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科幻更神奇的科学

来源 :科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jiayou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幻小说能够引发读者对科学的兴趣,进而投身于科学研究事业,这样的例子有许多。但科幻小说本身却并不是以科学家为读者对象的,造就了硬科幻类型的坎贝尔曾经声称,他的杂志上发表的科幻小说是给工程师看的,但也没说是给科学家看。显然,科幻小说中的科学对于专业科学家而言过于幼稚简陋了,其中的硬伤也常常让他们难以容忍。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曾经读过大量的包括科幻小说在内的西方类型文学,深知写出好小说不容易,但在小说里在某个领域显得很专业并不是一件难事,西方类型文学作家们深谙此道,像科幻中的迈克尔·克莱顿、军事小说中的汤姆·克兰西和专写各专业领域的阿瑟·黑利都是此中高手,他们在小说中所表现的专业程度真的能把读者唬得五体投地。但这种“专业”只是对一般读者而言,在真正的专业人士面前无疑是千疮百孔的。所以,当我得知李淼老师在看《三体》系列,后来又得知他在写这本书时,心里很是不安。
  但在读完《〈三体〉中的物理学》的书稿后,我对李老师的眼界和胸怀深为敬佩和折服。他并没有像一般的读者和网友一样,专注于挑小说中的硬伤(在这方面他无疑是最有资格的),而是以《三体》中的科幻内容作为引子和起点,描绘了一幅现代物理学和宇宙学的宏伟图景。从牛顿力学到相对论,从量子力学到弦论,从多维空间到黑洞,从宇宙的诞生到最后的终结,甚至还从物理学的角度探讨了自由意志的命题。本书几乎涉及物理学和宇宙学前沿的所有方面,在一本篇幅不长的书中展现了如此广阔的视野,呈现出如此丰富的内容,令人赞叹。同时,书中对各个话题的探讨并非浮光掠影,也不是仅仅满足于用简单的比喻对复杂的理论进行粗略的描述,而是很快抓住了其科学和哲学的内涵,处处可见作者思想的犀利和深刻。在对理论内容的叙述中,作者的语言准确而生动,更难能可贵的是,为了照顾不同的读者,还对一些复杂的理论进行了不同次层的描述。
  《〈三体〉中的物理学》给人印象最深的地方还在于,作者没有局限于知识的叙述,而是在《三体》的背景上提出了许多富有创意的想法和推论。比如在超光速航行的状态下,在不同时间多个自我的出现;在四维空间中,电磁波能量的衰减与距离的立方成反比,以及黑域中低光速对精细结构常数产生的影响,都可能导致分子和原子解体,使从三维世界进入其中的一切都灰飞烟灭;还有关于水滴和降维攻击的可能性,创造小宇宙的可能性等,都十分震撼和新奇,让我们有读科幻小说的快感,但这些推论又都是建立在严谨的科学理论基础上,建立在作者对物理学和宇宙学深刻的理解上,有科学幻想的神奇,却比其高一个层次。
  最初我是从《新发现》杂志上知道李淼老师的。在这本由欧洲引进中国的著名科学传播杂志上有他的一个专栏,当时他正在专栏上发表《中国神话中的现代物理学》的系列文章,用现代宇宙学理论演绎中国古代神话,从盘古到玉皇大帝,都在现代的宇宙演化图景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构筑了一幅色彩奇异的画卷。作为一名物理学家,作者对中国文化的广博知识自然让人印象深刻,但最令人惊叹的是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想象力,天马行空,汪洋恣肆,又不乏幽默风趣,让我这样的科幻作者也不得不叹服。而这样的想象力与他精深的专业知识相结合,更是难能可贵。后来,我又看到了李淼更多的文章,也常看他的微博,发现他的知识面很广,特别是对文学和音乐都有广泛的涉猎和修养,还是一位诗人,在微博上贴出了许多现代诗,那些诗精致而意境深远,读后回味无穷。其实这样的科学家在国外并不罕见,就我读过的科学传播著作而言,像彭罗斯、刘易斯、加来道雄等人,都是知识广博、文理俱佳的自然科学学者。但在国内则不同,以前我也接触过一些国内的科学家,他们留给我的印象是严谨认真,勤奋努力,但总感到缺少一种灵气,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之外视野比较窄,对专业本身也缺少一种超越性的眼界,这可能是中国文理分科的教育环境所造成的。所以知道李淼老师后,我和《新发现》的主编严锋教授一样发出感叹:原来我们也有这样的科学家!李老师所研究的弦论是物理学最前沿的理论,这个理论体系具有强烈的未来物理学的色彩,正如有人评论说,弦论很可能像古希腊德莫克里特的原子论,要到两千年后才可能在实验中得到证实。研究这样的课题,必须有开阔的视野和灵动而深刻的思想,以及美学上的敏感和悟性,我想本书的作者就是这样的科学家。
