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院再推政府信息公开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mzhou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信息公开应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而例外不能“吃掉”原则
  
  继 2009年11月2日,最高法院颁布了《关于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之后,2010年1月3日,最高法院发布《关于审理行政许可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其中新增了查阅权诉讼。法学界学者认为,这对推动政府信息公开进入法制化转道“更进了一步”。
  
  可诉讼要求“查阅权”
  
  《关于审理行政许可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规定,如果被告无正当理由拒绝原告查阅行政许可决定及有关档案材料或者监督检查记录的,法院可以判决被告在法定或者合理期限内准予原告查阅。
  这意味着,公民可直接以“查阅权诉讼”的方式,要求法院判决政府公开行政许可相关信息。
  “最高院确实看到基层的情况,已经到了不能不改的时候,他们确实在做最大程度上的改良。”北京大学教授姜明安说。
  此前,人们是以“举证责任倒置”的方式,来要求政府公开信息的,因此,行政许可领域的查询权作为一种独立的诉讼,被司法界普遍认为是一个进步。
  “只有当没有相关信息,诉讼走不下去了,查阅权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诉讼来进行,否则的话,则只能算作诉讼中的诉由之一。”姜明安表示。他同时认为,这次最高法院将查询权独立提出来,是一个局部“改良”。
  有些法院一看到是政府信息公开的诉讼,连起诉书都不收。最高法院行政庭副庭长李广宇在其2009年出版的专著《政府信息公开诉讼:理念、方法与案例》中也承认,一些法院不愿受理因政府信息公开而引发的行政案件。
  即使法院受理了案件,原告也因为种种原因难以赢得诉讼。姜明安分析,原因之一在于一些政府部门往往以各种理由干预法院的审判,法官因缺乏明确的法律根据很难应对,从而判决驳回原告起诉或直接判决原告败诉。
  原因之二在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还具有模糊性,司法中很难适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例外规定过于模糊和原则,不仅容易成为一些行政机关不公开信息的‘保护伞’,也使得法院缺乏审查判断的明确依据。”李广宇说。
  法院没有经验也是一个原因。对于法院来说,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是一种完全新型的案件。姜明安举例说:“甲地法院受理的案件,乙地法院不受理;甲地法院判原告勝诉的案件,同样的情况乙地法院却判原告败诉。”法院因此没有自信审理这类案件。
  
  “征求意见稿”争议
  
  《财经国家周刊》了解,“征求意见稿”可望于近日正式出台。该“征求意见稿”就受案范围、当事人资格等问题做出明确规定。
  据李广宇介绍,在“征求意见稿”出来之前,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已经经过了12稿的修改。
  “起草过程中矛盾比较多。”参与过司法解释起草工作的北京大学教授王锡锌告诉《财经国家周刊》,在受案范围、起诉人资格和不公开范围方面,各方都存在不同意见。在争议中诞生的“征求意见稿”有可能成为各种力量妥协后的产物,其本身也引发诸多争议。
  争议集中在第十一条。根据第十一条,不属于公开范围的政府信息包括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权利人同意或影响公共利益的除外)、公开后危及“三安全一稳定”(指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编者注)的、经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同级保密工作部门依法确定为不公开的、决策信息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信息,共六个条款。
  王锡锌认为,第十一条说明“最高法院没有搞清楚自己的定位”。他解释说,信息不公开范围应该交给立法机构来规定,最高法院不应在司法解释中引入这一条款。
  姜明安认同王锡锌的这一观点:“第一、二、三项照抄条例,没有进行任何解释,放弃了司法解释的职责。”
  第十一条第四项为“经主管部门或者同级保密部门确定为不公开的”。姜明安对此质疑道,“如法官和申请人依常识即可认定应公开的,法院凭什么拒绝受理呢?”
  再比如,第五项“正在讨论、研究或者审查过程中的政府信息”,即决策信息也存在类似问题。据李广宇介绍,实际情况中,下级请示内容详尽,而上级批复则非常简短,只公布最终的批复,对申请人而言等于没有得到政府信息。
  姜明安认为,决策信息不公开应受严格的法定条件限制。“公开过程中的信息比公开结果信息更重要,公开过程中的信息是保障公众参与,推进行政决策和其他行政行为民主化、科学化的基本条件,一定要等生米做成了熟饭再公开,有时可能会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公益诉讼难题
  
