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角下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传承大学精神的探索与思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5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中,通过打造校园文化活动“精品”工程,用校园文艺的“体”承载大学精神的“魂”,提升大学生精神境界,形成大学生德育新模式。内蒙古医科大学原创话剧《生命之歌》以一种艺术感化的方式,诠释大学精神的内涵,把本校特有的思想优势转化为师生的社会主义理想自信和奉献青春力量的坚定决心。
  【关键词】立德树人 校园文化 大学精神 思想政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0-0220-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
  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除了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更应该强化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功能。文艺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精神生产形态,是校园文化活动中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学以打造校园精品活动为切口,用校园文艺的“体”承载大学精神的“魂”,以独特的形式、形象、意境感染青年、影响青年、塑造青年,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一、话剧本身
  内蒙古医科大学原创话剧《生命之歌》以一种艺术感化的方式,在促使医学生思考人生方向、树立人生理想、自觉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忠实践行者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生命之歌》取材于内蒙古医科大学建校初期支边来到内蒙古的北京医学院解剖教研室刘其端教授的真实事迹。该剧讲述了作为第一批建校工作者的刘其端教授放弃北京优厚的待遇和条件,来内蒙古从事解剖教学,艰苦创业,把毕生的精力奉献予内蒙古医学高等教育事业,为内蒙古医科大学的解剖教学、科研发展鞠躬尽瘁,去世后把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学校用于解剖教学。该剧故事感人至深,情节跌宕起伏,结构简洁明了。该剧的演员全部来自于内蒙古医科大学师生,他们用朴实的演技和真实的情感,生动地塑造了无私奉献、热爱医学、心怀责任、目标坚定、乐观坚强的刘其端教授形象,鲜明地突出了他献身医学教育的无私精神。
  剧本的创作过程本身就是一次生动的理想信念教育过程。本着尊重历史、尊重人物的原则,主创团队从剧本调研、创作到演员遴选、排练,历时一年半的时间,通过拜访刘其端教授的女儿、生前同事、学生,查阅大量刘其端教授编写的教材、讲稿手稿等资料,尽可能详实地了解刘其端教授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对事业的执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对事的胸怀。
  二、意义所在
  人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才能使自己的生命有价值呢?话剧《生命之歌》通过主人公刘其端教授一生的奋斗,以及临终前的惊人决定,对这一问题给出了答案。刘其端教授就像一面旗帜,用个体生命的绽放,为人们诠释了奉献的意义,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凸显了人格的魅力,作为一股很强的正能量,激励和鼓舞着后辈不断奋进。
  大学精神是大学在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是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和文明成果,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世界上任何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大学精神,这是大学持续发展的动力。大学精神的丰富内涵对大学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内蒙古医科大学经过60年的发展,奠定了其特有的大学精神。话剧《生命之歌》通过传承前辈们热爱事业、无私奉献的光荣传统,更是在弘扬“艰苦创业、和衷共济、革故鼎新、洁己奉献”的“内医大精神”,“博学、尚行、精诚、至善”的校训,“团结、严谨、进取、求实”的校风,“严格、规范、创新、求精”的教风和“惜时、好学、慎思、求真”的学风。
  对于医学生而言,坚定职业理想、坚持职业精神、坚守职业道德,是基本底线,也是最高信念。将医德教育、生命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大学精神融入话剧《生命之歌》,通过剧情进一步诠释大学精神的内涵,坚定广大医学生勇攀科学高峰、扎根祖国边疆、服务基层百姓、奉献青春力量的决心。
  三、社会影响
  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话剧《生命之歌》从文本灌输到艺术感化,把有意义的思想变的更有意思。大学精神的传承、弘扬和升华,就需要一系列围绕大学精神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内蒙古医科大学围绕大学精神提出一种文化理念,即“一个人,一本书,一部戏,一种精神”。《生命之歌》就是一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精神、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的优秀品牌剧目,充分发挥“精品”“名牌”的示范和带动效应,努力占领青年大学生的精神市场。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内核和最高表现形式,校园文化建设则是促进大学精神传承和创新的重要载体。发挥大学精神的思想引领功能,把本校特有的思想优势转化為师生的社会主义理想自信,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提供因地制宜的思想土壤。
  参考文献:
  [1]朱洪娟,马斌.立德树人视阈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研究[J].江苏高教.2016(2).
  [2]刘智强.对当代“大学精神”的思考——从大学的历史角度解读“大学精神”[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1).
