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基层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内在力量

来源 :中国电化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2814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使教师由被动接受培训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索,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形成主动应用的机制,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面临的关键问题。柳州课件中心组,作为一个地处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教育信息化草根共同体,不仅基层教师在参与中获得发展,更以民间骨干教师团队为主体,推动了区域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组织结构的半开放性、强烈的主体性、成员的差异性、活动参与的自发性、专业成长的可见性、思想方法的辐射性是该共同体的突出特征。经研究发现,其成长与发展与以下几方面密切相关:立足基层教师,建立民主的交流平台和平等的对话机制;关注基层需求,采用灵活的内容设计与流动弹性的活动组织方式;基于共同愿景,良好的共享文化保证了活动的持续开展;依赖去中心化,以多层次的参与方式实现自我效能的提升;藉由技术优势,以多重交流持续构建情感依赖型精神家园。该研究对于唤醒基层教师的内在力量,主动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草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多年来的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许多中小学校都具备了良好的信息技术硬件环境,但这些软硬件资源是否真正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如何推动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这其中既涉及教育管理问题,也有教师的应用能力问题。如何有效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中主动应用,是当前教育信息化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2013年11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提出要尽快建立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机制[1]。
  自上而下的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培训是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的培训,对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教育信息化大潮中,在广大一线教师中间,涌现出一批技术高手和草根明星,他们直接面对现实问题,热衷钻研新技术,精心设计数字化教学资源,研究信息化教学应用方案,吸引着一批教师围绕在他们身边,共同分享、相互影响,实践和引领着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的研究与应用,形成了独特的草根文化现象,这种现象值得深入地研究和思考。有学者对“草根”的流行及其演化的内在机制进行了研究,认为在隐喻性思维的深入作用下,在意念空间中,草根投射出“普通平凡、置身民间、生命力顽强、富有价值”等意义[2]。本文使用“教育信息化草根共同体”一词,指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一线中小学涌现出的热衷于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探索研究、交流分享的基层教师共同体。笔者融入到这样的教育信息化草根共同体中,被他们对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痴迷和探索精神、不计回报坚持努力的行为深深打动。
  在近年全国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评比中,有一个地区选送的多媒体课件作品和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课例质量普遍较高,且获奖比例远远超过其他地区[3-5],这就是地处我国西部地区的广西柳州,而且这些作品的参与者都与一个叫“柳州课件中心组”的半民间组织有关。该共同体在八年的发展历程中演绎了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专业成长的传奇,堪称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典范。本研究以“柳州课件中心组”作为研究对象,试图探析我国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普通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深入挖掘自主性的教师专业发展背后的机制。基于这样的出发点,本研究主要探讨如下两个问题:(1)教育信息化草根共同体的特征是什么?(2)教育信息化草根共同体运行与发展的内在机制何在?为了对研究问题做出深入而细致的回答,本研究采用实地研究法,对柳州课件中心组教师群体的活动形式和交往行为进行了详细、深入的考察,采用教育叙事的方式,试图解析教育信息化草根共同体成长的轨迹,发掘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内在机制及其作用,呼吁更多教育研究者和教育主管部门关注这样的草根共同体,思考并借鉴这种组织形式对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的作用和价值。
