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深深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gwe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花褪残红青杏小。在那么远那么远的一个暮春,绿水环绕着村上人家,院墙内见秋千架,耳听得阵阵笑声,痴了墙外行人,情感也旋即而生。姑娘容貌如何?庭院里,又是怎样一幅热闹青春图景?那人想了一路,读者念了千年,佳人,秋千,小院,给了行人与读者无尽的美好想象。
  院子,是一个朦胧、灰色又明亮的空间。字典对于“院”的解释为:房屋围墙以内的空地,四周有墙垣围绕。庭院空间,既不是室内空间,又相对封闭、半封闭,院中勺水片石,三二草树,又具有自然空间因素,富于活跃与生气。
  中国古代的庭院式建筑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早在商代与夏代就有庭院之制。《尚书》曰:辟四门,明四目,达四厅。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夯土台基中部是一座进深三间、面阔八间、四面出檐的屋舍,堂前有庭院,南面有大门,四周廊房相连。即表明那时房屋布局已有“四向之制”,即以庭院为核心,房屋围绕四周布置。中国文化中的家庭意识和力量非常强,至东汉,出现大家族,南北朝甚至出现超过万户的大家族。
  庭院深深,一进一进,纵深不断。四合院一般坐北朝南,中轴对称,左右平衡,对外封闭,对内向心,方方正正。四面房屋围合起一个庭院,称为一进四合院;两个院落即为两进四合院,三个院落为三进四合院,依此类推。北京大型四合院(如王府)可多达七进、九进院落,除中路主院外,两侧还有东西跨院,可谓“深宅大院”。四合院形态古朴典雅,布局讲究,高台阶、石门墩、红门楼、青砖灰瓦博风头、屋脊上高高翘起的马尾脊饰、屋檐下油漆彩绘的山水烟云、磨砖对缝的墙面,无不渗透着庄重大方的古貌神韵。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小小院落,可采光通風,也可作为人们户外活动和游憩观赏的场地,大一些的庭院还有假山小池,种植各种花木,吸引鸟雀呼朋引伴,院中或用条石、大青石,或用碎石、卵石等铺成,行走其间,如赵广超所说:我忽然发觉,院子其实就是将天地划了一块放在家里,一个可以让树木从家里向天空生长的房间。
  这个划成院子的大房间,明媚敞亮,清静多姿。院里或栽绿竹,枝叶摇欹,高洁儒雅;或种芭蕉,使得“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杜甫于《落日》时,见“啅雀争枝坠,飞虫满院游。”白居易《宴散》后,则是“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闲情与相思,欢聚与离别,简净的农家小院,幽雅的深宅大院,既有充满烟火气的柴米油盐,过着接地气的寻常日子;也有格调高雅的琴棋书画,安放心灵深处的精神与理想。一辈子,几辈子,中华大地,无数悲欢离合、温暖宁静的故事每天都在进行,庭院,自始至终相伴相陪,直至人声寂寂,繁华消歇,草木凋零,仍记得曾经的月华如水,岁月如歌。
  中国人面对院落,求生命之安顿
  台湾建筑学者汉宝德在《中国建筑文化讲座》中写道:说中国人面对院落,求生命之安顿,并不为过。在古代,房屋仅仅是家的居住部分,叫作家室。在这之外,还要有一个“院子”,因此中国古代的家一般又叫作“家园”。院子要空间宽敞,住房本身退居于次要地位,院子的实用功能是晒衣晒谷,堆放杂物,饲养家畜,种花种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徽州的民居小院,因地制宜,随机打造,多出来的不规则用地,也能精心布置成独有韵味的小院,院中有姹紫嫣红的花卉盆景,精致动人的砖雕石刻,造型古朴的隔墙漏窗,空间变得尺度宜人,气息文雅,意境优美。小的内院,叫作天井,天井式住宅,中间是四水归堂的天井,围绕天井一圈的是楼上楼下精致耐看的木雕,整个天井的空间看起来就像一个花篮。
