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重庆永川“城校互动”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被教育部专家称为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第四种模式。本文就该模式的发展背景、内涵、特点、实践现状、综合改革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职业教育 第四种模式 永川 城校互动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2004年,重庆市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一体两翼”的职教发展模式,以主城职教为主体,渝西打造一个永川职教城,在三峡库区建立万州职教城,使全市职教规模在2010年扩大至60万人。就此,永川酝酿已久的“把永川建成重庆职业教育基地”首次得到重庆市官方最高层面认可和批准。近几年来,永川积极探索“城校互动,资源共享”的职业教育发展新模式,职业教育实现了规模与效益的同步发展。本文对这一职教发展模式进行分析,以期从实践和理论上探索出这种模式的内涵和价值,以助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1“城校互动”职业教育模式的发展背景
区域经济的发展不仅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同时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种态势。2007年4月2日,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和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王鸿举共同签署了《关于推进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的协议》,确定建立统一的工作和协调机制,并就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市场体系、产业协作、共建生态屏障等一系列问题达成协议。川渝经济区正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带之后的又一个热点,也正成为中国内地区域经济构建和发展的典型,目前国家已将“成渝经济带”列为西部最优先发展的重要地区。永川作为渝西的中心城市,处于成渝经济走廊的中心地带,对整个渝西地区和川东、黔北具有辐射功能。同时,渝西地区面临的是大农村的背景,重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为渝西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教育承担着促进农村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战略任务,其发展状况及功能发挥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影响。这些都是永川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优势和动力所在。
2 永川职业教育“城校互动”发展模式
目前中国有三种比较成熟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一个是江苏常州的以6所中专学校升格为高职,集中办学;另一种是北京宜庄开发区,有5所中职学校,集中在宜庄开发了一片地建设,它和整个经济技术开发区紧密结合在一起,成为经济开发区培养一线技术工作和技术人才的基地;第三种是长春模式,就是通过土地置换,大概投了3亿8千万元建成的,是一种一校挂两牌、中高职衔接的模式。而永川走的是“城校互动”模式,也是永川建设重庆职教基地探索和构建的一种新模式。2005年教育部职成司黄尧司长在永川考察重庆职业教育城时就充分地肯定了永川职业教育的成就。他认为,永川的职教发展模式是继江苏常州、北京宜庄、长春之后,开创的中国职业教育第四种模式,并将之定位为“永川模式”。
2.1“城校互动”模式的内涵
“城校互动”不是简单的利用职业院校扩大规模的“圈地”扩张和人口集聚,也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职业院校的叠加,而是依靠政府和市场的力量,以人力资源开发、提升市民整体素养、建设城市先进文化、营造优良投资环境为归宿,在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使城市规模、投资环境、人口素质都同步发展与提高,构建起了“城市以职教为特色,职教以城市为依托,校区建设与城市发展融为一体”的“城校互动”职教发展新模式。
2.2“城校互动”模式的特点
一是在职业教育与城市发展上,城市把职业学校发展作为自身发展的内涵,为职教提供建设发展平台、资源共享平台、优质服务平台、文化交流平台;职教为城市提供人才智力支持、社区发展空间、群体消费市场和招商引资环境。在城市扩张中,为职业院校建设预留发展空间,保证处于城市各区域的职业院校既能充分利用城市公共资源,也能让各区域内的市民方便利用特有的职教资源,逐步把校区打造成为城市功能区。
二是在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方面,重庆和永川两级政府安排职教专项经费,重点支持职教基地的实训基地、公共设施等建设,并以贷款贴息方式扶持职业院校建设发展。引导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办学,吸引企业、行业和部门的资金投入职业教育。通过对职业院校建设的投入以及院校自身运作发展,拉动地区经济增长。同时,职业院校的教育消费与职业院校近9万学生的生活消费也大大拉动了永川经济的发展。
2.3“城校互动”模式的实践
重庆职教基地坚持“城校互动”发展理念,聘请专家对职教城作了总体规划,到2010年,职教城建设用地达8平方公里,职业院校发展到30所,学生达10万人;到2020年,建设用地10平方公里,学生达13万人。在新的城市规划中,永川被划分为三个区域,所有职业院校按照“资源共享、城校互动”的原则对应三个区域形成三大组团,每个组团都集中一批职业院校。
