入使用,项目的落地为东非古老海港注入了新活力,与过去一样,新的拉穆港也将成为新丝路上一个重要节点。
  钢筋水泥外的人与情
  今年28岁的姆瓦卡是一名机修工,负责工程设备的养护、维修工作。说起他的中国师傅,他连连称赞道:“中方员工传授的技术和经验让我受益匪浅,即使项目完工,我以后在就业市场也能充满竞争力。”
  拉穆这座曾经的港口古镇,由于经济落后,许多青壮年劳动力待业在家。拉穆港工程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据悉,在建设高峰时期,项目将雇用超过1000名肯尼亚当地工人,中肯员工比例约为1:10。负责人力资源事务的肯尼亚员工彼得·姆万瓦表示,他在中国企业学到了大量技术和管理知识。另一位工人塞缪尔印象最深的则是中方提供的员工保障,“拉穆港项目提供免费住宿和医疗服务,在我以往工作经历中不曾遇到过。”
  中方提供的远远不止是工作,“每位新员工到来后,先要上一堂安全教育课。”曾华彬说。项目部为每一位员工配发全套的个人安全防护装备,还为临海作业岗位配发了救生衣。为保障肯方员工身心健康,项目部专门修建了宿舍楼和诊所,并免费提供给员工使用。
  肯方技术工人萨姆·姆瓦比利指着海边的红树林有些激动,他说:“曼达湾的红树林将完整无损。中国企业要求所有工人必须保护这些植物,避免破坏拉穆岛的生物多样性。”拉穆群岛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肯尼亚大约80%的红树林都生长在拉穆岛上。在项目的推进中,中方也将环境保护作为了工作的一个环节,这些红树林在施工中被特意地保护起来。
  在钢筋水泥之外,多出来的一份“人情”打通了中国人与肯尼亚人之间的沟通桥梁,也许在语言上,大家还会有隔阂,但经过几年心与心的沟通,一个眼神的交流也能将隔阂抹去。
  书写友谊新篇章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实践的深入,中国与肯尼亚之间的距离正越缩越短,两国的交往也是越来越密切。
  这一点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秦大树深有体会。他回忆道,2006年刚到肯尼亚进行考古预研究的时候,这里还不怎么见得到中国人;2012年、2013年再次踏上肯尼亚的土地时,中国脸孔越来越多了,除了来旅游的游客,这里还有许多中国生意人和工程建设者。
  从一组来自肯尼亚旅游委员会的统计数据,也可以看见其中的变化。随着中国、印度和美国等国与肯尼亚经贸关系不断加深,2016年至肯旅游的游客数量大幅增加,其中,中国游客数量位列第五,增加60.7%,占比5.5%。
  除此之外,两国在经贸、教育、文化、科技等方面合作多、范围广、增长快。据悉,中国出口的商品在肯尼亚有口皆碑。帕特丽夏·阿梅约是内罗毕一所大学的学生,她希望未来在市面上能看到更多的“中国造”,她的第一部智能手机,就是父母花了5000先令(约合49美元)买的“中国造”,手机功能的强大,让她对中国制造有了很多的期待。目前,从中国对非洲各国出口贸易额来看,肯尼亚以55.91亿美元排到非洲国家的前十位。
  海风吹过拉穆港建设工地,新的拉穆港将在2020年与世人见面,这个项目的完工意味着中国与肯尼亚新项目合作的开始,而新拉穆港将为两国友谊做长久的见证。
  中国港口建设运营“海外篇”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企业参与海外港口建设运营的步伐愈渐加快。以下是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海外港口项目:
  1斯里兰卡汉班托特港
  汉班托特港地处南亚最南端,为中东、欧洲、非洲至东亚大陆的海运航线必经之地。工期共分4期,总造价3.6亿美元,其中85%的资金为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的买方信贷。
  2巴基斯坦瓜达尔港
  瓜达尔港位处巴基斯坦西南沿海。是中东石油产区和人口稠密的南亚地区的连接之地。中国将帮助巴基斯坦修筑连接该港口到该国海岸高速公路的道路。以及为该港口的彻底完工提供进一步的资金援助。
  3埃及苏伊士港
  苏伊士是埃及东部的一个港口城市。位于苏伊士运河南端出口,是尼罗河和红海之间航运的重要中转站。
  4希腊比雷埃夫斯港
  2008年,中国远洋运输集团获得比雷埃夫斯港35年的专属经营权。中企进驻该港后。对2号码头的旧设备进行了全面翻新,并填海造陆修建了新的3号码头,如今比雷埃夫斯港口集装箱码头的吞吐量已经大大提高。
  5吉布提港
  吉布提港,是东非吉布提共和国自由港,埃塞俄比亚中转港。2013年1月。中国招商局国际有限公司与吉布提港口管理局签订协议。以1.85亿美元收购吉布提港口23.5%的股份。
  6巴布亚新尔雅莱城港
  莱城港位于该国东南岸,2012年中交集团中标巴布亚新几内亚莱城港发展项目潮汐码头一期工程,合同额约合2.85亿美元。
其他文献
主创人员:邓灼、史瑞、彭纳、李卉嫔、向雯  从蓝图到行动,从倡议到落实,四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呈现出的新气象令人瞩目。  来自商务部的统计,2017年一季度,中企在“一带一路”沿线的61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1862份,新签合同额318.5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89.5亿美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日益成为中企承包工程的重要市场和对外投资热土。  大项目、大格局、大手笔……一系列“一带
期刊