  “征求意见稿”另一项引起争议的规定被称为“三需要”条款。该规定为,如果申请人不能合理说明申请获取政府信息系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法院应当驳回起诉。
  姜明安说,这一条款有背离条例的立法目的之嫌。“除了‘三需要’外,人们还有满足知情权和监督政府的需要。”
  在起草的时候,这一条款遭到王锡锌的反对。“这实质上是起诉人资格问题,它把公益诉讼排除在外。”
  所谓公益诉讼,指的是为了公共利益而非个人利益而提起的诉讼。郝劲松起诉国家林业局要求公开虎照信息,就属于公益诉讼。
  目前,公益诉讼在国内仍然寸步难行。尽管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可能是非常适当的公益诉讼载体,但是, “三需要”条款将公益诉讼拒之门外。
  此外,“征求意见稿”在原告范围上,也存在排除公益诉讼的问题。“征求意见稿”第三条第三项设立了“不利影响”的条件, “将本来应确立的客观公益诉讼又重新转化成了主观诉讼,实为可惜。”姜明安说。
  对中国的法院来说,公益诉讼仍是新类型的行政诉讼。2009年11月9日,最高法院发布《关于依法保护行政诉讼当事人诉权的意见》称,要积极探讨研究公益诉讼案件的受理条件和裁判方式。
其他文献
“城市更新”、“提高容积率”、“小产权确权”……哪一项会是控制高房价的有效之道    深 圳高房价资金拼图浮出水面。如何控制高房价?政府的“有形之手”如何介入?成为各方关注和揣测的话题。  2009年6月,苏州市委书记王荣“空降”深圳。  王荣担任深圳代市长之职后不久,网络上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深圳市民最希望新任市长解决的问题是:“能顶住压力,将楼价降下来”。  深圳高房价该如何诊治?各方声音首先
期刊
从香港永安百货到上海永安百货,商业上的成功为郭氏家族带来了荣誉和自信。郭氏兄弟要进一步拓展永安的事业,将触角伸向他们陌生的工业领域    永安的霓虹灯在上海南京路上点亮不久,1919年5月,在永安管理层的会议上就开始讨论在上海办实业。这是当时的会议记录:“当今时局,以振兴工艺为急务,如公司目下以办实业为首。……原料上海可有生产,不用倚靠外来,然乘此机会,公司自己办,异日定收效果,又可获利权。”  
期刊
将纳税人的钱纳入规范化、透明化、法治化、科学化的管理,纳税人才会真正意识到纳税的义务和权利    “中国税务第一次明确提出纳税人权利和义务。”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教授翟继光对《财经国家周刊》说,“这对长期被忽视的纳税人权利来说,是个不小的惊喜。”  翟继光说的“惊喜”,指的是国家税务总局近日发布的《关于纳税人权利与义务的公告》(下称《公告》)。《公告》首次明确提出纳税人享有知情权、保密权、
期刊
新赶超战略起步  发展方式的拐点已至。  站在人均GDP从3000美元迈向10000美元的这个节点上,中国的道路抉择紧迫而关键。中国已无法单纯依靠加大投入的方式来延续发展。  当诸多短期困难和长期矛盾交织,站在发展方式十字路口的中国,需要抓住经济危机孕育的科技革命,通过技术的突破和创新,提供新的增长引擎。  这并非“作秀”式的空白宣言。新一轮旨在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全球竞赛,已悄然展开。  无论是内调
期刊
以“员工福利”和“因公社交”需求销售的卡量可能已经占到整个购物卡市场的70%到80%    《财经国家周刊》了解到,一些大型连锁超市一年的储值卡发售额可以达到10多亿元,而第三方发卡机构则能达到几十亿元,普通商超一年也能达到数百、上千万元。  雅酷时空董事长杨帆告诉《财经国家周刊》,一些有实力的发卡机构,其预付卡发卡金额大概占到总销售金额的10%左右。  一张小小的储值卡,何以拥有如此巨大的市场?
期刊
建设成本决定房价的假设,是导致依靠消减“暴利”——政府土地收益或开发商利润来限制房价的政策失效的主要原因    现 在最流行的一种观点是,建设成本,特别是土地价格的飙升,推高了住宅产品的价格。由此而引发的最直接的政策建议就是政府要设法大规模降低土地拍卖价格,或者干脆废除“招拍挂”供地模式,直接以成本价甚至补贴价供应住宅用地。  另一个观点则是,开发商以远高于成本的价格出售住宅导致高房价,只要规定开
期刊
公共住房政策的要目标是解决住房问题而非市场问题    日本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开始制定并逐步完善其国民住宅计划。尽管这一计划未能阻止日本房价的快速上升,但却基本实现了住者有其屋的初衷。  该计划中设定的政策目标、分类供应、立法保障等诸多实践经验,或许可以给当前尚处在“保障”和“市场”二元制中的中国住房体系改革提供一些启示。    单一的政策目标     1966年,为解决住房短缺、提高居住质量,日本
期刊
目前对售卡机构的定性并不清晰,仅按一般工商企业登记注册,并未纳入金融监管范畴    快 速发展的储值卡市场,风险几何?  资深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近两年打新股的前十名当中,即有一些大型储值卡发卡机构的身影。由于该类机构缺少监管,且迄今未有明文规定对庞大的沉淀资金进行专户管理,一旦发卡机构投资失利,其资金链断裂后,将如同银行遭遇破产,储值卡将遭遇兑付危机,其卡内金额很可能一夜之间分文全无。    管理
期刊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反映了全球金融风险管理与监管改革的新趋势,将会对中国金融业产生深远影响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即Basel II,是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于2004年6月正式颁布的。新协议延续了1988年巴塞尔旧协议中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以信用风险控制为重点、突出强调国家风险的风险监管思路,提出了最低资本金要求、外部监管、市场约束这三个支柱原则。  但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在这次金融危机后,遭到了众
期刊
风险管理操作的目的,并不是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而是通过风险管理操作,可以平滑企业利润,降低利润波动性,减少极端事件对公司持续经营产生的影响    金融衍生品对企业的作用,可以是投资渠道,也可以是风险管理工具。  由于衍生产品杠杆大、风险高,对于企业而言不是适宜的投资工具,尤其是应当避免滥用衍生产品进行与企业主营业务无关的投机;而风险管理对企业有重要意义,这切实关系到了企业进行成本和盈利控制,保证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