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企业成长中的路径依赖与选择

来源 :职业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linliu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制度不仅对组织行为具有强烈而深刻的影响,而且制度运行还存在着惯性。我国民营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制度因素造成了路径依赖效应。本文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背景,并对这些制度因素对我国民营企业的成长障碍进行了研究。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路径包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效的产权制度安排、政府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培育独特企业文化等方面。
  关键词:路径依赖;民营企业;成长;制度创新
  
  我国民营企业成长模式产生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时期,取决于特定的制度、市场和技术环境。无论是以乡镇企业见长的“温州模式”、“苏南模式”,还是以高科技为特色的“中关村模式”,发展到今天其成功的背后也暴露出种种不足,并极有可能成为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有很多缺陷都是企业成长过程中各种内外传统因素制约造成的,即发展的路径依赖效应在起作用。民营企业的持续发展依赖于成长模式的正确选择。因此,必须运用路径依赖理论分析和揭示民营企业成长性差的制度原因,提出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路径,使民营企业的发展步入良性循环。
  
  一 路径依赖的制度经济学解释
  
  制度通常被理解为人们所应遵循的正式和非正式约束的总和。制度的正式约束是人们自觉地、有意识地创造出的一系列法规,从宪法、各种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到各种政策规定、实施细则,最后直到个别交易活动的个别契约。它的特点是具有法律和行政法的强制执行性,往往依靠国家权力机构的力量得以实施。制度的非正式约束则是指一个社会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逐渐形成的、不依赖于人们主观意志的社会文化传统和行为规范,包括意识形态、价值观念、道德伦理、风俗习惯等。非正式制度通过社会认同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但不具有强制约束性。
  制度经济学中一个贯穿始终的主线就是对制度变迁的研究。制度变迁被视作是制度替代、转换、交易的过程。即效率更高的新制度代替效率较低的旧制度的过程。制度变迁受到宪政秩序、意识形态以及现存的制度安排和产权结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还存在旧制度安排所形成的变迁轨迹或路径依赖的影响。路径依赖效应认为:旧制度的创设和建立,同样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这样不仅会出现人们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可能选择的制度变迁的轨迹依赖现象,使人们更加重视初始制度的选择,从而使长期的制度变迁步入良性循环;而且会随着旧制度的成长而伴生依附旧制度的既得利益集团和政治组织,他们不顾组织无效和大量外部利润存在这一制度不均衡事实,进一步强化现存制度和阻碍制度创新,从而使这种无效制度持续下去,使经济增长长期锁定在无效率的状态。
  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企业作为市场制度的替代品,是资本、人力、物力、科技等资源在企业内部配置的制度。若企业规模用股权价值来表示,产权可以决定企业的边界,产权增值就是企业成长。因此,企业成长过程也是企业制度变迁的过程。企业成长过程中同样存在着路径依赖效应。路径依赖意味着企业初始制度安排是重要的,旧制度安排决定了企业利益相关人员现在的行为选择。企业成长与制度变迁可能沿着既定的路径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也可能顺着原来错误路径下滑,甚至锁定在低效状态,陷入恶性循环而不能自拔。
  
