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与跨界:编辑小感

来源 :出版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ow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跟年长一些的编辑们聊天的时候,经常听他们说起“编辑青春岁月”,有时候莫名地羡慕:没有码洋或者看稿字数的任务,没有绩效考核,没有KPI(关键绩效指标法)天天追着,就是看稿子,把稿子看好,看精致了,天长日久,圈里圈外,都竖一大拇指——那是一个大编辑,成就感满满。那时候出书很单纯,只要出好书就好了。而“好书”在那个时候,定义也不像今天这么复杂,或有史料,或有学术梳理,或有观点,或有益于身心,或有文学、审美之价值,等等,大抵是清晰的。今日则大不同,书不仅要有以上的基本价值,还要有好的营销和创意。
  因此今日之编辑,都尽可能把自己培养成全能型选手。几乎所有的编辑培训课,都在培训如何成为出版流程里“全能”的主儿:精于看稿,懂得设计,创新内容,善于沟通,关键还要有营销思路,书店、网站、豆瓣、朋友圈、微博、微信、公众号……各种线上线下的营销都要覆盖,手段还要有针对性,不能雷同。终极目标只有一个:提高销量。
  我很赞同编辑的“跨界”,但我反对只想着“卖书”的那种疯狂“跨界”
  我很赞同编辑的“跨界”,因为懂得设计,懂得营销,懂得“市场”,会让一个编辑的眼界,不只是专注于书本身,而有更开阔的格局。“跨界”一直是我认为编辑应该多干的事情,比如泡泡发行部,泡泡设计工作室,泡泡图书馆,泡泡文化沙龙与讲座,看看艺术展览,都于编辑一事,大有裨益。“跨界”美学,更易在作者和美编之间沟通,与美编合作创造出完美的封面和舒服的内文设计;“跨界”市场,更懂得作品出版的市场应该侧重于哪里,更应符合哪类读者的需求,使图书成为更有个性化的产品;“跨界”营销,交到了更多的朋友,更直接地了解了来自各个领域的读者反馈,这些都让编辑工作更加立体、全方位地考虑一本书的出版价值。
  但我反对编辑整日里只想着“卖书”的那种疯狂“跨界”,尤其是在营销方面。在“移动互联”、彰显个性的时代,你不吆喝,酒再香,也是壶里香——充其量“闷葫芦”一个。因此编辑大都使出浑身解数,自书有意向出版开始就着手营销宣传。这种想法是好的,但实施起来,经常是鱼龙混杂,效果堪忧。现在市面上“过度营销”的图书随处可见,经常号称本书“史上最牛”“好评如潮”,而近些年,好书凡几,读者心中自是有数。偶尔参加一些编辑的聚会,每次都会遇到一些编辑满嘴跑火车,着实像个“做传销的”,嚷着“书做得好不如吆喝得好”,让我这个还在坚持认真看稿的编辑十分汗颜。聚会上互赠的书挺多,可真正拿回去能看的书,却没几本,倘使要挑那么一两本久存于书架,竞颇为犯难:有些书名听起来“挺美”,内容东拼西凑;有些书外包装看起来“挺美”,一打开内文排版惨不忍睹,更别说内容了;有些书远观挺不错,稍近气味刺激,不说书香有无,竟是臭不可闻,扔之不迭。
  这样的“跨界”越演越烈,好书却渐渐难寻,而铺天盖地的“市场化”“互联网+”背后,我们太难看到过往老编辑的那种冷峻与思考了,我们只看到对于“市场化”,对于“互联网+”,对于“移动时代”,对于“销售数”的屈从。而屈从之后,是“编辑灵魂”的消失不见,是“编辑思想”的荡然无存,是无数做编辑时的“初心”的遗落。换来的,是马不停蹄的奔波,是日复一日的劳累,是年复一年的迷惘,还有编校质量的一差再差、可读之书的一少再少。
  “不一味追求畅销”,只求“用心做好书”
  其实,回到初心,做点好书,或许更好。就像李昕先生在《做书》里说的那样,就像身边一些坚持的编辑在做的那样。虽然也“跨界”,也谈“营销”,但专注于“做书”,斤斤计较于一两个词语的用法,计较于纸张的色度,计较于字问距行间距对于阅读的舒适度,计较于封面设计与内文版式的互相呼应,计较于印制墨色的深浅与传统淡淡墨香的“正宗”与否……像一个手工艺人,像一个爱惜羽毛的工匠。过去,老编辑常自嘲自己为编书匠。如今,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正式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提出恰恰是对编书匠精益求精、坚持不懈地追求完美和极致精神的肯定。相信这也正是时下很多编辑入行时所追求的,只是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的膜拜与渴望,在急于求成的浮躁情绪中迷失了而已。
