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语:对英国人而言,她的存在是一种慰藉,一种恒定的信念
许多外国人都有这样的设想,作为英联邦的领袖,女王在该国政府中起着很大的作用。然而,事实上女王只是名义上的领袖,在政务上几乎毫无作为。英国实行所谓的“君主立宪制”:国家有世袭的王室,但在实践中,君主受限于各种法律和规范,几乎不起作用。首相大卫?卡梅伦和他的部长们构成了政府。
现代英国实质上是一个共和国,它是民治、民选的国家。
那么,女王到底是做什么的?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却很少有人提起——哪怕是在英国本土。“共和制”的理念,即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所有公职人员都应当由人民选举而来,在英国仍然是“少数人的主张”。一些左派主张,在21世纪保持君主制是落后的行为。其他人则出于成本的考量而主张终结君主制,因为女王是全英最富有的女人,王室拥有大量土地和财产(女王直到最近才同意纳税)。但在英国,从没有一场严肃的运动目标是结束君主制的。英国公众似乎挺满意,或至少,他们认为没有理由改变现状。
这是很不寻常的。王室的声誉经历了几次低谷,例如在戴安娜王妃过世期间、查尔斯王子与卡米拉的恋情曝光以及成婚期间,王室被视为过时的,并且与英国公众脱节。女王因为没有在戴安娜王妃死后公开表达悲痛而遭致批评。首相托尼?布莱尔出面表达了英国公众的感受,戴安娜是所谓“人民的王妃”(其实她只是纯粹的英国贵族的一员)。
但自那时以来,君主制和王室的声誉有所回升。特别是在2011年,威廉王子和凯特?米德尔顿的大婚。王室总是在出生、结婚、离婚、死亡这些生命周期中的重要时刻被关注和追捧。说句实在的,王室是英国国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女王本人保持低调。她在英国国民的生活中发挥了作用吗?她偶尔会在议会重开时出现;她每年会发表圣诞演说;她经常出现在慈善机构和当地的活动上。但女王的存在不仅体现在现实层面,也体现在“虚拟”的层面,而且是无处不在的。最明显的莫过于在英国的硬币和纸币上。不是因为她本人选择把肖像放在货币上,而是因为她是英国国家的象征。但是,这只是女王在日常政治生活中的存在的一个例子。
作为个人的女王和作为官方的女王,这种混淆局面是英国自17世纪以来不曾间断的历史连续性的结果。但这一历史的特殊性也有它的好处。早在19世纪,政治学家沃尔特?白芝浩区分了英国宪政的“有效”和“高贵”的成分。宪政的“有效”部分是指英国政府实际运作的部分。“高贵”的部分,以君主制为例,则是振奋人民的精神、保持他们的尊严。
白芝浩的观点也可以这样解读:君主立宪制是一个工具,用来盲目和误导英国公众对于英国政府运作的认知。也就是推定,英国公众基本上都是奴隶,没有自己的头脑。也没有人代表他们的利益。但这依然无法解释为何王室会获得如此多的关注和爱戴。
也许英国人崇拜女王和王室,是因为他们总是在那里。这也是女王登基六十周年的大庆的意义所在:60年不间断地“统治”,而首相和政府来来去去。如今的时代早已没有政变,没有真正的紧急情况,也没有革命。女王的存在似乎保证了这种稳定。当然,这是一种错觉,但每个人都需要一些错觉。对一些人来说是持续的经济增长的信念,而对英国人而言,女王提供了慰藉——在这个可怕的、无尽变幻的世界上,依旧有某种恒定的存在。
许多外国人都有这样的设想,作为英联邦的领袖,女王在该国政府中起着很大的作用。然而,事实上女王只是名义上的领袖,在政务上几乎毫无作为。英国实行所谓的“君主立宪制”:国家有世袭的王室,但在实践中,君主受限于各种法律和规范,几乎不起作用。首相大卫?卡梅伦和他的部长们构成了政府。
现代英国实质上是一个共和国,它是民治、民选的国家。
那么,女王到底是做什么的?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却很少有人提起——哪怕是在英国本土。“共和制”的理念,即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所有公职人员都应当由人民选举而来,在英国仍然是“少数人的主张”。一些左派主张,在21世纪保持君主制是落后的行为。其他人则出于成本的考量而主张终结君主制,因为女王是全英最富有的女人,王室拥有大量土地和财产(女王直到最近才同意纳税)。但在英国,从没有一场严肃的运动目标是结束君主制的。英国公众似乎挺满意,或至少,他们认为没有理由改变现状。
这是很不寻常的。王室的声誉经历了几次低谷,例如在戴安娜王妃过世期间、查尔斯王子与卡米拉的恋情曝光以及成婚期间,王室被视为过时的,并且与英国公众脱节。女王因为没有在戴安娜王妃死后公开表达悲痛而遭致批评。首相托尼?布莱尔出面表达了英国公众的感受,戴安娜是所谓“人民的王妃”(其实她只是纯粹的英国贵族的一员)。
但自那时以来,君主制和王室的声誉有所回升。特别是在2011年,威廉王子和凯特?米德尔顿的大婚。王室总是在出生、结婚、离婚、死亡这些生命周期中的重要时刻被关注和追捧。说句实在的,王室是英国国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女王本人保持低调。她在英国国民的生活中发挥了作用吗?她偶尔会在议会重开时出现;她每年会发表圣诞演说;她经常出现在慈善机构和当地的活动上。但女王的存在不仅体现在现实层面,也体现在“虚拟”的层面,而且是无处不在的。最明显的莫过于在英国的硬币和纸币上。不是因为她本人选择把肖像放在货币上,而是因为她是英国国家的象征。但是,这只是女王在日常政治生活中的存在的一个例子。
作为个人的女王和作为官方的女王,这种混淆局面是英国自17世纪以来不曾间断的历史连续性的结果。但这一历史的特殊性也有它的好处。早在19世纪,政治学家沃尔特?白芝浩区分了英国宪政的“有效”和“高贵”的成分。宪政的“有效”部分是指英国政府实际运作的部分。“高贵”的部分,以君主制为例,则是振奋人民的精神、保持他们的尊严。
白芝浩的观点也可以这样解读:君主立宪制是一个工具,用来盲目和误导英国公众对于英国政府运作的认知。也就是推定,英国公众基本上都是奴隶,没有自己的头脑。也没有人代表他们的利益。但这依然无法解释为何王室会获得如此多的关注和爱戴。
也许英国人崇拜女王和王室,是因为他们总是在那里。这也是女王登基六十周年的大庆的意义所在:60年不间断地“统治”,而首相和政府来来去去。如今的时代早已没有政变,没有真正的紧急情况,也没有革命。女王的存在似乎保证了这种稳定。当然,这是一种错觉,但每个人都需要一些错觉。对一些人来说是持续的经济增长的信念,而对英国人而言,女王提供了慰藉——在这个可怕的、无尽变幻的世界上,依旧有某种恒定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