  一、从柳州课件中心组看教育信息化草根共同体的发展
  柳州课件中心组成立于2006年9月,发起人是柳州电教站的黄宁老师,第一批成员由23位热衷探索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教师组成。课件中心组成立时是一个民间组织:无活动经费,无活动场地,无正式文件,作为召集人的黄老师也没有任何行政级别。活动通知由黄老师通知教师,各自请假参加活动。黄老师经常骑单车逐个学校跑,找基层学校借活动场地。课件中心组通常以组织教师参加各级竞赛为依托,召集教师开展研修活动,采用个人分享、集中研讨、评教仪课、互动交流的沙龙形式,活动地点都安排在不同学校,参与者不限课件中心组的成员。活动内容多样,涉及课件制作、理论分享、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例分析、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数字故事、论文写作、教学设计、学生电脑作品制作指导等,其研究延伸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各个领域。
  多年来,一大批教师藉由课件中心组这样一个半民间组织快速成长起来,从对信息技术一窍不通到自如地在教学实践中融合应用,从发表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相关论文,到担任主讲教师送教下乡。不少老师成为学校骨干、学科带头人、市教学名师,如东环路小学的马晓华、柳南区实验小学的陈广丽、柳江县新兴小学的梁秋秋、柳城县实验中学的梁卷明老师等。这里聚集了柳州市最优秀的既懂技术又懂教学的基层教师,凝聚了本地的精英、奇才,他们最懂得一线的需要,能够给予基层学校教师精确、有效的实际帮助,因此非常受欢迎。正是他们的真诚、热情、责任、坚持,大大推动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引领着区域教育技术教学应用的发展。
  从2008年11月开始,在没有任何经费支持的情况下,鹅山路小学吴蓉书记主动安排车辆,帮助受邀的中心组骨干教师开始自发的送教下乡活动。2009年9月市电教站开始为课件中心组提供每年一千多元的活动经费。2011年电教站启动“城乡联动,一体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课件组的骨干教师们正式分期分批到柳州市所属六县主持培训,3年间培训教师2000多人。随着团队影响力日益扩大,2014年2月,由中央电教馆团委牵头、受云南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教育局的邀请,课件中心组骨干教师组成团队,赴沧源进行中小学教师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应用培训,获得受训教师的一致认可。柳州课件中心组这个民间教育信息化草根共同体,迈出广西,开始走向全国。   二、教育信息化草根共同体的特征
  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基于对教育信息技术的热情和执着,一群普通而平凡的一线教师聚集在一起,通过各种交流和分享活动,在各种竞赛活动的推动和激励下,不断成长,成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融合创新的中坚力量。通过考察分析,不难发现,教育信息化草根共同体具有以下典型特征:
  1.从中心到外围,组织结构的半开放性
  柳州课件中心组中有一批核心成员,他们对共同体有强烈的认同感,总是尽最大可能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他们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具备一定的教学理论基础,能给予教师们全方位的帮助,在各类活动中发挥引领作用,在共同体中扮演意见领袖的角色,具有很高的认同度和凝聚力。共同体活动的开展往往是开放式的,任何感兴趣的老师都可以参加,没有任何的限制。王秀娅老师是一位快要退休的农村语文教师,希望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汉字文化教育。“从名师博客上,我得知每个月的课件组活动都可以免费参加,所以我来了!” 就是这样良好、开放的活动氛围,让更多的草根老师找到了组织,吸引了大批老师参加到课件中心组的活动中。
  2.主体性强,发自内心的强烈归属感
  为什么教师缺乏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热情?一方面,在教育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学科教师作为教学的实施者和主导者,却往往被动地使用技术,甚至认为信息技术的使用无形中增加了备课的压力和教学实施的难度。诚然,对一个并没有掌握相关技术的老师来说,面对纷繁芜杂的技术工具,会有一种无助感,特别是遇到技术难点和使用瓶颈的时候,从而排斥技术的使用。另一方面,热爱技术、有心钻研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研究的教师、特别是基层的信息技术教师“往往都是孤独的,没有人知道他们关着门在做什么”“信息技术老师就是‘十项全能技术民工’”“没有交流、没有培训,但是我渴望提高!”
