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病毒相关成年人T淋巴细胞不典型增生一例

来源 :白血病淋巴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 男性,26岁,以反复发热10d余入院.体温波动在37.0℃~39.8℃,当地医院抗感染治疗无效.入院查体:急性病容,皮肤黏膜无皮疹、出血点,浅表淋巴结稍大,约米粒大小,活动度尚可,无压痛,B型超声检查肝脾稍大.入院后查体:白细胞计数(WBC) 3.71×109/L,血红蛋白(Hb)113g/L,血小板计数(Plt) 69×109/L.EB病毒(EBV) IgG阳性,IgM阴性,乳酸脱氢酶488 U/L,凝血四项正常,纤维蛋白原1.29 g/L,三酰甘油3.04 mmol/L,总胆固醇6.02 mmol/L,铁蛋白>2 000 ng/L,骨髓细胞学检查见噬血细胞2%,外周血涂片未见明显异常.肺部CT示肺内浸润影,肝脾大.入院后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 g/8h抗感染,阿昔洛韦0.5 g/8h抗病毒治疗,发热持续不退,反复血培养,并抗生素升级至美罗培南0.5 g/8h,联合万古霉素1.0 g/12h治疗5d,无效,考虑噬血细胞综合征.此时发现颈部淋巴结明显增大,遂行淋巴结活组织检查,我院病理示淋巴结结构消失,弥漫中等大的淋巴细胞浸润,有核异形,胞质中等,部分空壳,核膜增厚,不规则形,染色质粗颗粒可见核分裂及灶状坏死,组织中血管增生. 关键词:EB病毒;T淋巴细胞不典型增生;成年人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波利特)治疗消化性溃疡在较大规模人群中短期应用的临床疗效,单独和联合用药的安全性.方法组织安徽省9家医院,采用多中心、开放的试验方法.观察经胃镜检查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治疗过程中并发带状疱疹(HZ)的高危因素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3月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恶性血液肿瘤患者HZ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和疗效以及原发病治疗情况.结果 624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23例发生HZ,其中淋巴系统恶性肿瘤2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例;中位发病时间为化疗后270 d(0 ~450 d),化疗后1年内的发病率为95.65%(22/23)
面罩通气是临床麻醉及危重病人急救期间气道管理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在面罩通气期间往往会遇到某些意想不到的通气困难,这将关乎患者预后.鉴于气道管理中出现困难
目的 对伴绒毛状细胞的脾B细胞边缘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治疗进行探讨.方法 分析1例患者病史、临床表现、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学、脾脏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可见毛细胞样的淋巴细胞,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流式细胞学等检测,诊断为伴绒毛状细胞的脾B细胞边缘区淋巴瘤,给予患者干扰素及利妥昔单抗治疗.患者治疗反应较好.结论 伴绒毛状细胞的脾B细胞边缘
儿童意外伤害如何预防与急救rn1.蜂蛰狗咬:先拔刺再冲水rn带孩子到郊外游玩时,容易出现被蜜蜂等昆虫蛰伤的情况.蜂蛰伤有时会引发过敏反应,严重时孩子会出现喉头水肿、支气管
霍奇金淋巴瘤(HL)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其典型的病理特征是R-S细胞存在于不同类型的炎症细胞背景中.HL发病率约占淋巴瘤总数的10%,是治疗效果较好、治愈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治愈率可达80%~90%.但仍有约10%的HL患者难治或复发,成为研究的重点.近年来随着HL分子生物学及放化疗、靶向药物等治疗新技术的应用,HL的发病机制、预后标志及治疗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新进展。
在众多产品中,驱蚊花露水,因为气味芬芳、走动防蚊效果好,销量居高不下.rn观察市场上的驱蚊产品,各类驱蚊产品标注成分名称不一,甚至成分含量也不一样.那么,到底哪种才是最安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唯一可能治愈多发性骨髓瘤(MM)的方法,但较高的移植相关死亡(TRM)率限制了其应用.尽管减低强度预处理(RIC)的allo-HSCT降低了TRM率,但其疗效仍不优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降低移植毒性和促进移植物抗骨髓瘤(GVM)效应的新策略,以便使RIC allo-HSCT更加安全有效.文章对目前allo-HSCT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均提到了“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既是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需要,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时代的需要,同时也给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关键词:作文教学;创新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1-0047  众所周知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在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和遗传学特征方面具有高度异质性.从形态学角度,2008年WHO分类将DLBCL定义为弥漫生长的大B细胞淋巴瘤,其细胞核等大或大于正常巨噬细胞核.近几年,研究着重于将临床特征、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甚至基因表达谱融合到DLBCL的分类中,通过基因表达谱来对DLBCL进行分类.文章从DLBCL基因表达谱分类、免疫组织化学分型及其对预后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