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化学高考实验试题解题策略

来源 :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t870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实施,近年来的高中化学高考试题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运用化学原理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的考查,常常以高中化学实验为载体,考查学生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浙江高考化学试题中以实验为载体的试题比例逐步增大,既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和理解能力,也考查学生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本题将结合浙江高考发展趋势,对浙江高考化学实验试题解题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解题策略;实验试题;浙江高考;高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0)16-0082-02
  通过对近几年浙江高考化学试题进行分析,不难发现以实验为载体的试题有逐年增大的趋势,试题内容一般以教材实验或内容为基础,给出新的情境或装置,要求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化学实验原理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体现新高考对学生核心素养考查的要求.还有就是实验试题给出一定的信息,让学生进行推测或进行实验步骤的设计,实验的设计一般切合学生生活实际,融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需要学生进行综合分析,通过比较、迁移、类比进行实验的设计、评价和创新,从而有效解决这类问题.
   一、对实验装置、操作步骤和实验创新的考查
  在高中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常常会用到一些仪器,通过对仪器的创新应用,或是以实验仪器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实验步骤和目的的理解情况.这就要求学生立足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对试题中的实验仪器、步骤进行灵活的应用,巧妙地解决这类问题.
  例1 (2018·浙江卷)下列有关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原理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用装置甲灼烧碎海带
  B.用装置乙过滤海带灰的浸泡液
  C.用装置丙制备用于氧化浸泡液中I-的Cl2
  D.用装置丁吸收氧化浸泡液中I-后的Cl2尾气
  分析 本题是2018年浙江高考试题,以提取海带中的碘为载体,考查学生有关灼烧、气体制备、过滤和有害气体吸收等方面的内容,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明确实验的原理,注重学生的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的考查.A选项是对海带进行灼烧,一般来说,加热灼烧一般需要在坩埚中进行,烧杯是不能进行加热和灼烧操作的,因此错误;B选项主要考查学生过滤相关知识,根据图示装置,可以过滤海带灰的浸泡液,操作合理,选项正确;C选项是Cl2的制备,通过装置可以看出是通过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进行Cl2的制备,这个反应需要在加热的条件中进行,而丙中实验在常温下进行,显然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因此错误;D项是尾气吸收,根据化学知识可知氯化钠溶液并不能和氯气进行反应,因此不能很好的吸收尾气,应该用氢氧化钠或是其他碱性溶液,因此错误.
  例2 (浙江2018·4月)下列操作或试剂的选择不合理的是(  ).
  A.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从碘水中提取碘单质
  B.可用灼烧法除去氧化铜中混有的铜粉
  C.可用硫酸鉴别碳酸钠、硅酸钠和硫酸钠
  D.可用含氢氧化钠的氢氧化铜悬浊液鉴别乙醇、乙醛和乙酸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和物质的鉴别,对学生的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素养有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对中学化学的实验操作和物質性质有深刻的理解.A选项中,提取碘单质一般根据碘溶于有机溶剂的性质,分离碘水中的碘单质,因此不合理;B选项中,通过灼烧,可以将铜粉氧化为氧化铜,从而达到除杂的目的;C选项中,碳酸钠与硫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硅酸钠与硫酸反应可生成白色沉淀,而硫酸钠与硫酸不反应,因此可以鉴别;D选项中含氢氧化钠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和乙醇不反应,而与乙醛可以生成砖红色沉淀,与乙酸可以生成蓝色的清澈溶液,因此可以鉴别.尤其是C、D选项,要求学生能够构建物质反应的模型,通过模型来得出显色、沉淀或是气体等现象,从而对各种物质进行鉴别.
   二、对学生推理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考查
  浙江高考一般会以化学实验为载体,融合新颖的材料背景,让学生能够将书本中的化学知识迁移到实际的化学问题分析和解决中,注重对学生实验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考查,以体现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对学生核心素养选拔的要求.
  分析 本题以N2H4·H2O(水合肼)和无水Na2SO3为载体,主要考查学生对氯气、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综合应用.第(1)问考查学生证据推理素养,在40℃以上,除了题给物质外还有水生成:Cl2+NaOH△NaCl+NaClO+H2O,则结合微观变化过程,其离子方程式也就出来了.根据①可知Cl2与NaOH反应为放热反应,而生成水合肼的温度不能高于40℃,因此可以通过缓慢通入Cl2来减小反应放热的速度,达到控制温度的目的;第(2)问考查实验探究和创新意识.步骤Ⅱ主要是合成水合肼,原料为步骤Ⅰ制备NaClO溶液和添加的尿素,由试题信息可知,N2H4·H2O的还原性很强,可以与NaClO溶液反应生成氮气,因此为了防止NaClO溶液被生成的水合肼氧化,应该通过滴液漏斗滴加碱性NaClO溶液.步骤Ⅱ反应温度从40℃升高到110℃,增大了水合肼的挥发,因此使用冷凝管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水合肼挥发;第(3)问考查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第①小问中,通入SO2的目的是增强溶液的酸性,降低溶液pH,观察图像可以发现,当pH在4左右的时候,亚硫酸根的摩尔分数达到最大值,那么具体的实验步骤应该是,不断测量溶液中的pH,当pH达到4的时候,停止通入二氧化硫气体.第②小问中,需要清楚NaHSO3溶液制备无水Na2SO3的基本实验原理,NaHSO3需要和氢氧化钠进行反应生成Na2SO3,由图3可知,SO2-3在pH为10左右的时候摩尔分数最大,因此,反应溶液应该调节在pH为10左右进行,根据图4可知,当温度低于34℃的时候,析出的是Na2SO3·7H2O,因此要想获得Na2SO3,就要控制反应溶液的温度高于34℃,因此整个实验方案为:先向NaHSO3溶液中不断加入NaOH,并进行搅拌,测试溶液的pH,当pH达到10左右的时候,停止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对反应溶液进行加热浓缩,保持温度34℃以上进行过滤,用少量无水乙醇洗涤,干燥,密封包装.
  总之,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浙江化学高考越来越注重学生化学知识应用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体现高考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导向作用,根据注重学生能够通过实验的方法来进行化学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因此,高中化学教师要注重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设计、分析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洋.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下),2017(06):36-37.
  [2]董生庭. 新课改、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初探[J].吉林教育,2017(09):23-24.
  [责任编辑:季春阳]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造血组织是辐射最敏感的组织之一,辐射后造血祖细胞的数量与功能状况是反映造血功能的一个指征[1],白细胞的减少,尤其粒细胞的减少是诊断外照射慢性放射病(Chronic radiation sick
期刊
虽然近来作业越来越多,将我的记事本挤得满满的,就像被我安排得“天衣无缝”的时间,但我还是会抽出那么几分钟的时间,仰望天空。
期刊
目的 了解我省大型发电厂和不同电压等级输电线下电磁场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情况。方法 对发电机组主控室、网控室、变电设备、高压输出(TB)区等作作业场所的工频电场场强和高压输
目的进一步探讨硫代硫酸钠(STS)对顺铂(DDP)所致肾毒性的中和作用的实验研究.方法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组)、阳性对照组(DDP组)、DDP+STS组、各组均每隔2 d给药一
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学生一篇作品的完成,并不等于就是一篇优秀的作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学生修改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够掌握修改技巧,自己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