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Y-4A星地面太阳辐射产品检验与订正——以安徽省为例

来源 :太阳能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ge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FY-4A星反演的地面太阳入射总辐射(以下简称反演总辐照度)、云检测产品,合肥和屯溪站地面观测总辐照度(以下简称观测总辐照度)、地面相对湿度、水平能见度数据,在对比不同时间尺度反演和观测总辐照度异同的基础上,分析可能导致反演偏差的相关气象因素,进而对反演总辐照度进行订正,结果表明:反演与观测总辐射均表现出中午高早晚低,夏季高冬季低的特点,反演总辐照度整体较观测偏高约200 W/m2;逐小时数据对比中,两者绝对偏差在上午和下午各有一个峰值,而相对偏差在中午前后较低,早晚相对较高;逐日和逐月数据上绝对偏差在多数情况下与平均偏差接近,相对偏差整体上冬季高于夏季;反演总辐照度与观测值逐小时和逐日变化上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该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受天气状况的影响;分析发现,地面相对湿度、水平能见度和FY-4A中云检测产品与反演偏差关系密切;按观测总辐照度进行分档,分段消除系统偏差再进行订正,可明显提高订正效果,经多元线性回归订正方法对合肥和屯溪逐时数据进行订正后两站反演总辐照度与观测值之间绝对偏差分别为60.85和58.11 W/m2,相对偏差为15.44%和15.02%,订正后反演总辐照度与观测值的相关关系得到进一步提升,相关系数分别为0.94和0.96;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对反演的日平均总辐照度进行订正后,与观测值之间的平均相对偏差分别为11.75%和10.93%.
其他文献
利用1961—2017年全区119个气象站的辐射量和气象要素,按气象行业标准《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QX/T 89—2018)将全区分为3个分区,分别为:太阳能资源丰富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区;选取分区代表站,分别统计分析各分区太阳辐射的时间和空间变化以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太阳辐射分布是自西向东,自南向北递减的,全区太阳辐射量变化趋势是先减少然后再缓慢增加,在1980—1990年之间辐射量达到最低;辐射量受季节影响,夏季波动较大,春季其次,秋季冬季基本平稳;影响辐射量变化的气象因子主要是云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蔺草编为研究对象,介绍了蔺草编制作步骤,对其文化艺术价值进行了总结。整理了蔺草编织技法,对蔺草编在面料、款式上的创新应用进行归纳提炼并运用到成衣设计实践中。对蔺草编织的传承与创新途径进行了探索,一方面有助于拓展传统手工艺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将传统手工艺融入现代时尚设计,能更好地丰富设计语言,对于服饰创新设计有着重要借鉴价值。
通过现代刺绣工艺技术对连南瑶绣技艺这一非物质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使用电脑绣花程式来呈现瑶族手工刺绣图案,并结合现代绣花软件、面料、绣线及电脑绣花机将连南瑶绣图案呈现在服饰上,不仅可以呈现出全新的视觉感,还能保留它原来的韵味。在应用与实践的基础上,将连南瑶绣与职业装相结合,通过实践总结了连南瑶绣在机绣操作中的难点,提出了解决方案,使得瑶绣这一非物质文化能得以市场化、现代化,推动现代刺绣工艺技术对连南瑶绣的创新应用和发展,从而得到新的传承方法。
视频前背景分离的主要目的是从视频中提取感兴趣目标,但是由于噪声、光照变化等的影响使其仍是计算机视觉等领域最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之一。截断核范数(truncated nuclear norm,TNN)算法是一种经典的鲁棒主成分分析(robust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RPCA)算法,被广泛地应用于视频前背景分离。但是,该算法中的截断核范数对传统鲁棒主成分分析中的秩函数
针对局部阴影下光伏阵列的多峰特性以及传统蚁狮算法的缺陷,提出一种基于改进蚁狮优化的MPPT控制算法.通过针对性的初始化蚁狮位置、将蚂蚁的位置更新公式引入自适应变权重系数调整策略、优化蚁狮陷阱范围大小的改进措施,运用仿真并通过统计分析将提出的算法与传统蚁狮、粒子群、鸡群、蛙跳、花粉授粉和扰动观察法、电导增量法等多种算法进行静态和动态MPPT控制性能对比.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静态和动态环境下均具备很好的跟踪精度与跟踪速度,可有效提高局部阴影下光伏阵列发电效率.
采用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和基于雷诺时均纳维尔–斯托克斯方程(RANS)的数值模型研究了斯托克斯2阶波作用下抛石基床矩型潜堤周围的流体分离与涡流结构。越堤前后试验波面发生了非线性变形,迎浪面波形的不对称度和偏度分别为–0.21和0.04,波面前倾,背浪面波形的不对称度和偏度分别为–0.39和0.99,相对于垂直轴和水平轴的不对称性更显著。由PIV数据得到的相平均速度场和涡量场显示,迎浪面和背浪面周期性地生成顺时针涡和逆时针涡,但均未能充分发展,由随后到来的变向水流携带与自由液面或结构表面相互作用而耗散
简述了3种常用的建立三维人体模型的方法,分别是基于建模软件、三维扫描设备和二维图像,归纳了3种方法建立模型各自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分析表明:基于建模软件的方法,可建立数据不精确、只需有相对真实外形的三维人体模型,多运用于动画、影视制作等领域;基于三维扫描设备或二维图像的方法,可建立与原本人体特征误差小、可读取身体各部位特征信息的高精度三维人体模型,多运用于虚拟试衣、服装设计、服装私人定制等领域。最后展望了三维人体建模的发展趋势。
概括了职业教育改革推动下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服装结构与工艺一体化课程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隐含及出现的系列问题,思考在学习素养、职业素养等多维培养目标背景下的项目化课程教学改进,以工作导向六步教学法为基础,糅合项目化学习的六维设计,提出了贯穿服装结构与工艺一体化课程在项目化教学实施中的整体路径,为进一步做好项目化课程专业教学资源以及大资源开发、教学评价模式及体系的完善奠定基础,也为培养服装专业学生思维迁移能力、知识和技能适用能力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探索新的途径。
利用好氧微生物枯草芽孢杆菌进行微生物脱胶,以脱胶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了磷酸氢二钾用量、初始接种量、脱胶时间、脱胶温度对脱胶的影响,再在较优工艺条件下探讨了不同预处理方法对脱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优工艺条件为磷酸氢二钾用量6g/L,初始接种量10%,脱胶时间24h,脱胶温度37℃;预处理(预水浸、预酸、超声波)对微生物脱胶有辅助作用,其中预酸处理效果最好。
顶管工程同步注浆是减小地层扰动和最终地层沉降的一种重要手段。为研究注浆压力与顶管工程最终地层沉降的关系,在实际工程中选择合理的注浆压力和注浆量以减小顶管法对周围地层的扰动,为顶管工程同步注浆技术改进提供理论和试验支持,本文首先从土体颗粒和膨润土分子的结构特征角度对地层和泥浆的互相作用及沉降机理进行分析,提出4个沉降阶段的理论假设;然后,使用岩土工程离心机和自主研制的顶管工程注浆模拟系统进行缩尺模型试验,模拟现场不同注浆压力下的顶管顶进,通过对各组试验沉降曲线对比分析,验证理论分析部分的结论;最后,将试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