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天天锻炼还生病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uf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少老人锻炼很积极,甚至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可身体抵抗力依然较弱,隔三岔五上医院。健康专家归纳出了老年人“越锻炼越生病”的四个原因。
  不重视营养一味盲练
  人老了,身体机能正逐步减退,比年轻人更需要充足营养。而营养不良又加剧体能的衰退,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另外,不少老人每天有大把时间在锻炼,消耗体能也比一般人多,更需要营养支持。
  国家高级公共营养师丁敏敏说,对健康老人而言,1公斤体重需要1克的蛋白质,这是比较科学的(肾功能不全、肝昏迷的患者除外)。光锻炼而不注意营养不行,光注意营养不锻炼也不行,关键是吃动平衡。
  不愿改变旧的生活方式
  现在生活好了,不少人仍保持着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大鱼大肉、喝酒抽烟、爱吃剩饭剩菜、长时间打麻将等,导致慢性病纏身。尽管他们知道必须锻炼,也天天锻炼,但却不知道改变生活方式,从根本上杜绝产生疾病的根源。
  解放军304医院身心医学科主任彭国球教授指出,尽管说锻炼比不锻炼好,但健康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只靠运动,而是要打造一种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充足睡眠、心理平衡,当然,还包括没病预防、有病及早规范治疗等。
  锻炼方式过于单一
  很多老人锻炼方式非常单一,大部分只注重走路。走路只是锻炼了下肢,而老人全身上下机能衰退,心、脑、肺、肾、脊椎等无不处于待保修、风险高发的状况。所以锻炼绝不是单纯走路就可以的,必须全方位锻炼,使各个脏器都得到养护。比如结合八段锦、太极及医圣张仲景的保健操(如齿常叩、发常梳、腰常扭等),每天晨炼30~40分钟,效果是明显的。
  北京科学健身专家讲师团讲师陈志刚指出,散步的锻炼价值的确不是很大,但对于一些体质很弱的老人来说,能走就很好。如果能在走路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特殊的锻炼,如手臂上举、大步走、扭着走等,锻炼的效果更好。锻炼方法单一确实是现在很多老人的误区,跳舞的只跳舞,打拳的只打拳。老人锻炼应是吹拉弹唱,各种项目都据自身条件适度参与。
  科学方法没掌握
  一般性的散步更多是为放松心情,速度没必要做过多要求,怎么舒服怎么来。若慢性病患者想用散步健身强体,则有不同要求。
  心血管病患者走路适当加快速度。以通常的走路开始锻炼,慢慢增加速度和改变步幅、步频,让心脏功能逐步提高,避免出现危险。开始走时,强度的控制应是在走5分钟后,呼吸略微加快,可与旁人轻松地交流。此时如未感到不适,可适当加快点,然后保持。可以一口气走20~30分钟后逐渐减速,再走3~5分钟后结束。只要锻炼中没感到不适,都可适当加快速度。总体控制在能完整地说一句话、呼吸明显加快但不气喘的状态。走路时要加大手臂的摆动幅度,增加锻炼的效果。
  血糖异常弓步走、弹着走。糖友先把血糖稳住再锻炼,步速的控制以感到呼吸加快但不气喘为宜。还应利用两个方式增加下肢力量锻炼、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提高运动控制血糖的效果和避免糖尿病足等并发症:①每天弓步走50~200下,一步一步走,不求速度,但每一步大腿都要压下去,增加下肢的肌肉参与量。②弹着走几十步,就是走路过程中有意识地弹起脚后跟,促进下肢的血液流回心脏。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这天上午8点刚过,他又拄着拐棍慢慢走到客厅沙发,在那个像是专属他的位置坐下,习惯性地拿起黑色粗管水笔,在一张两尺见方的白卡纸上开始他一天一画的功课。  看他画画很有意思,不打草稿,也不比画构图布局,上来就起笔。短线、长线、曲线、直线,这儿点一下,那儿勾一下,能听见笔在纸上滑来滑去的声音,有一种乐感。只一会儿,一幅肩扛布袋的自画像便画好了。他在畫旁写下“不当和尚”做题目———可前一天,他还在画那个随
期刊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多年以来,我形成了一个习惯,就是遇见自己喜欢的书,总要一边读一边一字一句地敲打在电脑上。我将这种读书方法称为“打”书。  第一次“打”书是在八年前。那时,我刚刚接触电脑,对打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一年夏天,很不幸的是,一场洪灾摧毁了我心爱的读书笔记。我又气又恼,决定寻找一条更行之有效的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那日,看朋友照着报纸打文章,我忽然灵机一动,何不用电脑做读书笔记呢?一则方便储存,可以备份多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很多人在看病时倾向选择老医生,认为他们比中青年医生经验丰富。近日一项研究指出,在美国,被老医生治疗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被年轻医生治疗的患者。这个结论似乎颠覆了人们的惯常看法。  老少医生各有优势  南方医科大学儿科教授、广东儿科危重病学会主任委员曾其毅认为,人们想找老医生看病的心理可以理解,也有一定合理性,但看病并非一定要找老医生。比如,某位知名老中医已九十多岁,因名气太大,很多人慕名而来,但这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