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小学生声乐教学与合唱训练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在长期教学实践及研究基础上,围绕中小学合唱团与声乐教学问题与难点,设立课题进行研究,总结经验并提出观点和建议, 以期与同行交流,抛砖引玉。
关键词:中小学声乐教学 合唱团训练 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提出:“要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音乐活动”;“要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歌唱。注意变声期的噪音保护,避免喊唱。”,“要更加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
中小学生的声乐教学与合唱团演唱水平的提高密不可分。中小学声乐教学与合唱训练问题种类繁多。在长期的中小学声乐教学与合唱团训练中,我们总结出如下体会与经验,在此提出,与同行共同研究。
1 中小學声乐教学与合唱训练中首要问题是教师问题
1.1 提高中小学声乐教学与合唱团训练水平,教师是关键
教师的声乐概念与合唱排练、指挥的技能技巧、教学方法首先应该正确。教师声乐与合唱的概念不清,就会影响教学质量。必须意识到实际上学生演唱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往往是教师错误指导后的结果。
1.2 教师声乐与合唱教学方法乏术对教学产生不良影响
指导教师歌唱概念不清就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些教师能听出演唱中存在问题,但不知问题出在哪里,无法解决问题。
1.3 声乐教学与合唱训练是艺术技能技巧的教学
教学困难往往在于:歌唱主体是学生,运用的乐器是学生的嗓音与身体,只能依靠教师直观示范与形象生动的语言来启发。因此教师的示范要正确、教学与指挥语言要生动富于启发性形象性。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声乐与合唱指挥的技能技巧以及艺术理论、文学专业水平。只有高水平的教学才能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
1.4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几个措施
(1)加强高校声乐与合唱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研究的力度;
(2)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声乐教学以及合唱团训练的学术交流,聘请高水平专家对中小学音乐教师和合唱团指挥进行声乐教学以及合唱指挥教学的培训,拓展眼界形成正确的声乐与合唱训练教学的基本观念,掌握有效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3)加强艺术实践,增加与国外合唱艺术的比赛与音乐交流,提高我国音乐教师对于声乐教学和合唱艺术的水平与修养。
2 物理学与生理解剖学是中小学生声乐与合唱团训练教学的理论基础
2.1 声乐现象首先是物理问题
(1)声乐是物理现象。声音的频率和振幅决定了声音音高与音量。影响声音质量的要素还有:物体的材料、结构、密度、形状、发声方式等等。搞清这个基本原理对于声乐与合唱教学非常重要。例如,具有普遍性的看法是中小学生学习歌唱应该具有歌唱天赋,有些学生不具备歌唱天赋因此就无法学好声乐。这样的看法是否符合科学原理?没有人予以深究。从物理与生理解剖原理来看,除了个别在生理上有特别缺陷的学生外,其他同学在生理结构与人的材料结构方面的物理属性方面应该都是一样的。唱不好的原因是振动方法存有问题,一旦良性振动条件具备,这些学生就应该具备歌唱能力。
2.2 声乐与人的发声生理机制相关
声乐与腔管乐器发声原理等同,主要利用肺部的空气,冲击声带(相当于腔管乐器的簧片)产生最初的振动,然后引起喉腔口腔鼻咽腔头腔胸腔以及身体的共振。获得良好的共鸣的关键在于:空气、有弹性的呼吸支持、声带良好闭合与振动、参与振动的各个腔体松弛与适度的有张力的打开。
2.3 利用声音振动原理,运用世界声乐大师的教学要决,掌握声乐与合唱教学方法
声乐是歌唱艺术,是在审美观念与思维意识引导下使用嗓音的歌唱行为。歌唱所需要的良好振动离不开物理基本属性。材料的结构空间与发音方式对声音都产生影响。结合物理振动基本原理,分析世界著名歌唱家有关发声的教学要决,对声乐和合唱教学很有作用。
