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个探究的支点打造课堂“质疑文化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xianshengzh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激发学生质疑的欲望,潜移默化地给学生探究的支点,形成民主平等、合作探究的课堂文化。
  关键词:探究;支点;质疑;质疑文化;打造
  文章编号:1008-0546(2010)07-0035-01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0.07.015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是传承人类文化的基本形式,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原野。如何让学生的思维不断碰撞出“火花”,打造课堂文化中的“质疑文化”,我们在化学教学中作了以下的探索。
  一、 多加鼓励,激发学生质疑的欲望
  古人云:“学贵置疑。”现代心理学认为,疑是思维之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是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教师平时教学中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激发学生质疑,挖掘学生质疑的原动力。让学生明白,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凯库勒提出的苯的环形结构都是起源于质疑。例如:在“氢氧化铝的两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书写氢氧化铝的化学式,然后激发学生大胆质疑:根据氢氧化铝的化学式我们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氢氧化铝究竟是酸还是碱?什么是酸?什么是碱?氢氧化铝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怎样用实验可以证明?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分析现象从而得出结论。教师激疑:为什么氢氧化铝既能和盐酸反应又能和氢氧化钠反应,且都生成盐和水呢?用什么理论可以解释?氢氧化铝能溶于氨水、碳酸吗?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自学探究。这样,学生的认知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得到了发展,质疑、探究的兴趣和能力得到激发和培养。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
  新课的导入可以运用实验、故事、音像多媒体等手段和富有挑战性、激励性的问题创设情境,巧妙设疑,学生通过观察感知产生疑问、发现问题,引起“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氮气”的教学中,教师首先激疑:氮气在空气中能和氧气朝夕相处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如饥似渴地自学教材、自主探究氮气的结构、性质、用途和制法。如“电子云”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师首先展示图片、播放动画,然后让学生相互质疑辩论、合作探究。教师的角色只是一个质疑的引导者、思维的启迪者、探究活动的合作者。如在“纤维素”一节的教学中,首先点燃一小团棉花,棉花缓慢燃烧,留下一点灰烬,学生对此熟悉,不以为然,接着在手心上放一小火棉给学生观察,由于外观棉花相似,学生还以为是棉花,点燃它,只见火光一闪,迅速燃烧,瞬间踪影全无,学生顿时哗然,惊奇万分,再做火棉爆炸实验,学生更加兴奋,在求知心切的气氛中,提出自学思考题:①这形似棉花的物质是什么?燃烧时为什么没留下灰烬?②这形似棉花的物质放在试管里加热,为什么会发生爆炸?这样通过精心设计的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实验,设疑激趣,学生进入“愤”、“悱”状态,求知欲、创新欲油然而生。
  三、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
  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学生有了质疑的愿望、兴趣,开始提出的问题较多,且比较肤浅,如何使学生通过质疑提出较有份量、较有深度的思辨型、探究型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示范,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规律、方法。例如,在讲“过氧化钠的性质”时,可以设计几个非常有趣的实验:
  (1)“滴水生火”——将少量过氧化钠粉末平铺在一层脱脂棉上,用玻璃棒轻轻压拨使过氧化钠进入脱脂棉中,然后放入蒸发皿,用滴管滴入几滴水,有烟生成,为什么?
  (2)“吹气生火”——将少量过氧化钠粉末平铺在一层脱脂棉上,用玻璃棒轻轻压拨使过氧化钠进入脱脂棉中,然后放入蒸发皿,用细长玻璃管向脱脂棉缓缓吹气,有烟生成,为什么?