  在课件中心组,互帮互助的团队交流氛围,让大家凝聚在一起,教师参与其中能够产生强烈的主体意识。这种主体性使得每位教师能够充分审视自己,明白自己的差距与不足,不论是分享活动,还是聆听他人的讲座,都能全身心投入,从而获得迅速提高。有的教师在偏远的乡下,天没亮就出门坐长途车赶来参加活动,而且因为是半民间组织,没有正式的公文,很多时候学校领导不批。尽管困难重重,课件中心组的老师百折不挠,可见其强烈的主体意识。
  3.角色多样,成员的差异性明显
  如果组织中的每个人背景相同,通晓的知识领域也基本一致,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没有太大差异,那么组织中的个体就很难从他人身上学到很多。如下表所示,7年来先后有四批教师正式加入课件中心组,其中第四期成员的构成情况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到,中心组成员均来自基层,既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有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既有信息技术教师,也有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教师;既有多次参赛获奖的教师,也有从未参赛的教师;既有来自城区信息化设施良好学校的教师,也有来自偏远山村条件薄弱学校的教师……虽然成员的差异性很大,但所有成员对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这一主题的兴趣是一致的。成员的差异性和互补性,造就了中心组生动多样而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组织者黄宁老师的优势是真诚而不厌其烦地鼓励、召集老师积极参与活动,专心收集整理优质资源免费赠送帮助教师;而像马晓华和梁卷明老师这样的交互式白板和几何画板专家,能够将自己掌握的所有理论方法和实践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
  4.民主氛围,活动参与的自发性
  任何教师,只要感兴趣,都可以自由参加课件中心组的活动;任何教师,只要有想法,都可以在课件中心组的活动上与大家自由地交流;任何作品,只要包含了自己的努力付出,都可以拿出来展示。这种自由、民主、平等对话的氛围,让每一位参与其中的老师感受到轻松和愉悦,从中获得认可、得到帮助,从而积极地投身其中。这其中,核心成员的鼓励和帮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正因为曾经接受过其他人无私的指导和帮助,很多老师都能够自发地分享智慧、帮助他人。
  5.深度交流,专业成长的可见性
  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通过多方筹措资源,面向教师开展了大量自上而下的信息技术培训,在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技能方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并没有在深层次上带来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有研究者认为“大规模的一刀切的信息技术培训不会真正有太大的效果。有效的信息技术培训应该因地制宜,利用教师自身的创造力和学校资源,开发教师的社会资源,发展学习社团,帮助教师在技术与教学之间建立起具体的联系……从而促进教师在教学中合理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6]。这在柳州课件中心组得到了验证。团队成员在面对面的研修活动中,围绕共同的话题深度交流,建立了良好的联系和个人友谊,并以网上远程互动的方式延伸到平时的学习、研究和工作中,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和课件作品,无形之中就提高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有效应用的能力。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深度交流,促成了教师们取得优异的成绩。成绩的取得,进一步激励了老师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6.突破局限,思想方法的辐射性
  教育信息化草根共同体的形成,不仅使原本孤立的基层教师个体在交流中获得个人思想和技术能力的突破,开放的交流活动、轮换学校承办的方式也引起不同学校的重视,促进了校际交流,打破了学校间的壁垒;同时,成长起来的教师个体和课件组骨干团队,不仅影响了各自所在的基层学校,更以整体团队的强大影响力,促进了区域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的提升,大大推进了区域性教育信息化应用的进程。这些成效通过骨干教师的成长、各校信息技术应用实践课例获奖数量、“城乡联动,一体发展”送教下乡活动、以及赴云南沧源的培训活动的成功实施充分呈现出来。