A区:位于永川城市西北片区,面积3.8平方公里。该区域内目前已有重庆水电职业技术学院、重庆科创职业学院、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重庆财经职业学院、重庆工业技师学院、重庆机电工业学校6所职业院校。B区:位于永川城市东部和东北部新区,面积4.37平方公里,分为B1区和B2区,该区域为职业院校与城市发展互动区域,规划为以发展高、中职教育为主的教学、生活园区和实训中心。C区:对散布在永川城内的18所职业学校总体规划为C区,规划面积约1.2平方公里。
通过近几年的建设,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层次多样、资源共享、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示范基地。基本形成了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公办职业教育与民办职业教育、学历教育同非学历教育共同发展的较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
3 深化永川职业教育“城校互动”发展模式的对策建议
3.1永川“城校互动”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是在培养目标上,职业教育发展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不适应,各职教院校的专业设置有一定的重复。部分职业院校还存在重规模发展而轻规范管理,重就业导向而轻质量保证,教学与市场需求联系不紧密,学生掌握的技能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二是在培养过程中,职业教育与生产实践结合不紧密,职业教育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培训设置比例不很合理,有的效法理工类大学注重理论教育,技术培训力度不强,职业教育的目的并未充分实现。
三是在发展规划中,永川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目标定位不够明显,未能把职业教育发展放到区域经济中,而是盲目地追求与沿海的合作与需求来培养,未能着眼更长的时期来制定发展政策和长远规划。
3.2深化永川职业教育“城校互动”发展模式的对策建议
3.2.1地区教育结构要求永川职业教育发展坚持“低重心”
所谓低重心就是要克服急躁冒进,一切从人才培养的实际出发,从基础教育的实际现状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规划。一组统计数据显示,永川28所职业院校的8.3万名学生中,90%来自农村,60%的学生家庭经济比较贫困,中职学生中有85%是未考上普通高中的学生。我们必须承认基础教育的水平和现状,我们不能不顾实际,不能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重点,而要把中等职业教育做大做强,大力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实用性人才,使本地区所需要的技术人才能够自己培养。这是符合当前渝西地区教育结构和人才需求结构的。
当然,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在职业教育结构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要根据当前地区实际,在坚持职业教育发展低重心的基础上保证高等职业学校的高起点发展,更好的为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关键词职业教育 第四种模式 永川 城校互动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2004年,重庆市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一体两翼”的职教发展模式,以主城职教为主体,渝西打造一个永川职教城,在三峡库区建立万州职教城,使全市职教规模在2010年扩大至60万人。就此,永川酝酿已久的“把永川建成重庆职业教育基地”首次得到重庆市官方最高层面认可和批准。近几年来,永川积极探索“城校互动,资源共享”的职业教育发展新模式,职业教育实现了规模与效益的同步发展。本文对这一职教发展模式进行分析,以期从实践和理论上探索出这种模式的内涵和价值,以助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1“城校互动”职业教育模式的发展背景
区域经济的发展不仅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同时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种态势。2007年4月2日,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和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王鸿举共同签署了《关于推进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的协议》,确定建立统一的工作和协调机制,并就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市场体系、产业协作、共建生态屏障等一系列问题达成协议。川渝经济区正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带之后的又一个热点,也正成为中国内地区域经济构建和发展的典型,目前国家已将“成渝经济带”列为西部最优先发展的重要地区。永川作为渝西的中心城市,处于成渝经济走廊的中心地带,对整个渝西地区和川东、黔北具有辐射功能。同时,渝西地区面临的是大农村的背景,重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为渝西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教育承担着促进农村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战略任务,其发展状况及功能发挥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影响。这些都是永川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优势和动力所在。
2 永川职业教育“城校互动”发展模式