(1)空间——良好的物理空间对于发声非常重要。木鱼的中间被掏空为的是产生良好声音。其外形内部结构与口腔的打开相似。基诺.贝基指出:“舌头别凸起,舌放平使嘴里的空间更大,嘴形成横椭圆形,不是竖椭圆。外面的嘴张太大,里面的嘴就会变小。”物理原理就是内部空旷的结构空间有利共鸣产生。这个道理明白了,学生也就会自觉配合教师提出的打开口腔,抬高软腭,放平舌面,调整好口鼻咽腔头腔胸腔的状态了。
(2)声乐的发声与腔管乐器发声原理等同。都依靠空气振动簧片,产生声波,然后依靠口鼻咽腔头腔、胸腔、身体、身体以外空气的共鸣获得悦耳的歌声。吸好气,控制好呼吸,运用气息冲击声带、发挥气息与声波振动产生的共鸣,通过吐字行腔来进行歌唱成为声乐教学的基本要点。基诺.贝基特别注意对呼吸的控制与运用:横隔膜始终有力的支持着,唱到高音区,先吸足气再唱。
2.4 明白发声原理,掌握声乐练习诀窍,获得良好效果
(1)练呼吸
我们常用的呼吸练习主要是哈气练习。
首先是练习吸气。 在整个歌唱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吸气的状态,包括胸肺腔体打开、软腭提起、鼻腔张开、咽壁后移,以及头盖骨与后脑勺松开、下颌骨以及周边肌肉全放松、脸部放松、面罩打开。
然后是呼气。呼气练习即哈气练习,教师要指导学生放松地把气呼出,不要带着劲,要使所有控制气息的肌肉群既放松又有力地将气呼出。在这个过程横膈膜作用十分重要。
(2)“卡气口”,找共鸣
气就是声音,气息方向就是声音振动的方向、区域。卡住音头找共鸣是合唱训练的重要方法。“卡气口”就是注意声带的吸气与闭合振动的时机,要使肺部的空气在横膈膜的推动和声带闭合的短暂瞬间,在肺腔形成内气压超过外气压的状态,然后在高气压的推动下促使声带振动,同时使声带的振动波与气流同时向共鸣区穿透引发共振。 (3)关于对“卡”气口、“卡”音头以及“起音”的认识与运用
有些教师声乐教学往往过于强调放松,这种放松导致气息松弛无力,声音缺少力量支持。我们认为:呼吸支持系统既要放松又要有力量。这种力量来源于胸肺部的内气压。这里所说的“卡气口”,就是通过声带紧靠,使胸肺腔气息的流出受到阻力,在歌唱发声的一瞬间,使紧靠一起的声带在气流的冲击下发出振动,然后引起全身各共鸣腔体的共振。“卡”这个动词实际要达到的效果就是憋气。有的教师形容,好像是发声瞬间有一种阻挡一下的感觉。沈湘教授说:“歌唱时胸肺部吸入气息后,要在横膈膜的支持下保持一种吸着气的感觉,此时胸腔处于打开和膨胀状态,就像打足气的篮球一样。”
(4) 吐字对于获得良好声音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中国京剧中有四个字“字正腔圆”,字正就是要读对“字”,声母韵母各司其责互相配合,字对了,腔就圆了,腔圆就是声音字念对了气息也通畅了,声音就好了。
3 合唱训练中的声部均衡以及音色与声部的和谐统一
合唱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多声部相互关系的和谐统一。合唱艺术美有三个方面:合唱队、指挥、伴奏的紧密配合,协调一致;发声方法的和谐统一,合唱各声部在吐字、呼吸、音色、音量、节奏、音准等方面的协调一致。合唱的各声部在句法、强弱关系、声部穿插交错方面的协调一致。
在合唱团训练与教学过程中,二部合唱、三声部合唱以及混声合唱的各声部在音量音色方面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各声部之间需要根据作品表现的要求处理好声部的比重与关系。这些关系处理大致有以下幾种:
3.1 主旋律部分的声部与副旋律、插入声部的关系
主旋律声部是合唱作品起主导作用的核心声部。这一声部旋律鲜明,歌唱性强。指挥应该突出旋律声部,控制插入、烘托声部。要注意主旋律的音量和在主旋律之下的副旋律的音量比例,达到主旋律鲜明,副旋律坚实的效果。
3.2 关于低声部的音乐处理
低声部是全曲的基础。一般同学会受低声部这个名词的影响,往往压着喉咙演唱,演唱时沉重压抑,结果使高声部低声部明显分为两种音色,造成音色与声区的割裂失去和谐。一般来讲低声部的演唱要注意头腔与胸腔的声区音色统一。低声部更应该注意头声的运用,使之与中高声部的音色和谐一致。
3.3 填充声部以及加花声部的处理
有些作品中为了加强艺术效果和表现情感,采用有填充声部以及加花声部,训练时应该发挥其衬托和装饰作用。作为副旋律和插入声部应该根据作品情感表达意图,发挥其衬托穿插作用,演唱时要清晰柔和,又不能喧宾夺主。
几年来我们在声乐教学与合唱训练中不断总结经验,所指导中学合唱团获得骄人成绩。在2010年、2011年、2012我校合唱团参加奥地利维也纳重要演出和比赛时,获得奥地利观众的好评,获得最佳合唱团以及世界合唱金奖。
参考文献:
