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0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夸美纽斯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尊师重教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也是倍受推崇,这是传统文化中的闪光点之一。老师对学生而言不仅有文化影响力,还有精神影响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真正成为学生灵魂的塑造者,成为学生行动的指南针,尤其在新课程改革大力推进的今天,更是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体系无论从课程理念、课程功能,还是从课程目标和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都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仅凭借已有知识和经验已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效果与语文教师所具备的专业能力和素养紧密相关。积极促进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新课程目标的关键。那么,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呢?笔者认为,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一、思想道德素质
  素质教育德为先。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折射到言谈举止、一言一行上时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一个有着高尚道德情操的教师,必定会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让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反之,如果教师自己尚且“身不正”,又怎么能使学生“身正令从”呢?语文教师是我国丰厚广博的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奠基人。他们承担着传播祖国优秀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积极人生态度的神圣使命。因此,首先应该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真诚地热爱教育事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真诚地热爱教学本职工作,爱岗敬业,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热情对待工作;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关心爱护和正确评价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独特体验,用高尚的师魂引领学生不断上进,成为他们人生路上的楷模。
  二、个性心理素质
  语文教师的个性心理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教学能否有效实施,对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师的心理健康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一個称职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积极稳定的情绪状态,不骄不躁,这不仅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还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增强沉着冷静对待事情的能力。其次,还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能勇敢面对挫折,这点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是至关重要,可以帮他们养成遇到困难不低头,迎难而上,奋发图强的能力。此外,为人和气,开朗大方的个性素质还有利于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更加地亲近自己,信任自己,还能更好得处理与同事、家长等之间的关系,这也是语文教师不可或缺的一项素质。
  三、知识素质和教学技能
  语文教师是母语的传播者,其文化底蕴和专业素养对语文教学效果的影响巨大。渊博的理论文化知识和扎实的业务技能是作为一名成功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必要素质。语文教师要像蜜蜂采蜜那样博才众长,除了自己的专业书籍之外,还应该广泛涉猎各个相关领域的知识,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比如对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当代优秀作品,语文教师应该精读、仔细揣摩,反复品味。凡是适合学生读的、学生喜欢读的,教师都应该读到,了解到。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的提问做到有问必答。教师精心酿造出“最甜的蜜”,学生才会有兴趣去品尝。此外,语文教师还应善于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巧妙创设教学情境,全力打造语文趣味课堂教学,让语文教学真正带有语文味,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熟练掌握并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技能和方法,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四、人文素养
  语文学科具备十分丰富的人文内涵,它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有着极为深广的意义。“人文渗透”是新课程改革较之以往的一个显著特点,教师在语文教学设计时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发挥情感对教与学的催化剂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人文渗透和导引,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要正确把握语文教材中的人文精神,更好地发挥人文渗透的育人功能,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教学过程中自觉吸收优秀民族文化的精髓,体会到生命的真谛,从而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得以升华,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肩负起为新世纪培育人才的重任。
  五、创新意识和终身发展观
  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师应积极参与课改实践,认真学习并践行新课程标准理念,积极更新教学观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导引下有效利用新教材进行语文创新教育,巧妙采用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育艺术,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同时,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发展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乐于探究、加强继续教育和培训,这样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丰富自己的教学体验,从而提高了自身的教学科研能力。提升教科研素养是每一位具有前瞻性眼光的教师所必须具备的能力素养。教师在教科研中积极反思,不断进步,进而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使教学越来越卓有成效。
  总之,语文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是实现新课程目标的保障。语文学科知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语文教师只懂一些汉语知识或修辞语法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应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其他文献
目的进一步完善本地区儿童耳聋的分子流行病学资料,运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江西儿童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常见耳聋基因的特点。方法提取患者外周静脉血基因组DNA,采用博奥晶芯九
高考各门学科中,语文面临着一种学校不重视、学生不喜欢的尴尬局面。其他学科老师觉得语文内容太广、成绩提高慢,学生学习语文也缺乏兴趣。高中语文,在数理化生、外政史地等
一堂课效果的好坏,不仅在于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而且在于学生是否学会了科学的方法,即是否能促进其潜能的开发。  一、备好课,即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  (一)备教材  课前要熟读教材,对教材的知识结构、重、难点要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研究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以及这节课在整个单元中的位置,而后,再阅读参考书及相关材料。  (二)备教法  教法是多种多样的,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而教材的内容
<正>我国当代文学有改革题材的说法,大致是在《乔厂长上任记》发表之后。究竟是哪一位率先这么称呼,一时也难以查考清楚。随着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决定的公布,文坛上就更加广泛地使用这种称谓了。尤其是近二年来,改革的形势日益深入,在较短的时间内,就促使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时机也成熟起来。在这种大好形势下,谈论改革题材的文学问题更是比较突出的了。当然,这是从全国范围内说的,具体到河北省,从对作家作品讨论研究的情况看,确实开了头儿,但是怎么深入下去,还是个问题。
智力因素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心理因素,而非智力因素指的是除智力因素以外的心理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信心和毅力、理想态度、自尊心、荣誉感、纪律性等心理素质。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学习成绩的取得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结果。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发展始终起着动力、定向、引导、维持和加强等一系
<正> 中国生理科学会第三届全国营养学术会议从5月25日到30日在上海举行,经过全体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已圆满结束,从此,全国营养学会正式成立! 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有108人,列
期刊
<正> 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广泛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一扫三级所有、队为基础旧体制的暮气,给农村经济带来了勃勃生机,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解放,农村经济的发展无论从速度上还是水平上,都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毋庸讳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土地大包干这种新型的生产关系同日益发达的生产力之间的矛
苏联病理生理学会于1989年10月3~6日在摩尔达维亚加盟共和国首府基希涅夫召开全苏第四届代表大会及学术会议。出席代表约600多名。全会收到论文摘要共1380篇,刊成汇编。除神经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重要问题。课堂是由学生,教师和教学环境组成的。面对当前效率不高的语文课堂,教师需要改善的地方还有很多,在这里笔者就
摘要:“写作”隶属于“表达与交流”,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要求:“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创造性思维”,“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本文从基础、思维、表达三个方面对学生写作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写作 创新能力 基础 发散思维 表达技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