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使信息和知识的记录和传播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以传播知识为主要途径的高校图书馆,用传统的以借阅图书为主要形式的服务方式,远远不能满足新时代广大师生对知识的急切需求。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图书馆;信息化管理
一、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的现状
我国高校图书馆在藏书量和信息化方面,都明显存在不足。在图书馆信息化方面,水平参差不齐。在国内各所高校中,图书馆一般都配有计算机。但是,计算机的配置和使用上,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具有很大的差距。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建设,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前提条件。但是大多数高校的图书馆在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上仍然处在空白阶段。
二、从信息技术的发展看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必然性
(1)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不可避免的对原有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思想和服务体系带来冲击。信息技术改变了学生们的阅读方式、企业的生产方式以及社会的信息环境,我们所认为的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的社会地位己经动摇。由于以往高校图书馆管理上存在经费紧张、意识陈旧、管理僵化以及缺少重点、特色与自生能力,所以高校图书馆作为教师学生知识中心和信息枢纽的地位已受到互联网络的有力挑战,高校图书馆若再不调整和改革文献信息收集挖掘、加工整合与管理服务的思路、方式方法和手段,不形成新的、有竞争力的核心优势,则会造成广大教师和学生读者的逐步流失的局面,会逐渐失去存在的意义、价值和必要。(2)信息革命从根本上推动了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进程。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仅改变了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结构和获取信息的方式,同时也促进图书馆传统功能模式向开放式、网络式的信息服务模式转变,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转变,改变了服务的理念。通过开展网上预约、催还书、推荐新书等业务,一方面可以解决紧俏文献的供需矛盾和逾期罚款的问题,使流通工作更具人性化;另一方面建立起图书馆工作的信息网络,可以合理配置文献资源网上协作采访,集中编目以及馆际互借,治理所需的工作统计也变得非常方便快捷。与传统的手工操作相比,信息技术的使用完善了图书馆的治理工作。
三、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思考
(1)高校做好图书馆管理理念的转变。高校图书馆管理源于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理念的一种硬件设施化的体现。高校如果能够科学准确的把握住这种理念的转变,顺应形势,就能够游刃有余的应对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本质要求。网络作为信息的关键平台,大大拓展了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突破了图书馆的建筑物理界限,实现了图书馆的异地服务,满足了教师和学生的多样化个性需求。将信息服务对象、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针对教师和学生各项指标结构、阅读喜好、图书馆的利用频率和方式,对服务的需求层次和满足程度,将来可能发展变化的诸多参数,有的放矢的调整服务对策,扩大和提高了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水平。(2)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只有提高素质才能做好信息化服务。图书资料信息化,图书馆工作人员实行“头脑的信息化”,只有如此,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否则就会在竞争中被淘汰。为了工作,也为了生存,许多具有创新能力的图书资料管理员会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而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扩大自己知识面,在以掌握图书资料为主要专业的基础上,兼容与信息化相关的其它知识,或兼容系统方法、控制方法、数学方法、各类现代管理方法等,从而使自己成为有图书资料信息管理专长且博学多才、一专多能的特色人才,能为图书资料信息化做出特殊贡献:建立面向教学科研的双向信息交流机制,使自己能充当专业学科文献信息的开发者和为教学科研提供优质文献信息的信息引导者。从此种意义上来说,图书馆信息化对提高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起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3)高校需要在资金和技术上提供保障。高校实施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大量的资金投入是必然的。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资金的问题是其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图书馆购买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或自主研发应用软件,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同时,图书馆的藏书,随着物价的上涨,书的价格也在不断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引进也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但是,并不是每座图书馆都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在缺乏资金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与其他的图书馆联合的方式进行资源的共享和数据的购买,以降低图书馆信息化的资金成本。
在图书馆的信息化方面,技术的支持是最为重要的。在技术支持方面,需要加强技术的研发和新技术的引进和使用。只有技术达到一定的水平,图书馆的信息化才能更加完善,才能在图书馆的发展中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如图书馆的数字化集成服务,可以将不同地方不同类型的文献资源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便于读者查找和利用。
四、结论