1、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
2、基诺。贝基《中央音乐学院讲学录》
关键词:中小学声乐教学 合唱团训练 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提出:“要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音乐活动”;“要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歌唱。注意变声期的噪音保护,避免喊唱。”,“要更加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
中小学生的声乐教学与合唱团演唱水平的提高密不可分。中小学声乐教学与合唱训练问题种类繁多。在长期的中小学声乐教学与合唱团训练中,我们总结出如下体会与经验,在此提出,与同行共同研究。
1 中小學声乐教学与合唱训练中首要问题是教师问题
1.1 提高中小学声乐教学与合唱团训练水平,教师是关键
教师的声乐概念与合唱排练、指挥的技能技巧、教学方法首先应该正确。教师声乐与合唱的概念不清,就会影响教学质量。必须意识到实际上学生演唱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往往是教师错误指导后的结果。
1.2 教师声乐与合唱教学方法乏术对教学产生不良影响
指导教师歌唱概念不清就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些教师能听出演唱中存在问题,但不知问题出在哪里,无法解决问题。
1.3 声乐教学与合唱训练是艺术技能技巧的教学
教学困难往往在于:歌唱主体是学生,运用的乐器是学生的嗓音与身体,只能依靠教师直观示范与形象生动的语言来启发。因此教师的示范要正确、教学与指挥语言要生动富于启发性形象性。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声乐与合唱指挥的技能技巧以及艺术理论、文学专业水平。只有高水平的教学才能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
1.4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几个措施
(1)加强高校声乐与合唱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研究的力度;
(2)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声乐教学以及合唱团训练的学术交流,聘请高水平专家对中小学音乐教师和合唱团指挥进行声乐教学以及合唱指挥教学的培训,拓展眼界形成正确的声乐与合唱训练教学的基本观念,掌握有效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3)加强艺术实践,增加与国外合唱艺术的比赛与音乐交流,提高我国音乐教师对于声乐教学和合唱艺术的水平与修养。
2 物理学与生理解剖学是中小学生声乐与合唱团训练教学的理论基础
2.1 声乐现象首先是物理问题
(1)声乐是物理现象。声音的频率和振幅决定了声音音高与音量。影响声音质量的要素还有:物体的材料、结构、密度、形状、发声方式等等。搞清这个基本原理对于声乐与合唱教学非常重要。例如,具有普遍性的看法是中小学生学习歌唱应该具有歌唱天赋,有些学生不具备歌唱天赋因此就无法学好声乐。这样的看法是否符合科学原理?没有人予以深究。从物理与生理解剖原理来看,除了个别在生理上有特别缺陷的学生外,其他同学在生理结构与人的材料结构方面的物理属性方面应该都是一样的。唱不好的原因是振动方法存有问题,一旦良性振动条件具备,这些学生就应该具备歌唱能力。
2.2 声乐与人的发声生理机制相关
声乐与腔管乐器发声原理等同,主要利用肺部的空气,冲击声带(相当于腔管乐器的簧片)产生最初的振动,然后引起喉腔口腔鼻咽腔头腔胸腔以及身体的共振。获得良好的共鸣的关键在于:空气、有弹性的呼吸支持、声带良好闭合与振动、参与振动的各个腔体松弛与适度的有张力的打开。
2.3 利用声音振动原理,运用世界声乐大师的教学要决,掌握声乐与合唱教学方法
声乐是歌唱艺术,是在审美观念与思维意识引导下使用嗓音的歌唱行为。歌唱所需要的良好振动离不开物理基本属性。材料的结构空间与发音方式对声音都产生影响。结合物理振动基本原理,分析世界著名歌唱家有关发声的教学要决,对声乐和合唱教学很有作用。
(1)空间——良好的物理空间对于发声非常重要。木鱼的中间被掏空为的是产生良好声音。其外形内部结构与口腔的打开相似。基诺.贝基指出:“舌头别凸起,舌放平使嘴里的空间更大,嘴形成横椭圆形,不是竖椭圆。外面的嘴张太大,里面的嘴就会变小。”物理原理就是内部空旷的结构空间有利共鸣产生。这个道理明白了,学生也就会自觉配合教师提出的打开口腔,抬高软腭,放平舌面,调整好口鼻咽腔头腔胸腔的状态了。