  二 制约我国民营企业成长的路径依赖效应
  
  1 在制度的正式约束中,我国民营企业成长的障碍。国家经济资源和行政资源并未向民营企业放开。我国的制度转型是一种渐进式、自上而下式、供给主导型的转型。往往是中央先出台一个指导性的、起纲领性作用的政策,然后再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各部委及地方的相关的具有可操作性、细则性的法律、行政命令来加以贯彻。然而,考虑到整个社会经济体系内来自计划经济时代的惯性阻力,以及规则制订的实际困难和立法程序的周期,这些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和行政指令,相关的立法部门和执法部门并没有动力来制定和实施,或是在短期内很难出台并达到完善的程度。国民经济体系内长期重国有、轻民营的计划经济思想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与民营企业发展相配套的保证体系并未在全社会范围内充分建立。民营企业在产业选择上侧重于进入壁垒低的产业,在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创始阶段资金、技术、管理等供给的不足,民营企业基本上是最初的作坊式经营,往往从门槛低的领域进入,这也符合民营企业最初发展的客观条件,但是在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以后,原先的产业选择、企业的生产规模和能力已经形成一种制约发展的路径依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一些民营企业的衰退。随着资本原始积累的完成,民营企业进入扩张阶段,并逐步由原来的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升级,传统的融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民营企业发展的需要,融资渠道不畅的问题凸显出来。在规则缺失的制度环境下给带有浓厚逐利倾向的民营企业以寻租的可能和空间,维系市场公平交易的契约关系和信用机场必然遭到破坏。
  我国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障碍以及其自身存在的缺陷,从根本上说源于产权制度的不合理。民营企业从出资人角度来看,产权是清晰的,但是其在初始阶段一般实行家族式管理。由于在创业初期,家族成员的目标利益高度一致,从而具有较高的家族凝聚力,保证了民营企业的高效运作。然而,在企业生命周期的某一阶段起推动作用的制度安排和行为模式,如果不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上不断地修改和完善,则会在另一阶段起反作用。中国民营企业在完成了创业阶段以后,企业规模扩大,家族成员的个人利益,可能会与企业的长远目标不符合,同时与外来的管理人员发生摩擦,造成家族企业的内耗,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大量的民营企业存在“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分,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合一。”现代企业制度是一个涵盖了现代产权制度、现代组织制度和现代管理制度的概念,并有一套与之相匹配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和企业文化理念。在产权制度方面,民营企业基本上是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分,阻碍了高层管理逐渐转移到经理人员手中的专门化过程。在组织制度方面,多数民营企业还处于一种决策、执行和监督三权合一的状态,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形同虚设,企业发展的战略主要取决于创业者的个人喜好,决策非理性化,执行过程具有随意性,这一切都制约了民营企业从创业阶段向成熟阶段转换。
  2 在制度的非正式约束中,我国民营企业成长的障碍。传统文化是非正式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民营企业的经营行为和成长,起着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由于传统文化几千年的历史沉淀,集权统治思想和家族观念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结构和国人的行为模式。我国民营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大多带有家族化倾向,其具体表现为在企业重要职位上以关系紧密的家族成员为主,在企业扩张上也以家族网络为界展开。另外,多数民营企业主都希望能够对企业进行绝对控制,不管企业规模发展到多大,不容企业控制权 的失去,有一种强烈的权力欲和控制欲。因此,强调家的观念而弱化家与外界的联系,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着“企业家主义”而不是“经理资本主义”,这种状况往往使企业规模难以做大。民营资本具有天生的逐利性。这种逐利导向与传统文化中“经世致用”的哲学相呼应,育成了我国民营企业的功利主义经营导向,对利润的过分追逐以及规则约束的缺位使得民营企业的经营出现短期行为,随着我国法律体系逐步健全,市场体系逐步开放,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由于经营上的路径依赖性,民营企业的非规范经营不但失去了其制度实施基础,而且还有被法律禁止之弊,如企业能力学派所主张的那样,“核心优势”变成了“核心刚性”。
  
