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媒体冲击着传统媒体行业,同时也拓展了整个媒体行业的视野、思路,给广播电视带来了机遇、启示。在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的时代,广播电视应尽早摒弃陋习,改变单一而陈珂的编导模式,节选新媒体形式中较为适合广播电视的工作信息,融合新旧多种编导理念,不断创新改进,以便于适应时代发展,满足观众精神文化需求。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改进
引言:
新媒体之所以如同烟雾一般笼罩在新时代的空气中,让几乎人人都成为新媒体的信息接受者、传播者,有一定的传播趋势,具备高度的“传染”效果,也让广播电视吸取了经验教训。纵观新媒体受观众欢迎度,并分析多媒体快速发展脚步下的不足,可结合广播电视本身存在的优势,以官方形态,联合新媒体新形势,在创新的同时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1.创新传统媒体的发展思维
创新将会是一场持久战,短期是无法完成编导工作革新的,因此为避免编导活动像是无头苍蝇一样乱撞,各种创新试探失效重来,应充分的展开自我剖析,在新媒体的时代浪潮下,广播电视仍旧有其自身的优势存在,官方威信仍旧要树立,信息的准确性,舆论引导的积极性仍旧要维持,广播电视一直以来的工作指标、工作细则均应抽丝剥茧重新审视,将一些已经与时代不相符的陈珂旧习替换,将具有可持续工作价值的信息保留,应充分的明确创新方向,为何而创新,创新的阶段性目标与长远目标如何,创新后如何与原本的工作模式展开对比,要参考哪些数据进行创新评估、成果分析,创新路径上需要编导与哪些部门、职能职位配合,找准定位,使得编导在创新的路径上,避免出现新旧制度更替的不明所以,工作滞缓、工作误区。同时传统广播电视编导的工作经验影响下,部分编导形成了思维定式,工作模式难以转换,即使有了创新思维也仍旧在实践中落于俗套,应通过培训等,使得编导能够短暂的体验新媒体工作,了解广播电视和新媒体工作性质的差异,而后主动提出具有新鲜感的,能够抓住观众眼球的意见,突破广播电视构建的工作壳子,应拓展思维,从一个观众的角度,反过来思考新媒体的不同,广播电视吸引观众的部分,与观众不感兴趣,比较厌烦的部分,编导一方面要提高视野区,一方面要多维思考。
2.调整和创新广播电视节目
广播电视与观众的互动频率少,甚至不互动,互动形式也比较不便,如电话互动,当前人们生活繁忙,且互动追求简洁高效,更有匿名互动需求,观察新媒体的互动形式发现,留言、互评仅需要几秒钟完成,且可以回顾互动痕迹删除,有一定的隐私保护优势,广播电视应通过互动环节来强化观众黏性,并引导更多的观众议论广播电视内容,达到二次传播效果,除了现场观众互动,还可以开通广播电视的官方账号,“入乡随俗”的融合进新媒体视域中,欢迎观众线上观看节目,线下积极参与,优化节目中,可结合节目类别寻找创新途径,如访谈类可收集经典语录,将其制作成长图模式,以供转载;娱乐类节目,可结合某话题、嘉宾某默契动作等,剪辑出来非主流节目宣传信息的附加内容,时长应符合人们零碎空间刷屏习惯,不宜太长,这样可以点带面的增加观众对节目的好奇心,最重要的一点是节目应有难以模仿超越的个性特征,如央视的“主持人大赛”被群众戏称“神仙打架”,央视独特而高标准的主持风格,使得其他频道,网络频道难以模仿,既能够展示主持人风采,让原本在节目中处于主持角色的人变为节目的嘉宾、导师、参赛选手,通过主持人的个人魅力吸引观众群,又能够展现央视主持人的高素质,搭建新型节目舞台。这种定位转换,不仅提高了收视率,同时还获得了一众好评,将央视主持人的储备资源充分的利用起来,也让台前幕后的人力资源得到了充分应用,央视还有很多节目均在创新的同时保持了一贯高精尖风格,群众一致认为:“央视要么不做,要么做节目就是最棒的。”新型节目几乎没有反对、批判的声音,是因为其充分的意识到自身优势,也充分的尊重時代变化,可成为当代广播电视创新参考之表率。
