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是个好老师

来源 :讲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ongfeng32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十九世纪之前,焦虑作为一种非理性情绪,一直被学界认为能受到理性的控制。进入十九世纪后,个人的心理生活被广义地看成是“理性”与“情绪”的分离,焦虑也因此从幕后走向台前,成为时代的问题。当时,西方存在主义哲学先驱克尔恺郭尔对焦虑做了最为直接和深刻的研究。本文摘自罗洛·梅《焦虑的意义》一书中对克尔恺郭尔焦虑理论的综述。
  焦虑是人类在面对他的自由时所呈现的状态。在这里,自由是人格发展的目标,被界定为可能性。人类是不断受到可能性召唤的物种,他想象可能性、前瞻可能性,并且透过创意活动把可能变成事实。伴随着这份自由能力而来的便是焦虑。
  当个人预见可能性的时候,焦虑就已经潜藏在那儿了。就日常经验而言,例如孩子学会走路、成人走进婚姻和事业等,就像前面的道路一样,因为还没有走,还没有体验,所以这样的可能性必然涉及焦虑。
  这里的焦虑是正常焦虑,而不是病态的神经性焦虑。因此,在实现可能性的过程中一定会有焦虑。个人的可能性(创造性)越高,他潜在的焦虑就越高。完整的自我人格,是奠基于个人面对焦虑,以及虽有焦虑依然前进的能力。
  内在冲突是焦虑的特质。在每一次经验里,个人都会想要向前迈进,实现他的可能性,但是同时他也幻想着不去做。健康的人是在有冲突的情况下依然向前进,去实现他的自由,而不健康的人却会退缩进入“闭锁”状态,牺牲他的自由。焦虑存在意味着冲突正在进行,但只要这是真的,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就有可能。在一个“懦弱的年代”,人们会竭尽全力地避免焦虑,就像在美洲森林中,他们用火炬、呼喊以及铙钹声来逐退野兽一样,因为焦虑是让人痛苦异常的经验。
  不过,一切想要回避焦虑的尝试,不仅注定要失败,而且在逃离焦虑的过程中,个人会丧失让自我浮现的最珍贵的机会,而且也会失去为人的教育。
  焦虑是一所学校,是比现实更好的老师。只有经历过可能性焦虑教育洗礼的人,才会成为没有焦虑的人。此项教育在教导个人坦诚地面对和接受人类的处境。它意味着要面对死亡的事实,以及其他存在偶然的现象,而且从这个“原始的焦虑”中,我们学会如何诠释人类处境的现实。因此,在人从这所可能性的学校毕业之后,他绝对无法向生命要求任何东西,而且恐惧、地狱与毁灭就安驻在每个人的脚边,此外他还学到一项可贵的教训,每一项令人惊惧的焦虑都有可能在下一秒钟成为事实,他会因此对真实有完全不同的理解,他会赞颂真实。
  在如此这般的焦虑对待中,个人被教育懂得信仰,亦即内在的信心。于是,个人拥有弃绝焦虑的勇气,但却不带一丝焦虑,唯信仰有以致之,它不仅消除了焦虑,同时常保时新,从死亡焦虑的痛苦中不断成长。
其他文献
在我的作品《水乳大地》中,我曾经设计了这样一场对话,一个洋人神父告诉西藏寺庙里的老僧:“自从世界上有了各式各样的机器后,人们连走路都要小跑。”而老僧的回答是:“既然每个人的终点都是死亡,我不明白他们跑那么快干什么。”  如果说这个时代是一列风驰电掣的高速列车的话,我们大家都是在拼命追赶的可怜虫,或者是身不由己的乘客。可是我们并不知道终点在哪里,这是由于我们的欲望永远无法得到满足,我们的烦恼也就永远
期刊
长期以来,西方媒体刻意歪曲中国对非洲的发展援助。布罗蒂加姆教授通过亲身调查采访,对这些论调予以驳斥。  援非项目:成群的中国专家?  认为中国人总是将他们自己的工人整飞机地运往非洲,而不雇佣非洲人是错误的。  现在让我们更加仔细地来看一下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真实做法。以修建著名的坦赞铁路为例,高峰时期共雇佣了1.6万名中国技术人员(但也雇了几万名非洲人)。在中几内亚的富塔贾隆高原——西非三大河流尼日尔
期刊
科幻文学和科普是两回事,不过科普性科幻几乎是中国的特色,我们为什么不把它保留下来呢  有人说,《三体》达到了世  界科幻最高水平,也有人说,《三体》带动了中国科幻文学的复苏。您怎么看待中国科幻文学的现状?  说《三体》达到了世界科幻  文学的最高水平,我把这看作是善意的鼓励。但它肯定不是实际情况。现在,在国外,很多人不知道中国有科幻小说,正如我们很多人不知道美国有武侠小说。在这种情况下,达到世界最