  (3)向装有过氧化钠溶液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紫色的石蕊试液和无色的酚酞试液,观察显示的颜色变化。
  这样一定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主动性,不断激发学生质疑的欲望,促使学生逐步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
  四、改造模式 ,构建“质疑文化”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不仅要改造“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模式,还要努力创造“问题—试探性假说—批判与检验”的探究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讲,开展探究型教学实质上就是在构建“质疑文化”。例如,教材上有一道题:
  下列物质中,熔点最低的是()
  A.钠B.钾C.钠钾合金D. 无法判断
  标准答案C。
  讲评时,被学生质疑打住:“该标准答案值得推敲”、这是教师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感到惊诧,不敢轻信学生而推翻标准答案。但质疑、探究对理解概念、性质以及锻炼思维很有帮助。于是,教师肯定了问题的探讨价值,让学生畅所欲言。
  生甲:“题设中没有信息表明钠钾合金是用做原子反应堆导热剂的那种……”。
  生乙:钠钾合金的熔点在高一“钠的用途”中的介绍是:“钠和钾的合金在常温下呈液态”,并着意指出组成是“含50%~80%的钾”。
  生丙:教材指出:“一般地说,合金的熔点比它各组成金属的熔点都要低”。“一般地” 即强调合金的熔点不全是比成分纯金属的熔点都低。
  生丁:我之前在网上查阅了数据:钠钾合金中当钾的质量分数为0.50~0.80时,熔点为11~10℃,低于钾的熔点62℃;钾的质量分数小于0.16时,合金的熔点为62.5~97.5℃,高于钾的熔点。所以这道题的答案我们选择了D。
  这样通过向教师、向教材、向权威进行质疑、探究,更进一步揭示了事物的真实本质。这样的课堂,师生的情感得到交流、思维得到碰撞、智慧得到启迪。这样潜移默化地给学生探究的支点,从而形成民主平等、合作探究的课堂文化。
其他文献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知识产量呈指数倍的增长,对于高校教师这一引领知识前沿的特殊群体提出了巨大挑战。在这探讨高校教师在教学与科研中的个人知识管理如何有效地获取、保
任务分析是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一个环节。文章以任务分析结合化工原理实验的教学实例,阐述了该课程实施教学任务分析技术的具体措施及应用体会。
摘要: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始终是化学教学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如果衔接不好,使他们过早地失去学化学的兴趣,甚至打击他们的学习信心,学生的成绩就会下滑而一蹶不振,笔者认为教学衔接最重要的是要帮助指导学生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发生改变,做好衔接。  关键字:学习方式:思维方式:衔接  文章编号:1008-0546(2010)05-0029-02  中图分类号:C632.4  文献标识码:B  doi:10.3
摘要:本文就如何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着重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⑴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实行有效性教学;⑵精心设疑,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实现有效性教学;⑶运用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高教学有效性;⑷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增进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有效性  文章编号:1008-0546(2010)06-0034-02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  doi
本文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出现的一些腐败问题,指出了加强高校廉政建设的必要性。重点分析了高校腐败的原因,提出了加强廉政建设的具体建议,促进校园、社会和谐。
“度”作为衡量客观事物的尺度、标准,是普遍存在的,如排球比赛要求一传到位,锻冶工作要求掌握火候,艺术表演要求恰到好处,化学教学也有自己的“度”,教师在教学中,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哪些多讲,哪些少讲,哪些先讲,哪些后讲,哪些点上讲,哪些面上讲,都应该全盘考虑、认真推敲。教学中内容适宜、方法恰当、节奏和谐,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这就是我们所要求的“度”。  一、选择好“角度”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
化学可促进社会发展和改善人类的生活,但化学也带来了负面效应,环境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在化学教学中要面向可持续发展,进行环境教育,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文章利用甲苯/甲醇(10:1,体积比)溶液微波辅助萃取塑料电子电气样品,用正己烷沉淀萃取液中的高聚物,采用液相色谱对四溴双酚A进行定量测定。对微波萃取条件、沉淀试剂用量、检测波长
减负背景下的作业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更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作业将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教师要设计科学合理的作业,让学生成为作业的主人、学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结构、组成、性质、变化以及合成、用途的基础自然科学,在化学科学中到处充满着自然辩证法的思想.按照“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的教育教学理念.在中学化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