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相信,在不少母亲的潜意识中都会有这样的东西——既然我能够创造一个生命,那我就可以把这个生命塑造得更加出色。在这一点上,我觉得从事心理专业的母亲和其他母亲没有什么区别,因为母亲的天性是爱和给予,如果孩子的成长能如己所愿,这似乎就是对母爱最好的回报。
有幸从事心理专业工作,原因之一是源于儿子,他是我接触心理学的原始动机。记得儿子四岁左右时,特别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儿。但是在游戏中,他总是充当那个最富有合作精神的服从者,被同龄的孩子头“呼来唤去”,看上去还挺开心。我当时就想:在这个到处都充满竞争的社会中,性情温顺、乖巧、忍让的孩子,长大后会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吗?我有些替儿子的未来担忧。
怎么办?我当时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想学习心理学,目的单纯极了,就是想借助心理科学的理论、养育观念、行为训练的方法来抚育孩子。现在回想起来,不是孩子真的出现了什么问题,而是我心中那隐隐的担忧让我焦虑不安。十几年后,当我真正弄懂什么是心理时,才知道不是孩子的某些特点一定会发展成为问题,而是母亲担心自身成长中曾经有过的痛苦和困惑会在儿女们的身上再现。这是很多母亲都体验过的焦虑,其主要表现方式就是关注并“放大”孩子性格特点中“不完美的部分”,把这些“不完美的部分”当做问题去看待并试图纠正它。
想清楚这些道理后,我开始学着接受儿子身上发生的一切,尽管孩子的有些行为让我不舒服,有些性格特点是我所不喜欢的,甚至有些方面的事情会触动我心中的伤痛……但只要不涉及是非、品质问题,我都告诫自己不要去阻止他、去干涉他,凡事让他自己体验,因为生命的过程就是体验;让孩子自己尝试着去面对,在面对的过程中增加对生命的体验。
不做一个刻意创造儿子的母亲,那我在孩子的成长中做些什么,又能给予孩子什么呢?
●为孩子提供一个相对自由的心理空间。当母亲不再希望控制孩子时,孩子才有可能学会对自己的事情负责。儿子上小学后,类似收拾书包这样的小事让他自己来,忘记带什么,我不会给他送去,让他自己跑回家来取,这样的事情都会让他长记性,逐渐养成在学习上不依赖他人,做不周全不责怪别人的习惯。
●给孩子一个发泄情绪、表达不满的通道。由于亲昵和包容,孩子的负性情绪往往不自主地发泄给最亲近的人——母亲。如果说在别人面前还多一分掩饰和忍耐,但在母亲面前孩子可能会更充分、更无所顾忌地表达出来。遇到这种情况时,我完全可以比孩子表现得更强大,更“占理”,把他的“势头”压下去,但我并没有这样做,我希望给儿子一个表达情绪的机会,以不争辩的方式示弱,以宽容的态度接受他的“激烈言辞”。因为儿子总是要长大的,将来要想更好地在社会中生存,学会正确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也很重要。
●帮助孩子意识到自己在家中的责任。记得儿子上小学后,知道回家先完成作业再玩儿。我及时表扬了他,然后对他说:“爸爸妈妈好好工作,你好好上学,每个人做好自己的事情,咱们家就幸福了!”孩子感到自己像大人一样为家庭“出力”了,心里特别高兴。被肯定、被信任的感觉是一种力量,它能替代家长多少叮咛和唠叨呀!
