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多元系统论解析翟里斯《陈云栖》英译本的情节删减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f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翟里斯英译本《聊斋志异》中的《陈云栖》一篇为切入点,分析了文学多元系统论的起源、发展及其对翻译研究的影响。
  关键词:多元系统;翻译策略;《陈云栖》
  一、多元系统论简述
  1.文学多元系统论的提出
  多元系统是个异质、分层的系统的组合,各层系统之间无休止地斗争构成整个系统的状态。系统各层间不断地进行中心(主要)—边缘(次要)位置的斗争。
  文学多元系统论首先是由以色列学者伊塔马·埃文-佐哈尔提出来的。他这套理论认为,各种社会符号现象均由系统组成,这些系统各有不同的行为,却又互相依存,并作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而运作。任何多元系统都是一个整体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可能与其他文化中的对应系统共同组成一个“大多元系统”。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多元系统里面的现象都不能孤立地看待,必须与整体文化,或者说世界文化这个人类社会中最大的多元系统中的现象联系起来研究。
  2. 翻译文学多元系统论及张南峰的补充
  文学多元系统即各文学子系统的集合,它既包括像诗歌这样的经典文学形式,也包括像少儿读物、通俗读物、翻译文学等普通文学形式。翻译文学往往處于文学多元系统的边缘位置。埃文-佐哈尔认为,翻译文学本身也是分层的。从文学史上看,翻译文学既占据过主要地位,也占据过次要地位。当翻译文学处于主要地位时,它就会创造新词和新的表达模式;如果处于次要地位,它只是巩固现有的语言项目和表达模式。
  张南峰在此基础上给多元系统补充了两个系统:政治多元系统和意识形态多元系统。其中,意识形态多元系统要求产品的选择、制造策略和消费方式应符合,起码不违反某些政治团体的价值观。从经济的角度来讲,这也是和佐哈尔关于翻译文学的地位与行为的假设:翻译文学处于边缘时,作品必须迎合读者的品位,因此倾向于可接受性;当翻译文学处于中心时,读者的阅读动机很强,作品不必迎合固有的文化品位,甚至还必须带有异国风味才有吸引力。
  二、多元系统中的翟里斯英译本
  1.《陈云栖》原文的删减
  《聊斋志异》的英译本中,最广为人知、也是最广为流传的译本之一是翟里斯翻译的Strange Stories from a Chinese Studio,出版于1880年。本文所选的《陈云栖》(翟里斯译为Engaged to a Nun)是其中的一篇,原文3247字,被删的情节有1130字。与原文相比,译文删掉了近三分之一的情节。此文是古人对婚姻缘分之奇妙的感慨,男主人公小时候算命会娶一位女道士,长大之后,果然与一位女道士于一系列辗转曲折之后终成眷属。被删掉的情节有两处:一处是文中两位女道士从恶少而去,20字;另一处删减的情节在文章最后,1110字,主要讲述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结婚后,另娶了一位还俗的女道士;另外,有一处有性描写的情节被改成谈话。不难看出,译者修改的地方涉及两点:性和娶妾。
  2.多元系统理论解析译文的删节
  从多元系统理论去解析这些改动,也许能一窥译者当时所想。佐哈尔提到过,译者翻译处于次要地位的翻译文学时会删改译文,让译本更加注重可接受性。另一位多元系统论学者图里提到,文学系统规范要求译文遵守“认可的文学模式”,可能导致牺牲原文的某些特征。
  晚清时期,从政治经济地位来讲,英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中国处于劣势,两者在世界政治经济系统中处于完全相反的地位。由于政治经济地位的不对等,作为翻译文学,《聊斋志异》的英译本在英国文学系统中所占有的地位是次要的。但是,欧洲对于中国这个神秘古国还存有一丝好奇心,所以从市场的角度来讲,英译本不会完全没有市场。
  从意识形态系统来看,《陈云栖》原文中涉及的娶妾问题在中国是被广为接受的。但是,在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英国社会是令人难以接受的。英国没有一夫多妻制度,已经实施民主制度的英国不能接受如此的婚姻体制。因此,如果想要英国的普通民众接受《陈云栖》译本,至少要在意识形态上保证译本能让目标读者也是就是普通英国民众接受。且译本在英国文学系统甚至翻译文学系统中并不占有优势地位。综合一切因素,比较合理的做法就是删减掉《陈云栖》原文中英国大众不能接受的意识形态的部分。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多元系统论学者是肯定译者对原文做出改动的权力的。拥有这项权力的翟里斯出身于牧师家庭,本人是一位外交官。对于中国文学,他谈到中国的小说时曾说:“中国的确有部分小说是有较高水准的,通常是没有色情或者低俗内容……而有些小说尽管道德水准不高,但文采极好,俏皮有趣,文有配图,情节曲折。”由此可见,翟里斯本人的文学理念是不接受色情一类内容的。于是,作为译者的翟里斯动手删减掉原文中约三分之一的关于性和娶妾的内容情节,译文被改成一个相对而言更纯洁的爱情故事。