期刊
庞大的全国性服务体系要应对所有需求,当期望都寄托在它身上时,低效率几乎就是一种必然了  英国开销最大、雇员最多的机构,是它的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创办于1948年,当时,国家干预理论成为主流观点,只有集中宏观调控才能保证所有人享受免费医疗,所以地方集资管理的医院和医疗服务被收归国有。给每个人提供免费医疗,确保每个人在方方面面都能得到免费服务。这是当时的理想。  但是,那样变成了这样。 
期刊
去年秋,弟弟打电报告诉我,说父亲要来武汉。我一看是当天的日期,下课后,赶着过江到汉口码头迎接。扑了个空,原来父亲和弟弟已经过江来了。  我已经一年多没有回老家了。去年考取了博士,竟没有回家与双亲一起分享那一份欢喜,如今倒是父亲千里迢迢地赶来看我,心中有些不是滋味。  记得1978年我考大学的时候,分数下来后,乡里乡亲都说,你孩子一定能取。父亲说,哪有那样的好事情。我知道父亲心里一定很想我能考取。在
期刊
“易”家之言的特点:接地气,说人话,提建议,但不做结论,只提供选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最大的进步就是多样性。一个正常的传媒环境应该什么都可以有。  Q“民生类文化访谈节目”,这个提法很新,应该怎么定位,你心里有没有理想的模式?  a我们关心的是普通老百姓的酸甜苦辣,是草根的故事、心事、烦恼事。叫“民生类文化访谈节目”,实际上我们谈的不是民生话题本身,而是民生话题背后的社会心理问题。  Q解读社会心理
期刊
有信仰的政治家  以一名资历尚浅的保守党党员的身份,我们有权发言;我们将激流勇进,将过去的苦难转变为今天的平静。——1945年,撒切尔首次政治演说  在我这个时代没有女性将成为首相或者外交大臣,不可能出任这些最高级的职位。不管怎样,我不想当首相,但是你该对自己有百分之百的自信。——1969年,撒切尔时任反对党保守党议员  凡是有不和的地方,我们要为和谐而努力;凡是有谬误的地方,我们要为真理而努力;
期刊
低调为了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高调为了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享受低调吧,享受低调的宁静、踏实、深邃与隽永。低调不是被边缘、被遗忘,更不是无能。相反,只有自信才能做到低调和安于低调。  在网络时代,一个人只有高调才会叫人看见、叫人知道、叫人关注。高调必须强势,不怕攻击,反过来愈被攻击愈受关注,愈成为一时舆论的主角,干出点什么都会热销;高调不仅风光,还带来名利双赢,所以有人选择高调。  但高调也会使人上瘾
期刊
6月《讲刊》封面四个鲜红的大字“保卫童年”,把我一下子推回到千里之外的老家,也回到了那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孩童时代。宁谧的村庄似乎从未改变,却又平添了许多我不熟悉的记忆。  村中一条长满青草的小路,由于垦荒,路与田地之间没有了界限。农历五月的乡间田野,已经扬花了的麦子郁郁葱葱,随风泛起一阵阵麦浪。那时候的路要比现在平整光洁许多,也许是因为走来走去的人多的缘故。那个年代的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农药也没有
期刊
6月7日至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安纳伯格庄园举行了长时间会晤。此次会晤让“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全新理念,受到世界广泛关注。人们普遍期待这种“新型大国关系”引领中美两国能跨越大国关系中的“修昔底德陷阱”,让未来的世界更加和平、稳定、繁荣。  所谓“修昔底德陷阱”,典出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的传世名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该书说,雅典和斯巴达间的战争最终之所以不可避免,乃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