  三、教育信息化草根共同体成长与发展的内在机制   在这样一个草根共同体组织中,处处闪耀着共同体理论的光芒。在人类学、社会学的有关研究中发现,无论是生产实践还是日常生活,更多地是以一种共同体的方式进行的。对某一共同体的成员而言,其周围的成员及其共同的实践活动、共同的话语(“行话”)、共同的工具资源等,构成了一个学习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个体成员的学习得到了支持和滋养[7]。在共同体中,组织成员有共同的愿景,通过成员个体的参与和集体的合作,实现组织的成长和发展。当代意义上的共同体,是指由有限数量的人组成的社会群体,其中的成员“在同一种社会关系之中形成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其成员之间的联系均是直接的”[8]。“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是共同体中情境学习的核心特征[9],在共同体活动中参与的身份、动机与机制是实践共同体组织的关键所在。柳州课件中心组,作为一个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其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与以下几个方面密切相关。
  1.立足基层教师,建立民主的交流平台和平等的对话机制
  在自上而下对基层教师的管理和培训中,往往忽略基层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忽略唤醒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学习的内在动力,具体表现是教师在平时工作、学习、培训中往往是被动地接受,缺乏平等交流的平台和自由表达的机会,特别是对于那些有思想、有个性、有独特研究的教师而言,其思想和创意往往没有机会表达和展现,由于其与众不同、甚至与主流做法相异而受到约束甚至压制。他们希望有机会发出自己的声音,期待思想碰撞,而课件中心组开辟了让无处倾诉的基层孤独草根们吐露心声和平等交流的平台。
  当学科教师遇到技术方面的问题,首先想到的是请信息技术教师帮忙解决,他们的关系更多的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往往被定位为教辅人员,很少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思考信息技术的价值;而学科教师存在畏难情绪或教学任务繁重则不愿意主动学习信息技术。孤独的信息技术教师需要交流技术,苦恼的学科教师需要寻求解决教学问题的技术与思想,柳州课件中心组搭起了信息技术教师与学科教师共同交流的平台,形成了良好的分享、对话与协商机制。
  2.关注基层需求,采用灵活的内容设计与流动弹性的活动组织方式
  很多教师对于自上而下的培训要求有一定的排斥和反感,认为很多培训内容或理论性过强、或只讲技术,离教学实践太远,对教师教学的帮助不大;培训规划和日程安排缺乏灵活性,硬性要求较多,形成了更大的压力、负担,而不是动力。与此形成对比的是,虽然柳州课件中心组没有权力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组织活动,但其研修活动立足于基层教师的需求,组织方式和研修内容灵活务实,受到基层学校和教师的欢迎。
  研修活动的主题和内容通过调研教师需求选择确定,多围绕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和各种比赛活动展开,并关注到信息技术发展的动向和最新的应用趋势,如教师教学中遇到的技术应用难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想与技术等。活动流动承办,每一次都由不同的学校提供场地。这种流动承办的方式,将来自全市各地的教师集中到某一个学校学习研讨,既宣传了所在学校的教育特色和成绩,又能促进承办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打破学校壁垒,促成校际交流。
  实践表明,关注教师和学校需求的接地气的组织方式受到基层学校领导和参与教师的认同和支持,保证了活动的参与度和效果,也奠定了柳州课件中心组不断成长和发展的基石。
  3.基于共同愿景,良好的共享文化保证了活动的持续开展
  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各基层学校有许多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教师在教学方面也有许多需要交流和共同探讨之处。然而,许多问题在学校内部难以解决,往往需要更广泛的交流互动以获得帮助。课件中心组活动区域性和跨学科的特点,使得各基层学校和教师成员达成了针对现实、解决问题、提升应用水平的共同愿景。参与者以平等的学习伙伴关系、在没有功利诉求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大家都愿意把自己掌握的技术和经验呈现给大家,以交流提高。教师能够切实感受到成长的喜悦,体验到个体对于共同体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形成良好的共享文化,保证了活动的持续开展。
  4.依赖去中心化,以多层次的参与方式实现自我效能的提升