(2)声乐的发声与腔管乐器发声原理等同。都依靠空气振动簧片,产生声波,然后依靠口鼻咽腔头腔、胸腔、身体、身体以外空气的共鸣获得悦耳的歌声。吸好气,控制好呼吸,运用气息冲击声带、发挥气息与声波振动产生的共鸣,通过吐字行腔来进行歌唱成为声乐教学的基本要点。基诺.贝基特别注意对呼吸的控制与运用:横隔膜始终有力的支持着,唱到高音区,先吸足气再唱。
2.4 明白发声原理,掌握声乐练习诀窍,获得良好效果
(1)练呼吸
我们常用的呼吸练习主要是哈气练习。
首先是练习吸气。 在整个歌唱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吸气的状态,包括胸肺腔体打开、软腭提起、鼻腔张开、咽壁后移,以及头盖骨与后脑勺松开、下颌骨以及周边肌肉全放松、脸部放松、面罩打开。
然后是呼气。呼气练习即哈气练习,教师要指导学生放松地把气呼出,不要带着劲,要使所有控制气息的肌肉群既放松又有力地将气呼出。在这个过程横膈膜作用十分重要。
(2)“卡气口”,找共鸣
气就是声音,气息方向就是声音振动的方向、区域。卡住音头找共鸣是合唱训练的重要方法。“卡气口”就是注意声带的吸气与闭合振动的时机,要使肺部的空气在横膈膜的推动和声带闭合的短暂瞬间,在肺腔形成内气压超过外气压的状态,然后在高气压的推动下促使声带振动,同时使声带的振动波与气流同时向共鸣区穿透引发共振。 (3)关于对“卡”气口、“卡”音头以及“起音”的认识与运用
有些教师声乐教学往往过于强调放松,这种放松导致气息松弛无力,声音缺少力量支持。我们认为:呼吸支持系统既要放松又要有力量。这种力量来源于胸肺部的内气压。这里所说的“卡气口”,就是通过声带紧靠,使胸肺腔气息的流出受到阻力,在歌唱发声的一瞬间,使紧靠一起的声带在气流的冲击下发出振动,然后引起全身各共鸣腔体的共振。“卡”这个动词实际要达到的效果就是憋气。有的教师形容,好像是发声瞬间有一种阻挡一下的感觉。沈湘教授说:“歌唱时胸肺部吸入气息后,要在横膈膜的支持下保持一种吸着气的感觉,此时胸腔处于打开和膨胀状态,就像打足气的篮球一样。”
(4) 吐字对于获得良好声音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中国京剧中有四个字“字正腔圆”,字正就是要读对“字”,声母韵母各司其责互相配合,字对了,腔就圆了,腔圆就是声音字念对了气息也通畅了,声音就好了。
3 合唱训练中的声部均衡以及音色与声部的和谐统一
合唱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多声部相互关系的和谐统一。合唱艺术美有三个方面:合唱队、指挥、伴奏的紧密配合,协调一致;发声方法的和谐统一,合唱各声部在吐字、呼吸、音色、音量、节奏、音准等方面的协调一致。合唱的各声部在句法、强弱关系、声部穿插交错方面的协调一致。
在合唱团训练与教学过程中,二部合唱、三声部合唱以及混声合唱的各声部在音量音色方面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各声部之间需要根据作品表现的要求处理好声部的比重与关系。这些关系处理大致有以下幾种:
3.1 主旋律部分的声部与副旋律、插入声部的关系
主旋律声部是合唱作品起主导作用的核心声部。这一声部旋律鲜明,歌唱性强。指挥应该突出旋律声部,控制插入、烘托声部。要注意主旋律的音量和在主旋律之下的副旋律的音量比例,达到主旋律鲜明,副旋律坚实的效果。
3.2 关于低声部的音乐处理
低声部是全曲的基础。一般同学会受低声部这个名词的影响,往往压着喉咙演唱,演唱时沉重压抑,结果使高声部低声部明显分为两种音色,造成音色与声区的割裂失去和谐。一般来讲低声部的演唱要注意头腔与胸腔的声区音色统一。低声部更应该注意头声的运用,使之与中高声部的音色和谐一致。
3.3 填充声部以及加花声部的处理
有些作品中为了加强艺术效果和表现情感,采用有填充声部以及加花声部,训练时应该发挥其衬托和装饰作用。作为副旋律和插入声部应该根据作品情感表达意图,发挥其衬托穿插作用,演唱时要清晰柔和,又不能喧宾夺主。
几年来我们在声乐教学与合唱训练中不断总结经验,所指导中学合唱团获得骄人成绩。在2010年、2011年、2012我校合唱团参加奥地利维也纳重要演出和比赛时,获得奥地利观众的好评,获得最佳合唱团以及世界合唱金奖。
参考文献:
1、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
2、基诺。贝基《中央音乐学院讲学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