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态区谷子品种农艺性状和品质分析

来源 :作物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kkk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取山西、吉林、河北和河南等地的16个谷子品种,研究不同谷子品种在同一地区种植农艺性状、产量、小米外观品质、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农艺性状和理论产量存在显著差异,株高变幅为108.68(黑谷8号)~160.42cm(晋谷40号),理论产量变幅为2625(长生16号)~4215kg/hm2(晋谷40号).参试品种橘色颜色指数(CCI值)变异范围为2.37~4.48,以晋谷40号CCI值最大,粗脂肪变异系数为3.29%~6.45%,长生8号和神谷13号的胶稠度和蒸煮性好,豫谷35号、长生16号和神谷5号的甜味和鲜味氨基酸含量高.氨基酸呈味特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丙氨酸含量越高,鲜味和甜味氨基酸含量总和与苦味氨基酸含量的差值越大,鲜味越浓.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长生8号、长农52号、长生16号、豫谷35号和晋谷40号5个产量与品质表现最佳的品种.
其他文献
在保障水、土资源有效利用的同时,保障粮食安全是当今农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稻田养鱼作为高效的农业生产系统,可实现一田多收,一水多用,在更大程度上发挥稻田生态系统的功能.介绍了水稻—金背鲤共生模式的背景,从选田、水稻种植及养鱼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水稻—金背鲤共生模式可培肥土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涵养水源、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水稻及金背鲤的品质,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及生态效益.据统计,该模式的经济产值均高于1万元/hm2.
介绍了武陵山区5种有代表性的稻田生态种养模式(稻+鲤鱼、稻+田螺、稻+鳖、稻+小龙虾、稻+鲟鱼),并对其综合效益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武陵山区发展稻田生态种养的迫切性展开讨论,最后探讨了武陵山区稻田生态种养实际操作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并对该地区稻田生态种养的发展提出了对策,以期为武陵山区稻田生态种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为了丰富耐盐碱小麦新品种资源,促进河北滨海盐碱地小麦生产,2014年,渤捷种业有限公司利用杂交育种法选育出捷麦20,并于2021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属于半冬性小麦,冬季抗寒性较强,株型紧凑,茎秆弹性好,抗倒性好,耐盐碱性强.2018—2019年度和2019—2020年度参加河北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4252.5、5206.5 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捷麦19增产7.2%、7.5%,增产试验点比例均为100%.2020—2021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6627.0 kg/hm2
沧农199是沧州市农林科学院2015年以自育自交系外杂11作母本,自育自交系R516作父本,杂交组配、选育而成的玉米新品种.2021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早熟、高产、抗病、抗倒,株型清秀,收获时籽粒含水率低,适于机收.2019—2020年参加河北众城科企联合体夏播玉米67500株/hm2密度组区域试验,产量均高于对照郑单958,平均增产9.0%;2020年同组生产试验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0%,16个试点全部增产.介绍沧农199的选育过程及特征特性.
水稻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了卓越贡献.直播和育苗移栽作为水稻两大栽培技术体系,历史悠久,已广泛应用于生产.本文总结了水稻直播和育苗移栽技术的演变、发展及由其衍生的其它栽培技术体系;对比了直播和移栽技术的优缺点和产量形成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阐明了不同栽培方式导致产量差异的原因.为实现水稻节本、增效、绿色和可持续生产,从加大农艺与农机结合、品种改良与栽培技术创新、适度开展工厂化育秧、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适度开展种植与养殖结合等角度展望了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方向.
为了充分挖掘贵州省丰富的农作物副产物资源、缓解饲料资源短缺和加快推进农作物副产物综合利用,基于《贵州统计年鉴》(2006-2019年)及实地调查数据,开展贵州主要农作物(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甘蔗、花生、油菜、薏苡和荞麦)及其副产物资源调查,对收集到的部分农作物副产物的常规营养成分、消化能和相对饲用价值(RFV)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9种贵州主要农作物副产物中,小麦秸秆、薏苡秸秆和花生秸秆具有较高的粗蛋白含量(8.68%、8.52%和8.45%)、较低的酸性洗涤纤维(46.74%、40.63%和37
香味是稻米重要的商品品质和食味品质指标,2-乙酰-1-吡咯啉(2-AP)是构成稻米香味的主要物质.养分和水分管理除了对水稻产量有影响外,对稻米香味也有重要影响.本文综述了稻米香味物质2-AP的形成机理、相关研究方法及养分和水分等主要管理措施对稻米香味的影响,并从节水灌溉与养分管理互作对稻米香味的影响等方面提出了加强米香的研究方向,为水稻的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小麦叶锈病(leaf rust)是对小麦危害最严重的真菌病害之一,原菌群体中新致病菌类型的不断出现导致部分抗叶锈病基因的抗性功能逐步丧失,不断发掘和研究利用新抗源基因、培育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该病害最有效的方法.周麦22在田间成株期对叶锈病表现出良好的抗性,为解析周麦22成株期抗叶锈病的遗传基础,将周麦22与铭贤169杂交构建遗传群体,获得255个F2:3家系群体,经2个年度的大田成株期抗叶锈病鉴定,并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该群体的抗叶锈病QTL进行定位分析.结果显示,该群体成株期检测到2个抗叶锈病QTL位点
稻米蛋白质是决定其食味品质的重要因素,稻米蛋白质含量通常与米饭的食味品质呈显著负相关.作为典型的数量性状,稻米蛋白质含量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然而,稻米蛋白质含量及其构成的决定机制及环境因素对其的影响等方面还有诸多不明之处,其影响食味品质的机理也不清晰.本文综述了稻米蛋白质的种类、结构及其分布,稻米蛋白质的合成与积累过程以及蛋白质含量的遗传控制和影响因素,概括了稻米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与稻米品质关系的研究进展,为优质水稻的品种筛选及调优栽培提供参考和借鉴.
分子设计育种在农作物品种改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甘蔗基因组庞大且高度杂合,染色体呈非整倍性,导致其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进展十分缓慢.为加快甘蔗育种进程,提高其育种效率和准确性,简述了甘蔗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现状及其瓶颈,并总结了应用于甘蔗的分子标记种类及其问题,阐明分子标记在甘蔗遗传连锁图谱构建中的作用,进而从甘蔗产量和糖分性状相关QTL的定位、主要抗病基因(抗褐锈病基因、抗黑穗病和抗黄斑病基因)的定位及其在抗病分子育种上的应用,以及关联分析方法在甘蔗重要性状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对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