  去丽江,随便找一处客栈,抬脚进去,古色古香的传统建筑中,必有一花团锦簇的小院,小巧精致,布置清幽。有的院子一个连着一个,曲折往复,一步一洞天,花草们墙边偎着、窗前倚着、半空里吊着,欢欢喜喜地迎接,玲珑的假山出一股清流,圆桌,石凳,清茶,置身院中,阳光轻轻暖过来,安静,恬淡,心,有了安放之地。
  然而,多数时候,身体与心灵被叠在密集紧凑的钢筋水泥房子里。此时,阳台,这小小方寸之地,于半空中小范围地打通了外界,给人一种暂缓的惬意舒适,能看风景,能晒衣物,能种花草,有风雨有阳光,却远离地面,少了院落的宽厚、纯朴、宁静与踏实。城市里匆匆行走的脚步,无限期待有一处理想中的房屋,然后划一块天地归自己,篱笆墙也好,青砖墙也行,院中几棵树,墙角数枝花,养两只猫狗,牵一墙丝瓜,人与自然是如此亲近,愿意将美好的时光磨蹭、徘徊、发呆在这片真正属于自己的天地。
  一年四季,无一日不好
  林语堂认为:文人的书斋,面前总有一个清雅的小院子,小院子的中央,矗立着一二块嶙峋有致的假山石,满布着波浪形的纹理;或则几块古怪的木根,形如山石,叫作木假山,旁边挤生一簇细竹,它们的线条是那么精致可爱,假设墙壁是开成扇形的,它的框子用瓦管做成竹竿人形式,暗示着外边是一个农村的世界。
  林语堂先生在台湾的故居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四合院,院中有一方水池,一座小巧精致的假山,栽种了翠竹、枫香、藤萝,水池的边上,是先生的书房。正符合他于二十四快事中“宅中有园,园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上见天,天中有月”的院落理想。
  至纯至美的《徒然草》,写到日本的庭院,直如画儿一般。第三二段:秋天,这个人站在友人的友人的院子中,四下里露气繁重,飘浮着薰香的气味,便觉得“这幽居的住所,景致还不错”。而暮春时节的一个体面人家的庭院,则是门户深邃,古木苍苍,落花遍洒于庭院,令人留连难舍。读过之后仿佛置身其中,身旁浮过一片片的清雅幽香。
  春有花开秋铺月,夏有凉风冬捧雪,“一年四季,无一日不好”,那赏心乐事,美景良辰,当有、抑或只有庭院这样的空间能匹配、承载,并且能诠释出自然的真实韵味和一种形而上的唯美意境。
其他文献
燕子呢喃的时候,原野里,放眼望去,春天的野菜转眼间就是青青一片了。  其实,野菜就是喜欢生长在田垄和沟渠边的青菜,春天里格外水灵肥嫩,一棵棵藏在原野里,挖野菜时,仿佛深山尋宝一般,把野菜连根带泥挖起,回家后放清水里洗干净,或爆炒或凉拌,野菜就变成了难得的美味,吃起来非常过瘾。  野菜还可以烧汤,把排骨放进锅里煮到骨头发软时,汤呈白色,这时,把整棵的野菜用手撕碎扔进沸腾的排骨汤里,最享受的时刻就到了
期刊
明代著名诗人于谦写有一首《无题》的五言古体诗,开宗明义,劝告为官者应珍重自己的名节。  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所以古志士,终身甘縕袍。  胡椒八百斛,千载遗腥臊。  一钱付江水,死后有余褒。  苟图身富贵,朘剥民脂膏。  国法纵未及,公论安所逃。  作诗寄深意,感慨心忉忉。  诗一开头,于谦就亮明了自己的观点:一个人的名声与节操重于泰山,一个人的物质享受轻于鸿毛。为官者应重名节,轻财帛。“縕
期刊
柳染一行青绿,花点几簇嫣红,是江南三月初萌的清,照眼的明,这样的时节,适合浅吟惠风里,适合放舟绿水前。但也有人无暇顾及这美景,譬如赶着采明前茶的女子,此时正是她们最忙碌的时节。  杭州有西湖,西湖则有十大名茶之首的龙井。龙井茶村这座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因为乾隆的盛赞,也因为狮峰山下十八株皇帝钦封的“御茶”而成为爱茶人的一个圣地。  茶若君子,味甘香清,最是受文人喜爱,惹得他们总是忍不住把茶写了
