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权去德黎民咸怨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360358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下为家
  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启从他的父亲禹手中接过了部落联盟的统治权,自此,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夏王朝建立了。这同时也表明,以贤能为考量标准的首领选拔制度——禅让制变成了以血缘关系为依据的王位继承制——世袭制。这是一个首领权位不断加重的过程,以及权力不断集中于中央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必然发生激烈的权力斗争,比如禹对有苗的征伐。这其实也是从部落联盟转变到统一王朝的过程中首领权位加重的一个必然结果,权位的加重必然导致争夺的加剧,世袭制是要稳定首领更替的秩序,从而稳定政治秩序。
  另一方面,在部落联盟时代,首领权力不大,主要靠道德感召力实施领导,道德力量不足则无法领导,所以首领必须由各个部落推举,得到大家认可;而在王朝时代,首领具有了制度化的强制权力,即使道德力量不够,同样能够凭借强硬的权力实施领导,所以首领就无须民主推举,而可以世袭。于是,某一个家族就可以世代统治王朝。在尧舜禹时代,担任首领的天命只在于个人,而在此后天命则在于某个家族,这实际就是说,天命所系的利益主体特殊化了,政治领导权凝固在某个特殊家族中,从“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转变到“天下为家”“大人世及”(《礼运》)。
  在尧舜禹时代,首领是大家实际推举并任命的,大家都没有异义,并不特别需要“天”来任命,所以天命观念并不强烈,舜“受终于文祖”(《舜典》),禹“受命于神宗”(《大禹谟》),都没有明确的“天命”。而在后世,首领并不由大家推举任命,不经过大家的认可,而是靠血缘关系世袭,为了强化首领的政治合法性,就有必要强调首领是上天所命,此后天命观作为不容置疑的宗教观念日益发展起来,以为首领权力辩护。
  既然首领是天任命的,那么首领的政治行动也就是履行天命,启在征讨有扈氏的誓师词中毫不含糊地说:“今予惟恭行天之罚。”而当年在讨伐有苗的誓师词中,禹仅敢说:“奉辞罚罪。”同样是誓师词,禹只能号召:“尔尚一乃心力,其克有勋。”而启则可以这样说:“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予则孥戮汝。”这表明启所掌握的权力之强硬已经不是禹所能同日而语的,禹是联盟的首领,而启则已经是王朝国家的君王,禹要以德号召,而启可以赏罚生杀大权进行统治。
  道德危机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确实是从“天下为公”变为“天下为家”,但同时这个过程伴随着国家的形成,国家权力的树立和增强实际上又将天下组成一个统一的“大国家”。但是,这个转变过程也必定包涵着深刻的道德危机,因为道德的凭借被权力的凭借代替了。权力是双刃剑,一方面方便了统治,另一方面也削弱了道德。统治可以更多地凭借强权,于是,道德的作用下降了,至少直接的作用下降了,于是,统治者的道德也就衰弱了。《五子之歌》即哀叹:“太康尸位,以逸豫灭厥德。”而太康是启的儿子,可见败德之快。
  但是道德恰恰规定着统治的目的,即社会公利,权力失去道德约束,必会成为私欲的工具,而私欲又因得到权力的支持而膨胀,又加剧了道德的败坏,最后道德败坏者掌握的权力又必定会造成暴政,这就是权力的异化,从促进社会利益的工具变成社会的祸害。正如汤对夏桀的指责:“夏王率遏众力,率割夏邑。”(《汤誓》)
  权力的双刃还在于,一方面是统治者的强大工具,另一方面如果运用不当也会反过来伤害甚至灭亡统治者。运用权力如果不遵循道德原则,就必定要伤害民众的利益,必定引起民众的仇恨和反抗,仇恨和反抗的力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强大的权力也不能维持,最终必然要令统治者自身陷入绝境。
  太康因为败德而“黎民咸贰”,“有穷后羿因民弗忍,距(之)于河”(《五子之歌》),甚至五个兄弟都埋怨他(“五子咸怨”);夏桀因为暴政而“有众率怠弗协,曰:‘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汤誓》)所以,统治权力对统治者而言,不但是力量,而更是巨大的危险。所谓“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五子之歌》)。
  强权不足恃
  权力越大,危险也就越大。要避免权力的伤害,就必须谨慎地运用权力,正确地运用权力,而要正确运用权力,又莫过于用道德来指导和约束权力的运用。所以,权力越大,道德的必要性也越大。权力越大,就越要以更大的道德力量驾驭权力的车轮。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道德又必然获得复兴和新的发展。这种道德是要指导已建立起来的强大权力,实质也是要维护这种权力。
  考虑到统治权力是在某个特殊家族中世袭传递,道德不是获得权力的主要资本,血缘才是主要资本,这更容易导致道德的衰弱,那么权力的危险也就始终盯住这个家族,挥之不去,因此,为了保持家族的利益,道德的必要性也就更加强烈,一代传一代的道德教育更加意义深重。
  统治权力的危险正在于其可能引起人民反抗,如果人民群起而反抗,任何的统治权力都将不堪一击,所以强权不可恃,权力的基础在于人民的支持,所谓“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五子之歌》),而要得到人民的支持,就必须善待人民,这是政治道德的根本点。
其他文献