3.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
有的广播电视网络化最终泯与众人,有的广播电视网络化最终有效融合,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本身是为了适应时代,但众广播电视的新媒体融合有成有败,给了编导许多前车之鉴,首先要考虑到流量比较多,风评比较好的新媒体平台,其次要考虑到明星效应,紧跟时事,如新型冠状病毒下,发布出门游玩的搞笑视频恐怕会引起观众的反感,反而是在主流信息下,以为群众健康谋福祉的诉求,传播佩戴口罩的正确方法,佩戴口罩时间长后勒耳朵的小窍门,出门买菜时的防护措施等,就更为契合观众思想。
4.提高广播电视编导的深度
广播电视创新中,不是要将新媒体的内容大包大揽,反而要关注新媒体中一些弊病,如虚假宣传、不实报道,广播电视就可以与之相对,制作辟谣总结、科学报道,深度挖掘不实信息背后的利益链,提醒群众自我保护,始终站在群众的立场进行编导思考,如网络上一些人引热议的地方新闻,就可以梳理时间线索,找寻新闻反转点,警醒群众的同时还能收获一波好评,让群众在如海般的信息中更信赖广播电视提供的报道,注意树立自身形象,打造广播电视品牌效应。
结束语
广播电视在新媒体时代,既要创新,又要回顾往昔发展史,打破传统工作的枷锁,同时又要关注自身的优势,寻求多途径的发展可能,升华编导素质,拓展广播电视的创新研究空间,使得广播电视编导工作不断向着时代前进,获得观众的认可。
参考文献:
[1]朱爽.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路径[J].新闻研究导刊,2018,9(16):186.
[2]王莹.浅析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改进[J].传播力研究,2018,2(22):161.
[3]田园.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改进[J]. 电视指南,2019(12):178.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改进
引言:
新媒体之所以如同烟雾一般笼罩在新时代的空气中,让几乎人人都成为新媒体的信息接受者、传播者,有一定的传播趋势,具备高度的“传染”效果,也让广播电视吸取了经验教训。纵观新媒体受观众欢迎度,并分析多媒体快速发展脚步下的不足,可结合广播电视本身存在的优势,以官方形态,联合新媒体新形势,在创新的同时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1.创新传统媒体的发展思维
创新将会是一场持久战,短期是无法完成编导工作革新的,因此为避免编导活动像是无头苍蝇一样乱撞,各种创新试探失效重来,应充分的展开自我剖析,在新媒体的时代浪潮下,广播电视仍旧有其自身的优势存在,官方威信仍旧要树立,信息的准确性,舆论引导的积极性仍旧要维持,广播电视一直以来的工作指标、工作细则均应抽丝剥茧重新审视,将一些已经与时代不相符的陈珂旧习替换,将具有可持续工作价值的信息保留,应充分的明确创新方向,为何而创新,创新的阶段性目标与长远目标如何,创新后如何与原本的工作模式展开对比,要参考哪些数据进行创新评估、成果分析,创新路径上需要编导与哪些部门、职能职位配合,找准定位,使得编导在创新的路径上,避免出现新旧制度更替的不明所以,工作滞缓、工作误区。同时传统广播电视编导的工作经验影响下,部分编导形成了思维定式,工作模式难以转换,即使有了创新思维也仍旧在实践中落于俗套,应通过培训等,使得编导能够短暂的体验新媒体工作,了解广播电视和新媒体工作性质的差异,而后主动提出具有新鲜感的,能够抓住观众眼球的意见,突破广播电视构建的工作壳子,应拓展思维,从一个观众的角度,反过来思考新媒体的不同,广播电视吸引观众的部分,与观众不感兴趣,比较厌烦的部分,编导一方面要提高视野区,一方面要多维思考。