  “不一味追求畅销”,只求“用心做好书”,在当下需要很大勇气和魄力。好在最近身边做书的朋友的好消息不断,给了我很多鼓励。比如,朋友最近策划了王小波先生的作品,前后花了近一年的时问,方案推了又推,改了又改。最终成书十分精美,因为追求极致,用材颇好,定价自然稍高。我当时有些担心,认为市场上,此类书很多,版本也很多,恐怕销量不会乐观。朋友却自我安慰:王小波先生是他大学时期最喜欢的作家,曾经有一段最好的青春记忆相陪,做好了,算是给自己的一个交代吧,至于能否卖好,此前真是没有想过。做书如此任性,也是醉了。不过最近得悉,整套书虽定价在市场最高,却最受读者欢迎,已三次印刷,竞争如此剧烈,此成绩令人刮目。某种程度上说,销量也算是一种力证吧。“好书”还是终会赢得它的读者——通过时间慢慢淘出那些“独具慧眼”的和“书海中迷茫”的读者。
  曾聽一位青年思想者讲库兹韦尔的“人类奇点”,颇觉科幻却又仿佛近在眼前,在全新科技下,人类何去何从?想想而今,做人不易,做编辑不易,与其为“卖书”整日“追追追”,“追”那些KPI,追得那么累,那么苦,莫若“回来”,回到最初做编辑时的那一点“念想”,回到那个令自己都感动的“初心”,或许会更踏实些,而后再次“跨界”,也会更“跨”得更“清新”一些,离“心”更近一些吧。
  (作者单位系商务印书馆)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以台湾联经出版公司为例,着重从网站形式设计、网站内容设计以及网站操作设计等三个方面介绍并分析了该出版公司网站基于读者需求而设计的特点建设,旨在为大陆地区出
明治时期日本外交官、著名汉学家竹添井井于1876年游历了中国的巴蜀地区,其后撰写出的汉文游记——《栈云峡雨日记并诗草》包含了大量他对于近代中国社会问题的考察。以竹添
传统节理岩体隧道围岩的稳定性是以洞周位移或塑性区作为判识指标,但以此作为判据存在一定缺陷性。本文以剪切滑移区作为判识指标,基于某拟建隧道工程的岩体模型为例.采用离散元
介绍船舶绿色制造技术的现状和前景,浅谈船舶绿色制造对船舶材料选用、船舶设计和船舶生产的要求,以及落实船舶绿色制造技术的一些思路。
介绍了龙长高速公路高边坡应用框架加预应力锚索加固边坡的施工技术。并就施工工艺和锚孔钻造、锚索制安、锚索运输及进孔、锚孔注浆、锚筋张拉锁定、锚索试验等方面进行阐述
1月10日,由中国出版协会、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主办的第十届新闻出版业互联网发展大会在京召开。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司长张毅君,
本文对一座大跨径斜交箱梁分别建立了梁单元模型和板单元模型,比较了相同加载工况作用下。不同模型的频率、挠度和应力计算结果。结果表明:在斜交角度不大时。梁单元模型与板单
本文分析了隧道渗漏水、衬砌结构破损等病害产生的原因,并对目前常用的治理技术要点及适用情况展开探讨,在此基础上结合某隧道工程实例,在现场调查该隧道病害特征的基础上,分析病
介绍水中群桩基础承台有底套箱的施工方法,为类似桥梁基础施工提供参考。
本文结合福建省泉厦高速公路拓宽改造工程建设,开展厂拌冷再生技术研究,旨在推进废弃路面材料的回收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同时以期能提高福建省高速公路的维修养护水平,补充完善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