  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各类学科组教研活动往往是自上而下的,有强大的行政化约束力。活动内容和形式相对单一,教师被动参与,会有一定的抵触情绪,表现出一定的应付和不合作态度,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活动的效果。
  课件中心组活动的非官方性质,使其不具备行政约束力,任何人可来可不来。在活动的组织中,各具魅力的核心人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的全情投入,真诚、无私的人格魅力,凝聚了人气,保证了活动的持续开展。尽管如此,柳州课件中心组却是去中心化的,虽然其中存在核心引领者,但更注重营造和呵护平等对话的研讨环境,让参与者能够自由表达、主动参与。电教站的黄宁老师作为活动的召集人,并不是一个领导角色,相反更像是一个热心人,为参与活动的教师协调时间、场地,与教师们共同商定交流内容和形式,并在活动中鼓励参与者自由表达思想。参与者是多层次、跨学科、跨区域的,人人都可以成为主动的发言者。即便是新加入的旁观者,在聆听与观摩的过程中,获得启发,不断提升;直到有一天,她会走到大家中间,展示作品,分享心得;而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先行者的分享和点评,总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触动,引导其他教师成长,同时也使得个人思想得到进一步升华。正是这种草根式、去中心化的平等对话机制,激发了参与者的内在学习提升动力,从而对自己和课件组的活动也有了更高的期盼,引发更高水平的内部动机以及更强烈的认同感、自尊和自我效能感。
  5.藉由技术优势,以多重交流持续构建情感依赖型的精神家园
  热爱技术、研究技术,这是课件中心组研修活动的重点,而应用技术、融合教学、升华思想则是其研修活动的依归。课件中心组依托技术优势,通过QQ群、博客、YY频道、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交流互动,结合网络语音和视频分享等网络技术工具组织远程的在线研讨和专题讲座,让交流学习跨越时空限制,延伸到更广阔的地域和空间,形成立体化的网络教研结构,吸引了更多的普通老师走在一起,共享学习资源、分享思想精华。   由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更多表现为程序性的隐性知识,往往需要实际动手操作和面对面地交流实践才可以习得,示范和观摩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通过深入交流,能够进一步将教学思想、信息技术和实践应用结合起来。因此,线上交流发掘需要面对面交流的问题,再组织线下有针对性的研修活动,这种虚拟与真实的立体交织使得活动内容更有针对性、更加丰富。
  课件中心组有很多技术高手,也有各学科的优秀人才,取材于团队成长历程而创作的数字故事让每一位教师感慨万千。翁沁老师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课件中心组的活动,我这时才发现,我的家在这里!”廖银慧老师说:“看着那些动人的瞬间,我好感慨!曾经有那么多人给我帮助、给我鼓励,中心组给了我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使我有勇气和信心,不断地挑战、进步、甚至是超越!”课件组吴永强老师还为大家创作了歌曲《忘却自己》:“点点鼠标创造奇迹,小小课件揭示神秘,默默成就精彩传奇,淡淡忘却背后自己”,并配合平时的研修和下乡送教活动做成了感人的MV;随后,又浓缩了约20位教师的故事,完成了让中国基层信息技术教师和电教工作者震撼和感动的纪实片《一个笨蛋和一群草根》[10],这让每一位身为中心组成员的参与者倍感自豪。所有这些,不仅让个体间产生了强烈的信赖感、安全感、归属感,更使得课件中心组成为极富亲情的精神家园。
  四、结束语
  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不仅需要高层的规划构架和思想引领,需要中间管理层的贯彻执行,更需要基层普通教师的切实应用与探索实践。透过柳州课件中心组这样的草根群体,我们能够看到共同体的力量。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需要培训、需要引领、更需要教师之间的平等分享与对话。民主开放的交流平台能唤起教师强烈的自主性,激发其多层次的自觉参与和积极探索。各级各类教育主管部门及基层学校领导应重视教师群体自主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交流活动,给予足够的活动空间和支持引导,从而唤醒基层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内在力量,从根本上改善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状况。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3,(12):3-4.
  [2] 杨彬. “草根” 的流行及其演化的内在机制[J]. 修辞学习 ,2009,(6): 81-84.
  [3] 柳州教育.凸显教学整合亮点 柳州教师全国大赛夺魁[EB/OL]. http://www.doule.net/Article/tbbd/201012/70735.html,2014-04-03.