  回到《〈三体〉中的物理学》上来,科学与文学的结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从狭义上看,科学能够给处于困境中的文学带来丰富的故事资源。当今的文学可以分为两部分:主流文学和类型文学,两者日益分化。主流文学最明显的现状就是,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具有高度形式化的特点。特别是后现代文学,它的形式已经掩盖了故事的内容,变得晦涩与破碎,以至于和普通大众的距离越拉越远。主流文学的形式化可以找出种种深刻的原因,但有一个简单的原因在里面:文学的故事讲完了。现代文学有很重要的两种手法:解构和拼贴,这两种手法和故事资源有着密切的联系。解构和拼贴都是把以往大家熟悉的东西打乱重组,赋予一个新的意义,这其实是对已经开发过的故事资源进行再利用,充分反映了文学故事资源的枯竭。对类型文学而言,虽然没有走主流文学的路子,因形式化而晦涩和远离大众,但是其故事构型已经为大家所熟知,因此故事要征服、震撼读者已经越来越困难。除非将情节极度扭曲,否则读者脑海里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正因如此,有创意的能够征服读者的故事越来越难以出现。
  对于科学与文学的关系,人们一直有一个很大的误解,认为科学对文学是一种束缚。这种误解在把奇幻与科幻两种幻想文学体裁进行对比时表现得最明显。人们倾向于认为,与科幻相比,奇幻在想象力上要自由得多,因为不受科学规律的束缚。但现代科学所展现出来的大自然和宇宙的可能性,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的经验和直觉,这种可能性给文学带来的恰恰是更大的自由度。以奇幻和科幻中的超能力为例:奇幻固然可以自由地赋予人物各种超能力,不受自然规律的限制,但迄今为止在奇幻文学中我们能想到的最强的超能力,就是造物主的能力:上帝在七天内创造了世界。那么科学的创世图景是什么样子呢?按照宇宙学中的暴胀理论,宇宙曾经由一个比原子还小的奇点瞬间膨胀到我们现在的宇宙尺度,可见半径有一百多亿光年,这个过程只需一个普朗克时间,也就是10的负43次方秒。如此巨大的力量对我们常人来说完全不可想象,上帝的七天创世根本无法与之相比。但更为震撼的是,这个创世图景不是虚假的幻想,而是基于现有的对宇宙的观测数据所做的严格的科学推论。由此看到,科学其实是对文学的解放,而不是束缚。
  科学的故事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基于古典科学,另一类基于现代科学,这两者在物理学上大体以相对论为分界。
  古典科学在文学上的最大特点是符合人们的日常经验和直觉,其故事资源虽然已经被大量开发,但仍有巨大的潜力。在2012年成都《科幻世界》举办的创作笔会上,李淼老师曾提出,科幻应该从最简单最基本的科学原理推导出精彩的故事,这是一个很高明的见解。像《冷酷的方程式》《追赶太阳》等,都是这样的经典作品,已经过去的科幻小说的黄金时代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这样的创作理念上的。但要做到这点也十分困难,需要超强的想象力和创意,是对科幻作者真正的考验。
  现代前沿科学理论中的故事资源,是目前很少被开发的处女地。本书中涉及的物理学和宇宙学,都是探求世界最根本的原理、最终极的本源,这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故事宝库。但它目前提供的世界图景,跟我们的常识有很大的差异,许多的知识,如弦论中的十一维空间,也只能用艰深的数学语言才能精确地描述,一般的科幻作者很难从数学层面真正理解这些理论,更不用说把它们变成生动的故事。这样的科幻小说,只能由科学家来写,所以我们还是期待李淼老师的科幻作品早日问世。
  从广义上看,科学与文学的结合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现代科学前沿离大众越来越远,比如量子力学的思想清末民初时已经在欧洲出现,但直到今天,它的世界观对大众而言仍然十分陌生和遥远。把现代科学的最新发现和理论向社会传播,对文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我一直认为,科幻文学无力承担科学传播的重任,因为科幻中的科学不是真正的科学,而是科学在文学中的一种映象和变形,这一点相信大家看过《〈三体〉中的物理学》后都会认可;但科幻却能够表现宇宙和大自然的神奇,激发人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进而提升人们对科学的关注程度。《三体》系列中的科幻想象与真正的科学有很大距离,但它的出版能够引发读者对前沿物理学和宇宙学的兴趣,进而引出了《〈三体〉中的物理学》这样一本比科幻小说更神奇的科学传播著作,作为科幻作者,这无疑是我最大的安慰。
其他文献