  三 我国民营企业成长的路径选择
  
  1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我国民营企业作为一种独特的企业组织形式是具有特定的制度和规范的,它是传统伦理道德规范和现代经济制度的混合物,总体上依然属于传统制度的范畴,而不是现代意义的企业制度。从传统制度转向现代企业制度就是一次制度创新,它能突破“家”的狭隘观念,树立企业长远发展的视野,从而克服家族式民营企业决策随意性的缺点。现代企业制度是一种有着特定哲学、文化基础和社会经济基础的企业制度,其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个人资产与企业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并由董事会聘请职业经理行使企业的财产经营权,实行委托一代理制,同时建立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使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三者之间建立既有纵向授权又有横向制约,既有激励又有约束的机制。
  2 有效的产权制度安排。首先,要明确界定产权。就我国民营企业而言,产权在家庭之间或家族之间虽然得到了界定,但在家庭成员和家族成员内部自然人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定。这种亲缘和血缘关系势必冲淡建立在资产权利和责任基础上的利益约束关系,进而降低企业治理效率。因此产权的界定虽然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但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深远的意义。其次,应实行多元化的产权安排,使民营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社会化、开放化。逐步实现企业产权与企业家或家族财产的分离,引入家族外部投资,可以鼓励人才以技术和企业家才能入股,为实现企业形态的变迁创造条件,形成企业的产权竞争力。
  3 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目前最重要的是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公平规范的环境。在宏观上,要加强法制环境建设,为民营企业制度创新提供法律信用保证。一个健全的法律制度注入私有产权的法律保护制度、商业秘密的保护制度、职业经理人市场制度等,是民营企业进行产权创新、建立委托代理关系、降低制度创新成本的必要条件,而这些制度的建立要以政府为主导。在微观上,要加强市场环境建设,为民营企业创造平衡竞争的发展环境,尤其是要消除对民营企业的歧视,在市场进入、审批以及融资上不应设限太多,破除对民营企业的市场准入壁垒,在竞争性领域对所有的经济形式一律平等。在民营企业的融资方面,要大力促进民营金融机构的发展,建立完备、公正的资信评估体系。多方筹集资金,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担保基金,从而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间接融资。进一步解除对民营企业上市的制度约束,可以考虑对民营企业开放股票市场,并推动“二级市场”运行和完善,以此发挥直接融资对民营企业的支持。
  4 培育民营企业独特的企业文化。诺思认为,作为非正式约束的文化在制度变迁中起重要作用,是路径依赖的重要来源。因此,在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应重视企业文化的影响,以开放、兼容的心态,培育和提炼具有时代特色又符合我国国情的民营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形成适应性的制度文化、企业文化,从而达到节约交易费用,不断提高民营企业的整体素质,形成企业的文化竞争力的目的。同时,要积极建设有利于民营企业成长的文化,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人手: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核心,构建目标导向系统;以制度文化建设为基础,构建基础管理系统;以行为文化建设为重点,构建激励约束系统;以品牌文化为依托,构建形象展示系统;以创新文化为关键,构建持续发展系统。总之,要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确立现代企业文化价值理念,努力营造一种信任、坦诚的氖围,强化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运用团队职能进行创新,以赢得竞争优势。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厚朴排气合剂对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后使用镇痛泵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15例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后使用镇痛泵产妇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9例使用厚朴排气合
摘要:几乎所有的中国企业或多或少都曾有多元化的冲动,而由此造成的企业危机或衰亡都与多元化战略不科学有关。分析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企业忽视了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未来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核心竞争力的建立和保持。多元化战略的运用应该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向产业关联性较强的业务领域发展。  关键词:多元化战略;核心竞争力;竞争优势    多元化战略是指企业为最大化经济效益,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将多个产业作为自己的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高校在校生人数迅速增加,根据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高校中人数占比最大的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由1998年的340.87万人增加到2006年的1738.84万人,增长超过5倍。这使高校对发展资金的需求日益强烈,而国家财政投入严重不足,致使高校不断拓展融资渠道,其中向金融机构融资(主要是贷款)成为最重要、快捷的途径。据统计目前高校银行贷款总量约在1500
一、贯彻十七大精神的总体思路    任何事情的成功都离不开目的与手段。为了贯彻十七大精神,就必须构建一定的工作思路,然后再根据这一总体思路,寻求实施的具体途径。针对教学工作的客观规律,贯彻十七大精神离不开教育者、教学对象、教学内容三个方面。因此,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我们应该在教育教学中紧紧抓住这三个环节,采取相应的总体工作思路:  第一,抓住学生思想认识的提高。学生是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之间不可
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企业发展的保证。文章以企业运作的基本流程,投入和产出及资源的基本组成内容,财力资源、物力资源、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为一级和二级指标,结合体
京山县厂河乡、宋河镇财政所不等县局召开刊物征订工作会议,五天完成九五年度财政刊物征订
在哈尔滨流传俄国人好唬。1982年中俄边贸正式恢复以来,国内一些急功近利的客商掺杂使假唬弄
目的观察骨通贴膏配合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55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1组51例行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术治疗,对照2组
摘要:企业生产成本核算的目标是以成本的最小化而达到利润的最大化,而学校教育成本的核算并不以追求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相反,学校教育成本的分析与核算却存在着追求成本最大化的倾向,因为学校教育成本具有不断递增的特性。正确认识学校教育成本的这一特性对于学校教育成本的分析与核算、不断提高人们对教育经费投入重要性与必要性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高等学校办学成本递增的原因,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影响,并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统计处理法,对在四川省泸县参加全国无线电测向锦标赛的教练员和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统计分析对无线电测向运动员的风险因素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