●成为孩子快乐成长的一个伴随者。先天的气质特点决定了一个人基本的性格,加上后天的成长经历,就形成了一个人的未来。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在其生命中可以随意“加工”的东西并不是很多,况且家长在教育上未必能做到“先知先觉”和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作为好父母,在养育孩子方面,与其刻意为之不如顺其发展,适当的时候加以引导,当一个身体力行的榜样,持有健康快乐的生活态度,相信你打造的“巢穴”一定会受到孩子的欢迎。
生命的过程就是体验,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增加对生命的体验。父母的角色也是人生体验之一,感谢儿女们以他们稚嫩、年轻的生命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感受。现在,儿子已经大学毕业了,在一家银行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看着身材高大、充满青春朝气的儿子,我知道他的生活正式拉开了序幕。
有幸从事心理专业工作,原因之一是源于儿子,他是我接触心理学的原始动机。记得儿子四岁左右时,特别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儿。但是在游戏中,他总是充当那个最富有合作精神的服从者,被同龄的孩子头“呼来唤去”,看上去还挺开心。我当时就想:在这个到处都充满竞争的社会中,性情温顺、乖巧、忍让的孩子,长大后会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吗?我有些替儿子的未来担忧。
怎么办?我当时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想学习心理学,目的单纯极了,就是想借助心理科学的理论、养育观念、行为训练的方法来抚育孩子。现在回想起来,不是孩子真的出现了什么问题,而是我心中那隐隐的担忧让我焦虑不安。十几年后,当我真正弄懂什么是心理时,才知道不是孩子的某些特点一定会发展成为问题,而是母亲担心自身成长中曾经有过的痛苦和困惑会在儿女们的身上再现。这是很多母亲都体验过的焦虑,其主要表现方式就是关注并“放大”孩子性格特点中“不完美的部分”,把这些“不完美的部分”当做问题去看待并试图纠正它。
想清楚这些道理后,我开始学着接受儿子身上发生的一切,尽管孩子的有些行为让我不舒服,有些性格特点是我所不喜欢的,甚至有些方面的事情会触动我心中的伤痛……但只要不涉及是非、品质问题,我都告诫自己不要去阻止他、去干涉他,凡事让他自己体验,因为生命的过程就是体验;让孩子自己尝试着去面对,在面对的过程中增加对生命的体验。
不做一个刻意创造儿子的母亲,那我在孩子的成长中做些什么,又能给予孩子什么呢?
●为孩子提供一个相对自由的心理空间。当母亲不再希望控制孩子时,孩子才有可能学会对自己的事情负责。儿子上小学后,类似收拾书包这样的小事让他自己来,忘记带什么,我不会给他送去,让他自己跑回家来取,这样的事情都会让他长记性,逐渐养成在学习上不依赖他人,做不周全不责怪别人的习惯。
●给孩子一个发泄情绪、表达不满的通道。由于亲昵和包容,孩子的负性情绪往往不自主地发泄给最亲近的人——母亲。如果说在别人面前还多一分掩饰和忍耐,但在母亲面前孩子可能会更充分、更无所顾忌地表达出来。遇到这种情况时,我完全可以比孩子表现得更强大,更“占理”,把他的“势头”压下去,但我并没有这样做,我希望给儿子一个表达情绪的机会,以不争辩的方式示弱,以宽容的态度接受他的“激烈言辞”。因为儿子总是要长大的,将来要想更好地在社会中生存,学会正确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也很重要。
●帮助孩子意识到自己在家中的责任。记得儿子上小学后,知道回家先完成作业再玩儿。我及时表扬了他,然后对他说:“爸爸妈妈好好工作,你好好上学,每个人做好自己的事情,咱们家就幸福了!”孩子感到自己像大人一样为家庭“出力”了,心里特别高兴。被肯定、被信任的感觉是一种力量,它能替代家长多少叮咛和唠叨呀!
●成为孩子快乐成长的一个伴随者。先天的气质特点决定了一个人基本的性格,加上后天的成长经历,就形成了一个人的未来。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在其生命中可以随意“加工”的东西并不是很多,况且家长在教育上未必能做到“先知先觉”和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作为好父母,在养育孩子方面,与其刻意为之不如顺其发展,适当的时候加以引导,当一个身体力行的榜样,持有健康快乐的生活态度,相信你打造的“巢穴”一定会受到孩子的欢迎。
生命的过程就是体验,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增加对生命的体验。父母的角色也是人生体验之一,感谢儿女们以他们稚嫩、年轻的生命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感受。现在,儿子已经大学毕业了,在一家银行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看着身材高大、充满青春朝气的儿子,我知道他的生活正式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