序 蝴蝶随想  模拟日光煦丽倾泻,营造出地球大气才有的通透蔚蓝。流云文的感压地砖上,斑驳的叶影疏摇着。微风徐徐穿过叶海迷宫,送来淡淡弥散的湿热。无土生长的浓绿藤蔓在人造重力场悬浮着,相互缠绕,筑起宛若时空泡沫般的奇异构造。  稀疏的人影在小径上徘徊,留恋着这里真正的主人——万千翩飞的蝴蝶。  蝶园一角,小径一端,站着一位身材胖壮、双颊留着胡茬的青年,他静默环顾着四周,不做多余的动作,任蝶儿在衣襟上
设想一下,如果我们都能通过脑机接口挂接在网络上,那么我们可能会迎来一个意识大融合的乌托邦时代。意识体将不再独立,而会形成一个巨大的蜂巢状的集群意识,每一个个体都成了集体心灵的一部分。  岳川,科普作者,科幻爱好者,目前独立运营认知科学公号“神经现实”,致力于脑科普。从现实到科幻  前不久,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宣布成立专注于脑机接口的新公司Neuralink,而后Facebook等公司
内容提要  清水在H市正在建设的大型主题游乐场里负责体感娱乐设施“宇宙飞船‘虚数号’的冒险”项目。但这一天,正在“飞船”里调整程序的清水却莫名其妙地消失了。他的助手由真在控制台上发现了一张写着“艾达”的磁盘,身份不明的人要求由真将磁盘还给他们……原来,“艾达”是用于观察“多重世界”的超导超大型粒子加速器,而围绕它将展开一场跨越平行世界、牵涉古今人物的争斗……山田正纪作者介绍  日本著名科幻作家,1
突然之间他已置身旅途之中。喷气发动机发出柔和的嗡嗡声。他正身处一艘小型的私人火箭式快艇里,于午后的城市上空,悠闲地飞行。  “噢!”他从座位上坐起来,挠了挠头。旁边的伊尔·莱斯瑞克正紧紧盯着他,眼睛发亮。  “感觉好些了?”  “我们在哪儿?”詹宁斯晃了晃脑袋,努力让脑子清醒过来。“或者应该换个问法。”他已经看出现在不再是晚秋时节,而是春天。快艇下面是绿油油的原野。他记得的最后一件事,是自己正和莱
铃声响起。  该去上课了,我慢悠悠地站起来,从办公桌上拿起课本、讲义和塑料大三角尺。下意识地,我把手伸向桌角的几何计算器。  什么时候我也开始依赖这东西了?我的心里咯噔一下。  几何计算器本质上是一台小型量子计算机。由于它极高的运算速度,只要正确地将图形的各项数据输入,它就可以绘制出一幅完整精准的图形,从而直接得出各种结论,比如说角的相等,或者线的垂直。  大概五年前,几何计算器普及了,于是我的任
一  保罗站在一片银色的沙滩上,阳光炫目而迷幻。在他面前潮湿的沙滩上,有一行清晰而欢快的脚印。他顺着脚印向海里看去,茉莉赤脚站在海水里,开心得像个小孩子,踏着海浪在岸边奔跑。  茉莉有着小麦色的皮肤和深棕色的头发,在阳光下闪烁着香槟酒一样的耀眼金色,她还有紧实的臀部和柔软的腰肢。恍然间,保罗觉得自己可以将其搂在怀里……可一眨眼,这美好的躯体又跑了开去。她在海水里旋转着、跳跃着,漂亮的脸孔朝着保罗开
1  橙色倒数出现的时候,我在五号州际高速公路边上不远处的一个露营地。那天风很大,我用一只手抽烟,另一只手压着湖蓝色的长裙。  我冲着天空吐了一口烟圈,然后抬头看着烟圈在风里很快被吹散。透过快要消散的烟痕,我突然发现黝黑的夜空多出了一道鲜艳悦目的橙色。仔细看去,那是一串长长的数字,我数了数,有九位,每隔一秒左右,最后一位就会减去一。  我揉了揉眼睛,倒数还在那里。不过,我以为是自己的抑郁症加重导致
1  我第一次见到奥斯是在博尔赫斯酒吧,他同酒吧的老板弗罗一起。  当时是夜里七点到八点之间——我的晚餐时间。晚餐通常是“博尔赫斯烤牛排”再搭一杯精酿啤酒;他们走过来,看到我正享用牛排,弗罗便乐于推荐这酒吧的招牌餐饮。  但奥斯摆摆手,告诉我们,他是个素食主义者。  他们坐了下来,服务员端来了三杯啤酒,我喝下一口,又拿起刀叉,一边吃一边和他们聊。  奥斯在寻找一个靠得住的星际镖客,弗罗推荐了我。这
在时间长河里逆流而上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就算你成了传奇大法师梅林也一样。你可能会觉得这能有什么难的,毕竟记得所有未来世界的奇迹嘛,但是那些记忆会迅速模糊,丢失的速度快得远超乎你的想象,直到被完全忘记。我知道加拉哈德①将会在明天的决斗中胜出,但是他儿子叫什么已经被我给忘了。说实话,他有没有儿子?他是否足够长命来生个儿子继承他的高贵血统?我觉得也许他有吧,因为我记得我好像曾把他的孙儿抱在自己膝头,但
课 文: 《祝福》[高中语文苏教版教材(必修二)]  作 者: 鲁 迅  ● 原文摘录  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①的大“壽”②字,陈抟老祖③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④。我又无聊赖⑤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⑥,一部《近思录集注》⑦和一部《四书衬》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