信息技术对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及其馆员的影响是深远的,随着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必然将朝着“数字化图书馆”的方向发展。在今天信息高速增长,技术飞快进步的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图书馆;信息化管理
一、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的现状
我国高校图书馆在藏书量和信息化方面,都明显存在不足。在图书馆信息化方面,水平参差不齐。在国内各所高校中,图书馆一般都配有计算机。但是,计算机的配置和使用上,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具有很大的差距。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建设,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前提条件。但是大多数高校的图书馆在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上仍然处在空白阶段。
二、从信息技术的发展看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必然性
(1)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不可避免的对原有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思想和服务体系带来冲击。信息技术改变了学生们的阅读方式、企业的生产方式以及社会的信息环境,我们所认为的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的社会地位己经动摇。由于以往高校图书馆管理上存在经费紧张、意识陈旧、管理僵化以及缺少重点、特色与自生能力,所以高校图书馆作为教师学生知识中心和信息枢纽的地位已受到互联网络的有力挑战,高校图书馆若再不调整和改革文献信息收集挖掘、加工整合与管理服务的思路、方式方法和手段,不形成新的、有竞争力的核心优势,则会造成广大教师和学生读者的逐步流失的局面,会逐渐失去存在的意义、价值和必要。(2)信息革命从根本上推动了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进程。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仅改变了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结构和获取信息的方式,同时也促进图书馆传统功能模式向开放式、网络式的信息服务模式转变,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转变,改变了服务的理念。通过开展网上预约、催还书、推荐新书等业务,一方面可以解决紧俏文献的供需矛盾和逾期罚款的问题,使流通工作更具人性化;另一方面建立起图书馆工作的信息网络,可以合理配置文献资源网上协作采访,集中编目以及馆际互借,治理所需的工作统计也变得非常方便快捷。与传统的手工操作相比,信息技术的使用完善了图书馆的治理工作。
三、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思考
(1)高校做好图书馆管理理念的转变。高校图书馆管理源于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理念的一种硬件设施化的体现。高校如果能够科学准确的把握住这种理念的转变,顺应形势,就能够游刃有余的应对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本质要求。网络作为信息的关键平台,大大拓展了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突破了图书馆的建筑物理界限,实现了图书馆的异地服务,满足了教师和学生的多样化个性需求。将信息服务对象、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针对教师和学生各项指标结构、阅读喜好、图书馆的利用频率和方式,对服务的需求层次和满足程度,将来可能发展变化的诸多参数,有的放矢的调整服务对策,扩大和提高了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水平。(2)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只有提高素质才能做好信息化服务。图书资料信息化,图书馆工作人员实行“头脑的信息化”,只有如此,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否则就会在竞争中被淘汰。为了工作,也为了生存,许多具有创新能力的图书资料管理员会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而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扩大自己知识面,在以掌握图书资料为主要专业的基础上,兼容与信息化相关的其它知识,或兼容系统方法、控制方法、数学方法、各类现代管理方法等,从而使自己成为有图书资料信息管理专长且博学多才、一专多能的特色人才,能为图书资料信息化做出特殊贡献:建立面向教学科研的双向信息交流机制,使自己能充当专业学科文献信息的开发者和为教学科研提供优质文献信息的信息引导者。从此种意义上来说,图书馆信息化对提高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起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3)高校需要在资金和技术上提供保障。高校实施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大量的资金投入是必然的。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资金的问题是其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图书馆购买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或自主研发应用软件,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同时,图书馆的藏书,随着物价的上涨,书的价格也在不断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引进也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但是,并不是每座图书馆都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在缺乏资金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与其他的图书馆联合的方式进行资源的共享和数据的购买,以降低图书馆信息化的资金成本。
在图书馆的信息化方面,技术的支持是最为重要的。在技术支持方面,需要加强技术的研发和新技术的引进和使用。只有技术达到一定的水平,图书馆的信息化才能更加完善,才能在图书馆的发展中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如图书馆的数字化集成服务,可以将不同地方不同类型的文献资源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便于读者查找和利用。
四、结论
信息技术对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及其馆员的影响是深远的,随着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必然将朝着“数字化图书馆”的方向发展。在今天信息高速增长,技术飞快进步的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