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探究

来源 :广西教育·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ky_8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高中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存在问题,结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探究高中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策略,提出创设名著情境、核心段落诵读、展开互动品鉴、整本拓展阅读等教法,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 名著阅读 审美教育 古典文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4B-0047-02
  审美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语文教学实践的价值导向之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下文简称《语文标准》)把“审美鉴赏与创造”作为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之一,由此可见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所谓审美教育,学术界在概念、定义、内涵等方面并没有提出统一的界定标准,通俗地说是“一种对美认知的价值取向”。立足国内,美育可理解为“审美教育”(见朱立元《美学》一书)。在素质教育改革过程中,美育、智育、德育、体育等处在同等重要地位。审美教育也逐渐从抽象化向具象化演变,狭义上说就是运用文学艺术媒介展开教育,促成对文明体系中“真善美”的正确认知与体现,达到规范言行、净化心灵、崇高道德、提升智慧等目的。
  语文独特的人文性特质可以为审美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源。《语文标准》中明确指出:“语言文字作品是人类重要的审美对象,语文学习也是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品质发展的重要途径。”其中,古典文学是中国语言文化的代表,更是一种重要的审美教育媒介。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多部古典名著节选,通过阅读教学发掘审美资源、引导审美取向,可有效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高中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存在问题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功利心理不利于审美教育
  从宏观上看,我国高中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现状并不乐观。一方面是高考语文的功利性定位较为明显。受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思想影响和高考指挥棒作用,高中语文作为一门主课本身就较为排斥审美元素,重心大多放在语文知识、技能培养上,因此并未形成系统、完整的审美教育体系,尤其语文教师缺乏审美教育的有效方法与工具;另一方面,文学名著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呈现是碎片化、段落化的,高中生通过教材只能阅读部分章节(摘录),无法从整部名著格局上产生审美意识,以致容易出现审美价值偏差。此外,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以四大名著为代表的古典名著阅读教学主要用于配合高中写作展开——“以读促写”的核心在于写,学生的目光容易聚焦在优美的词汇、巧妙的修辞、动人的情节等方面,以致很难发挥文学著作阅读教学的审美功能。
  (二)教师专业素养欠缺无法为审美教育提供支持
  第一,正所谓“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语文标准》明确了教师承担着引导者、参与者、组织者的多重身份,相对于传统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管理者”的单一身份而言,教师自身需要强有力的专业素养作为支持。换而言之,基于文学名著阅读教学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教师自身应具有系统的美学理论功底及实践能力,尤其对古典名著这一类代表文本应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但在现实教学实践中,审美教育并不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甚至不是必要任务,因此教师极少主动地将美育资源与名著阅读相结合。第二,文学名著中的审美资源并不是显性的,相对于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而言,教师需要针对文学名著中具有美育价值的成分进行发掘、梳理,如《红楼梦》中蕴含的艺术美、自然美、人物美、建筑美、语言美等,只有将隐性的美育资源转化成显性的美育资源,才能更好地对高中学生进行美的熏陶、达成有效的审美教育,而这恰恰是教师专业素养中最为欠缺的。
  (三)名著阅读教学理念陈旧且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第一,相当一部分教师存在实践误区,常常将“文本阅读”演变成“文本讲解”。这是因为古典名著的语言表述形式多为文言文,在传统教学理念“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驱使下,教师自然而然地将重点放在语文的工具性价值上,这样在将文言文转化成白话文的过程中,名著所蕴含的审美性就会被降低,语文整体的人文性也会被削减,原本智育和美育相统一的教育价值硬生生地被拆解得支离破碎。第二,以文学名著为媒介的阅读教学方法也较为单一。信息交流主要发生在师生之间,而文学名著本身的参与度很小。究其原因,主要是文学名著距离当代较为久远,文本缺乏现实语境,如古代诗词、古典小说等,教师采用填鸭式、宣教式的单向度的信息传播教法,有利于推动阅读教学的进程、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但同时摒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抹杀了文学名著的审美体验,尤其是很多“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词句,在过于追求效率化的教学方法下被忽略了。
  二、高中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策略
  简单地说,基于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学名著文本实施审美教育,必须更新教育思想、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优化教育理念及教学方法,但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从高中文学名著阅读教学实践活动来看,其受限于课堂组织模式,故最有效的审美教育策略应围绕具体课例展开,在教学实践中逐步积累经验,进而倒逼教育思想、教师素养、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的完善。以下结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一文的阅读教学,探究审美教育策略。
  (一)创设名著情境,激发审美兴趣