目前,中国正在迅速地向知识产权强国转变。知识产权是推动创新的核心要素,而创新对于经济增长至关重要,也是应对世界诸多挑战的关键。这些挑战包括保证卫生安全、减轻气候变化造成的损害,以及提高农业生产力等,满足不断增长的全球人口的温饱之需。  “一带一路”倡议正在为加强国家之间的商业和贸易联系建设基础设施。这种联系日益受到以技术和创意产品为载体的知识交流的驱动,今后尤甚。知识产权作为一种软件,将为“一带一
期刊
2018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上,丹麦客人对当地特产羌绣爱不释手  2018年T2月27日,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社科院发布首本《中央企业海外社会责任蓝皮书(2018)》。蓝皮书清晰地反映出,截至2018年,中央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雇佣当地员工36万余人。96%的中央企业海外机构已建立平等的中外雇员雇佣制度,76%的中央企业建立了培养与晋升的平等雇佣制度,75%的中央企业还建立了薪酬与福利
期刊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南亚岛国马尔代夫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明朝时期,郑和船队两度到访马尔代夫,马尔代夫使臣也三次远航回访中国。如今,这段历史的见证物陈列于马尔代夫国家博物馆。  得天独厚的优美环境让马尔代夫成为全球旅游度假胜地,但马尔代夫人却有着自己的烦恼——长期以来,马尔代夫连接各个岛屿的主要途径是摆渡,这严重制约了马尔代夫的发展。  改变自2015年12月30日开始。当日,中马
期刊
雄伟的非洲大陆在肯尼亚东部因为大海戛然而止,位于这片海域的拉穆岛上至今仍保持着几个世纪前的风貌。弯曲狭窄的巷道、古色古香的建筑将人带回到几百年前的海岸小岛。如今,拉穆群岛附近的曼达湾700多米长的引堤从陆地伸出,工程车在25万平方米的人造陆地上往来穿梭,几百根钢管桩跃出海面,远处几艘大型施工船有条不紊地忙碌着。由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交建”)承建的拉穆港1-3号泊位工地上一派热火
期刊
摘要:新建满都拉口岸国际铁路通道自我国包满铁路满都拉站引出,向北行至蒙古国境内珠恩巴音站,线路全长约244km,是一条以货为主,兼顾客运的铁路。文章从国家“一带一路”发展建设、完善路网结构、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盘活既有铁路资产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了本项目的建设对推动中蒙俄经济贸易往来、人民之间友好交往和跨境文化旅游的繁荣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阐述加快建设满都拉口岸国际铁路通道的必要性
期刊
2019年1月16日,考古队员在沙特塞林港遗址水下作业  由中国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沙特国家考古中心组织的中沙联合考古队,在对塞林港遗址开展的第二次联合发掘中,获得重要成果。考古队发现大型建筑遗址,出土了包括中国瓷器在内的诸多文物,为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珍贵资料。  本次考古工作分为田野考古、水下考古、遥感考古,从陆地、海洋、空中对塞林港遗址进行全面的调查、发掘与研究,取得超乎预期的
期刊
2017年5月31日11时,肯尼亚蒙巴萨站洋溢着欢乐喜庆的气氛。身着传统服饰的肯尼亚民众载歌载舞,人们热情地挥舞着双手,欢迎来自远方的宾客。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特使、国务委员王勇,肯尼亚总统肯雅塔和副总统鲁托来到了现场,肯尼亚独立后的首条铁路——蒙内铁路通车啦!肯雅塔总统在通车仪式上说“今天,我们庆祝肯尼亚获得了向工业化、繁荣的中等收入国家转型的一块关键基石。”从“疯狂铁路”到“繁荣基石”  这条连
期刊
編者按:王义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本刊特聘专家。近年来,王义桅奔走于世界六十多个国家,向国王、总统、外长、学者、民众讲述“一带一路”,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回答了世界的中国之间、“一带一路”之间。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是“一带一路”推动的全球互联互通计划的自然组成部分,从自然延伸到天然伙伴,角色不断提升。  2018年1月22日,中国—拉美和加勒
期刊
印尼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首倡地。曾经,基础设施落后极大地限制了这个国家的发展,就像印尼总统佐科所说,未来5年印尼要大兴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多达4g00万亿印尼盾,而单靠国家预算开支只能筹得1500万亿印尼盾,必须依靠来自私企和其他各方的资金投入支持。而此时,中国企业对印尼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成为了这个亟待发展的国家有力的支持和动力,中企支持建设的电站便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