2.调整和创新广播电视节目
广播电视与观众的互动频率少,甚至不互动,互动形式也比较不便,如电话互动,当前人们生活繁忙,且互动追求简洁高效,更有匿名互动需求,观察新媒体的互动形式发现,留言、互评仅需要几秒钟完成,且可以回顾互动痕迹删除,有一定的隐私保护优势,广播电视应通过互动环节来强化观众黏性,并引导更多的观众议论广播电视内容,达到二次传播效果,除了现场观众互动,还可以开通广播电视的官方账号,“入乡随俗”的融合进新媒体视域中,欢迎观众线上观看节目,线下积极参与,优化节目中,可结合节目类别寻找创新途径,如访谈类可收集经典语录,将其制作成长图模式,以供转载;娱乐类节目,可结合某话题、嘉宾某默契动作等,剪辑出来非主流节目宣传信息的附加内容,时长应符合人们零碎空间刷屏习惯,不宜太长,这样可以点带面的增加观众对节目的好奇心,最重要的一点是节目应有难以模仿超越的个性特征,如央视的“主持人大赛”被群众戏称“神仙打架”,央视独特而高标准的主持风格,使得其他频道,网络频道难以模仿,既能够展示主持人风采,让原本在节目中处于主持角色的人变为节目的嘉宾、导师、参赛选手,通过主持人的个人魅力吸引观众群,又能够展现央视主持人的高素质,搭建新型节目舞台。这种定位转换,不仅提高了收视率,同时还获得了一众好评,将央视主持人的储备资源充分的利用起来,也让台前幕后的人力资源得到了充分应用,央视还有很多节目均在创新的同时保持了一贯高精尖风格,群众一致认为:“央视要么不做,要么做节目就是最棒的。”新型节目几乎没有反对、批判的声音,是因为其充分的意识到自身优势,也充分的尊重時代变化,可成为当代广播电视创新参考之表率。
3.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
有的广播电视网络化最终泯与众人,有的广播电视网络化最终有效融合,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本身是为了适应时代,但众广播电视的新媒体融合有成有败,给了编导许多前车之鉴,首先要考虑到流量比较多,风评比较好的新媒体平台,其次要考虑到明星效应,紧跟时事,如新型冠状病毒下,发布出门游玩的搞笑视频恐怕会引起观众的反感,反而是在主流信息下,以为群众健康谋福祉的诉求,传播佩戴口罩的正确方法,佩戴口罩时间长后勒耳朵的小窍门,出门买菜时的防护措施等,就更为契合观众思想。
4.提高广播电视编导的深度
广播电视创新中,不是要将新媒体的内容大包大揽,反而要关注新媒体中一些弊病,如虚假宣传、不实报道,广播电视就可以与之相对,制作辟谣总结、科学报道,深度挖掘不实信息背后的利益链,提醒群众自我保护,始终站在群众的立场进行编导思考,如网络上一些人引热议的地方新闻,就可以梳理时间线索,找寻新闻反转点,警醒群众的同时还能收获一波好评,让群众在如海般的信息中更信赖广播电视提供的报道,注意树立自身形象,打造广播电视品牌效应。
结束语
广播电视在新媒体时代,既要创新,又要回顾往昔发展史,打破传统工作的枷锁,同时又要关注自身的优势,寻求多途径的发展可能,升华编导素质,拓展广播电视的创新研究空间,使得广播电视编导工作不断向着时代前进,获得观众的认可。
参考文献:
[1]朱爽.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路径[J].新闻研究导刊,2018,9(16):186.
[2]王莹.浅析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改进[J].传播力研究,2018,2(22):161.
[3]田园.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改进[J]. 电视指南,2019(12):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