  如前文所述,文學名著具有明显的时代隔离感,这种隔离感不仅体现在语言表达、词汇应用方面,还体现在社会背景、文化底蕴方面的隔阂上。为了将文学名著中隐含的审美资源发掘出来,教师要善于创设名著情境,引导学生全身心融入其中,以此激发他们的审美兴趣。情境创设的方式很多,如利用语言描绘、环境布置、多媒体展示等,采用何种方式取决于教师在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切入点以及现实所具备的情境创设资源的丰富性。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教师完全可以截取电视剧《红楼梦》的对应片段,将其剪辑成微课,在课前播放给学生观看,其间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人物、情境、语态、动作等,以便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一一对照。情境创设之所以能够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在于它的画面感带来的审美直观性将学生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学生在这种情感、情境中展开阅读,很容易形成超越文字客观描述的主观体验。   (二)核心段落诵读,获得审美体验
  文学名著通常是规模宏大的长篇巨著,在復杂的情节、繁多的人物、多元的构景之下,对读者产生的审美体验也存在差异,其中一些核心段落相比过渡篇章,其所具备的审美价值更高。因此,对高中语文教材所摘选的文学名著部分,教师应该学会去粗存精,围绕重点部分引领学生诵读,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就《林黛玉进贾府》而言,整个文本可划分成三个部分,分别是“林黛玉入场”(原文段落:林姑娘到了)、王熙凤入场(原文段落: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贾宝玉入场(原文段落:宝玉来  了)。在这三个部分中,虽然都是主要人物出现,但最核心的段落无疑是“王熙凤”这个人物入场的描写,文中关于王熙凤的穿着打扮、五官相貌、举止仪态的描写十分生动,教师引领学生诵读“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丹唇未启笑先闻”一段,通过华美的词汇、排比的段落、生动的修辞,一个活生生的王熙凤就会展现在学生的脑海里,从而带给学生更强烈的审美体验。
  (三)展开互动品鉴,提高审美能力
  《语文标准》中强调:“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的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阅读是一种信息输入机制,但审美是建立在主观认知、思考、理解、转化、批判的基础上的,是一种典型的信息互动机制。因此,在高中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不仅要读,更要引导学生学会品鉴,这样才能发现美、感知美、创造美。互动品鉴发生在师生、生生之间,每个人都可以依据阅读理解提出自己的观点,但“品什么”“鉴什么”并不是毫无依据的,教师仍要提前做好引导工作。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作为《红楼梦》中一个典型的“生活场景”,品鉴的对象要集中在对人物、环境、行为等刻画最生动的部分,总结起来就是“语言美”“文化美”“人物美”三个方面。其中,语言美是最明显的,文本中的词汇丰富、绚烂,是白话文描写所不能及的;文化美则较为含蓄,如描写饮食流程、家具特色的段落,教师可在这一方面进行延伸,加入一些民俗文化,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人物美是最直观的,通过对“四春”、王熙凤、贾宝玉等人的刻画,展示了每个人独特的气质。
  (四)整本拓展阅读,升华审美境界
  整本书阅读是《语文标准》提出的明确的学习任务,基于高中文学名著阅读教学实施审美教育,整本拓展更是不可或缺的。一本名著所描写的是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篇章文本中出现的人物、事物只是片段,发挥着媒介传播作用,如果将阅读教学局限在摘录部分,无异于得一木而失森林。因此,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不应局限在课堂之上,应引导学生利用课下时间通读整本书,更有利于学生提升审美境界。例如《林黛玉进贾府》中的王熙凤这个人物,也是《红楼梦》整部书的核心人物,从对她的性格描写(泼辣果断、强势自傲)部分,学生进一步假想这个人物在其他情节中的表现,再通读全书了解王熙凤的结局,则更能够与本篇中的人物性格刻画形成鲜明对比。
  综上所述,高中文学名著阅读教学是审美教育的重要渠道,教师要从教材、教法等方面重视审美价值的渗透,让学生从文学名著文本中掌握相关知识,更好地深入其中,学会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参考文献】
  [1]万吉存.审美教育在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教育观察,2019(25).
  [2]管 兵.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分析[J].学周刊,2018(15).
  [3]陈全才.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品位  经典,2018(01).
  [4]叶新潮.探究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7(31).
  [5]曹 冲.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01).
  【作者简介】李德启(1978— ),男,汉族,籍贯广西北流,学士,中学一级教师,现就职于玉林北流市实验中学,研究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法。
  (责编 罗汝君)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短肠综合征病人的综合护理方法.方法对2例短肠综合征病人就其不同的阶段合理采用综合护理.结果经营养支持等治疗和综合护理,2例患者均全愈.结论短肠综合征综合护理方
本文阐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方面,提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引导学生
指出疲劳寿命试验数据是同时含有随机性和模糊性的随机-模糊变量,提出了相应的疲劳寿命分布参数的随机-模糊统计方法,包括随机-模糊均值和方差,以及随机-模糊概率分布的估计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是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部分,马克思通过社会结构的变化导致社会形态的演变得出人类历史的一般规律。马克思在考察社会结构组成要素关系过程中,将社会理解为一
《音学五书》被学术界称为清代古音学的“开山之作”。前人的研究,多着眼于它在古音学史上的学术地位、成就及研究方法等方面,而对其蕴含的文字和训诂学价值认识不足。然仅在《
海南省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空气新鲜,气候宜人,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是海南省近几年入境旅游人数和外汇收入却成下降趋势,针对此种状况,本文不仅系统的研究了海南省入境旅
近年来,随着化工生产系统的不断发展,一体化大型化工生产工艺的技术路线以及安装配置的应用性能非常高。化学反应原理是测评生产系统原理的主要依据,所以为保持化工生产系统
以白鱼粉、酪蛋白、鱼油和α-淀粉分别作为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原料,配制等蛋白质(45%)、等脂肪(8%)、碳水化合物水平分别为0%、5%、10%、15%、20%、25%的6组饲料。饲养鳡幼
本文收集了一只 14岁大熊猫产后 17d内的乳汁样品 10个 ,包括产后第 2 ,3,5 ,6 ,7,8,9,11,12和 17天 ,并测定了这些样品的营养成分的含量 ,即粗蛋白 (CP)、粗脂肪 (EE)、乳糖
随着公园城市的提出,作为城市窗口的商业广场环境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植物景观作为商业广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提升广场魅力,增添广场人气的作用。本文以城市商业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