  三、结语
  翻译过程中,译者常常面临的问题是原语文学形式、规范等与译入语的不同,甚至是巨大的差异,多元系统理论给了译者根据原语和译入语的文学地位做出适当修改的自由,这种自由可能会给译文带来巨大的改编,例如大量的情节删减和修改,从而让译本最终在译入语的文学系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参考文献:
  [1]蒲松龄.全本新注聊斋志异[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2]谢天振.隐身与现身——从传统译论到现代译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3]伊塔马·埃文-佐哈尔,张南峰.多元系统论[J].北京:中国翻译,2002(4):19-24.
  [4]张南峰.中西译学批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5]Giles, Herbert A. The Civilization of China[M].Pennsylvania: 1st World Publishing, 2004.
  [6]Gentzler, Edwin.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M].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1993.
  [7]Giles,Herbert A.(trans.)Strange Stories from a Chinese Studio[M]. Hong Kong: Kelly & Walsh,Ltd.,1968.
  作者简介:曾婳颖(1980— ),女,汉族,湖北省荆州市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其他文献
当前,社会发展越来越快,对青春期性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与普通学生不同,培智学生本身在身体的某个方面有一定的缺陷,因此教师和家长往往会忽略培智学生的青春期性教育,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的教育现状已经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并且衍生出了许多创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学效率和效果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这些宝贵的经验为我国的数学教育发展
  本研究为亚洲三个邻近国家之间天主教堂建筑的比较,选取中、韩、日近代初期天主教堂建筑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目的是了解东北亚三国接受西方教堂建筑样式时所表现出的相同点
  福全古村落具有千年的历史,古村落内保留着大量的番仔楼。本文从地域自然环境、海外移民与侨汇、地域历史文化等方面剖析福全番仔楼的形成与发展的原因,并分析番仔楼空间变
  近代建筑图学技术传入中国,经历了一段非同寻常的曲折过程。这一时期,既是西方图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引进,又是东西方图学交融整合的重要时期。本文以此为题,简述《视学》、《器
新课改使以往传统的教育形势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给老师和学生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的改变是必然的.新课改针对当下的教育形势,提出了培养学生
微课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方式,在基础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也有它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微课应遵
  在台湾淡水埔顶与鼻仔头两个地区遗留下不同世代的建筑与遗迹,包括各式殖民建筑,年代横跨西荷占领时期、汉人垦拓、开港通商到日本统治.17世纪的淡水圣多明哥堡及圣安东
  台湾近代建筑发展大致可分为1684年以前的原住民时期,1684-1820年闽客汉人移民入垦的清代初期,1820-1895年间的清代末期,以及1895-1945年的日治时期。本研究以文献分析与
在我国教育总体部署中,立德树人是教育者群体不断努力的目标,即不仅要将各学科专业知识传递给学生,还要在此过程中塑造其道德品质与健全的人格,除此之外,安全教育也逐渐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