  [4] 柳州日报.我市七教师“NOC”战绩辉煌[EB/OL]. http://www.lznews. gov.cn:9999/epaper/lzrb/html/2012/08/07/08/08_63.htm,2014-03-17.
  [5] 柳州教育.全国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例大赛 柳州参赛成绩在广西领先[EB/OL]. http://www.doule.net/Article/tbbd/201005/67554. html,2014-03-17.
  [6] 赵勇,雷静.国外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经验教训及启示[J]. 中国电化教育 ,2006,(10): 11-15.
  [7] 郑葳, 李芒. 学习共同体及其生成[J]. 当代教育科学, 2007, (5-6):18-22.
  [8] 刘军宁等.自由与社群[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18.
  [9] 莱夫等. 情境学习: 合法的边缘性参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1
  [10] 网易博客.一个笨蛋和一群草根[DB/OL]. http://xidea.blog.163. com/blog/static/1769404252014124105937526/,2014-03-17.
  作者简介:
  徐光涛:在读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学习科学与技术设计(xuguangtao@126.com)。
  吴永强:硕士,中学高级,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理论与实践、计算机音乐、校园影视、数字媒体技术(xidea@163.com)。
  任友群: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学、学习科学、课程教学论、教师教育(yqren@admin. ecnu.edu.cn)。
  Awakening the Power of Promoting ICT Capability among Grassroots Teachers
  ——An Example of a Grassroots Teacher Group of ICT in Education in Midwest China
  Xu Guangtao1, Wu Yongqiang2,3, Ren Youqun1
  (1.Department of Educ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 2. Liuzhou Railway No.1 Middle School, Liuzhou Guangxi 545007; 3.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of Art and Culture Communication, Liuzhou Guangxi 545001)
  Abstract: To ICT in education and teacher training on ICT, an important question for promoting teachers’ ICT capability is how to engage teachers in active learning and thereby form a mechanism of active application among teachers. Courseware Central Group of Liuzhou, a grassroots community of ICT in education in the Midwest of China, has created a platform to promote communication equally among teachers. The community also facilitated teachers’ active involvement and development, and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s’ ICT capability of the district directed by the folk outstanding teachers team. The community has several prominent features: a semi-open organization structure, strong subject consciousness, diversity among the members, active participation, visibility of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opularity of thinking. As a community for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ts development process closely related to several aspects: (1) rooted in the grassroots teachers, the community implements a platform for democratic communication and equal dialogue mechanism; (2) focusing on basic needs, the community uses flexible content design and elastic activities organization form; (3) with a common vision, the community encourages a culture of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thus ensures the sustainability of its activities; (4) relying on decentralization, the community enhances self-efficacy by multi-level participation; (5) with technical advantages and multi-level communication, the community builds an reliable emotional safe zone for teachers. The findings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as awaking the power of promoting ICT capability initiatively among grassroots teachers.