期刊
生死问题是人类关注的终极问题,无论哪种重要的哲学和宗教都对生死问题有所讨论。儒家、道家和中国化的佛教禅宗在生死观上都对中国人有着深深的影响。虽然它们对生死问题的看法不同,但却都反映中国文化的特点。  儒家的生死观:道德超越,天人合一,苦在德业之未能竟  儒家生死观的基本观点是“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因此,它重视的是生前,而非死后,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生时应尽自己的责任,以努力追求实现“天下
期刊
春天来了,  仿佛一夜之间千树万树花儿开,  红的、白的、粉的......  看得我们的心情也如花儿一样绽放。  行走在路上,恍似听到了花儿之间的对唱和对语,他们如天使、如精灵一般,好奇地探望这个世界,或许在他们的眼里,雾霾也是美丽的。  我们仿佛也领悟到生活中,缺的和最需要的,应是我们时时刻刻、时时处处的这种欢喜心。这种欢喜心,本是应发自于本性的反应,但生活中这样那样的磨练、挫折、困惑,让我们的
期刊
春分的“分”指:春天计九十天,九十天之春分为两半,此时,阳在正东,阴在正西,由此昼夜平分,冷热均衡,乃最好气候。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另《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故此,春分之义为:一是地球各地昼夜时间相等,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
期刊
谈到咏梅的诗,很多人都会自然地想到“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但对于作者,却未必熟知。此等咏梅的千古绝句便出自那“梅妻鹤子”的北宋著名诗人林逋之手。  林逋,字君复,幼而好学,通晓百家。本性孤高自好,惟喜恬淡,勿趋荣利。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便唤门童纵鹤放飞,其见鹤必棹舟归来。不娶无子,种梅养鹤,人谓“梅妻鹤子”。善绘画
期刊
前面老子说了修道的诀窍与次第,接下来话锋从“内”开始向“外”转了,从修身谈到了治国。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古人所说的学问,没有入世与出世的区别,修身就是为了更好地治理政事,治理政事就是为了验证自己内在修为的效果如何,两者是一致的。因此,后来的《大学》里面明确地说,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
期刊
瓠子决兮将奈何?皓皓旰旰兮闾殚为河!殚为河兮地不得宁,功无已时兮吾山平。吾山平兮钜野溢,鱼沸郁兮柏冬日。延道弛兮离常流,蛟龙骋兮方远游。归旧川兮神哉沛,不封禅兮安知外!为我谓河伯兮何不仁,泛滥不止兮愁吾人?啮桑浮兮淮、泗满,久不反兮水维缓。  河汤汤兮激潺湲,北渡污兮浚流难。搴长茭兮沈美玉,河伯许兮薪不属。薪不属兮卫人罪,烧萧条兮噫乎何以御水!颓林竹兮楗石湲,宣防塞兮万福来。  ……  这两首《瓠
期刊
“养”得一种心灵的大气象,有了这种气象,则可优游回环,畅游生命之乐。  元代艺术家倪云林有一联诗道:“喟然点也宜吾与,不利虞兮奈若何。”此颇有韵味。前一句说的是孔门之事。孔子一日和弟子闲坐,子路、冉有、公西华等都“各言尔志”,有的愿去管理一个国家,有的愿去做一个礼仪官员等,而此时,曾点则在鼓他的瑟,听孔子询问,方舍瑟而言。他说:“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