目前中国有三种比较成熟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一个是江苏常州的以6所中专学校升格为高职,集中办学;另一种是北京宜庄开发区,有5所中职学校,集中在宜庄开发了一片地建设,它和整个经济技术开发区紧密结合在一起,成为经济开发区培养一线技术工作和技术人才的基地;第三种是长春模式,就是通过土地置换,大概投了3亿8千万元建成的,是一种一校挂两牌、中高职衔接的模式。而永川走的是“城校互动”模式,也是永川建设重庆职教基地探索和构建的一种新模式。2005年教育部职成司黄尧司长在永川考察重庆职业教育城时就充分地肯定了永川职业教育的成就。他认为,永川的职教发展模式是继江苏常州、北京宜庄、长春之后,开创的中国职业教育第四种模式,并将之定位为“永川模式”。
2.1“城校互动”模式的内涵
“城校互动”不是简单的利用职业院校扩大规模的“圈地”扩张和人口集聚,也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职业院校的叠加,而是依靠政府和市场的力量,以人力资源开发、提升市民整体素养、建设城市先进文化、营造优良投资环境为归宿,在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使城市规模、投资环境、人口素质都同步发展与提高,构建起了“城市以职教为特色,职教以城市为依托,校区建设与城市发展融为一体”的“城校互动”职教发展新模式。
2.2“城校互动”模式的特点
一是在职业教育与城市发展上,城市把职业学校发展作为自身发展的内涵,为职教提供建设发展平台、资源共享平台、优质服务平台、文化交流平台;职教为城市提供人才智力支持、社区发展空间、群体消费市场和招商引资环境。在城市扩张中,为职业院校建设预留发展空间,保证处于城市各区域的职业院校既能充分利用城市公共资源,也能让各区域内的市民方便利用特有的职教资源,逐步把校区打造成为城市功能区。
二是在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方面,重庆和永川两级政府安排职教专项经费,重点支持职教基地的实训基地、公共设施等建设,并以贷款贴息方式扶持职业院校建设发展。引导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办学,吸引企业、行业和部门的资金投入职业教育。通过对职业院校建设的投入以及院校自身运作发展,拉动地区经济增长。同时,职业院校的教育消费与职业院校近9万学生的生活消费也大大拉动了永川经济的发展。
2.3“城校互动”模式的实践
重庆职教基地坚持“城校互动”发展理念,聘请专家对职教城作了总体规划,到2010年,职教城建设用地达8平方公里,职业院校发展到30所,学生达10万人;到2020年,建设用地10平方公里,学生达13万人。在新的城市规划中,永川被划分为三个区域,所有职业院校按照“资源共享、城校互动”的原则对应三个区域形成三大组团,每个组团都集中一批职业院校。
A区:位于永川城市西北片区,面积3.8平方公里。该区域内目前已有重庆水电职业技术学院、重庆科创职业学院、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重庆财经职业学院、重庆工业技师学院、重庆机电工业学校6所职业院校。B区:位于永川城市东部和东北部新区,面积4.37平方公里,分为B1区和B2区,该区域为职业院校与城市发展互动区域,规划为以发展高、中职教育为主的教学、生活园区和实训中心。C区:对散布在永川城内的18所职业学校总体规划为C区,规划面积约1.2平方公里。
通过近几年的建设,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层次多样、资源共享、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示范基地。基本形成了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公办职业教育与民办职业教育、学历教育同非学历教育共同发展的较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
3 深化永川职业教育“城校互动”发展模式的对策建议
3.1永川“城校互动”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是在培养目标上,职业教育发展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不适应,各职教院校的专业设置有一定的重复。部分职业院校还存在重规模发展而轻规范管理,重就业导向而轻质量保证,教学与市场需求联系不紧密,学生掌握的技能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二是在培养过程中,职业教育与生产实践结合不紧密,职业教育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培训设置比例不很合理,有的效法理工类大学注重理论教育,技术培训力度不强,职业教育的目的并未充分实现。
三是在发展规划中,永川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目标定位不够明显,未能把职业教育发展放到区域经济中,而是盲目地追求与沿海的合作与需求来培养,未能着眼更长的时期来制定发展政策和长远规划。
3.2深化永川职业教育“城校互动”发展模式的对策建议
3.2.1地区教育结构要求永川职业教育发展坚持“低重心”
所谓低重心就是要克服急躁冒进,一切从人才培养的实际出发,从基础教育的实际现状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规划。一组统计数据显示,永川28所职业院校的8.3万名学生中,90%来自农村,60%的学生家庭经济比较贫困,中职学生中有85%是未考上普通高中的学生。我们必须承认基础教育的水平和现状,我们不能不顾实际,不能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重点,而要把中等职业教育做大做强,大力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实用性人才,使本地区所需要的技术人才能够自己培养。这是符合当前渝西地区教育结构和人才需求结构的。
当然,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在职业教育结构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要根据当前地区实际,在坚持职业教育发展低重心的基础上保证高等职业学校的高起点发展,更好的为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