  Keywords: ICT in Education; Grassroots Teachers; ICT Capability; Community
其他文献
关键词:专业认知特征;师范生;小学教育;认知网络分析;教育理念  一、引言  师范生的专业知识储备是其走上专业化道路的重要基础。搭建完整的专业认知结构、夯实专业技术能力是师范教育的关键任务。在传统教学中,对师范生的认知内容与认知能力的评估主要通过纸笔考试或者是实习实践的方式进行。但是纸笔考试往往局限于教学知识点,无法完整地考察学生认知结构的完整性;而实习实践虽然能够比较全面地反应学生的知识应用情况
“我总记得母亲常跟我说的一句话,无论是对什么人,要诚实,要用心讲话。”温家宝总理在第六十五届联大会议上的发言,关键词就是“真实”,全新、全面、准确地告诉全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不仅让国外也让国内民众耳目一新,体现一个大国总理对本国国情的清醒审度。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三,但人均水平较低,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左右”;“中国沿海地区和一些大中城市呈现出现代化的繁荣,但中西部和广大农村
《政府采购法》自2003年实施以来,一直并未出台相关的实施细则。《瞭望东方周刊》调查发现,由于《政府采购法》存在的一些法律盲区和实施细则的缺位,政府采购在一些地方正被恶意操纵出一些灰色地带,出现了民族品牌受排斥、采购价格远高于市场价、专家库管理不善、评标专家自由裁量度过大、采购人“选择性”确认中标人,以及采购人与设备厂商恶意串通等非正常现象。  一些合法守规、质优价廉的民族品牌厂商强烈呼吁,在新一
对我来说,这几年冲过去也就过去了,冲不过去我就是历史的罪人,贷了那么多款,如果留下一个半拉子工程,不可想象。    文化是吃不穷用不尽的    《瞭望东方周刊》:从灵石一路走来,为什么你总从恢复古城和打造文化产业下手?  耿彦波:我们从“五四”开始,就认为中国文化有劣根性,打倒孔家店;解放后批判《红楼梦》、《水浒》,拆城墙,破四旧,一直到改革开放后大规模推倒重来,建设性破坏。至今我们很多人没有认识
金远志/口述 刘芳/整理  我的大半生是随着时代巨变而探索变化的。父母是他们那代人里的高级知识分子,又是老革命干部,他们的文化修养、政治意识、行事作风都给我潜移默化的影响,而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也使我能接触到一些普通家庭难以触及的资源和信息。  我的大爷爷是国民党高级将领,杨虎城身边的少将,其实是中共西北特别支部的地下党员,隐蔽战线的信息一南没有公开,所以我的家人经常受到“军阀后代”的历史问题牵连
最早知道曹锦清,是因为《黄河边的中国》。  该书学承人类学民族志的写法,势接社会调查的做法。浓墨重彩中,田园牧歌式民族志个案的渐隐和系统工程式社会学调研共性的凸显所记录的,正是变革中的中国农村  时隔十年,如果说当年融人人文关怀的社会学调查和中国农村研究《黄河边的中国》是浓墨重彩的油画,那么不久前出版的集曹锦清历年讲座、访谈、论文和报告的《如何研究中国》就是“深描浅绘”的工笔画。而其中一以贯之的。
养要养戏,不能养人!  我们的文化人,尤其是艺术家,已经逐渐地忘了自己是干什么的了。写的都不是自己想写的东西,演的也都不是自己最想演的东西。  我们已经成了一个国家干部,我们已经成了一个坐在空中的艺术家,忘了我是演员,演员是要到舞台上去演出的。  日本的四季剧团,2003年全年的演出收入,纯利润相当于14亿人民币,是当年的2500个中国国有剧团的全部收入的一倍。体制不动,这种差距必然加大。    
陈锦 口述 刘芳 整理  成都人性情随意,不讲究面子,觉得只要让自己舒服了就行。    成都是一座市井生活味道非常浓厚的平民化城市。由于地形的关系,这里自古以来就有较为自足的自然经济,所以这里的人都相对封闭,容易自得其乐,容易满足。成都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轻松享受,而不愿意把自己弄得太辛苦。  比如我拍了很长时间的茶馆专题。喝茶是成都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中也能反映出他们的生活态度。在传统的
7月28日,为期两天的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S
孟德斯鸠自己似乎更喜欢被人称作“院长”——他当过波尔多高等法院的院长,后来他把这个由他祖父买来的院长头衔卖掉了,换了一笔钱到国外旅行和在巴黎居住、写作  斯塔尔夫人曾说了一句著名的话:“自由是传统的,专制才是现代的。 ”这话在今人看来殊为可怪,传统不是“封建专制”吗?“自由、平等、博爱”不才是现代的东西吗?更为可怪的还有呢——法国启蒙大家孟德斯鸠(1689~1755)的名著《论法的精神》对今人可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