老庄思想一脉相承,谈庄子一定离不开老子。老子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而治”,其终极诉求仍然是“有为”,仍然是“向外求”,庄子则提倡更朴实的“无为”,“无为”本身即是终点,是在“向内求”。  庄子是在做“减法”,它没有以“内圣”求“外王”的治世目标,如果借用儒家“为己之学”的说法,可以把庄子思想总结为“为己之道”,他只是在单纯追求作为社会个体的超然和清静。  至于如何才能达到超世的境界,庄子给自己
期刊
心包万相,心藏万法。发心即发愿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而凡人的起心动念即妄心,妄念是一切贪婪痛苦的源。任何人都有发心,绝非只有宗教徒有。而发心的起点和根本,决定了每一时每一刻的人生。一年之计在于春,春生万物,万象更新。春是元,是始,是生发。冬天的收藏和沉积,让春回大地的人,多了许多希冀和盼望,但秋收时节到底能收获什么,全部取决此刻的发心,此时的愿力。如果发心在功名利禄,发心在荣华富贵上,也许收获的将
期刊
“羊”在中国古代文字中与“祥”相通。上博的羊文物主要集中在青铜器、玉器和陶瓷三大类。不同时期的古人,根据材质和对文化理解的不同,创造出了形态各异的与羊有关的器物饰品。  文博专家透露,古人最初在青铜器所做羊纹饰,可能并无后来所谓的“吉祥”概念,而与权力、等级等含义更为相关。在西周的列鼎制度中,天子宴飨时用九鼎,第一鼎为牛肉,以下为羊、猪、鱼等;诸侯用七鼎,第一鼎为羊肉,以下为猪、鱼等;大夫用五鼎,
期刊
重庆太平门遗址近日经过抢救性考古发掘,清理宋至清代遗迹13处。重庆古城曾有的17座城门,目前仅留存3座。  重庆市文化遗产院考古专家介绍,太平门遗址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望龙门街道,此次抢救性考古发掘面积800平方米,清理出宋至清代遗迹13处,包括城门1座、城墙1段、道路2条、蓄水池1座、井1口、排水沟6条及护坡墙1段。城门保存状况较好,为条石砌筑,拱形门洞,内高5.1米、宽4.4米。城墙呈东北-西南走
期刊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秦国相国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的一部著作,又称《吕览》。  《吕氏春秋》一书是吕不韦在秦王政六年(前239),也就是秦王政亲政前两年,召集门客共同编纂的。全书分为纪、览、论三个部分:“纪”按春夏秋冬十二个月分为十二纪,如春分三纪:孟春、仲春、季春。每纪包括5篇文章,共60篇。  《汉书·艺文志》将《吕氏春秋》列为“杂家”,此后相沿不改,均将其视为“杂家”的代表著作。班固对“杂家”
期刊
2月23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古代典籍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全美中国作家联谊会联合组建的中国古代文化国际研究院在美国正式成立。上海交通大学古代典籍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著名学者许建平教授,全美中国作家联谊会会长、旅美作家冰凌担任中美双方院长。  中国古代文化国际研究院的成立,旨在促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的国际化,加强中美两国在文化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发掘中国古代文化的民族属性与人类学价值,为人类文明的发
期刊
按理说,经过最残酷考验的东西,应该具备更强韧绵长的生命力。然而,强秦二世而亡的结局,颠覆了这个常识。春秋战国五百年千锤百炼出来的大秦居然如此脆弱,之前灭亡所有的诸侯国都要哭晕了。秦亡于暴政,暴政源于法家学派的“霸道”。大部分人都是这样认为的。法家=暴秦=罪恶,这个不严谨的等式从汉朝开始一直被沿用至今。秦亡之后,法家跟着沦落,儒家和道家、佛家共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但是,史学家们都认为中国几千年
期刊
汉字符码是古文化核心密码(代码)的奇妙结晶,简洁地描述自然场景、生活方式和事物逻辑,传递了古代文明的基本资讯,俨然是日常生活的生动镜像,例如“閒”字表达休息时开门赏月的诗化意境,而“愁”字则暗示农民在秋季为即将过冬而愁苦的心情。人们至今仍能从数千年前造字者的逻辑里,发现当下生活的相似面貌,由此产生跨越时空的愉悦。汉字就此维系了中国文明的自我延续性。  汉字同时也是解码古文明的密匙。例如,“蜀”字里
期刊
修身篇  中医是道家的传承,道家对待生命可总结如下:  第一是贵生。唐朝有位伟大的道家、中医学家孙思邈,他活了一百多岁,留下了《千金药方》和《千金翼方》两部著作。他在序言中说,人命至贵,贵比千金。所以他以此命名自己的书。道家的很多著作例如《吕氏春秋》《淮南子》里面都有一篇叫贵生篇,讲人生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如果你拿这个最宝贵的东西去换取其他东西,是不值的,好比在用随侯之珠射千仞之雀。  从道家观点来
期刊
如果说世界上最温暖的地方是家,那么承载家的回忆的莫过于世代传承的家具。和瓷器、书画一样,家具也是人类文明的承载物,但与瓷器、书画不同,家具大都可在生活中继续使用。每个人都有一个家,每个家里摆放着不同的家具,床柜架格、桌椅板凳,它们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而主人则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偏好选择它们,再按照自己的需求和喜好用不同的方式陈设。不同地区、不同时代、不同的人,对家具有着不同的要求。正是由于家具和我们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