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研究表明,任何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带,基本确定在6个人左右。即两个陌生人之间,可以通过6个人来建立联系,此为6人定律,也称作6人法则。而微博的出现,则能把全球人民都团结起来,由于对微博的迷恋,网友中出现了一大批“微博控”,他们没日没夜地上微博,一上就是10多个小时,甚至废寝忘食。
现象:喜欢“织围脖”,爱到“被控制”
“今天,你织围脖了吗?”“当然,一共织了十几条呢!”随着微博的火爆流行,越来越多的人见面就聊起微博,并将书写微博用谐音可爱地代称为“织围脖”。
微博就是微型博客、随身博客。“微博控”则是指对微博极度喜爱、被微博“控制”的人。“控”字来自英语“complex”,即情结,极度喜欢的意思。
网友“土豆奶奶”解释自己迷恋微博的原因:“打开微博后能看到各领域名家的妙手偶得及亲身经验分享,还有很多陌生人的不同心情的表达,此外还有最具时效性的一句话新闻及评论……我能从中学到很多。”
原因:信息焦虑症
导致“微博控”
“我每天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就是上微博看看,每天都要发10条以上微博,经常毫无原因地反复打开微博,反复刷新微博页面。我是不是已经上瘾,成‘微博控’了?”网友“毛妮儿”发出疑问。
我国于2008年11月8日出台的《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标准》称如果个人平均每天用于非工作学习目的连续上网超过6小时,且符合以下症状标准超过3个月,即为“网络成瘾”。主要表现为对网络的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减少或停止上网时会出现周身不适、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反应。
同理,每日上微博6小时,且符合以上症状标准超过3个月,便为微博成瘾,即“微博控”。
对此,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蔡旭莲说:“现代社会每个社会成员都或多或少地产生了信息焦虑症和信息依赖症。传播进入全媒体时代后,每个人都是传播的参与者。过度沉迷于微博,可能导致个体社会功能缺失,个人与现实社会隔离,造成人际关系紧张。”
“博友们应明确自己使用微博的目的,如是为了工作,完成后应尽量少上微博;如是娱乐需要,在消遣达到身心满足后应停止关注微博。”蔡旭莲说。
据《江南保健报》
编辑/王翠萍
现象:喜欢“织围脖”,爱到“被控制”
“今天,你织围脖了吗?”“当然,一共织了十几条呢!”随着微博的火爆流行,越来越多的人见面就聊起微博,并将书写微博用谐音可爱地代称为“织围脖”。
微博就是微型博客、随身博客。“微博控”则是指对微博极度喜爱、被微博“控制”的人。“控”字来自英语“complex”,即情结,极度喜欢的意思。
网友“土豆奶奶”解释自己迷恋微博的原因:“打开微博后能看到各领域名家的妙手偶得及亲身经验分享,还有很多陌生人的不同心情的表达,此外还有最具时效性的一句话新闻及评论……我能从中学到很多。”
原因:信息焦虑症
导致“微博控”
“我每天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就是上微博看看,每天都要发10条以上微博,经常毫无原因地反复打开微博,反复刷新微博页面。我是不是已经上瘾,成‘微博控’了?”网友“毛妮儿”发出疑问。
我国于2008年11月8日出台的《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标准》称如果个人平均每天用于非工作学习目的连续上网超过6小时,且符合以下症状标准超过3个月,即为“网络成瘾”。主要表现为对网络的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减少或停止上网时会出现周身不适、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反应。
同理,每日上微博6小时,且符合以上症状标准超过3个月,便为微博成瘾,即“微博控”。
对此,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蔡旭莲说:“现代社会每个社会成员都或多或少地产生了信息焦虑症和信息依赖症。传播进入全媒体时代后,每个人都是传播的参与者。过度沉迷于微博,可能导致个体社会功能缺失,个人与现实社会隔离,造成人际关系紧张。”
“博友们应明确自己使用微博的目的,如是为了工作,完成后应尽量少上微博;如是娱乐需要,在消遣达到身心满足后应停止关注微博。”蔡旭莲说。
据《江南保健报》
编辑/王翠萍