  [3]吴磊,刘建荣.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培育和提升大学精神[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1).
  [4]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D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2016-12-08.
  基金来源:内蒙古医科大学2017年思想政治专项课题《“土默特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运用与创新》(项目编号:YKD2017SXZZ010)。
其他文献
【摘要】教师职业幸福感对于教学管理和教学目标达成尤为重要,通过知识讲座、主题活动等人文关怀,培养教师们的快乐工作、幸福心态,让教师们舒缓工作压力,在工作中寻找幸福,提升教师幸福指数,创建和谐校园。  【关键词】教师 幸福感 心理健康 和谐校园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0-0173-02  在日常的教学中,看到教师或者因安于现状而产生着
期刊
【摘要】本文提出了学科教学(化学)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环节中存在的几个方面的问题,并分析了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学科教学(化学) 教育硕士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0-0073-02  根据《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
期刊
【摘要】拓展训练,其实就是外展训练或者是户外训练。它起源于英国,在二战时期,主要是用来训练海员,在他们出海遇险时自救和求生的一种方式。在二战结束以后,这种求生式的训练方式,慢慢的就演变成了如今的拓展训练。本文将拓展训练和传统军训进行了对比,将其不同之处进行了归纳,对于在新生军训中融入拓展训练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最后,就如何在新生军训中引入拓展训练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拓展训练 高校 新生军训
期刊
【摘要】默会知识本质上是一种能力,一种领悟力、判断力。默会知识的获得需要与一定的问题或任务情境联系在一起,是对这种特定问题或任务情境的一种直觉综合把握。本文主旨在于探索在课堂教学中还原真实岗位情境,通过模拟完整的酒吧营业服务工作,尝试将《调酒技术》课程中重要的显性知识与默会知识相结合,融会贯通于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一并连贯掌握其他看似微不足道,实则具有操作意义的事情,拉近课堂与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翻转课堂模式是否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学习成效和自我导向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方法:选取青海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2班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传统教学方法组,即对照组;另一组为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组,即实验组,通过调查问卷和成绩测试对两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学习态度及学习成绩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
期刊
【摘要】《蝇王》作为戈尔丁的名著之一,很多评论家从弗洛伊德“三重人格”分析,原型批评等方面对其进行剖析。本文则从弗洛伊德的文明观入手,着重阐述孤岛上文明逐渐丧失的过程,揭示出人类文明在遭遇野蛮时的脆弱性。  【关键词】《蝇王》 孤岛 文明 野蛮  【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0-0208-02  19世纪是一个理性主义逐渐繁荣的时期,工业革命
期刊
【摘要】人们能对自然的认知随着人们对自然研究的逐渐深入,以及科技的发展逐渐有了质的飞跃,而在该发展过程中,最显著的标志就是从牛顿方程到薛定谔方程。从文明的发展分析,可以发现,科学认识成果都是通过对各种概念的总结与分析而来的,在该过程中,一些旧概念将会逐渐被合理的新概念代替。  【关键词】牛顿方程 薛定谔方程 合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
期刊
【摘要】工具主义课程知识观在我国长期占领着重要位置课,面对当今核心素养教育的时代,课程改革亟待突破工具主义知识观的窠臼。程知识的文化性意蕴主要体现在:知识的集体建构性、历史生成性、生存实践性以及意义指向性。知识的文化性意蕴表明,课程知识应该从“知识占有”提升至“意义生长”,引导学生在知识学习中获得文化提升,从而实现核心素养所追求的健全人格发展的教育愿景。  【关键词】课程知识 工具主义 文化性  
期刊
【摘要】对于非智力因素的提出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多年的时间了,并且对于非智力因素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同时也有一些不足,特别是将非智力因素与教育实践的运用,衔接方面的研究有待加强。根据初中,高中,大学不同特征分阶段的来研究学生非智力因素对于学习的影响,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情况在理论和实践上提出有效的建议来使非智力因素与教育更完美的结合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 教育 阶段
期刊
【中图分类号】G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0-0241-02  云阳位于渝东北三峡库区腹心,地处万州、开县、奉节3个连片百万人口大区县的中心。目前,我县有建制学校125所,其中教师进修学院1所,国家级职业学校1所,市级重点中学5所,市级示范幼儿园2所,特教学校1所;在校学生近20萬人,在职教师9232人。  为推进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全国各级教育督导部门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